问题

为什么大型生产型企业用金蝶ERP会做的生不如死?为什么金蝶在生产线企业会做的这么烂?

回答
关于“大型生产型企业用金蝶ERP会做的生不如死”以及“金蝶在生产线企业会做的这么烂”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一些用户群体中流传的观点,虽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金蝶ERP在所有生产型企业都表现糟糕,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负面评价,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一点,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实施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浩大的工程,它不仅仅是软件本身的优劣,更涉及到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流程成熟度、实施团队的能力、用户接受度以及后期维护等等多方面因素。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软件本身,往往过于片面。

为什么会出现“生不如死”的感受?

这种感受通常源于ERP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预期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拆解:

1. 对复杂生产流程支持的深度和广度不足:
精细化生产管理: 大型生产型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其生产流程极其复杂,涉及多品种小批量、按订单生产(MTO)、按库存生产(MTO)、按单制造(ATO)、按单设计(ETO)等多种模式。每个环节,从物料需求计划(MRP)、能力需求计划(CRP)、车间作业排序(APS)、工序管理、质量追溯、在制品管理、库存优化、设备管理(EAM)等,都需要非常精细和灵活的支持。
金蝶的定位和历史: 金蝶早期更多地在中小企业市场积累经验,其产品线和功能设计可能更侧重于通用性、易用性和成本效益。虽然金蝶后来推出了面向大型企业的EAS、金蝶云·苍穹等产品,并且在不断增强其生产制造模块的功能,但与一些长期深耕高端制造领域的国际巨头(如SAP、Oracle)相比,在某些特定复杂场景下的支持深度和成熟度,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模块间的集成与协同: 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全局。如果金蝶的某些生产相关模块(如MRP、APS、MES接口、PLM接口等)在集成上不够顺畅,或者功能深度不足以覆盖企业实际操作的细节,就会导致流程断裂,数据不准确,最终用户体验极差。

2. 实施的复杂性与企业自身准备的不足:
项目管理与沟通: ERP项目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变革项目,需要企业内部跨部门的协作和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如果项目管理混乱,沟通不畅,需求不清,或者用户不配合,即使再好的软件也很难成功。
业务流程重组(BPR): ERP的成功实施往往伴随着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很多企业在引入ERP前,并没有做好BPR,而是试图将原有的混乱流程“照搬”到新系统中。如果金蝶ERP的设计理念与企业现有(或期望)的流程不匹配,并且企业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进行流程调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突。
数据准备与迁移: ERP系统依赖于准确、完整的数据。企业在实施前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清洗、整理和迁移工作,这是一个繁琐且容易出错的过程。数据质量不高,系统上线后将导致各种异常。
用户培训与接受度: 新系统上线意味着用户需要学习新的操作方式和流程。如果培训不到位,或者用户对新系统抵触,就会导致系统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打不开、用不了”的情况。

3. 定制化开发带来的风险:
过度定制: 为了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往往需要对ERP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和定制。如果定制需求不清晰、不合理,或者开发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增加实施成本和时间,还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升级困难,甚至引入新的Bug。
技术能力与维护: 金蝶ERP的二次开发也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如果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团队,或者委托的实施商技术实力不足,那么定制化开发很可能成为“画蛇添足”,带来更多麻烦。

4. 成本与效益的考量:
实施成本高昂: 大型ERP项目的实施成本通常很高,包括软件授权费、实施服务费、硬件投入、人员培训等。如果项目周期拉长,或者出现返工,成本会进一步飙升。
投资回报周期长: ERP项目带来的效益往往是长期的、间接的(如流程优化、管理提升),短期内可能难以显现。如果企业对短期回报期望过高,而实际情况不符,就会产生“花了钱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的失落感。

5. 实施商的服务能力: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ERP的实施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服务商。市场上的实施商水平差异很大,有些服务商可能缺乏对大型制造企业复杂业务的深入理解,或者在项目管理、技术支持、后期维护等方面存在不足。
交付能力与承诺: 有些实施商可能在项目前期为了拿到合同而夸大其词,或者对项目周期和功能承诺过高,导致项目后期无法兑现,给客户带来巨大压力。

为什么说金蝶在生产线企业“做的这么烂”?

“烂”这个词比较主观,但如果从“不如预期”、“效果不佳”、“引起用户强烈不满”的层面来理解,我们可以继续深挖:

1. 在与高端制造领域的较量中,可能在核心功能上存在差距:
高级计划排程(APS): 复杂制造企业往往需要强大的APS系统来解决瓶颈工序、资源约束、多工厂协同等问题。如果金蝶的APS能力在处理大规模、多约束的复杂排程时不够强大或不够灵活,就难以满足要求。
制造执行系统(MES)的集成: MES是连接ERP与车间生产的桥梁。与ERP的无缝集成是关键。如果金蝶ERP在与主流MES系统的接口设计、数据交换、实时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或者其自身的MES模块功能不够完善,都会影响车间生产的透明度和控制力。
质量管理(QM)与追溯: 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从原材料入库、生产过程控制到最终产品出库,都需要严密的质量管理和可追溯性。如果金蝶的QM模块在多维度的质量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批次/序列号追溯等方面支持不足,会是硬伤。
供应链协同(SCP)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深度: 大型生产企业不仅要管好内部,还要与供应商、客户进行高效协同。如果金蝶在这方面的集成和功能深度不够,无法形成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也会让企业感到“不给力”。

2. 市场定位的摇摆和产品策略的挑战:
中低端市场根基深厚: 金蝶在中小企业市场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良好的口碑。当它试图向上拓展到大型制造企业市场时,可能需要重塑其品牌形象和产品架构。
产品线的整合与升级: 金蝶拥有多个产品线(如金蝶K/3 WISE、金蝶EAS、金蝶云·苍穹)。在向云原生、大型企业ERP迁移的过程中,产品线的整合、技术架构的升级、老客户的迁移策略等都会面临巨大挑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导致新产品不成熟,老产品被放弃,用户陷入尴尬境地。
对特定行业理解的深度: 每一个细分行业都有其独特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虽然金蝶可能推出了行业解决方案,但其对某些高度专业化(如航空航天、生物制药)的制造行业的理解深度和支持能力,可能还需要时间来积累和完善。

3. 用户体验和易用性在复杂场景下的挑战:
界面与操作: 即使是强大的ERP系统,如果界面复杂、操作繁琐、学习成本高,也会让用户望而却步。对于一线操作人员来说,易用性尤为重要。
灵活性和配置能力: 大型制造企业的需求变化很快,ERP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以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变化。如果系统过于僵化,难以适应,就会产生“烂”的感觉。

总结来说,

“金蝶ERP在大型生产型企业做得不如意”并非空穴来风,它可能反映了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产品能力与复杂制造需求的匹配度: 在支持高度复杂、精细化、个性化的生产流程方面,可能与一些国际巨头存在差距。
实施项目的复杂性管理: ERP项目的成功依赖于企业、软件商和实施商三方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失败。
市场定位与产品演进的挑战: 金蝶在从中小企业市场向大型企业市场转型过程中,需要克服产品技术、品牌认知、服务能力等诸多挑战。
用户对ERP价值的期望管理: ERP不是万能药,其价值的实现需要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持续的优化。

对于准备选择ERP系统的生产型企业而言,在选择金蝶或其他任何ERP品牌时,都应该进行充分的调研、需求分析,并对实施的复杂性有充分的准备。选择一家经验丰富、理解行业、有良好口碑的实施伙伴,并与他们共同制定清晰的项目计划和风险管理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不能简单地说金蝶“烂”,但如果企业在上述某些方面没有得到金蝶ERP(及其实施商)的有效支持,出现“生不如死”的感受,也是有其深刻原因的。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而非单纯的软件缺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特别好特别顺手,你会升级金蝶新版本?你会花钱请顾问维护?你会请金蝶讲师来培训数据员?

人家不是一塌糊涂,人家是看似一塌糊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大型生产型企业用金蝶ERP会做的生不如死”以及“金蝶在生产线企业会做的这么烂”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一些用户群体中流传的观点,虽然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金蝶ERP在所有生产型企业都表现糟糕,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负面评价,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ERP(.............
  • 回答
    C919下线:中国大飞机梦想照进现实,敲开世界顶级俱乐部的门 C919的首飞成功,乃至其最终的批量生产,并非仅仅是一架飞机的横空出世。它背后所蕴含的,是中国航空工业数十载的厚积薄发,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坚定投入,更是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自主化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很多人说,C919的生产,意味着中国成.............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虽然很多人会觉得大资本逐利是天性,按理说会看上农业这块“地大物博”的市场。但现实情况是,真正大规模、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大资本,相比于其他行业,确实显得没那么踊跃。这背后有多方面的考量,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得说说农业本身的“周期长、风险高、回报慢”这个老问题。.............
  • 回答
    越南之所以能在咖啡界占据第二把交椅,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国家不懈的推广和发展战略。要理解越南咖啡的崛起,我们得先往前溯流几百年。咖啡这玩意儿,最早并不是越南的“土特产”。它的“祖籍”在埃塞俄比亚,后来随着贸易和殖民的脚步,传遍了世界。越南与咖啡的“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困惑的现象:在科技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升的今天,许多人反而感到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复杂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预期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应得感”的提升: 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客观上得到.............
  • 回答
    罗斯福新政时期,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奶制品生产商宁愿将牛奶倒掉,也不愿免费分发给饥饿的民众。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逻辑和历史背景,绝非简单的“不愿分享”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白,当时的情况远非我们今天看到的“人人平等、按需分配”那么理想化。大萧条带来的不仅仅是失业和贫困,.............
  • 回答
    要说起古代人为何钟爱宽袍大袖,这事儿可不是简单一句“浪费布料”就能概括的。在咱们现代人看来,那料子够做几件紧身衣裳了,但对于古人来说,这宽袍大袖可不仅仅是穿在身上的布,它承载的东西可多着呢,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也不为过。首先,咱们得把眼光放回那个年代。古代生产力确实不高,但那不代表老百姓就过着.............
  • 回答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和“产科还是这么爆满”看似矛盾,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和人口结构变化。这并不是简单的“说一套做一套”,而是不同群体、不同时间点、不同动机的交织所致。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一、 “大家都不生孩子了”背后的真相:生育率下降,但不等于零生育1.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的生物本能、社会文化、情感需求、个人选择以及现实考量等多个层面。之所以大多数人选择自己生育而不是收养,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生物本能与遗传传承: 繁衍后代的本能驱动: 生物学上的繁衍是物种延续的基础。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天生就存在繁衍后代的本.............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前学术界和学生群体之间一个挺微妙的矛盾点。一方面,很多学生对“直博”这个选项,怎么说呢,有点“敬而远之”,好像它不是一个那么香饽饽的选择。但另一方面,学校这边又好像是“连哄带骗”地想把学生往直博的路子上推,生怕招不够人。这中间的逻辑,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先聊聊学生为什么对直博“敬.............
  • 回答
    2015年初,上海卫计委官员之所以呼吁大家生二胎,这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政策调整的考量,绝非一时兴起。为了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一步步来聊。首先,得认识到人口结构的变化。你可能也感受到了,那时候大家普遍觉得,身边的年轻人都忙着工作,结婚都晚了,生孩子更是慎之又慎。这其实是那个时期.............
  • 回答
    .......
  • 回答
    满清皇子名字里之所以多见生僻字,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说道,远不止是追求“与众不同”那么简单。这背后牵扯到清朝皇室的文化、政治以及对自身身份认同的考量。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得先知道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王朝。满族原本是生活在东北的少数民族,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与汉族有很大差异。当他们入主中原,建立清朝后,如何处.............
  • 回答
    .......
  • 回答
    美术统考和我们平时练习的差距,这问题说实话,问到点子上了,很多美术生都头疼。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这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冲突。 平时的练习: 我们在画室里画画,那是“自由发挥”的阶段。老师会指导,但更多的是鼓励我们去探索,去表现自己的想法,去追求“美感”.............
  • 回答
    齐襄公的随从之所以会说那头“大豕”(大猪)是彭生,这背后牵涉到一段充满血腥与阴谋的宫廷往事,以及一个关于“鬼魂复仇”的民间传言。要详细说清这件事,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齐僖公的时代。首先,得说说这个“彭生”是谁。彭生,原名叫做“公孙无知”,是齐国一位王室旁支的子孙,但他的身份也挺显赫的。他这个人性情粗暴.............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人类繁衍、家庭情感、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价值选择等多个层面。确实,从纯粹的经济和个人舒适度角度来看,生孩子并抚养孩子确实伴随着巨大的投入和辛劳。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仍然选择这条路,而不是选择更“经济实惠”的独身或只生育一个孩子,然后把精力放在储蓄和个人享受上呢?我们可以从.............
  • 回答
    “生化环材”——这四个字在当下大学生的口中,常常带着一丝无奈和沉重。提到它们,许多人会立刻联想到“天坑”二字,就业前景不明朗、薪资待遇不高、加班严重等标签随之而来。在这种普遍的认知下,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大家都说“生化环材”是“天坑”,为什么大学们还没有取消这些专业呢?这背后其实涉及了多个层面、相当复.............
  • 回答
    提出不想生孩子观点的女性确实比男性要多,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点,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生理和个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分析:一、 生育的直接生理与身体负担主要落在女性身上:这是最显而易见,也往往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之一。怀孕、分娩以及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