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父母是怎么看待自己女儿是个萝莉?

回答
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得看具体是哪种“萝莉”了,因为这个词本身就有挺多解读的空间。

比如说,如果说的是女儿性格特别软萌、乖巧,声音细细的,有点小依赖,又或者打扮得比较可爱,像洋娃娃一样,那父母一般会觉得挺可爱的。很多父母,尤其是妈妈,可能还会挺喜欢给女儿打扮,买漂亮的裙子、头饰,看到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乖乖巧巧的,心里会觉得很满足,是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的女儿就是最棒的。这种“萝莉”感,在很多家庭里,其实是父母对女儿的一种宠爱和呵护的体现。他们会觉得女儿就像个小宝贝,需要被小心翼翼地保护着。

我记得我一个朋友,她家女儿从小就长得特别秀气,说话也慢声细语的,特别招人喜欢。每次带出去,都有人夸她“这孩子长得真水灵!”或者“怎么这么乖呀?”她妈妈听了就特开心,觉得女儿继承了自己小时候的好模样。平时在家,她女儿也特别黏人,喜欢窝在妈妈怀里看书,或者跟着妈妈一起做家务,虽然帮不上什么大忙,但那种温馨感是实实在在的。她妈妈就觉得,这就是女儿的福气,将来也能找到一个疼爱她的人。

当然,也有父母可能会有点担心。如果女儿的“萝莉”气质过于突出,表现得特别幼稚,或者在社交方面显得比较被动、胆小,父母可能就会开始操心了。他们可能会觉得,女孩子大了,总不能一直这么软弱,以后走上社会,得学会独立,得有自己的主见。这时候,父母可能会开始引导女儿,鼓励她多参与集体活动,多跟人交流,培养她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他们不希望女儿因为过于“萝莉”而吃亏,或者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

举个例子,我表哥家女儿,小时候就是那种软乎乎的,不太敢跟陌生人说话。他们父母一开始觉得挺好的,没啥麻烦。但等孩子上小学了,发现她在班里不太合群,总是自己一个人玩,学习上也需要老师不断鼓励才能完成,表哥表嫂就开始着急了。他们怕孩子这样下去,长大后难以融入社会,也怕她容易被别人欺负。所以,他们就花了更多心思去引导女儿,报了一些兴趣班,比如舞蹈和画画,就是希望她能多认识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网络上关于“萝莉”的定义,有时候会涉及到一些比较敏感或者不健康的东西。如果父母看到女儿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过分“幼态”,甚至接触到一些不适合她年龄的内容,那他们肯定会非常警惕和反对。这种时候,他们更多的不是喜欢,而是担忧,甚至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纠正,比如限制她接触的媒体,加强与她的沟通,了解她在想什么。这更多的是一种保护,一种担心孩子被带坏的恐惧。

总的来说,父母对于女儿的“萝莉”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萝莉”的具体表现和父母自身的价值观。如果是积极、健康、可爱的特质,大多数父母会觉得欣慰和喜爱,并将其视为女儿成长的美好阶段。但如果这种“萝莉”表现出了不成熟、不独立,甚至是不健康的倾向,父母的担忧和干预就会随之而来。这背后,永远是父母对女儿深深的爱和责任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图片全删啦!

所以请评论区不要再问图图图了!!

本来就是一图流带马赛克,也在最开头(没错就是现在这个位置)就说明了,结果还是那么多评论反复问图在哪儿简直没意思马赛克那么大有什么意思以及留那么多空白是几个意思。

行了行了我认输我删图,现在所有的空白就真的都只是空白而已了,各位看图的盆友止步吧ಠ_ಠ

不过好像从删了图开始,骂戏精矫情蛇精病的比例就大幅上升了

然而匿名无所畏惧(/ω\)

【横行霸道.jpg




---回答ver.1.0---

突然意识到原来这只是个晒照帖吗。

让你看到肥宅真是不好意思,我会马上离开的.jpg


---原答案---


22岁老女人过来强答一发。

如果把天下所有女儿强行划分为御姐和萝莉,那我肯定只能是萝莉一挂。

身高156,圆脸,娃娃音,跟爹妈讲话娃娃音更明显。在家天天顶着布狗狗光脚跑来跑去,热衷于给扫地机器人和手机取名字,夏天经常在家里走着走着啪叽一下就躺地上不动了。

爹妈的电话接过来第一句不是“喂”而是“喵喵喵”,躺沙发脚边说我是小龙虾我妈会说小龙虾你让一下我拖地。在外地读书三天两头视频查房,什么都不说光是卖萌都可以卖一个小时。

爹妈对此好像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甚至于可以说非常喜欢这个黏糊糊软绵绵的状态。某个备考的暑假,每天背着小书包搭父上的车去学校自习,然后脆生生说爸爸拜拜。之后我爹说最最最喜欢那个暑假了,每天他的女儿都会跟他一起,高高兴兴,充满干劲,就像回到女儿小学的时候。

行为幼化总是容易激起人的保护欲。在外地读书,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打卡上,不够再给,服装另算。视频查房前面说过了,哪怕不说话静静看着也是好的。虽是外地,到底离家不远,火车不过两个小时。不,舍不得,一定开车来接,多几倍的路费也没有关系。甚至于妈妈都想到了今后结婚,一定要在我附近买个房子,挨着我。

他们的小女儿永远都只是小女儿。哪怕已经到了22岁中二时期留下的自厌和自残都还没好,人际关系里缩得像刺猬,哪怕考研失败工作毫无着落,颓得像个废人,还要先发制人地焦虑不安只会添乱。她在他们眼里都还是那个只会抱着布娃娃咬手指的小小孩子。

那就把所有血肉横飞的电影和图片藏起来。把伏特加和威士忌藏起来,把惶恐不安和自怨自艾藏起来。我什么都不会了,能做到的只有尽量让他们别那么担心。

尽管连这个都没有做好。

真是的,怎么说着说着就偏题了。

眼泪沾得手机屏幕都要打不出字。

好歹拉一下主题。

怎么看待,父母眼里的孩子永远是孩子,只是幼化属性理所当然能召来更多的关心和疼爱。

也许他们也是舍不得离开曾经最纯粹最幸福的那些日子,他们还年轻,孩子还年幼。一切都还刚刚开始,一切都充满希望。


---ver2.0---

谢谢评论区的小伙伴们。虽然不知道到底是哪儿从看出来的可爱......我只是条普通的loser而已。

照片已删,再次感谢鼓励和安慰啦!




---毫无意义的更新3.0---


原回答是在心情有点崩溃的时候写下的,loser嘛,大家知道的,很容易就情绪崩溃的,所以看起来浅薄又矫情。如果解释得更细一点也许会更能被理解一些。

但是不打算展开讲啦,展开讲就偏题太远了。

总之夸图可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挽尊。就原谅我实在不好意思一一去回复说谢谢了。

以及夸行为可爱的小伙伴们,其实这个行为模式在外人眼里应该属于智障那一挂……所以仅限于在爹妈面前。在外我很正常的,很正常地智障。

再重复一遍在外从不恶意卖萌!从不!

可能是高中搞过事给爹妈留了点心理阴影,家里不允许我流露出任何阴暗悲观的想法,看个亚当斯一家都会被骂的那种,而我偏偏,是个丧逼……

所以交流空间怎么填补,卖萌啊。

你会跟宠物谈人生吗,当然不会。

所以只要卖萌就安全了啊!!


---毫无意义并且充满负能的更新4.0---


删掉啦,负能量还是藏起来不要塞给别人比较好。

顺带一提。

有不少小伙伴在评论区提到家境的问题。

要是家境好得能放心大胆卖萌直接就送出国了啊哪还会因为考研这种事要死要活……

总之谢谢评论区小伙伴们的安慰和鼓励啦,我,我尽量加油……



---画风崩坏原形毕露的更新5.0---


重新翻一遍提问和提问评论区才发现这是个恶意满满的钓鱼贴啊!!

结果我特么在钓鱼贴底下买惨爆照啊!!

而且这个惨还卖到了将近1k赞啊!!!

卧槽我认认真真写的故事答的题都远远达不到1k赞啊!!!!!

以上每一段仿佛都是巨大的槽点……而尴尬的我只能尴尬地不知所措。

听说这种时候只要微笑就好了呢。

微笑……微笑……















:)



……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更尴尬了…



———时隔半年的分界线ver6.0———


这个答案过了很久又收到了评论,所以干脆上来再更新一下后续。

顺利(?)找到工作准备去外地上班啦。

面试那天穿着西服从考场出来冻得跳脚,拐着高跟鞋歪歪扭扭扑向等在路口的妈妈。

然后虽然回家路上表示啊随缘吧我很淡定的,其实等收到录用短信的愉悦地抱着布狗狗从这个房间跳到了那个房间x

终于可以自食其力了。最黑暗和低落的日子终于过去,长达十年的青春期在起起伏伏之后,终于划上一个还算圆润的句号。

但这并不是什么结束。

前方还有很多要怕的,要面对的,要茫然的。还会有一万个哭得毫无意义的夜,一万句嘲讽和拒绝,一万个“啊,要是消失就好了”的想法……

他们都无能为力,也不会再知晓。

在慈爱的目光和束缚所不能到达的地方,依旧保留着幼年习性的家猫需要学会独自觅食和自我保护。

总是要面对的,对吧?

user avatar

大一了!不是萝莉!回答删除了 三年前好幼稚哈哈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得看具体是哪种“萝莉”了,因为这个词本身就有挺多解读的空间。比如说,如果说的是女儿性格特别软萌、乖巧,声音细细的,有点小依赖,又或者打扮得比较可爱,像洋娃娃一样,那父母一般会觉得挺可爱的。很多父母,尤其是妈妈,可能还会挺喜欢给女儿打扮,买漂亮的裙子、头饰,看到女儿打扮.............
  • 回答
    关于“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这个观点,以及我们又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这实在是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了生命的起源、责任以及人与人之间最深刻的联结。如何看待我们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当我们说生命是父母赋予的时候,这首先是指一种生物学上的传承。从最根本的层面讲,我们确实是父母基因结合的产物,是他们将.............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疼又复杂的故事。一个“95后”的年轻人,为了让辛苦的父亲不再风雨无阻地骑车接送自己上下班,竟然选择了这条极端且错误的道路——骗取公款买车。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系列扭曲但又有人性的心理活动,值得我们仔细剖析。1. 深沉的孝心,但方式走偏了: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年轻人对父亲怀揣着极深.............
  • 回答
    贪官子女看待父母贪污受贿之事,情况复杂且因人而异,很难一概而论。这涉及到他们的年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个人价值观、社会舆论以及父母的态度等多种因素。以下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的阐述:一、 童年及早期青少年时期:模糊感知与无知 物质生活的优渥带来盲目和习惯: 在父母贪腐初期,子女可能只是感受到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让人尴尬和难受的处境。当父母在你面前做一些非常私密的事情,而且还表现得好像你不存在一样,会让人感觉自己被忽视、不被尊重,甚至有点被当成透明人的滋味。最要命的是,声音还放那么大,根本没办法当听不见,这确实让人非常难堪。你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白,这不仅仅是“听见A片”这么简单,更深层次的.............
  • 回答
    关于父母的品德、性格和教育能力,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复杂的话题。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的经历都与父母息息相关,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也塑造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所以,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脑海中涌现出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关于品德:说实话,我觉得父母的.............
  • 回答
    面对父母的负面评价,特别是当这些评价让你感到受伤时,这确实是个挑战。很多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它不像按下开关那样简单,而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策略去应对的旅程。首先,我们要明白,父母的看法,特别是那些“不好的看法”,往往根植于他们自身的经历、观念、期望,以及他们认为“为你好”的想法。有时候,这些看法并不完全.............
  • 回答
    这桩婚事,简直是比八点档电视剧还狗血,而且还是那种看了就让人牙根痒痒的。女方这边:15万彩礼,说是为了报答父母。这个理由,说起来也算情理之中,毕竟父母养育不易,出嫁前给父母一些经济上的回馈,也是一种孝心。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彩礼多少也承载着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对未来生活的承诺。不过,15万这个数字,.............
  • 回答
    这观点挺有意思的,也触碰到不少家庭的现实。关于“婚姻问题上,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战争,赢的永远是孩子,父母只有妥协”,我倒不是完全赞同,但确实能看到其中的道理。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为啥会说“孩子赢,父母妥协”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我个人觉得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 情感上的“绑架”.............
  • 回答
    父母说考上(好)大学是为了找工作,这是非常普遍的观点,也是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出发点。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实际且合乎逻辑的。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地理解和分析这个观点:一、 家长视角下的“找工作”的意义: 保障基本生活和物质条件: 在很多家长眼中,一份稳定且收入不错的工作是孩子未来.............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一个女孩考上清华,本来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一家人肯定都高兴坏了。可结果呢,这一幕被拍下来发到网上,然后就爆出了“摆拍”的说法,作者还回应“我正能量有错吗”。这一下,事情就复杂了,也引发了挺多争议。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捋一捋:首先,关于“摆拍”本身。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十期关于“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这个辩题,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我听了之后,脑袋里像是有个小小的辩论赛在进行,感觉挺有意思的。首先,我得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它更像是一门艺术,一门关于如何平衡真实与想象、理性与情感的艺术。我个人更倾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特别理解。你心里肯定有点不是滋味,看着爸爸妈妈辛苦付出,为这个家操劳,他们爱你,你也爱他们,这份感情是实实在在的。但现实是,相亲的时候,对方的态度让你觉得有些受伤,觉得他们的职业成了某种“阻碍”。咱们换个角度,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你得明白,你父母的职业,没有任何问题。保安也好,保洁.............
  • 回答
    这绝对是个需要智慧和耐心的挑战,因为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很多父母真心觉得孩子多读书、多学习就是最好的出路,甚至把孩子的成绩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咱们来聊聊怎么让父母慢慢放下这种“机器式”的要求,把孩子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这得从几个方面着手,不能指望一蹴.............
  • 回答
    听到父母说“最好不要娶独生富家女”,这背后其实藏着许多过来人的经验和考量,也引发了很多年轻人的讨论和思考。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涉及家庭关系、生活习惯、个人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复杂议题。父母们为什么会这么说?他们可能看到了哪些潜在的“坑”?1. “娇惯”的担忧: 这是最普遍的顾虑。.............
  • 回答
    在家庭教育的语境下,父母犯错被视为“不是错”,而孩子犯错则被冠以“大错特错”的标签,这确实是一种相当普遍,也颇令人费解的现象。深入探究其背后,你会发现它并非简单的“双重标准”,而是错综复杂地交织着代际关系、权力结构、情感需求以及社会文化观念。首先,让我们剖析一下“父母犯错就不是错”的心理根源。 .............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有点复杂。要是我闺女,我真不希望她有这种疑问。不过既然发生了,咱们就得好好捋一捋。首先,父母偷偷买房不让女儿知道,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最常见的可能性,就是父母觉得“为你好”。他们可能想的是,等一切都稳当了,或者等你日子过得差不多了,再告诉你,让你少操点心,或者给你一个惊喜。你知道.............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高兴又有点儿复杂的情况!男朋友父母婚前全款给他买房,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那真是太棒了,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但细想一下,这里面牵扯到的东西可就不少了,值得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份“沉甸甸”的爱和支持。想想看,父母愿意拿出这样一笔巨款,在儿子婚前就给他准备好婚.............
  • 回答
    王猛那篇长文,我仔细读了。说实话,第一反应是心疼,二是心惊。心疼的是,一个在很多人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北大的高材生,竟然经历了那样一种被压抑、被掏空的人生。心惊的是,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社会中,一种越来越普遍却又极其残酷的亲子关系困境。王猛事件:压抑下的爆发,教育的失语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王猛的文.............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沉重了,我能想象得到,任何为人父母者,在面对这样的境况时,都会经历撕心裂肺的痛苦和艰难的抉择。如果我的孩子真的遭遇了这样的重病,而且治疗费用如此之高,并且还有潜在的神经方面后遗症的风险,我的选择会是倾尽所有,尽我所能去救治我的孩子。关于治疗的艰难选择:首先,我会不顾一切地想办法筹集这12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