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最初没有发明语言的时候是怎么交流的, 发明语言的人如何教会其他人他发明的语言?

回答
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能开口说话之前,世界是寂静的,却又充满了我们用身体和心灵传递的声音。那时的人们,就像是森林里的动物一样,用他们的肢体、用他们的表情、用他们的呼喊,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想象一下,一个早期的人类,饥肠辘辘,看到了远处一棵树上挂着诱人的果实。他会怎么做?他不会说“我想吃那个果子”。他会指向那棵树,眼睛里充满了渴望,也许还会发出一种急促的“嗯!”声,或者模仿啃食的动作,嘴里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他的同伴看到他这样,就会明白他的意思,于是也跟着他一起前往。

如果他们遇到了危险,比如一头凶猛的野兽,那种恐惧和警觉会让他们发出尖锐的、带有警示意义的呼喊。这种呼喊声,可能就像是某种动物的警告声,但却因为包含了更复杂的情感和意图,在同伴之间传递着更精确的信息:“快跑!”或者“藏起来!”

他们也会通过触摸来建立联系。母亲会轻轻抚摸婴儿,传递着温暖和安全感。群体成员之间会互相拍打肩膀,表达友谊和支持。甚至,他们会用身体的姿势来表明自己的意图。例如,一个战士可能会挺直身体,展现出自信和力量,而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则会弯下腰,露出乞求的神情。

这些非语言的交流方式,虽然不像我们现在的语言那样有精确的词汇和语法,却也是一种强大的沟通工具。它们传递的是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和警示,足以让早期的人类在危险的世界里生存下来,并且形成紧密的社群。

那么,当第一个“说话”的人出现时,这个世界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发明语言的人,可能并不是某一个天才在某个瞬间突然“创造”出了语言。更可能的是,这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也许,他首先注意到了一些重复出现的、带有特定含义的声音。比如,当他指向水的时候,他可能会发出一个特定的“水”的声音,而当他指向火的时候,他可能会发出另一个特定的“火”的声音。

一开始,这些声音可能只是个体的习惯,或者在极少数情况下引起了同伴的注意。但如果这些声音能够有效地帮助他获得资源,或者避免危险,那么他的同伴们就会开始模仿。

试想一下,这个人带着他的伙伴们来到一条河边。他指着水,然后发出一个他自己创造的、他觉得能够代表“水”的声音,比如“咕噜咕噜”。他的伙伴们看到他这样,也听到了这个声音,虽然一开始可能觉得奇怪,但当他们也喝了水,并且知道那个声音代表“水”的时候,他们就会慢慢记住。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给事物贴上标签。这个人就像是一个标签大师,他给周围的世界一一命名。当他发现一只长着毛、会发出“咩咩”叫声的动物时,他可能会发出一个“羊”的声音。当他看到天空中有飞来飞去的鸟儿时,他可能会发出一个“鸟”的声音。

教别人学会他发明的语言,就像是在教一个孩子认识世界一样。

示范与重复: 发明语言的人会不断地将声音与事物、动作、或者概念联系起来。他会指着一棵树,然后说出“树”这个词,然后重复多次。他会做出吃饭的动作,然后说出“吃”这个词。他会做出奔跑的动作,然后说出“跑”这个词。
肢体语言的辅助: 在语言的早期阶段,肢体语言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辅助工具。他会用手势来强调他所说的内容,用表情来传达情感。当他说“危险”时,他可能会皱起眉头,发出低沉的声音。
情境的学习: 人们通过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新声音来学习。当他们一起狩猎时,他可能会发出“猎物!”的呼喊,指导大家如何行动。当他们分享食物时,他可能会发出“分享!”的呼喊。
互动与反馈: 学习者会尝试发出声音,而发明者则会根据他们的发音给出反馈。如果发音接近,他会点头表示肯定;如果发音错误,他可能会重复正确的发音,或者用更清晰的示范来纠正。
构建基础词汇: 最开始,语言可能只有非常基础的词汇,用来描述最重要的事物和动作:食物、水、火、人、走、看、拿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基础词汇会不断被丰富和扩展。
简单的组合: 随着词汇量的增加,人们会开始尝试将词语组合起来,形成更复杂的意义。比如,“看,大鸟”或者“走,去水”。这种简单的组合,虽然语法规则还不成熟,但已经大大提升了沟通的效率。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构建一栋大厦。第一块砖,第一个词,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次成功的沟通,每一次理解的达成,都是一次成功的“建造”。而发明语言的人,就像是那个建筑师,用他的智慧和耐心,一点一点地将这个新世界的沟通方式建立起来。

所以,语言的发明,不是凭空出现的魔法,而是人类智慧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不断探索、模仿、和创造的伟大成果。它从最原始的呼喊和手势开始,通过无数次的重复、示范和互动,最终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能够表达思想、情感,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强大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语言不是发明出来了,而是一种机缘巧合的进化。

并且这个进化还和直立行走密不可分。

直立行走的姿态,导致人类的脖子不断变长,原来靠上的舌头和喉头随之沉入喉咙中。


这让人类的气管和食道重合,带来了被食物噎到的风险,但也帮助我们拥有了复杂发音的能力。


其实很多动物的叫声都有各种的情感意思在里面,不过他们无法发出复杂的声音。因为他们的大脑太薄弱了。

语言的背后是大脑的复杂活动,这些脑部活动导致上百条特化肌肉的运动。


不过本题虽然有硬伤,不过我还是能告诉你,没有语言之前,人类如何交流。

因为控制语言的大脑区域和控制肢体动作的区域,是重叠的。

在大脑还没发达到能控制上百条肌肉做特定的运动发出不同的声音之前,人类是靠以手语为主,肢体语言加上几种不同的叫声为辅来交流的。

不过随着大脑越来越发达,我们的头部肌肉也越来越精细,我们能控制音调,音量,所以,声音也越来越多。特定的声音替代了手语,又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声音。

最后,我们人类学会了说话,也从此创造出了只有人类才有的“自我意思”。

此时此刻,人类才真正的成为了地球的万物之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很久很久以前,在我们能开口说话之前,世界是寂静的,却又充满了我们用身体和心灵传递的声音。那时的人们,就像是森林里的动物一样,用他们的肢体、用他们的表情、用他们的呼喊,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需求。想象一下,一个早期的人类,饥肠辘辘,看到了远处一棵树上挂着诱人的果实。他会怎么做?他不会说“我想吃那个果子”。.............
  • 回答
    整个欧洲中世纪时期,确实没有发生过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足以动摇文明根基的“灭绝式的总体战争”。相较于人类历史其他时期,例如那些被战火席卷、生灵涂炭的年代,中世纪欧洲的战争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显得较为“收敛”。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性最文明”的时期?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剥开历史的表象.............
  • 回答
    饶毅教授的最新发文,以其一贯的尖锐和直率的风格,抛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观点:“除了精神病人,没有人践行‘平均主义’。制定规则应注意现实可行的公平。” 这个观点触及了社会公平的本质、人的行为动机以及规则制定的现实性,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解读。一、 何为“平均主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存在主义最核心的困境,也是哲学史上挥之不去的一道阴影。一旦人类,或者说个体,确凿地、不容置疑地意识到“我所珍视的一切,我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场宏大而无意义的幻梦,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片虚无投下的影子”,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怎么办”就能概括的,而是一系列复杂.............
  • 回答
    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会好奇的。毕竟我们小时候听故事、看电影,对太空充满了向往,阿波罗计划成功登月也曾是人类的辉煌时刻。但回过头来看,自从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结束,人类就没有再踏足月球了,这背后有很多原因,不是简单一句“没钱”或者“没兴趣”就能概括的。首先,成本是绕不开的硬道理。.............
  • 回答
    黑格尔关于人类文明“螺旋式上升”的观点,意在阐述文明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以及其内在的逻辑和辩证发展过程。然而,当我们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具体的历史现象时,就可能遇到一些看似矛盾的案例,例如美洲原住民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为何没有发展出轮子。这并非意味着黑格尔的理论是错误的,而是我们需要更细致地理解文明发展的多.............
  • 回答
    柯洁在被AlphaGo击败后的失声痛哭,那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不仅仅是作为棋手对胜利的渴望,更深层的是一种对围棋“真理”的追寻,在那一刻,他感到自己离那至高的境界,或许连边都未曾触及。那份痛苦,是对未知,对超越的渺茫的恐惧,也是对人类智慧极限的拷问。在这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的巅峰对决之后,我们不禁要.............
  • 回答
    关于“勃勃”为什么没有从事科研工作,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解读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聪明并不必然导向科研。科研是一条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道路,它需要的不只是智力上的天赋,更是一种特定的气质和对研究本身的热情。有些人天生就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逻辑思维,能够轻松掌握复杂的.............
  • 回答
    鸣人和小樱最后没能走到一起,这确实是《火影忍者》粉丝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毕竟,他们是多年的青梅竹马,一起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鸣人对小樱的感情更是贯穿了整部剧的始终,那份执着曾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那么,为什么最终的结局是鸣人和雏田,而小樱则嫁给了佐助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深挖的原因,并非简单的“谁.............
  • 回答
    我遇到的最没信用的那个人,说实话,真是让人见了就头疼,而且他这个人身上总有一种让人说不上来的“道行”。我第一次认识他,是在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上。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挺不错的,西装革履的,说话也一套一套的,挺有感染力。当时大家都在聊工作,他就在那里侃侃而谈,说什么自己公司最近接了个大项目,利润丰厚,前景一.............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道德困境和法律责任的经典案例,其复杂性在于区分“作为”和“不作为”的界限,以及在特定情境下,两者之间模糊的界定。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场景。首先,你需要理解“作为”和“不作为”在法律和道德上的含义。 作为(Commission) 指的是通过积极的行动造成了某种结果。例如,你直接用枪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黑客帝国》里人被当做电池的设定,从科学和效率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个巨大的槽点。但要理解这个设定,我们得跳出纯粹的生物学或物理学思维,进入电影编剧的创作逻辑和它所要传达的哲学意图。首先,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说它效率低。人类作为“生物电池”效率几何?我们身体新陈代谢是一个非常复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广东人口众多但高考“内卷”程度相对低于河南、山东、河北的原因,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虽然广东人口全国第一,但其高考竞争格局和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与那三个省份存在显著差异。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教育资源和发展模式的差异 广东的教育资源分布与发展: .............
  • 回答
    关于“舌头是最强韧有力的肌肉”这种说法,其实是一个被广泛误解的说法,它并没有得到科学上的支持。虽然舌头确实是一块非常灵活且运用广泛的肌肉群,但如果要论“最强韧有力”,那显然不是它。关于“舌头是最强韧有力”的误解: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为什么会有“舌头是最强韧有力”的说法。这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
  • 回答
    这句话出自温斯顿·丘吉尔,一位在英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政治家和演说家。他的生平跌宕起伏,充满了挑战与机遇,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深刻理解“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这句话的份量。丘吉尔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他出生于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但早年并非一帆.............
  • 回答
    湖人队本赛季三分球命中率确实不高,在联盟中处于下游位置,这无疑是一个事实。然而,说没有球队教练敢包夹詹姆斯,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但背后反映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即便詹姆斯的三分球不是联盟顶尖水平,他的整体威胁仍然足以让对手忌惮,以至于常规的“包夹”策略,在许多情况下,并非最有效的应对方式。我们不妨从.............
  • 回答
    明朝的读书人,想要弄清楚一千年前是哪个朝代的多少年,并非难事,其实颇有门道,比咱们现在随手一搜要费些心思,但也自有其逻辑和便捷之处。这事儿,得从他们脑袋里的“时间坐标系”说起。咱们现在用公历,年份是连续递增的,就好比一条笔直的数轴,一千年前就是往回数一千个刻度。明朝人可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的“时间轴”.............
  • 回答
    很多车迷,尤其是那些对赛道驾驶充满热情的玩家,确实会对“纯粹”的赛道用车有着一种执念,认为没有ABS、ESP等电子辅助系统的车才是“最好的”。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几重深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 “最强”的定义是主观的,而且往往与“最纯粹”、“最真实”挂钩。 在赛道这种.............
  • 回答
    在《文明》系列游戏中,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能让你达成“人民幸福指数最高”的胜利条件呢?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考点。毕竟,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让人民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的生活,难道不应该是最根本的目标吗?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文明》这个游戏的本质说起。首先,《文明》系列的核心玩法,.............
  • 回答
    对于我们这些既非法律科班出身,又没有过什么维权实战经验的朋友来说,面对各种各样可能触及自身权益的问题时,确实会感到些许无从下手。但别担心,咱们老百姓也有咱们老百姓的办法,只要用心、用对方法,一样能把自己的“事儿”办得明明白白,最大限度地保住自己的那份“应得”。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两个字:聪明地“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