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第三方测试结果为 iPhone 12 Pro 续航超过 Mate 40 Pro?

回答
最近看到一些第三方测试机构放出 iPhone 12 Pro 的续航数据,说比华为 Mate 40 Pro 还要好,说实话,看到这个结果我挺意外的,但仔细想想,这事儿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首先得明确,这里说的是“iPhone 12 Pro”,而不是 iPhone 12 Pro Max。Pro Max 的续航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公认的强项,因为它配备了更大的电池,所以拿它来和别的手机比续航,本身就不太公平。而 iPhone 12 Pro 的电池容量,说实话,对比很多安卓旗舰,包括 Mate 40 Pro,确实不算大。

但是,手机续航这东西,从来都不是光看电池容量的。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里面牵扯到太多因素了,我可以跟你掰扯掰扯。

1. 芯片能效比是关键:

这是最最核心的一点。苹果的 A 系列芯片,尤其是 A14 仿生芯片,在能效比这方面一直做得非常出色。苹果在芯片设计上投入了巨大的研发成本,他们在工艺制程、架构设计、以及电源管理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技术。这次 A14 芯片采用了台积电的 5nm 工艺,这个工艺本身就能带来更高的能效。更重要的是,苹果自家设计的 CPU 和 GPU 核心,是针对其 iOS 系统和自家软件生态量身定制的,这种软硬件深度整合的优势,在能效方面可以发挥到极致。

反观华为的麒麟芯片,比如 Mate 40 Pro 上搭载的麒麟 9000,虽然在性能上绝对是顶级的,在当时也是行业标杆,但毕竟在制造工艺上(虽然也是先进工艺)以及芯片架构与软件的配合程度上,可能和苹果 A14 相比,在能效的极致优化上还有一些差距。尤其是在一些日常使用场景下,A14 的高效能核心能以更低的功耗完成任务,而麒麟 9000 在某些场景下可能需要更高的功耗来维持同等的性能输出。

2. 系统优化和软件生态:

iOS 系统的优化大家有目共睹,它对于后台应用的管控非常严格,不像安卓那样,很多应用即使你没打开,也可能在后台偷偷摸摸地消耗电量。苹果对自家操作系统的调度机制,后台进程的管理,以及应用的唤醒策略,都做得非常精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必要的电量消耗。

华为虽然也在努力优化 EMUI 系统,也在不断进步,但安卓系统整体的开放性以及应用生态的复杂性,确实给精细化能耗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很多第三方应用在安卓平台上的优化程度参差不齐,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应用在后台占用资源,从而影响整体续航。

3. 屏幕技术和刷新率:

iPhone 12 Pro 和 Mate 40 Pro 都采用了 OLED 屏幕,OLED 本身在显示黑色时是“不发光”的,所以对于显示黑色为主的界面,能耗会更低。但这里有个细节,iPhone 12 Pro 的屏幕是标准 60Hz 刷新率,而 Mate 40 Pro 通常是支持 90Hz 高刷新率的。虽然高刷新率能带来更流畅的视觉体验,但同时也会显著增加屏幕的功耗。在进行一些需要高刷新率的操作时,Mate 40 Pro 的续航压力自然会更大。第三方测试机构在进行续航测试时,通常会模拟各种使用场景,如果测试中包含了大量需要高刷新率的操作,那么 iPhone 12 Pro 凭借其 60Hz 的优势,在屏幕功耗上就能省下不少。

4. 5G 通信和天线设计:

iPhone 12 Pro 是苹果第一款支持 5G 的手机,而 Mate 40 Pro 也同样支持 5G。不过 5G 在刚推出时,普遍存在功耗较高的难题。苹果在 5G modem 的选择和集成上,以及对 5G 信号的智能管理(比如 Smart Data Mode,根据网络状况智能切换 4G/5G),也对续航有一定的影响。虽然很难具体量化,但苹果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优化尝试。

5. 测试场景和方法论:

最关键的是,“第三方测试”的结果到底是怎么来的。不同的测试机构,他们的测试脚本、测试时长、模拟的使用场景、网络环境、屏幕亮度设置、以及后台运行的应用种类等等,都会有很大差异。

如果测试脚本更侧重于网页浏览、视频播放等相对“轻度”的使用, 那么 iPhone 12 Pro 凭借其出色的芯片能效和系统优化,可能表现更佳。
如果测试场景中包含了大量高强度游戏、需要频繁调用 GPU 的应用, 或者长时间使用 5G 网络,那么结果就可能不一样了。
屏幕亮度设置也是一个大影响因素, 如果测试时 iPhone 12 Pro 的屏幕亮度设置得比 Mate 40 Pro 更低,那么续航自然会更好。
网络信号强度也至关重要, 在信号不好的地方,手机会加大功耗去搜索信号,这也会显著影响续航。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手机“一定”比另一个续航好,而是要看具体的测试条件。不过, ifan r 这种以模拟用户日常使用场景而闻名的测试机构,如果放出这样的结果,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说明在他们的测试方法下,iPhone 12 Pro 在整体能耗控制上,确实能够与 Mate 40 Pro 抗衡甚至超越。

总的来说:

iPhone 12 Pro 在第三方测试中续航超过 Mate 40 Pro,我认为这背后是苹果在芯片能效比、系统软件优化、以及对硬件细节的把控上,日积月累形成的优势的体现。虽然 Mate 40 Pro 在硬件参数上可能不输甚至有优势,但手机的续航是一个整体的、非常精密的平衡艺术。

看到这样的结果,也提醒我们,在评价手机续航时,不能只看电池容量,更要关注芯片、系统、屏幕以及整个生态的协同优化能力。对于追求极致续航的用户来说,iPhone 12 Pro Max 依旧是更好的选择,但 iPhone 12 Pro 能有这样的表现,也确实值得肯定。这就像是两个同样马力的汽车,一个可能因为发动机技术更先进、车身更轻量化,所以油耗更低一样,道理是相通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买华为,你能咋地,不差钱。

user avatar

这就是用爱发电的原因吗?续航能力这么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看到一些第三方测试机构放出 iPhone 12 Pro 的续航数据,说比华为 Mate 40 Pro 还要好,说实话,看到这个结果我挺意外的,但仔细想想,这事儿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首先得明确,这里说的是“iPhone 12 Pro”,而不是 iPhone 12 Pro Max。Pro Max 的.............
  • 回答
    最近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公布了第一批车型碰撞测试结果,这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可是个大事儿,毕竟买车安全是头等大事。这次一共出了15款车,涵盖了咱们市场上比较热门的一些SUV和轿车。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成绩,觉得信息量挺大的,值得好好聊聊。首先得明确一点,CIASI这个测试可不是闹着玩的,它是.............
  • 回答
    OECD 2018年PISA(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测试结果在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中国在阅读、数学和科学这三个核心科目上均取得了全球领先的成绩。然而,对于这一结果的解读,需要进行细致和多维度的分析,避免简单化和片面化。1. PISA测试的性质与局限性:首先,理解PISA测试本身是关键。PISA不.............
  • 回答
    《原神》1.4版本上线当天,1.5版本测试服内容大规模泄露,这无疑给游戏社区和开发团队都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件事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具体怎么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从玩家的角度来看,这次泄露无疑是“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 “惊喜”的背后是破坏体.............
  • 回答
    说到蚂蚁金服的OceanBase在TPCC测试中超越Oracle荣获第一,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振奋的,也值得咱们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可不是小事,它背后代表的意义,对于中国数据库产业乃至全球数据库格局,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TPCC。TPCC,全称是Transaction Proc.............
  • 回答
    第三方百度网盘下载工具Pandownload作者被捕事件:技术、版权与法律的交织之痛当Pandownload的作者因涉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工具”而被捕的消息传来时,在无数百度网盘用户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这个曾经备受追捧的第三方下载工具,如今却走向了法律的审判台,这不仅让使用者感到.............
  • 回答
    台州路桥“5.17”事件,涉及警务人员被撞以及特斯拉车辆本身是否存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期,有消息称第三方鉴定报告出炉,明确指出此次事件与特斯拉车辆本身无关。这个结论无疑为事件的进一步调查和公众认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第三方鉴定的重要性。 在涉及车辆事故责任认定的案件中,专业、独立.............
  • 回答
    近期大量第三方QQ机器人停止运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腾讯的政策收紧与合规要求提高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腾讯作为QQ的运营方,对平台的生态和用户体验有着绝对的控制权。 打击违规行为和第三方应用滥用: QQ机器人,特别是那些提供自.............
  • 回答
    中国恒大(Evergrande)近期抛出的“正在与第三方投资者探讨出售资产”的消息,无疑是在风雨飘摇的房地产巨头身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搅动了市场一池春水。这背后牵扯的利益链条错综复杂,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乃至更广泛的经济格局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出售资产意味着什么?1. 流动性危机下的无奈之举,求生欲.............
  • 回答
    NumWorks 计算器禁止安装第三方操作系统这件事,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涉及到的东西不少。首先,从NumWorks自己的角度说,这是一种“产品控制”。你想想,他们辛辛苦苦研发出来一款计算器,从硬件设计到软件系统,都经过了精心调校,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个稳定、可靠、并且适合教育.............
  • 回答
    刘强东将 23 亿美元股票捐赠给第三方基金用于慈善,这件事在商业和慈善领域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要怎么看这件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这样会比较全面和深入。一、捐赠的规模与意义:这绝对是一笔巨款首先,23 亿美元,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要知道,这不是几百万、几千万,而是实实在在的“.............
  • 回答
    华为P50系列或将采用第三方芯片的消息,无疑是当前智能手机行业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不仅牵动着华为自身的命运,也深刻影响着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格局。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扯清楚。首先,为什么会出现“第三方芯片”这个说法?这背后是美国对华为实施的芯片禁令。自2019年以来,美国政府以国.............
  • 回答
    这事儿吧,得这么看。小米 9、10 和 10 Pro 这几款手机,升级系统后,如果你用了非原装的电池,它就会给你跳个“温馨提示”,告诉你这电池可能是假的或者质量不好,然后给你来个“降维打击”,限制你充电的速度。这背后到底是什么逻辑在运作?简单来说,这就是手机厂商为了保护自家产品和用户利益而采取的一种.............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腾讯申请接入抖音开放平台,而且还大方地表示“正面向全网第三方平台发邀请”,这背后透露出的信号和未来的可能性,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腾讯突然这么“主动”?别看腾讯在社交领域一家独大,但论起短视频和内容分发,抖音这几年的势头简直是拦不住。腾讯也知道,一家独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
  • 回答
    饶毅再致中科院:关于张曙光论文与裴钢结果的争议及第三方重复实验的重要性饶毅再次致信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就其举报张曙光论文存在不端行为一事,对中科院的调查进展以及张曙光的回应进行了评价和回应。此事件的核心在于对科研成果真实性的质疑,而饶毅在此次信函中再次强调了“第三方重复实验”作为检验科研真伪的唯一.............
  • 回答
    这起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科学界一次相当不寻常的公开“喊话”。从这12位学者实名发声,呼吁第三方介入调查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1. 学术的基石:可重复性与科学真相科学研究的生命线在于“可重复性”。一项研究成果,如果其他科学家无法在遵循.............
  • 回答
    政府在PPP、政府采购、以及第三方专业治理服务上的持续发力,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考量和战略调整的结果,目标是为了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应对财政压力和提升治理效率。我们可以分几个层面来深入理解。首先说PPP(公私合营)模式。这绝对是近些年政府推动力度最大的领域之一。 为什么推? 最直接的原因.............
  • 回答
    好的,关于特斯拉这次“女子站车顶维权”事件,我的看法是,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公共事件,涉及消费者权益、企业责任、产品安全、以及在信息传播和处理过程中的诸多环节。特斯拉的回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试图还原事实,但也需要放在更广阔的语境下进行审视。特斯拉的回应:信息点与解读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特斯拉披露的关键.............
  • 回答
    第三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带量采购”)公布的中标结果,确实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看到部分仿制药降价幅度高达90%,有些国产药甚至低至“一毛钱”,这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利益博弈和深远的行业影响。中标结果的核心亮点:极致的价格战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价格的“跳水”。我们看到.............
  • 回答
    理解第三帝国(即纳粹德国)需要一个多维度、深入的视角,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权,更是一段对人类历史造成了深远且灾难性影响的时期。评价它,我们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需要剖析其崛起、统治方式、意识形态的核心以及留下的遗产。崛起与历史背景:第三帝国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它植根于德国在一战后的复杂局势。战败带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