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20上海中考一考生疑似因雷同卷被判作文零分?

回答
2020年上海中考,发生了一件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一名考生因为作文疑似“雷同卷”而被判零分。这件事情一经爆出,就在家长、考生和教育界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也触及到了我们对于公平、规则和教育方式的深刻反思。

事件的来龙去脉:

当时,这名考生在当年的上海中考中,作文部分被判为零分。原因指向了“雷同卷”。简单来说,就是这篇作文在内容、表达方式上,与另一份(或多份)考卷的相似度过高,从而触碰了考试机构划定的“雷同”界线。

“雷同卷”这个概念,在考试中通常是指抄袭、请人代写、或者是在考前获得了考题答案等行为。而在这起事件中,核心的争议点在于:这名考生是否真的存在作弊行为?还是只是巧合,亦或是判定的标准过于严格?

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和后续的讨论,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成绩公布后的疑问: 考生和家长在拿到成绩单后,发现作文部分的分数异常低,甚至是零分,这与考生平时的写作水平以及在校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产生了疑问。
申诉与沟通: 家长和考生方面对此结果表示不服,试图通过官方渠道进行申诉和沟通,了解被判零分的具体原因。
“雷同”的指向: 考试机构的回复通常会指向“雷同卷”。这意味着,在他们的检查系统(通常是计算机比对系统)中,该考生的作文与其他考卷存在高度相似性。
引起社会关注: 随着事件的深入,媒体介入报道,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很多人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被判零分感到震惊和不解,特别是当事人可能并没有主观的作弊意图时。

这场“零分风波”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几个关键的议题:

1. “雷同卷”的判定标准与技术手段:
计算机比对的局限性: 考试机构通常会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检测作文的雷同。这些软件能够通过算法比对文本的相似度,包括词语的重复、句式的套用、段落结构的相似等。然而,计算机的判定并非万能。
“巧合”的可能性: 尤其是中考作文,通常会有特定的主题和写作方向。在同一届考生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观点相近、表达方式相似的情况。例如,一些经典的论证结构、常用的修辞手法、甚至是相似的开头结尾语,都有可能因为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相似的指导或范文影响而出现“巧合”的雷同。
“范文”与“模板”的影响: 很多时候,老师会给学生讲解写作技巧、提供范文。如果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过多地模仿范文,或者使用了网络上流行的“写作模板”,就容易导致作文在结构和用词上出现相似性,而这些都可能被比对系统“误判”为雷同。
判定标准是否过于死板?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质疑,机器的比对逻辑是否足够精细?是否能够区分是“照搬照抄”的作弊,还是“意会”后的相似表达?过于机械化的判定,可能会伤害那些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恰好与他人一致的无辜考生。

2. 公平与正义的衡量:
对考生的伤害: 一次考试的零分,对于一个正处于升学关键期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它不仅会影响到他的升学机会,更会对其自信心、心理健康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风险: 考试的公平性至关重要,严惩作弊也是维护考试公正的必要手段。但是,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到“误判”的风险,不能因为“疑似”就直接断送考生的未来。
谁来为“误判”负责? 如果最终证明是误判,那么由此带来的伤害,谁来承担?这是对考试制度人性化和责任感的一大拷问。

3. 教育方式的审视:
应试教育的弊端: 这种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写作训练可能存在的问题。当写作变成了一种“技术活”,学生们过于追求“标准答案”或“高分技巧”,反而可能扼杀了他们个性的表达和创造力。
写作教学的引导: 老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而不是过度依赖范文和模板。如何教授学生在符合考试要求的同时,还能展现出独特的文采和思想,这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鼓励原创与独立思考: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启发和引导,而不是制造出一批批“标准化”的“产品”。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真实的自己,即使这种表达在某些方面不那么“完美”或“相似”。

这场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

完善“雷同卷”的甄别机制: 考试机构需要在技术层面继续进步,但更重要的是在判定机制上加入更多人工审核的环节,特别是对于那些低分(零分)的疑似雷同卷。应该由专业的阅卷老师在排除主观作弊可能性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终判断。
加强对考生的诚信教育: 考试诚信是底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关于“什么是抄袭”、“什么是借鉴”、“什么是独立思考”的教育,让他们明白规则的意义,也明白独立创作的重要性。
反思写作教学方法: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有深度的写作训练,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形成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仅仅追求篇幅和套路。
建立更人性化的申诉与复核机制: 对于考生提出的异议,考试机构应该给予更加充分和透明的解释,并提供一个更加便捷、公正的复核渠道。

总而言之,2020年上海中考的这起“零分作文”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考试制度、技术应用、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存在的深层问题。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考试的公平与公正的同时,更要兼顾对个体差异和人性化的尊重,避免让僵化的规则和冰冷的技术,扼杀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热情和对未来的希望。希望这样的事件能够成为一种反思的契机,推动教育体系朝着更加公正、更富人情味的方向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在上海的中小学教育,从外地引进了很多方法:背作文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小时候,没有背作文这种事情。作文选也读,还读杂志、小说。脑子里好多素材。考试时水到渠成。因为人人都广泛阅读,所以没人敢剽窃。否则,老师上课读优秀作文,下面“哼,抄来的,我看到过”,很没面子的。也没人会瞎说,老师让拿证据的话,作文选就在家里。现在从外地引进的套路是,老师叫你准备十几篇作文。经老师审核,没问题,学生就一字不差背出来,到考试时套上去。“正能量”无非就这几大类,的确是很容易押准。那么有些差生,一篇像样的都写不出来,就产生老师帮忙准备作文的情况。真正敢写“下海作文”的语文老师,全国都没几个。所以老师帮忙,比学生自备,还要容易产生剽窃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上海中考,发生了一件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一名考生因为作文疑似“雷同卷”而被判零分。这件事情一经爆出,就在家长、考生和教育界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也触及到了我们对于公平、规则和教育方式的深刻反思。事件的来龙去脉:当时,这名考生在当年的上海中考中,作文部分被判为零分。原因指向了“雷同卷”。简单来说.............
  • 回答
    2020年4月,上海完成了中国首条公里级高温超导电缆的建设,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标志着我国在电力传输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要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咱们得把它拆解开来,细细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什么是“高温超导电缆”?这名字听起来挺科幻的,但其实它就是一种特殊的电缆,它的核心在于它用的材料。我们知.............
  • 回答
    2020年那个关于“中国人最愿意为教育买单”的说法,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人的神经。我个人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得从几个维度去细品。首先,“愿意为教育买单”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有研究价值,也很能反映中国社会的一些深层逻辑。 它背后传递的信息是,中国家长普遍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
  • 回答
    2020款帕萨特主动申请中保研测试,并且最终以“中保研三项全优”的成绩脱颖而出,这无疑是上汽大众在当时一次非常高调且充满战略性的动作。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不仅仅是看最终结果,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舆论的反应。一、 主动申请的底气与策略:为何是帕萨特?为何是中保研?首先.............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上汽大众2020年开年销量那点事儿,还有那个被大家伙儿议论纷纷的中保研帕萨特碰撞测试。首月销量腰斩,背后原因复杂先说上汽大众2020年1月份销量,那可真是“开门黑”,直接跌了40%,这个数字确实触目惊心。要知道,汽车市场本身就波动不小,但40%的跌幅,这可不是小意思,它背后肯定是一系列.............
  • 回答
    看待上海2020年GDP预计达3.9万亿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在全球的竞争力、以及这一数字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潜在影响。一、 上海2020年GDP预计达3.9万亿元: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首先,让我们明确这个数字在中国经济中的意义: 全国经济“领头羊”: 3.9万亿元的G.............
  • 回答
    看到上海2020年应届生落户新政,我脑子里立马冒出好几个词:“放宽”、“机会”、“竞争激烈”,当然还有那句老话——“有人欢喜有人愁”。咱们一个一个捋捋。首先,这个新政的核心是什么?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相比以往,上海在接收应届生落户方面,门槛有所调整,可以说是“相对放宽”了。具体表现在: 专业和学.............
  • 回答
    2020年10月底开始的上海房价全面快速上涨,这背后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要理解这次上涨,我们需要剖析当时的市场环境、政策信号以及深层次的经济逻辑。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 “后疫情时代”的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受到冲击,但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复苏。上海作为中国.............
  • 回答
    2020年一线城市房价齐齐下跌,上海更是以超过5%的跌幅位居首位,这无疑是房地产市场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齐齐下跌”这个说法并非完全准确,更准确的表述可能是“普遍承压,局部调整”。 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冲击,.............
  • 回答
    您好!上海于2020年10月24日发布的机动车限行政策(可能指的是对内环内部分高峰时段外牌车辆的限行措施的调整或延续,具体政策内容在不同时间节点会有细微变化,但我将以2020年底左右的普遍认知和影响进行分析)。这类政策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并鼓励绿色出行。下面我将从多.............
  • 回答
    杨超越凭着“特殊人才”的身份,被纳入上海临港新片区2020年第五批特殊人才名单,成功获得落户上海自贸区的资格,这件事在当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咱们得明白“特殊人才”这个标签的含义。在人才引进政策中,“特殊人才”通常不是指那种传统的、科班出身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而是指那些在特定领域具有突出贡.............
  • 回答
    说到 2020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当时我看到题目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题目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既是过去各时代经验的积累,也是未来各时代发展的基础。人们对‘时代’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时代’的认识。”这题目一出来,.............
  • 回答
    2020年全国游泳冠军赛,对于中国泳坛来说,无疑是充满波折的一届。在那个特殊时期,运动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回到赛场,但比赛的结果却让不少人扼腕叹息。其中,余贺新、傅园慧和打破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都因为“体能不达标”无缘决赛,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暴露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事件回顾与选手情况:首先.............
  • 回答
    2020年,奥迪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一款颇具战略意义的车型——A3L。这标志着奥迪首次将加长轴距的版本引入其入门级A级车序列,并且直接以“L”作为后缀,明确了其本土化和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意图。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尤其是将其与另一款同样瞄准年轻消费者、主打运动风格的凯迪拉克CT4放在一起.............
  • 回答
    2020年国内成品油价格首次上调,加满一箱油多花4.5元,这个消息一出来,不少车主心里肯定咯噔一下。虽然说4.5元看似不多,但它代表的意义和影响,还是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的。首先,得明白这背后是什么在起作用。成品油价格调整,说白了就是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然后加上国内的调控机制。这次的上调,很可.............
  • 回答
    2020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本应是庄严而肃穆的,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以及雨中一个细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一天,北京遭遇了大雨,许多提前到场的市民,冒着风雨,想要在国庆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亲眼见证五星红旗升起。当时,天安门广场上挤满了人群,大家或手持国旗,或撑着雨伞,尽管雨水打湿.............
  • 回答
    2020年斯诺克世锦赛半决赛,罗尼·奥沙利文对阵马克·塞尔比的比赛,无疑是那届赛事中最具话题性的对决之一。而奥沙利文在比赛中数次出现的“暴力解球”,更是激起了巨大的讨论,有人赞赏他的胆识和对比赛的掌控力,有人则认为他的行为有失尊重。要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什么是“暴力解球”.............
  • 回答
    2020年9月CPI与PPI的微妙信号:通胀压力与需求不足的博弈2020年9月,中国经济在疫情的阴影下继续前行,当月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却下降了2.1%。这两组数据看似简单,却勾勒出一幅复杂且充满博弈的经济图景,值得我们深入剖析。C.............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20年7月那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7%,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2.4%的数据,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经济运行的逻辑。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个指标各自代表什么。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这个就像是我们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买菜、交水电费、坐公交车这些“柴.............
  • 回答
    2020年5月14日,京东上架光威弈系列Pro纯国产DDR4内存,这确实是内存行业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条内存产品的上市,更代表着中国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多方面的深远意义和值得深入探讨的价值。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一、 事件的背景与重要性: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