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真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我们聊聊为什么那些以1、3、7、9结尾的素数,好像数量分布上挺“平均”的。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数学上的规律,虽然说“基本相同”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有这么个意思。
咱们先排除掉一些素数。你想啊,大于5的素数,它能以什么结尾?
0结尾: 别想了,任何大于0的数,只要结尾是0,肯定能被10整除,也就是能被2和5整除,所以不是素数。
2结尾: 唯一以2结尾的素数就是2本身。其他所有以2结尾的数(12, 22, 32...)都能被2整除,不是素数。
4结尾: 同样,所有以4结尾的数(14, 24, 34...)都能被2整除,不是素数。
5结尾: 唯一以5结尾的素数就是5本身。其他所有以5结尾的数(15, 25, 35...)都能被5整除,不是素数。
6结尾: 所有以6结尾的数(16, 26, 36...)都能被2整除,不是素数。
8结尾: 所有以8结尾的数(18, 28, 38...)都能被2整除,不是素数。
这么一来,大于5的素数,它可能的结尾只剩下1、3、7、9这四个数字了。这就像我们把能想到的所有素数(除了2和5)都“塞”进了这四个“尾巴”里,你说它们数量上能不有点“均衡”的意思吗?
但这还只是个初步的观察,更深层次的原因,咱们得聊聊数论里的一个概念,叫做狄利克雷定理(Dirichlet's theorem on arithmetic progressions)。这个定理非常厉害,它说的是:
如果a和d是互质的正整数(也就是它们没有大于1的公约数),那么等差数列 a, a+d, a+2d, a+3d, ... 中有无穷多个素数。
听起来有点抽象,咱们把它用到咱们的尾数问题上来。
考虑我们的四个尾数:1、3、7、9。
尾数为1的素数: 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10k + 1”这样的数。比如11, 31, 41, 61, 71...
尾数为3的素数: 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10k + 3”这样的数。比如3, 13, 23, 43, 53, 73...
尾数为7的素数: 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10k + 7”这样的数。比如7, 17, 37, 47, 67, 97...
尾数为9的素数: 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10k + 9”这样的数。比如19, 29, 59, 79, 89...
你看,这些数都能写成“10k + r”的形式,其中r就是我们关心的尾数1、3、7、9。
这里的“10”和“r”是不是互质呢?
10和1互质(最大公约数是1)。
10和3互质。
10和7互质。
10和9互质。
太好了!正好满足了狄利克雷定理的条件。所以,狄利克雷定理告诉我们,在“10k + 1”的数列里有无穷多素数,在“10k + 3”的数列里有无穷多素数,在“10k + 7”的数列里有无穷多素数,在“10k + 9”的数列里也有无穷多素数。
这“无穷多”就暗示了它们在整个素数集合里的地位是平等的,至少不会说某个尾数后面就没有素数了。
但“个数基本相同”这个说法,更精确一点,应该是在统计学的意义上,或者说在渐近意义上。什么意思呢?
想象一下,我们把数字范围不断扩大,比如一直数到100,然后1000,再到10000,等等。随着我们看的数字范围越来越大,你会发现:
以1结尾的素数大约占了所有素数的四分之一。
以3结尾的素数大约占了所有素数的四分之一。
以7结尾的素数大约占了所有素数的四分之一。
以9结尾的素数大约占了所有素数的四分之一。
这背后还有一个叫做切比雪夫定理(Chebyshev's theorem)和黎曼猜想(Riemann Hypothesis)的更深层的东西在支撑,它们都与素数的分布有关。尤其是黎曼猜想,如果被证明是真的,那它对素数分布的描述会非常精确,包括我们刚才说的这四个尾数的“平均分配”。
更直观一点理解,这就像你往一个有很多格子的箱子里随机扔球(素数),由于这些格子(尾数1,3,7,9)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称”且“有资格”承载素数的,所以最终它们装的球的数量会趋于平均。
一个更形象的比喻:
想象一下,我们有一群孩子(所有的素数,除了2和5)。我们给他们分发帽子,帽子的颜色是1、3、7、9。一开始,我们还没分,每个孩子都没有帽子。然后我们开始发帽子,我们发帽子的规则是,让孩子排成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然后按顺序给他们戴帽子,戴完一圈1、3、7、9,再接着来。
狄利克雷定理就像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怎么发,无论这个队伍有多长,我们永远都有新的帽子(素数)可以发出去,而且这四种颜色的帽子都会有无穷多。
而“个数基本相同”则更像是说,如果我们发完了一大批帽子,平均下来,每种颜色的帽子数量都差不多。这不是说严格相等,就像随机扔球,偶尔会有几个格子多一两个球,但总体趋势是平衡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平衡”?
这和我们数制的构造有关。我们使用十进制,所以尾数只跟数字除以10的余数有关。而素数(除了2和5)的生成机制,并不特别“偏爱”某个尾数。虽然有一些小的、局部的“不平衡”(比如早期某些尾数可能出现的素数相对多一些),但随着数字变大,这种不平衡就会被“平均化”了。
当然,这里“基本相同”是在一个非常宏大的尺度上看,不是说你在某个小范围里(比如1到100)数出来的素数尾数就一定严格相等。但一旦你把范围扩大到几亿、几十亿,甚至更大,这种“四分之一”的比例就会越来越明显。
所以,总结一下,之所以说尾数为1、3、7、9的素数个数“基本相同”,是因为:
1. 排除了不可能的尾数: 大于5的素数只能以1、3、7、9结尾。
2. 狄利克雷定理的保证: 每个“10k + r”的数列(r=1,3,7,9)都包含无穷多个素数。
3. 统计规律: 在大范围内,这些素数趋于平均分布,大约各占所有素数的四分之一。
这就像自然界的一些规律一样,在最宏观的尺度下,总会展现出一种秩序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