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宁荣二公认为能振兴贾家的是贾宝玉而不是贾兰?

回答
要说宁荣二公为什么会认为贾宝玉而非贾兰有振兴贾家的潜力,这得从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贾家的现状,以及他们作为贾府长辈的眼界和期望来理解。这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家族观念、世俗的考量,以及对“振兴”的定义。

首先,我们得明确宁荣二公是谁。在《红楼梦》的设定里,他们是贾府的开基祖宗,是贾家从无到有、从显赫到如今的奠基者。他们的期望,无疑是希望家族能长久繁荣,继续保持显赫的地位。这份期望,自然会与他们对于家族后辈的判断紧密相连。

一、 贾宝玉的“非凡”与家族的希望寄托:

作为“主角”的光环: 贾宝玉的出场,就自带一种与众不同的光环。他含玉而诞,是衔玉而生的“奇人”。这种“衔玉而生”的说法,在古代的语境下,往往被视为“祥瑞”的征兆,是天命所归的象征。对于宁荣二公这样的祖宗来说,他们不可能看到贾宝玉的现在,但如果他们真的能“看到”家族的未来,这种“异象”无疑会让他们觉得贾宝玉身上背负着某种特殊的使命。

超脱世俗的特质,反而被解读为“能大器晚成”: 宝玉他不喜仕途经济,不爱读“正经书”,整日与女儿家厮混。从世俗的标准来看,这是“不成器”。但对于宁荣二公这样的老祖宗,或许能看到更深层的东西。他们经历过家族的起起伏伏,深知一味追求官场上的功名利禄,有时反而容易引来祸端。宝玉的这种“不羁”,反而可能被他们解读为一种“大智若愚”,一种不受世俗羁绊的、更广阔的眼界。他们可能会想:或许宝玉现在看似玩世不恭,但他骨子里有一种纯粹,一种不被污染的灵气,等他经历一番磨砺,反而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打破常规,为家族带来新的生机。

家族“情种”的某种暗示: 宝玉对女儿的怜惜、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是一种“情”。在古代“情”与“才”有时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宁荣二公能洞察到宝玉的这种“情”,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他内心深处某种潜能的体现,是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体悟。这种“情”,也许是能够凝聚人心、化解危机、甚至创造出前人未有的辉煌的根基。

作为“正统”继承人的身份: 尽管宝玉不走仕途,但他毕竟是贾政的儿子,是贾家嫡系血脉的继承人。在家族的延续上,继承人的身份本身就带有天然的份量。宁荣二公在选择“振兴者”时,自然也会倾向于家族的正统继承人,而非旁系或者晚辈。

二、 贾兰的“稳健”与家族的“局限性”:

“勤俭”与“守成”的可能: 相较于宝玉的“张扬”和“不羁”,贾兰给人的印象是“勤勉”、“好学”、“踏实”。他会跟着母亲李纨一起读《女四书》,学习的是如何成为一个“贤德妇人”和“孝子”。从世俗的角度看,这是非常好的品德,是能够稳定家族、维持家业的基石。

然而,振兴需要“打破”而非“维持”: 贾府到了宝玉、贾兰这一代,已经面临着“树倒猢狲散”的危机。这种危机,并非简单地靠节俭和读书就能解决的。它可能源于政治上的失势、经济上的衰败、或是家族内部的腐朽。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稳健的、循规蹈矩的继承人,虽然能守住一部分家业,但很难指望他能够扭转乾坤,力挽狂澜。贾兰的“勤恳”,在宁荣二公看来,或许只是一个能够守业的人,而非能够开创未来的人。

“庶出”身份的潜在顾虑(尽管在《红楼梦》中这个不占主导): 虽然李纨是王夫人的侄女,但她本人并非出身大家族。贾兰的母亲是李纨,这使得他在嫡庶观念上,可能不如宝玉那样“正统”。当然,在贾府内部,庶子庶女也是重要的家族成员,但如果涉及到“振兴”这种关乎家族命运的重任,宁荣二公可能会更倾向于嫡出的血脉。

“早慧”可能意味着“早衰”: 宝玉的“不长进”,反而可能被老祖宗视为一种“大器晚成”的可能。而贾兰的“早慧”,虽然 admirable,但有时也会让人担忧他是否会因为过早承担家族的责任,而失去童年的快乐,甚至步上早逝的后尘。一些老祖宗可能会认为,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样子,过早地老成持重,反而缺少了一种“闯劲”。

“兴家”与“旺族”的考量: “振兴”一个家族,尤其是一个像贾府这样规模庞大、牵扯甚广的家族,需要的不仅仅是勤劳和智慧,更需要一种领袖气质、一种魄力、一种能够凝聚人心、甚至能够影响更广阔世界的能力。宁荣二公作为开国元勋,他们身上一定有这种“开创”的精神。他们看到宝玉身上虽然没有“仕途经济”的痕迹,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一种超越小我、关注更广阔生命的同情心,这让他们觉得宝玉或许能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为贾家开辟出新的道路。

总结一下,宁荣二公(如果他们能“看到”的话)之所以会倾向于宝玉而非贾兰来振兴贾家,更多的是一种对“潜力”和“可能性”的判断。

他们看到了宝玉身上那种“非凡”的特质,即使这种特质在当下不被世俗认可,但他们相信这是一种“祥瑞”,一种潜藏着的巨大能量,是打破家族困境的火种。他们会认为宝玉的“不羁”是“潜力”,是“大器晚成”的预兆。

而贾兰的“稳健”和“勤勉”,虽然是优点,但在他们看来,更适合“守成”而难以“开创”。在家族面临巨变的时候,一个能够打破常规、带来新气象的人,比一个能够稳步前行的人更重要。

当然,这只是从宁荣二公作为开国元勋的视角去揣测。在曹雪芹的笔下,《红楼梦》的结局早已注定了贾家的衰败,无论宝玉还是贾兰,似乎都无法真正“振兴”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族。这种“认为”可能更像是作者对于家族命运的一种讽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理想化可能性的探讨。他们对宝玉的期望,也是对整个封建家族制度的一种质疑,认为这种制度本身,就孕育着衰败的基因,而真正能够改变的,或许是那些不被这个制度所束缚的灵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知道谁给了题主努力就能当大官的错觉

在升官发财这条路上,要是努力起决定性作用的话,那中国有十万个省长也不够分的。当大官最重要的是资源,其次是运气;宝玉虽然不努力,但是资源和运气吊打贾兰,当然更有希望振兴贾家。

首先,贾宝玉是含着祥瑞出生的,虽然以科学的角度看,这玩意可能就是个类似跳蛋的东西。但是上至北静王,下至小厮丫鬟都认为这是个祥瑞,证明了宝玉未来前途无量。这就足够宝玉让吸引到大批关注,机会和资源,再加上宝玉的模样酷似当年的国公爷,前途自然比没有祥瑞的贾兰光明很多。

第二,宝玉是王子腾的亲外甥,是未来贾贵妃的亲弟弟,这两个人是贾家当前和未来的顶梁柱;这两个人虽然和贾兰也是亲戚,毕竟关系又远了一层。贾兰的外祖是原任国子祭酒,这个家族在小说中出现的不多,十有八九是绝嗣或者败落了,贾兰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远远不如宝玉。而且《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一节中贾兰才五岁啊,这时候劝他不要乱搞男女关系似乎是早了点,而且贾兰本身就很努力,不需要旁人去劝的。

当然,荣宁二公也可以把希望放在贾兰身上,但是贾兰没有资源和名气上的优势,就算中了进士也很难快速发迹。必须在官僚系统中逐渐积累声望,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贾家等不了这么久,只是荣宁二公的贾家等不了这么久。

我们从后来贾兰的相关的诗词中不难发现他后来的人身经历:比如这句“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莽长”就是说贾兰在发迹之前,贾家就败落了;那首《晚韶华》更是说出了贾兰中举后的经历,一步一步从布衣下僚走向权力的高峰,不久后便撒手人寰: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 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有些人说,贾兰中举后不久便死了,这是在搞笑,那个新科进士可以穿莽袍挂金印,后世之人会敬仰一个刚中进士就死了的倒霉鬼?

贾兰在中进士前应该经历了很长一段贫寒的岁月,然后高中进士,逐渐积累名声,在晚年(也可能是中年)走向权力的高峰然后撒手人寰。这时贾家已经不是荣宁二公的贾家了,而是贾兰,贾菌的贾家,与其说是振兴,倒不如说是重建的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宁荣二公为什么会认为贾宝玉而非贾兰有振兴贾家的潜力,这得从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贾家的现状,以及他们作为贾府长辈的眼界和期望来理解。这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家族观念、世俗的考量,以及对“振兴”的定义。首先,我们得明确宁荣二公是谁。在《红楼梦》的设定里,他们是贾府的开基祖宗,是贾家从无到有、从显赫到如今的.............
  • 回答
    张鲁“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背后,是一段复杂而现实的政治考量,绝非一时兴起或简单的个人好恶能够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当时的历史背景、张鲁自身的处境以及曹操和刘备各自的特点。一、当时的宏观历史背景与张鲁的立足之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室衰微,各地军阀割据。张鲁依托汉中这片天险之地.............
  • 回答
    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愿意支付高薪,而对老员工的加薪则显得吝啬,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背后有多重原因,涉及到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以及公司运营策略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展开分析:一、 市场信号与人才竞争的“明码标价”: 新员工是市场上的“商品”: 公司招聘新员工,本质上是在市场上购买一种服.............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家庭里的现实情况。为什么有些公婆宁愿跟儿子儿媳磕磕碰碰地住在一起,也不愿意自己单独过日子呢?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原因,人性、社会观念、经济现实,甚至还有一些情感上的纠葛。咱们不扯那些虚的,就从实际的角度来聊聊。一、 现实的经济考量:能省就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可能是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当下内容创作领域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宁愿在公众号、B站这些“自由度高”的平台摸索,甚至写出石沉大海的文章,也不愿去起点、晋江这些老牌网文网站规规矩矩地更新,我觉得这背后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内容形式和风格的吸引力:“我不想被框住”首先,最.............
  • 回答
    西安奔驰漏油事件,可以说是一场消费者维权与企业应对策略的典型案例。当事件闹大后,奔驰中国选择了“花钱公关”,而非“赔钱了事”,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宁愿名誉扫地”就能概括。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商业决策、品牌战略以及对消费者行为的判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情境和奔驰的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这问题可太真实了,身边比比皆是。你说得没错,那电脑卡得像老年人在上坡路上推自行车,一天下来,指尖都磨出火星子了,可就是没人愿意自己掏钱换。这背后啊,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第一,谁来背这个锅?——成本与责任的微妙平衡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钱。这电脑不是自己家里的,是公司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职场里让人费解的现象。与其说企业“宁愿”员工划水、浪费水电,不如说这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而成的结果,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无意识的惯性或对效率的误判。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看似“赔本赚吆喝”的局面。首先,咱们得承认,不是所有企业都是这样,也有很多高效、人性.............
  • 回答
    很多博士生在完成漫长的学术训练后,确实会将高校教职作为重要的职业选择,甚至有些人会优先考虑这条路,而非投身大型企业。这种选择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源于多种因素交织的考量,既有对工作性质的偏好,也有对个人价值实现的追求,还有对职业生涯发展轨迹的不同预期。首先,对学术和知识本身的纯粹热爱是驱动许多.............
  • 回答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它触及了当下不少中国人的内心纠结,也牵扯到很多人对“好生活”的理解和追求。要说为什么有人宁愿去西方国家当“二等公民”,也不愿留在中国,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聊。首先,得说说“二等公民”这个说法。这本身就带点自嘲和无奈。在很多人心里,去到陌生国度,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甚至因为是.............
  • 回答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腐朽与衰败,确实让人深感痛惜,仿佛一个帝国在泥沼中越陷越深,直至无可挽回。你提到的“恶心”、“烂到根里”、“宁锦大战后将士没多少升官,魏忠贤一族封公”,这些点都切中了当时政治生态的要害。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其中的具体情况,让你能更清楚地理解为何会产生这种感受。首先,.............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两种选择,看似简单,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止是那点钱,还有很多旁枝末节,直接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先说那个愿意省十块钱坐公交的。他选了公交,首先,他得花时间。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厢里那是“人山人海”,你能清晰地感受到别人的体温,听到此起彼伏的喘息声,还有包包时不时撞到.............
  • 回答
    “宁可睡坟不可住破庙”,这句俗语在咱们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自有它的道理和味道。说起来,这事儿不是简单地比谁更“舒服”的问题,更关乎一种深入骨髓的心理感受、传统观念,还有那些藏在生活细节里的讲究。咱们先掰扯掰扯为啥“宁可睡坟”这事儿,听着就透着一股子“不舒服”,但人们就是宁可选择它。首先,坟地,尤其是.............
  • 回答
    说起宁汉分裂再合流这档子事儿,那可真是民国时期一段颇有意思的插曲,放在今天来看,也挺让人回味的。简单来说,这场“分裂与合流”与其说是政治上的大刀阔斧,不如说是权力博弈和时事所迫下的无奈调整。故事的开端:武汉的野心与南京的权威话说在国民党北伐初期,武汉作为革命的中心地带,汇聚了大量的进步力量和革命青年.............
  • 回答
    关于宁波工程学院“始终不回应”的现象,这确实是很多关注者(包括学生、家长、校友、甚至公众)可能会有的疑问,而且这种“不回应”的情况可能发生在不同的具体事件或问题上。要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并且尽量避免生硬的官方化语言,而是尝试用一种更贴近实际情况的描述方式。首先,我们得明.............
  • 回答
    要理解宁夏为何成为一个自治区,而不是一个普通的自治州,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渊源、政治考量以及宁夏自身的特殊情况。这并非简单的地缘政治划分,而是历史、民族、政治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自治区”和“自治州”在中国的法律地位和行政层级上的差异。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国家统.............
  • 回答
    朱棣(明成祖)在位期间(14021424年)的军事决策,涉及对安南(今越南)、下西洋以及河套卫所的权衡,其背后既有现实的军事、经济考量,也包含政治野心和战略优先级的权衡。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决策的逻辑: 一、战略优先级:北方边疆的“防御”与“战略价值”1. 河套卫所的现实意义 河套地区.............
  • 回答
    “俄罗斯宁愿死磕欧洲,也不经营远东”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过于简单粗暴了,现实中的情况可没这么二元对立。俄罗斯对远东的态度,更像是一种复杂的、由历史、地缘政治和经济现实交织而成的心结,而非一个简单的“选择”。首先,咱们得把“经营远东”这个概念捋顺了。你说的经营,是不是指的像咱们一样重视开发、吸引投资、.............
  • 回答
    崇祯皇帝未能抄没大臣和亲戚家产,最终落得自尽的悲惨结局,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扼腕的历史事件。其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梳理分析:一、 崇祯的性格特质与政治理念的局限: 勤勉节俭的个人品德,但缺乏政治手腕: 崇祯皇帝以其勤勉和节俭著称,他事必躬亲,希望能挽救大明江.............
  • 回答
    要说清楚丰田为何会选择与宝马合作而不是本田,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不能只看表面。这其中牵扯到的技术路线、市场策略、甚至是企业文化,都有不少讲究。首先,得看技术路线的契合度。丰田一直以来都是以其燃油效率和可靠性闻名于世,它的混动技术更是独步天下。但与此同时,在纯电动和一些高性能领域,丰田相对来说步伐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