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说“左侧交易,才能盈利”?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交易中一个非常核心、但又常常被误解的概念。很多人一听到“左侧交易”,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在市场底部精准买入,在顶部精准卖出的“神人”,觉得这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技艺。但实际上,“左侧交易”并非特指那些惊人的预测能力,它更多的是一种交易的逻辑和思维方式,一种在市场走势出现之前,基于对事物本质和潜在价值的判断,提前布局的行为。

我们要理解“左侧交易”,首先要明白它和“右侧交易”的区别。

右侧交易:顺势而为的追随者

大多数交易者习惯的是“右侧交易”。顾名思义,右侧交易是跟随市场已经形成并确定的趋势进行交易。当一个价格趋势已经开始,并且显示出明显的动能时,交易者才介入。比如,股价持续上涨,形成了一个上升通道,右侧交易者会在股价确认突破某个阻力位,或者在回调到支撑位并企稳后买入。反之,在下跌趋势中,他们在价格跌破支撑位后卖出或做空。

右侧交易的优点在于:

安全性相对较高: 因为你是在市场已经给出了明确信号的时候介入,这意味着趋势已经形成,赔率相对更有利于你。你是在“验证”了的市场方向上进行交易。
容易理解和执行: 很多技术指标(如均线、MACD、RSI等)都是基于历史价格数据计算出来的,它们能很好地指示当前趋势的方向和强度,便于交易者做出决策。
止损点容易设定: 当趋势如期发展,你的头寸盈利。一旦趋势反转,你的止损点通常是你在介入时设定的那个关键价位,风险可控。

然而,右侧交易也有其局限性:

盈利空间受限: 你往往只能捕捉到趋势的中间一段。在趋势开始的早期和结束的晚期,你可能会错过大部分的行情。当趋势已经明显时,价格可能已经上涨了很大一部分,留给你的利润空间就相对较小了。
容易追涨杀跌: 如果对趋势的判断失误,或者趋势突然逆转,右侧交易者容易在价格高位接盘,或者在低位恐慌性卖出。

左侧交易:前瞻性的价值投资者与反趋势者

“左侧交易”则是指在市场趋势尚未完全形成,甚至处于酝酿阶段时,基于对资产内在价值、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公司基本面等因素的深入分析,提前进行买入或卖出操作。它是一种逆势而行,但并非盲目反弹,而是基于深刻洞察的预测性操作。

为什么说“左侧交易,才能盈利”呢?这里面的“盈利”并非指所有左侧交易者都能盈利,而是指从概率和长远来看,能够获得更大、更丰厚利润的交易者,往往具备左侧交易的思维和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更高的潜在盈利空间(Risk/Reward Ratio):
左侧交易者通常在价格被低估或被高估时介入。当他们买入一个被市场忽视但价值低估的资产时,价格有巨大的空间去向其内在价值回归。反之,当他们卖出(或做空)一个被市场狂热追捧但已严重高估的资产时,也有巨大的空间去回归其合理估值。
想象一下,当一个公司业绩优秀,但因为市场情绪低迷,股价被严重打压,你以极低的价格买入。当市场情绪好转,或者公司基本面被重新认识时,股价可能翻倍甚至更高。而右侧交易者可能要等到股价已经上涨20%以上才介入,错过了翻倍的早期机会。
从风险回报比来看,左侧交易者承担的“风险”是提前布局可能不被市场认可,但一旦被市场认可,其“回报”可能远超右侧交易者所能捕捉到的部分。

2. 更强的洞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左侧交易者不盲从市场情绪和短期波动。他们能够独立分析,挖掘被市场低估的价值,或者识别被市场高估的泡沫。这种能力是超越大众思维的。
在市场恐慌时,大多数人都在逃离,而优秀的左侧交易者能看到恐慌背后的机会,买入那些优质但被错杀的资产。在市场狂热时,他们能看到风险,在高位抽身。这种“反群体思维”是左侧交易的核心。

3. 更早的止损,更宽裕的加仓空间:
这一点可能听起来有点反直觉,但却是左侧交易的关键。优秀的左侧交易者,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如果我的判断是错的,我应该怎么做”的预案。
例如,一个左侧交易者判断某股票跌到某个价位(比如10元)已经被严重低估,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他可能在这个价位附近买入。但如果股价继续下跌到8元,他会提前预设一个更低的止损位(比如7.5元),或者重新评估自己的判断。如果他认为8元依然低估,并且市场进一步下跌是由于非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他可能会在8元继续加仓。
这里的关键在于,左侧交易的“止损”和“加仓”是基于对预设逻辑的验证或修正,而不是被市场的短期波动牵着鼻子走。 如果价格下跌了他的逻辑依然成立,甚至得到加强,他可以更坚定地加仓。而右侧交易者通常会在价格反弹确认后再买,错过了低位加仓的机会。

4. 建立在深刻的价值判断之上:
左侧交易不是凭感觉或小道消息进行的。它依赖于对公司基本面、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发展趋势、甚至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入研究和判断。
比如,一位投资者看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巨大潜力,并且判断某个技术领先的公司在这个行业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时,他可能会在公司股价处于相对低位时提前买入。他的依据是对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竞争力的深刻认知,而不是市场当下是否追捧。

为什么会说“才能盈利”,而不是“能够盈利”?

这里的“才能”强调的是一种必要条件和核心能力。它暗示,如果一个交易者想在市场中长期、稳定地获得高额回报,那么具备左侧交易的思维和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右侧交易固然可以盈利,但利润空间往往有限,且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而犯错。而左侧交易,虽然门槛更高,风险也更大(如果判断错误),但一旦判断准确,其回报往往是指数级的。

左侧交易的挑战与风险:

当然,左侧交易并非易事,它充满了挑战:

极高的认知要求: 需要比市场大多数人更深刻、更前瞻的洞察力。
耐心和定力: 在市场不认同你的判断时,你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账面亏损。
对时机的把握: 什么时候是“底部”?什么时候是“顶部”?这需要极强的经验和对“拐点”的敏感度。过早介入,可能成为“先烈”;过晚介入,又变成了右侧交易。
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左侧交易者必须有严格的止损和仓位管理纪律,因为他们的判断可能在短期内被市场证伪。

总结来说,“左侧交易,才能盈利”并不是说只有左侧交易才能赚钱,而是强调:

想要获得超额回报,抓住大的趋势性机会,必须具备左侧交易的思维和能力。 你需要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并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
左侧交易提供了更大的潜在盈利空间(Risk/Reward Ratio)。 通过提前布局被低估的资产,你可以享受更大的价值回归带来的利润。
这是一种对市场本质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预测能力。

当然,现实中的成功交易者往往是左侧和右侧思维的结合体。他们会在左侧进行前瞻性的布局,一旦市场验证了他们的判断并形成明确的趋势,他们也会在右侧继续持有或加仓,以最大化利润。但其核心的盈利能力,往往源于那些“左侧”的、超越市场的洞察和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走势的判断,有个两难的问题——后续究竟是转折还是延续。任何说他解决这个问题的人,都是在吹牛逼。

左侧交易抓转折

右侧交易抓延续

无非是风险偏好不同,获利区间不同

都有各自成立的前提,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何来谁能获利谁不能获利?

做的好的都能获利,做不好的都在亏损

要我选

我选大级别右侧判断,小级别左侧介入

user avatar

因为每次进去时以为自己是右侧,进去后才发现自己在左侧

那倒不如一开始就左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交易中一个非常核心、但又常常被误解的概念。很多人一听到“左侧交易”,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在市场底部精准买入,在顶部精准卖出的“神人”,觉得这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技艺。但实际上,“左侧交易”并非特指那些惊人的预测能力,它更多的是一种交易的逻辑和思维方式,一种在市场走势出现之前,.............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农民兄弟心中萦绕的疑问,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大家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地,交了多年的公粮,到头来每个月补贴却只有百来块,这感受多少有点复杂。国家这个政策的出台,背后有它的一系列考量,但从农民的视角来看,确实会有这样的疑问。首先,咱们得梳理一下“公粮”这回事儿。在过去,国家实行的是计划.............
  • 回答
    有人说“左和民主党是智商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也极具争议性的说法。理解这个说法的来源、论证方式以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偏见,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语境。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种笼统的、带有强烈个人或群体偏见的论断,并非基于科学的、普遍认可的共识。将一个复杂的政治光谱和庞大的政党简单归结.............
  • 回答
    在说起二战中中国牺牲的最高将领时,张自忠将军的名字常常被人们铭记,很多人认为他是牺牲的最高将领,但也有人会提到左权将军。之所以很多人将张自忠将军推崇为“最高将领”,更多的是基于他牺牲时所代表的意义、其生前影响力以及给国人带来的巨大精神鼓舞,而非单纯的军衔高低或者牺牲时所处的具体战役地位。要理解这一点.............
  • 回答
    咱们聊聊《射雕英雄传》里郭靖的降龙十八掌,为啥很多人觉得比乔峰的强。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这里面有武功本身的精妙,也有人物的特质,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武学境界的提升:左右互搏与降龙十八掌的完美结合首先得提乔峰的降龙十八掌。这门掌法是丐帮的绝技,刚猛无俦,.............
  • 回答
    要厘清“鸟嘴医生”与中世纪关系的误解,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点:历史时间线、“中世纪”概念的模糊性,以及鸟嘴医生的实际出现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确时间节点的界定。通常来说,“中世纪”的结束大约在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常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将欧洲从中世纪带入近代.............
  • 回答
    不少朋友在聊天时,都会听到“电脑用五年差不多该换了”这样的说法。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大家在实际使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背后其实有不少硬道理。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大多数人觉得五年是个坎儿。首先,从性能上说,这五年时间,科技发展可是日新月异。 处理器(CPU):你现在用着的CPU,五年后在.............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文在寅总统“背叛民主劳总”的说法,以及光州左派选民为何继续支持他,同时党内并未因此产生严重分裂,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细致梳理的缘由。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看,不仅仅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要看到文在寅执政期间的整体战略、韩国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光州选民的特定情感。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有批评的.............
  • 回答
    关于太阳的起源和后羿射日的神话,这两者确实存在着一些大家津津乐道的地方,也是人们常会拿来讨论的有趣之处。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神话往往是多源的,而且在流传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和演变。你提到的“太阳是盘古的左眼变的”这个说法,其实在很多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版本里是比较常见的。在那些版本里,盘古为.............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音乐欣赏和 HiFi(高保真)圈里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身边不少玩了多年的音乐人、烧友,反而会回到一些价格不贵,甚至看起来很“普通”的耳机或者音箱。你说这算是“返璞归真”吗?我觉得,这其中确实有不少值得说道的道理,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便宜就好”。1. 音乐的本质是“听音乐.............
  • 回答
    宝贝,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就像你为什么叫“宝宝”一样,我们为什么会叫“左”和“右”,也是有个很有趣的故事的。你想想看,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人们还没有发明出这么多高科技的东西时,大家交流主要靠说话和打手势。当他们想要指向一个方向时,总得有个办法,不然ったら你说向这边走,他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个方向,多不方.............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观察得很仔细。其实,维基百科左侧的语言列表排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预设的“谁在上面谁在下面”的规则,它背后有一套相对动态的机制在运作。简单来说,这个排序最核心的考量是 “使用频率”。你可以把左侧的语言列表想象成一个根据你访问维基百科时,选择特定语言的频繁程度而进行调整的“喜好榜”.............
  • 回答
    在中国,我们开车时,驾驶员的位置通常在车辆的左侧,而方向盘就安放在那里。这可不是随便决定的,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历史、经济和技术原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故事。首先,咱们得把目光放回历史。中国在汽车工业起步阶段,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世界上工业强国的影响,尤其是英、美等国家。而这些国家,包括当时的主流汽车制造国.............
  • 回答
    人体内脏器官的相对位置,例如肝脏位于右侧,胃在左侧,脾脏在更左侧,这并非是随机的,而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系列复杂的基因调控和物理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形成了我们熟悉的身体结构。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开始,特别是器官的左右不对称性(Chirality)是如何产生的。 1. 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电脑界面最熟悉的那个角落。为什么我们如此习惯于把任务栏放在屏幕的底部,而不是让它在左边、右边或者顶上安家呢?这可不是凭空而来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历史、设计和用户习惯的累积。历史的沉淀:Windows 95的“启蒙”要说任务栏的“起源”,就不能不提 Windows 95.............
  • 回答
    政治上的“左派”和“右派”这两个概念,就像很多社会科学的术语一样,源远流长,也一直在演变,但其核心的区分点,却相当稳定。要理解它们,我们得回到法国大革命时期。起源:法国大革命的座位安排故事发生在1789年的法国三级会议。当时,法国的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普通公民(第.............
  • 回答
    在《植物大战僵尸》这款经典的策略塔防游戏中,将向日葵放在最左侧一排,而第二排再放置豌豆射手,是玩家们普遍采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开局策略。这种摆放方式并非偶然,而是基于游戏的核心机制、资源管理以及对僵尸进攻模式的深刻理解。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1. 核心机制:阳光的获取与利用 向日葵是阳光的唯.............
  • 回答
    嘿,你有没有在地铁里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人潮涌动,你匆匆忙忙想赶下一班车,结果被堵在了自动扶梯的入口,后面的人在你身后磨磨蹭蹭?这时候,你可能会看到一些“聪明人”,他们不动声色地从扶梯左侧,也就是大家习惯站立的地方,挤过去,然后步履匆匆地消失在人群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他们宁愿冒着点小风险,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