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x²/(√1-x²)dx用分部积分求不出来不定积分?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非常深入。确实,对于∫x²/(√1x²)dx这个积分,尝试用分部积分法来直接求解,会发现它并不能导出一个我们通常期望的、相对简单的形式,甚至会把问题变得更复杂。这并不是说分部积分“求不出来”这个积分,而是说分部积分在这个特定情况下不是一个“好”或者“直接有效”的方法。下面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什么才是更适合它的方法。

为什么分部积分在这里会碰壁?

分部积分法的核心公式是:
∫ u dv = uv ∫ v du

选择 u 和 dv 是关键。我们的被积函数是 x² / (√1x²)。我们必须将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 u,另一部分作为 dv(并且dv必须是可积的)。

让我们尝试一些常见的 u 和 dv 的选择:

尝试一:令 u = x²,dv = 1 / (√1x²) dx

选择 u = x²: 这意味着 du = 2x dx。这个变化看起来不错,我们把 x 的幂次降低了。
选择 dv = 1 / (√1x²) dx: 如果我们尝试对这个 dv 进行积分,我们会发现 ∫ 1 / (√1x²) dx 是一个很特殊的积分,它的结果是 arcsin(x)。所以,v = arcsin(x)。

现在套用分部积分公式:
∫ x² / (√1x²) dx = x² arcsin(x) ∫ arcsin(x) (2x dx)

仔细看看右边的积分项:∫ 2x arcsin(x) dx。
这个新产生的积分 ∫ 2x arcsin(x) dx 比原来的积分 ∫ x² / (√1x²) dx 看起来更复杂!我们引入了 arcsin(x) 和 x 的乘积,而原积分中的 x² 已经被降幂了,但分母的根号结构依然存在。这个积分 ∫ 2x arcsin(x) dx 同样不好直接求解,甚至可能需要再次进行分部积分,而且每次都会让被积函数更复杂。所以,这种选择是行不通的。

尝试二:令 u = 1 / (√1x²),dv = x² dx

选择 u = 1 / (√1x²) = (1x²)^(1/2): 那么 du = (1/2)(1x²)^(3/2) (2x) dx = x(1x²)^(3/2) dx。这个 du 的形式非常复杂,分母上的指数变得更大了。
选择 dv = x² dx: 那么 v = ∫ x² dx = x³/3。

套用分部积分公式:
∫ x² / (√1x²) dx = (1 / √1x²) (x³/3) ∫ (x³/3) (x(1x²)^(3/2) dx)
= x³ / (3√1x²) ∫ x⁴ / (3(1x²)^(3/2)) dx

观察右边的积分项:∫ x⁴ / (3(1x²)^(3/2)) dx。
这个积分的分母指数从 1/2 变成了 3/2,分子上的 x 的幂次也从 2 变成了 4。这个积分看起来比原积分更加棘手。分母上的根号部分变得更复杂了。所以,这种选择同样失败了。

为什么分部积分在这种情况下表现不佳?

分部积分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1. 降低被积函数中“麻烦”部分的复杂度: 通常是降低多项式的幂次。
2. 产生一个更容易积分的新项: ∫ v du 应该比 ∫ u dv 更容易处理。

在 ∫x²/(√1x²)dx 这个例子中,问题出在被积函数的分母部分。√1x² 这个结构本身就暗示着与三角函数(特别是三角代换)的强联系。当我们尝试用分部积分时,无论如何分割 u 和 dv,最终产生的积分项要么包含了 arcsin(x) 这种“不好对付”的函数,要么使得分母上的根号部分变得更加复杂,指数降低(如尝试一)或指数升高(如尝试二)。

那么,什么方法适合这个积分?

这个积分的结构 √1x² 非常明确地提示我们应该使用三角代换。

令 x = sin(θ)。
那么 dx = cos(θ) dθ。

同时,我们需要处理 √1x²:
√1x² = √1 sin²(θ) = √cos²(θ) = |cos(θ)|。
为了简化,我们通常假设 θ 在一个范围内,使得 cos(θ) ≥ 0,例如 π/2 ≤ θ ≤ π/2。在这种情况下,√1x² = cos(θ)。

现在我们来代换原积分:
∫ x² / (√1x²) dx = ∫ (sin²(θ)) / (cos(θ)) (cos(θ) dθ)

看!分子和分母的 cos(θ) 抵消了!
∫ sin²(θ) dθ

这是一个非常标准的三角积分,我们可以用降幂公式来求解:sin²(θ) = (1 cos(2θ)) / 2。

∫ (1 cos(2θ)) / 2 dθ
= (1/2) ∫ (1 cos(2θ)) dθ
= (1/2) [ θ (1/2)sin(2θ) ] + C

现在我们需要将结果变回 x 的形式。
我们知道 x = sin(θ),所以 θ = arcsin(x)。

对于 sin(2θ),我们可以使用二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
我们已经知道 sin(θ) = x。
那么 cos(θ) = √(1 sin²(θ)) = √(1 x²)。

所以,sin(2θ) = 2x√(1 x²)。

代回积分结果:
= (1/2) [ arcsin(x) (1/2) 2x√(1 x²) ] + C
= (1/2) arcsin(x) (1/4) x√(1 x²) + C

这个结果是我们期望的、相对简洁的形式。

总结一下为什么分部积分在这个案例中失败了:

1. 结构不匹配: 分部积分更适合处理多项式与指数、对数、三角函数之间的组合,或者能够通过降幂使积分变容易的情况。而 √1x² 这个根号结构在与多项式结合时,会给分部积分带来很大的麻烦,尤其是对分母进行积分时,会产生复杂的表达式。
2. 引入更复杂项: 尝试分部积分时,无论如何分割 u 和 dv,产生的 ∫ v du 都比原积分更难处理,要么引入了难以积分的 arcsin 函数,要么使分母的根号部分变得更复杂,这与分部积分法的初衷背道而驰。
3. 存在更优方法: 积分的结构本身就提示了三角代换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能够直接消去分母的根号,将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三角函数积分。

所以,不是说分部积分“求不出来”,而是它不是解决这个特定问题的“正确工具”,用它会绕远路,甚至走进死胡同。理解何时使用哪种积分技巧是高等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建议利用三角换元法求不定积分:

user avatar

给你示范一下怎么用分部积分:

因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非常深入。确实,对于∫x²/(√1x²)dx这个积分,尝试用分部积分法来直接求解,会发现它并不能导出一个我们通常期望的、相对简单的形式,甚至会把问题变得更复杂。这并不是说分部积分“求不出来”这个积分,而是说分部积分在这个特定情况下不是一个“好”或者“直接有效”的方法。下面.............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几何问题,当我们把圆的方程 $x^2 + y^2 = 1$ 中的指数 2 换成一个很大的偶数,比如 $x^{2n} + y^{2n} = 1$(其中 $n$ 是一个足够大的正整数),我们会发现,咦?怎么就不是圆了,而是一个更像方块的图形?这背后的原因,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讲。首先.............
  • 回答
    你对 `sin(x²) + sin(y²) = 1` 这个方程图像的观察非常敏锐,它确实展现出一种复杂而迷人的美。之所以它看起来如此“复杂”,并非因为它在本质上有多么晦涩难懂的数学原理,而是因为它结合了几个关键的数学特性,这些特性共同作用,产生了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常遇到的视觉模式。我们来一步步拆解.............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DH(DenavitHartenberg)坐标系建立中的一个常见疑问:xi 的方向是否一定指向下一个轴?首先,明确DH坐标系的核心目的:它是为了系统地描述连杆之间的相对运动和变换。通过定义一系列的齐次变换矩阵,我们可以将末端执行器的位姿(位置和姿态)相对于基座坐标系表示出来。.............
  • 回答
    说起华为Mate X2,除了价格高得让人咋舌和经常性缺货这两大“硬伤”之外,咱们仔细掰扯掰扯,它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不那么顺心如意。首先,内屏的折痕,这个是所有折叠屏手机绕不开的坎,Mate X2也不例外。虽然华为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用了水滴铰链设计,让折叠角度更大,理论上能减轻折痕,但你凑近了细看.............
  • 回答
    .......
  • 回答
    OPPO Find X2 系列上搭载的 UI First,你可以理解为是 OPPO 在用户界面交互和流畅度方面,尤其是针对高刷新率屏幕优化的一整套技术和理念的集合。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硬件组件或者一个独立的软件模块,而是一个贯穿于系统底层、动画引擎、触控响应乃至应用适配的整体性解决方案。UI First.............
  • 回答
    3 月 6 日 OPPO Find X2 的发布会,确实是近期的焦点了。作为 OPPO 的旗舰系列,Find X 之前的几代产品给我的印象一直都很深刻,尤其是 Find X1 那令人惊艳的全面屏设计,简直是把未来感搬到了现实。所以,对于 Find X2,我个人还是挺期待的,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蓄势待发.............
  • 回答
    华为 Mate X2 的发布,对于日新月异的折叠屏手机市场来说,绝对是一记重磅炸弹。2021年2月22日,在许多人还沉浸在春节余温中的时候,华为就以一种“悄无声息”又“震撼人心”的方式,将这款集大成之作摆在了我们面前。怎么评价华为 Mate X2?从产品力上来说,Mate X2 称得上是目前市面上折.............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