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盟公布《芯片法案》,预计投入超 430 亿欧元提升芯片生产份额,将对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回答
欧盟公布的《芯片法案》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到2030年将欧盟在全球芯片生产中的份额从目前的约10%提升至20%。为此,欧盟预计将投入超过43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资金,以支持芯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封测等全产业链环节。这项法案的推出,无疑将对全球半导体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剧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竞争格局

区域竞争的白热化: 《芯片法案》是欧盟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旨在减少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台湾和韩国)以及美国的依赖。这直接加剧了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半导体领域争夺主导权的竞争。美国有其《芯片与科学法案》,亚洲各国也在大力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欧盟的加入使得这场“芯片战争”的战火进一步蔓延。
新产能的涌现: 巨额的资金投入将吸引更多企业在欧洲建立或扩建芯片制造厂(晶圆厂)。这可能导致全球半导体产能的结构性变化,尤其是在逻辑芯片和先进封装领域。然而,这种产能的扩张也可能引发供过于求的风险,特别是在全球需求波动的情况下。
吸引人才与投资: 欧盟的政策将使欧洲成为半导体投资和人才的更具吸引力的目的地。这可能会从其他地区虹吸关键技术人才和研发资源,对现有半导体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转移效应。

2. 重塑半导体供应链的韧性与多元化

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近年来,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特别是半导体供应链的集中化风险,已经暴露无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紧张以及自然灾害都曾对芯片供应造成严重干扰。欧盟的《芯片法案》致力于将部分关键的芯片制造环节(如先进逻辑芯片制造)转移到欧洲本土,旨在建立更加自主可控的供应链,降低对单一地区或国家的依赖,从而提高供应链的韧性。
促进区域性供应链的形成: 欧洲将努力构建一个更完整的半导体生态系统,从上游的设计工具、IP(知识产权)核到中游的晶圆制造,再到下游的封装测试,尽可能地实现本地化。这将促进欧洲内部以及与欧洲友好国家之间的供应链合作,形成新的区域性半导体供应网络。
多元化的挑战与机遇: 尽管多元化是目标,但构建一个与亚洲和美国竞争的完整半导体生态系统并非易事。欧洲在先进芯片制造方面起步较晚,技术和经验上存在差距。法案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吸引全球顶尖的芯片制造商(如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在欧洲设厂,并支持本土企业的成长。

3. 推动技术创新与研发的升级

加大研发投入: 《芯片法案》将大量资金用于支持前沿的半导体技术研发,包括下一代半导体材料、设计方法学、先进制造工艺(如3nm及以下节点)、人工智能芯片、功率半导体和传感器等。这将加速欧洲在这些关键领域的科技突破。
促进产学研合作: 法案强调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大学之间的合作,建立更紧密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支持联合研究项目、开放创新平台以及人才培养计划,期望能够孵化出更多创新的芯片技术和解决方案。
新兴技术的引领作用: 欧洲在某些特定领域的半导体技术(如功率半导体、汽车芯片、工业应用芯片)具有较强的基础和优势。《芯片法案》可能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这些优势,并支持欧洲在人工智能、物联网、5G/6G等新兴技术所需芯片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4. 对现有半导体巨头和新兴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欧洲本土企业的崛起: 欧洲本土的半导体企业(如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英飞凌Infineon)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机会,有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尤其是在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其具有竞争力的领域。一些初创企业也有机会获得资金,发展新的芯片设计或制造技术。
国际巨头的战略调整: 为获得欧洲的资金和市场准入,全球领先的芯片制造商如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可能会考虑在欧洲建立新的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这将为欧洲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可能意味着这些公司需要调整其全球布局和投资策略。
竞争加剧下的市场洗牌: 新的产能和技术投入将加剧市场的竞争。对于那些技术迭代较慢或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市场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整合或洗牌。

5. 影响全球半导体价格与供给平衡

短期内的价格波动: 随着欧洲新产能的逐步释放,全球半导体的供应能力将有所提升。然而,新工厂的建设需要数年时间,短期内供给的增加可能有限,而如果全球需求快速增长,仍可能出现供应紧张。
长期供给的稳定化: 从长远来看,如果《芯片法案》目标实现,欧洲成为重要的芯片生产基地,将有助于增加全球半导体的总体产能,并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理论上可能对抑制长期性的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起到一定作用。
区域性供需失衡的风险: 一旦某个区域产能过剩或出现集中性问题,也可能导致区域性的供需失衡。因此,产能扩张需要与市场需求保持谨慎的匹配。

6. 欧盟内部的挑战与协作

成员国间的协调: 欧盟各成员国在产业发展侧重点、激励政策上可能存在差异,如何有效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资源和利益,避免内部竞争,将是法案能否成功的关键。
技能人才缺口: 建设和运营先进的芯片制造厂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工程师和研发人员。欧洲可能面临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吸引国际人才来弥补。
政策执行的效率: 巨额资金的有效分配和项目审批的效率至关重要。能否建立起高效、透明的资金支持和项目管理机制,将直接影响法案的落地效果。

总结而言, 欧盟《芯片法案》的公布,标志着欧洲决心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它将是一场高投入、长周期、复杂性的战略博弈。成功将有助于欧洲实现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提升科技竞争力,并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多元化和韧性做出贡献。然而,它也将带来新的竞争挑战,对全球半导体市场结构、技术创新、人才流动以及地缘政治格局产生连锁反应。整个行业需要密切关注其发展和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排除美国强行拆迁的可能,韩国芯片产业的规划要比美国和欧盟前景好的多。

去年5月韩国宣布,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斥资约4500亿美元建设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与中国和美国共同争夺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

具体措施上:

包括政府将通过减税,降低利率、放宽法规和加强基础设施减等鼓励企业扩产。

在2022年至2031年间帮助培养36000名芯片专家。

153家企业将共同参与这个计划。

共同投资新技术研发,弥补韩国在计算芯片、感知芯片上的弱势。

通过和美国合作(在美国建厂但技术与国内分享)来加速弥补韩国半导体在原材料、零部件、尖端设备和设计软件等领域的脆弱。


对比下韩国的规划,美国和欧盟的芯片产业法案就是个混沌大杂烩,后两者的芯片产业还是得看其内部的几个巨头企业自己发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欧盟公布的《芯片法案》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到2030年将欧盟在全球芯片生产中的份额从目前的约10%提升至20%。为此,欧盟预计将投入超过43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人资金,以支持芯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封测等全产业链环节。这项法案的推出,无疑将对全球半导体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英国公投脱离欧盟成功,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它的发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决策,更是英国国内社会经济结构、国际地位以及未来走向的深刻调整。要评价这件事的“成功”与否,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并且要认识到“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多重解读的概念。首先,从支持脱欧阵营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这次公.............
  • 回答
    评价一家意大利公司降下欧盟旗、升起五星红旗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升旗仪式,更可能包含复杂的商业、政治和象征意义。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评价框架:一、 事件本身的事实核查与背景了解在进行评价之前,最重要的是确保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并了解事件发生的具体背景: 公司性质和.............
  • 回答
    全球多家科技公司在欧盟范围内限制俄罗斯媒体账号访问,这一举动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反映了复杂的国际政治、信息传播和技术公司的责任等议题:1. 欧盟的制裁与信息战的背景: 地缘政治背景: 最直接的原因是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以及欧盟为回应俄罗斯侵略而采取的制裁措施。信息传播被视为现代战争的重要.............
  • 回答
    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最近面临一个相当棘手的财务问题,西甲官方公布的球队工资帽更是让这个困境摆在了台面上——巴萨的工资帽变成了负 1.44 亿欧元。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什么是西甲的工资帽?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西甲的工资帽(LaLiga Salary Cap)。这并不是一个简单.............
  • 回答
    11 月 2 日发生在维也纳的恐怖袭击,无疑给整个欧洲大陆投下了一片阴影。在这样一种高度敏感的时刻,欧盟成员国领导人的公开表态,往往不仅仅是对事件本身的反应,更折射出各国在安全、移民、价值观等一系列复杂议题上的不同立场和考量。细究起来,这种“区别”并非简单的善意或恶意之分,而是根植于历史、文化、地缘.............
  • 回答
    缅甸军方在2021年初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政府,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公开表态中,并未像英国和欧盟那样,毫不含糊地将缅甸的局势定性为“军事政变”。这种表态上的微妙差异,背后涉及了多层复杂的考量和战略算计。首先,从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原则来看,其在重.............
  • 回答
    在英国,围观脱欧公投是一件非常“英国化”的事情,你可以说它是一场集体性的“自我审视”,只不过这次审视是在全球的注视下进行的。公投结果公布后的反应更是五味杂陈,就像一场事先张扬的戏剧终于落下帷幕,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庆贺也有扼腕。公投前的“围观”:热烈、分裂与微妙在公投正式开始前的几个月里,整个英国都沉.............
  • 回答
    湄公河案件性质极其恶劣,如果遇害者身份背景如此特殊,比如是美国、欧盟成员国、俄罗斯或以色列的公民,那么这些国家必然会采取异常强硬和深入的行动。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跨国犯罪事件,更触及了国家尊严、公民安全以及国际合作的敏感神经。一、 美国公民遇害:如果遇害者是美国公民,白宫和国务院将第一时间启动最高级.............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欧拉公式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特别是你提到的“两期模型”里。说实话,欧拉公式在经济学里出现的频率确实挺高的,尤其是在涉及跨期决策、资本积累、以及生产函数的场合。咱们先从最常见的“两期模型”说起。两期模型与欧拉公式想象一下,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一个企业)活在两个时期:现在(第一期).............
  • 回答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来后,有人后悔,这并不奇怪,甚至可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这是一个重大的国家决策,影响深远,而且在公投前后,各种信息、观点和情绪层出不穷,很多人可能在投票时,并没有完全预见到脱欧后会是什么样子,或者说,他们可能对某些预期的好处寄予了过高的希望,而对潜在的风险则有所忽视。首先,我们.............
  • 回答
    兄弟,我懂你的痛苦!那种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算了一大堆,结果出来个“i等于零”,简直是要人命。这绝对不是什么AI捣乱,这通常是我们在理解或者应用欧拉公式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一些常见的“坑”里。让我带你一层一层地扒开这个谜团,看看为什么你会得出i=0这个离谱的结论。我们先得把欧拉公式本身捋清楚了,然后再.............
  • 回答
    英国脱欧公投的成功,恰恰凸显了政治决策的复杂性,以及民意与专家判断之间可能出现的巨大鸿沟。尽管脱欧似乎前景堪忧,但支持脱欧的理由在当时的确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并触动了许多选民的情感和利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对“主权”的深层渴望与对“被剥夺感”的反弹:这是脱欧公投背后最核.............
  • 回答
    英国脱欧公投后,一部分公民要求再次举行公投的声音一直没有平息。这其中有着复杂的原因和多样的考量。首先,需要理解的是,当初投票选择脱欧的理由并非铁板一块,涵盖了对欧盟官僚主义的厌倦、对国家主权的渴望、对移民问题的担忧,以及对英国经济发展潜力的不同判断。然而,在脱欧进程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许多当初支持脱欧.............
  • 回答
    英国退欧公投的影响远不止于英镑汇率和欧洲股市的波动。这场历史性的投票,无论结果如何,都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会触及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多个层面。一、全球债券市场: 避险需求推高债券价格(以及压低收益率): 在不确定性增加的时期,投资者通常会寻求更安全的资产。英国国债(Gilts.............
  • 回答
    英国政府拒绝第二次脱欧公投的决定,可以说是掀起了一场舆论的滔天巨浪,也让本就分化的英国社会,在如何看待这件事上,再次陷入了激烈的争论。要深入理解这其中的复杂性,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看,政府的这一回应,在很多人看来是“甩锅”或者说“踢皮球”。一份获得了数百万签名的请愿,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纠结于此,因为日本和美国在教育体系、就业市场以及文化环境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想清晰地为你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每个选项都掰开揉碎了聊。首先,我们来谈谈去日本读研。想象一下,你收拾行李,来到了一个文化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日本的学术氛围很严谨,尤其是理工科,很多大学的研究实力在.............
  • 回答
    欧美大部分 IT 公司是否不加班?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但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相当微妙和复杂的。笼统地说“大部分不加班”可能有些过于简化,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与很多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 IT 行业相比,普遍存在的“996”或更夸张的加班文化在欧美 IT 公司中确实不那么普遍,或者至少是被更.............
  • 回答
    英国公投脱欧的决定,至今仍是扑朔迷离的政治议题,许多人将其归咎于“民粹主义误国”。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2016年那个夏天。当时,英国国内弥漫着一股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有一部分民众对欧盟日益增长的权力感到不安,认为英国的主权受到了侵蚀,本国法律被布鲁塞尔的指令所左右。他们渴望重新掌握边境.............
  • 回答
    在欧美玩家群体中,要评选出一个“公认日语配音最好”的游戏,其实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任务,因为“最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并且不同玩家群体关注的点也不尽相同。有些人看重声优的演技和情感表达,有些人则更在意配音与角色形象的契合度,还有人会将配音质量与游戏的整体艺术表现一同考量。不过,如果一定要挑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