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用类比来打比方的,而不是直接证明一个严肃科技问题都是在玩文字游戏。甚至是耍流氓。
两个不同问题环境,条件千差万别,能严格证明?回答里用上这个方法有:
@源氏用牛痘推广来类比。
这有可比性吗?这两种是因为人家反对才推广开吗?他们是大家用过才说好的。
说到打比方,我要不要举个与食品相关更近的例子?
欧美各国纷纷用“牛肉骨粉”饲养菜牛,完美解决了欧美人不吃下水变成有用饲料,一举两得,多完美,跟转基因粮食象不象?
最后结果大家也知道了,就是疯牛病的爆发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PS:把转基因支持者源氏的讨论提上来,我对转基因的看法是必须要经过试点。但是
@源氏强调了种植试点,但是我说的试点是受众的试点。即在吃转基因食品的人群的测试。这种测试象那个非法的“黄金大米”就是如此。
@源氏又强调了试点困难,那我们看一下国外药厂的测试
FDA只关注声称的疗效
FDA对药品的监管很细,针对新药、非专利药和非处方药,制定了不同的标准。
新药在被FDA批准前需要进行大量研究观察,这个程序被称为“新药申请审评程序”。在默认情况下,新药只有凭医嘱才能买到。
新药成为非处方药,首先需要经过新药申请审评程序并被批准,之后还要有独立的审查程序。新药被批准意味着“直接使用时安全并有效”。在这个阶段,相关法律规定,新药和新农产品上市前必须提供证明其安全性、有效性的试验测试数据和相关证明,特别是人种应用证明,才能被准予上市。
不管药卖得好坏,FDA只看有没有声称的药效。这些严格的程序使美国的药品从研发到上市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在美国的大学,甚至在公共汽车、地铁常能看到新药测试招试药人的广告。
这些测试由著名大学医学院执行,他们付给试药人的经济补偿从数百美元(1美元约合6.24元人民币)到数千美元不等,而且都会在广告上注明药品已经通过了FDA的批准。当然愿意以身试药的还是少数人,虽然人数少,但是新药测试往往还挑人,比如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
近几年医药公司为加快速度,纷纷在美国之外招试药人,虽然可以快速得到各种人种的测试数据,不过因为国外测试的过程不如美国国内严谨,已经引起许多人质疑。
支持转基因的人不愿做这样测试,无非就想直接上市收钱。 另外为什么号称这么多转基因的支持者打保票,为什么不鼓励自己亲人做志愿者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