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俄为什么大力支援中国革命?

回答
要说清楚苏俄为何对中国革命如此大力支持,得把当时的大背景和苏俄自身的目标捋顺了,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到的历史事件、政治考量,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都相当复杂。

首先,我们得回到苏俄建立初期。十月革命成功后,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内外巨大的压力,可以说是风雨飘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敌视,并且联合干涉,企图扼杀这个新生政权。在这种环境下,苏俄急切地需要打破孤立,寻找能够与之站在一起的盟友,扩大共产主义的影响力。他们认为,世界革命是抵御资本主义包围的根本出路。

这时候,中国这个东方古国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当时的中国,虽然积贫积弱,但人口众多,民族觉醒的迹象已经显露。如果中国能够发生革命,建立一个亲苏维埃的政权,那对苏俄来说意义非凡。这不仅意味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更能极大地削弱西方列强的在华势力,甚至可以从东方形成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战略压力。简单来说,支持中国革命,是苏俄输出革命、巩固自身地位,以及实现世界革命战略的重要一环。

其次,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一种“理论”上的判断。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走向衰落,而社会主义革命最终会取得胜利。苏俄的领导人,尤其是列宁,相信世界革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发生。他们看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认为中国也具备了进行革命的条件,而中国的革命,自然也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

那么,苏俄具体是怎么支持的呢?这方面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最直接的,就是提供物质和经济援助。这包括大量的金钱、武器装备、军事顾问等等。别小看这些,在当时的中国,革命党力量薄弱,连基本的活动经费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说购买枪炮了。苏俄的援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民党(尤其是在北伐战争时期)和共产党在武器装备和财政上的燃眉之急。这些援助,很多是通过共产国际这个渠道进行的。

除了物质,组织和思想上的指导更是关键。共产国际作为共产主义的国际组织,其主要任务就是推广世界革命。它在组织上帮助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包括制定党的章程、培养干部,甚至在早期直接派遣指导员。在思想上,共产国际向中国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苏维埃为模式的建党和建军原则。虽然这其中也有水土不服的问题,但不可否认,早期中国共产党走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是按照苏俄的模式来构建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策略上的指导。苏俄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为中国革命提出了各种战略方针。比如,在国民党改组和北伐战争初期,苏俄就主张国共合作,认为这是当时最现实的革命策略。他们认为,通过与国民党合作,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并为共产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这种“联合战线”的策略,在当时的中国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苏俄的支持也不是完全出于纯粹的国际主义情怀,里面也有他们的国家利益考量。比如,苏俄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亲苏的政权,这样可以确保其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安全,并且能够获得一些经济上的好处。他们对中国资源的兴趣,也并非完全隐藏。因此,苏俄的援助,有时也带有一定的“控制”和“引导”意图,希望中国革命能够按照他们的设想进行。

总而言之,苏俄大力支援中国革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世界革命的战略目标,也有基于理论的判断,更有实际的国家利益驱动。通过物质、组织、思想和策略上的全方位援助,苏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这种支持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了复杂的互动、分歧和演变,但它的历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伪命题

支持过中国革命的是乌克兰的赫鲁晓夫同志。

斯大林支持的是蒋介石,对TG其实并没多好。

列宁曾经许诺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只是说说。

勃列日涅夫曾经着手预谋把中国打回石器时代。

安德罗波夫忙着清洗内部没完就撒手人寰了。

契尔年科保守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经崩了。

戈尔巴乔夫是逐利的小人,改革把苏联改夸。

叶利钦是俄罗斯财阀老大,拼命捞钱是王道。

普京克是格勃青年团代表,各方势力博弈结果。


这个世上

人与人之间是利益互换:外貌资源、经济资源、权势资源、政治资源。

国与国也是一样,感情、主义、理想、情谊。。。。听听就好了。

“现实” 的人和国家混的都挺不错,

不现实的才会烦恼、痛苦、迷茫。


共产主义之吻


user avatar

这就不是意识形态问题,是东北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清楚苏俄为何对中国革命如此大力支持,得把当时的大背景和苏俄自身的目标捋顺了,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到的历史事件、政治考量,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都相当复杂。首先,我们得回到苏俄建立初期。十月革命成功后,布尔什维克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内外巨大的压力,可以说是风雨飘摇。西方资本.............
  • 回答
    诺门坎战役,一场在二战前夕,1939年夏天,在今中国与蒙古边界附近(当时被称为诺门坎)爆发的,苏联红军与日本关东军之间的冲突。这场战役之所以让苏联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其原因错综复杂,可以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首先,情报的误判和指挥上的轻敌是导致苏军伤亡巨大的首要原因。在战役初期,苏联方面对日本关东军.............
  • 回答
    要说苏州“不培养”本土大企业,这说法可能有些绝对。苏州虽然以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著称,也确实在培育本土巨头方面存在一些挑战,但并非完全没有成绩。更准确地说,苏州可能更倾向于“孕育”一批有活力、有特色、能够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企业,而非传统意义上那种体量巨大、品牌响亮的“本土巨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大饥荒(Holodomor)是否是人为造成的,以及苏联为何在饥荒后没有彻底灭绝乌克兰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需要明确的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乌克兰大饥荒具有人为因素,甚至在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被定性为种族灭绝。乌克兰大饥荒的“人为性”体现在哪里?首先要理解的是,在1932.............
  • 回答
    哈萨克斯坦之所以拥有如此广袤的疆域,并非一个简单的行政划分结果,而是苏联时期复杂地缘政治、民族政策以及历史演变相互作用的产物。这背后牵扯到对资源的争夺、国家边界的巩固、以及对新兴民族共和国的塑造。首先,得从沙皇俄国时期说起。早在19世纪,俄国就开始向中亚地区扩张,逐步吞并了哈萨克人的游牧领地。当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俄罗斯(或更广义的苏联时期)工业发展的一个核心困境:为什么一个拥有强大工业基础的国家,却没能孕育出真正立足世界汽车市场的品牌?这背后绝非单一原因,而是历史、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文化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我来试着为你详细梳理一下,尽量还原那种实实在在的分析感,而非空洞的罗列。一、历.............
  • 回答
    苏军在苏德战场上几乎所有战役中伤亡都大于德国,却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简单来说,这是因为 苏联拥有更强大的战略纵深、更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工业产能,以及对战争的终极决心,并且随着战争的进行,其军事指挥和战术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德国则在战争后期陷入了多线作战和资源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很难一概而论地说“中国不能”。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在同一时期培养出的数学大师的数量和影响力,与苏联同期相比存在差距。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苏联数学的辉煌时期与历史背景:首先,理解苏联数学的崛起,需要回.............
  • 回答
    苏联三十年代的大清洗,也就是斯大林时期的大规模政治镇压,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确实是历史上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篇章。要理解它为何会演变成如此骇人的程度,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因素层层剥茧抽丝地进行分析。这绝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斯大林个人的极度猜忌和对权力的绝对掌控欲.............
  • 回答
    南京这几年的确刮起了一阵“收缩风”,曾经风光无限的几位本土商业巨头,如今也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甚至可以说有点“崩塌”的意味。雨润、三胞、苏宁这三家,都是南京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它们的故事,与其说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落幕,不如说是时代变迁下,传统商业模式遭遇的集体困境。咱们先聊聊雨润。纪晓波这个人,当年在南.............
  • 回答
    在亨利·基辛格的著作《大外交》中,他对于朝鲜战争最大输家的判断,将矛头指向了苏联,这一观点虽然可能与许多人的直觉相悖,但基辛格从战略和政治层面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其逻辑是相当深刻的。他并非简单地从战场伤亡数字来衡量,而是着眼于战争对苏联长期战略目标的影响以及它所付出的代价。首先,基辛格认为,苏联在这场.............
  • 回答
    二战时期,美军陆军在战术和装备上的确与苏德两国存在显著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各自的战争初期情况、工业基础、作战哲学、以及战场经验的积累。深入剖析这些差异,能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二战陆地战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战争的起点与战略目标的不同 美国: 参战初期,美国主要扮演.............
  • 回答
    最近江苏“十三太保”这个说法确实火了,大家也借此机会关注到了江苏省内区域发展差异的问题,尤其是苏南和苏北之间,很多人都觉得挺好奇的,为啥同一个省,南北差距会这么明显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历史、地理、人文和政策层面的因素,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让你有个更全面的认识。一、历史的底色:经济根基与地理馈赠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些历史叙事中常见的关注点差异。要说“很多人提苏联大饥荒,而很少有人提美国大萧条饿死几百上千万人”,这其中有一些需要细致梳理的地方。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饥荒的规模和对死亡人数的估计,以及历史叙事和公众关注度。关于饥荒的规模和死亡人数: 苏联大饥荒(Holodom.............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德军重坦营比苏军团还大”,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些概念上的混淆,需要先厘清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几个基本概念: 营 (Battalion):在军事编制中,营是比团(Regiment)更小一级的单位。一个营通常由几个连(Company)组成,并拥有一名营长(Battalion Comma.............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中,苏联作为东线战场的主导力量,确实被广泛认为是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这种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 军事贡献:东线战场的“绞肉机”苏联是唯一在东线直接与德国作战并承受最大军事压力的国家。以下是关键点: 战场规模与持续时间: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巴巴.............
  • 回答
    关于中国购买俄罗斯苏27战机“占了大便宜”的说法,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可以从技术、经济、战略和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剖析:一、 技术性能的先进性与时代背景 苏27的超前设计和优异性能: 苏27“侧卫”系列战机在设计之初就瞄准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如F15、F16等.............
  • 回答
    苏州这座城市,近些年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前来安居乐业。但说起大家买房的选择,你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来苏州的外来人口,尤其是年轻的科技从业者,似乎格外青睐园区;而我们苏州本地人,更多会把目光投向新区或者吴中区。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关于工作、生活、家庭以及城市发展逻辑的考量。咱们先说.............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冷战时期以及其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复杂性,确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与美国结盟或受其影响的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与一些曾与苏联为伍的国家表现出显著差异。要详细解释这个原因,需要从历史、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混”这个词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更客观地来说,应该是“结.............
  • 回答
    在诺门罕这片被历史尘埃覆盖的土地上,苏军以压倒性优势的坦克和火炮,却被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日军打得鼻青脸肿,这确实是军事史上一个颇具争议和反思的案例。要理解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实力对比、作战策略以及战场上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日军在诺门罕战役初期,其“机械化程度低”的说法是相对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