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呀。这个历史假设基本上就是等同于把“不可能”三个字拍在你脸上。
日本人为什么打中国?因为需要资源 国内矛盾向外转移,从粮食到资源,日本国内都不是很充足,所谓向外转移矛盾,在资源方面怎么解?就是自家没有资源然后去抢别人的。
这个是日军二战的一个大方针之一,也就是转移矛盾以保证资源供给。
打西伯利亚。。。日军能得到什么?
两面包夹理想是很美好,但是西伯利亚强行军和把人口当柴禾烧没区别啊。而且在补给没法保证的情况下,莫说军官吃香喝辣,就连普通士兵的两个饭团都保证不了,一路兵变也不会少。一个师团到了乌拉尔之后能剩下一个团算不错的,还指望他们打大包夹?
退一万步讲,我们不考虑行军时的部队损耗,日本陆军到了乌拉尔,日军这种世界第一轻步兵(滑稽)打世界一流的苏联装甲部队?
小胡子打毛子可是入冬之后就凉了,凉的原因可不只是冬天,毛子部队也是支高度机械化的部队,二流日本陆军是打不过的好吧。
那你拿什么包夹嘛。
德棍需要补习三种知识。
第一种是历史知识。历史上,南斯拉夫在1941年3月底加入同盟国,导致英军(6.2万人)登陆巴尔干半岛。希特勒被迫发动在4月6日巴尔干战役,为此调动了大量兵力,直到4月25日占领希腊的大陆部分,6月1日占领克里特岛。此战牵制了德军约70万大军,德军若提前两个月进攻苏联,则首战就将减少数十万兵力和数以千计的坦克、飞机等技术装备。不知道还能不能摸到莫斯科的边?
第二种是军事知识。历史上,在莫斯科战役最艰苦时,苏联在远东仍拥有120万人的远东方面军,数千辆坦克和飞机,没有向莫斯科调动一兵一卒。关东军鼎盛时期兵力不超过74万人,坦克、飞机数量远远少于远东方面军。仅从军事角度看,关东军发动进攻也根本到不了西伯利亚,其最好的结果不过是牵制了其本来就一直牵制着(没有调动的)远东方面军。这样看,日军是否发动进攻,对德军的影响完全是零。况且日本已经在1941年8月9日放弃了北进计划,这样一来关东军的兵力兵器数量与远东方面军差距更大,真打起来恐怕只能牵制更少的红军(因为打破了苏联对日本的过高估计)了。
第三种是地理知识。俄国的春季和秋季都是所谓的“无路季”,即道路因为化雪或秋雨变得泥泞不堪,不适宜行军、更不适宜机械化部队作战。如果提前两个月开战,德军将在4月末边境交战和9—10月莫斯科战役关键阶段两次碰到无路季,结果必然是部队陷入泥潭、难以合围歼灭苏军重兵集团,甚至白白放跑西方面军(第一次、第二次)、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历史上德军在6月底盛夏发动夏季攻势,8月攻占斯摩棱斯克后停止向东推进从而缩短补给线,10月路面上冻(这一年特别寒冷)后对莫斯科发动主要攻势,恰恰是其取得大捷的主要因素;1942年1—2月的极寒天气(所谓“冬将军”)不但没有阻碍已经转入防御的德军,反而妨碍了红军的推进,挽救了濒临崩溃的德军。可以说德军最高统帅部比那些整天意淫的德棍高明多了,进退完全符合天时地利,只是因为反动透顶才输在了人和上而已。
而今德棍不知历史、不懂军事、不明地理,可谓一问三不知,妄想改变历史,只能让苏军提前一年打进柏林而已。
——————————————————————————————————————
德棍似乎仍坚持不学习,反而又问:“按各位说法打了一个二战酱油的远东苏军战斗力是如何计算的?”
然而远东苏军在1941年虽然总体上并未西调,但从1942年底即开始大量西调,1943年西调最多。人数最少时,远东苏军已从1941年底的120万下降到70万左右。只不过,同时当面的日本关东军因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等原因也已经大幅减少、削弱了。
1945年8月,远东苏军在获得欧洲战场精锐部队加强后,发动了八月风暴作战,解放了满洲。
因此,不存在“打了一个二战酱油的远东苏军”一说。
大概能在西伯利亚,稍有进展,但对莫斯科会战无多大影响。
没错,苏联在西伯利亚的实力确实强大。
但是,在西伯利亚作战最重要的是补给。西伯利亚铁路限制了苏联军队的发挥。且全苏联的补给将优先供给于莫斯科。
但苏军撤退一段距离,日军同样补给困难,甚至因为冒进引发惨败。
苏联也不会在日军惨败后大规模进军远东,毕竟东欧比远东重要太多了。若想反攻远东,必须要从东欧调集飞机(保护补给线),调集补给。即使仅仅稍微影响东欧战场,也可能造成东欧的再次崩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