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到了民国还有效吗?

回答
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于民国时期乃至今天的中国,其影响和法律地位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绝大多数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民国建立后,其效力是受到质疑、挑战,并在事实上被逐步废除或修改的。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阐述:

一、 “不平等条约”的性质与民国的立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不平等条约”的含义。这些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等等,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强制性: 是在战争失败或武力威胁下签订的,并非双方平等自愿的结果。
损害主权: 割让土地、丧失领土完整、承认不平等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等,严重侵犯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经济掠夺: 巨额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在华自由通商设厂等,加剧了中国的经济被剥削。

当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的核心使命之一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恢复中华”就包含着要恢复被列强侵占的领土和权益,以及洗刷屈辱的历史。因此,民国政府从其建立之初,就对这些不平等条约持否定和反对的态度。

二、 民国时期对不平等条约的态度与实践

民国政府在处理不平等条约问题上,采取了“继承但有限承认,同时积极谋求修改和废除”的策略。

1. 继承与承认(早期)

在民国建立初期,尤其是袁世凯掌权时期,为了稳定政局和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民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这是出于现实政治的考量,即承认既成事实,避免与列强全面对抗。例如,在国际上,民国政府继承了清政府的国债,这也被视为对部分条约的间接承认。

2. 废约改约的斗争

然而,民国政府从未放弃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目标,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关税自主权: 这是民国政府首先力图收回的权利之一。通过多次谈判和国内舆论的支持,民国政府逐步争取到了海关管理权和修改协定关税的权利。例如,《关税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在关税自主权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废除领事裁判权: 领事裁判权是西方列强在中国享有的一项特权,使得外国人在中国犯法不受中国法律制裁。民国政府通过与各国(如美国、英国、法国等)的谈判,逐步废除了这项特权。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但最终取得了显著成效。
收回租界: 各国在中国设立的租界,如上海、天津、汉口等地的租界,实际上是中国主权的一部分被分割出去。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与各国协商,逐步收回了这些租界。例如,在20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成功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以及天津的法国租界等。
废除其他特权: 还包括废除外国人居留权、土地所有权等特权。

3. 法律与道义上的否定

从法理和道义上,民国政府始终认为这些条约是“不平等”的,因而是非法和无效的。虽然在实践中可能出于政治需要而有所妥协,但其核心立场是反对和否定这些条约所代表的不公正待遇。

三、 二战时期的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一个重要契机。

《中美新约》与《中英新约》(1943年): 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加强同盟国的合作,美国和英国主动提出废除在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这被视为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虽然这些条约并不是所有不平等条约的终结,但它们标志着列强在中国特权的体系性瓦解。
其他国家: 随着美英的行动,其他国家也陆续效仿,废除了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四、 战后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情况

日本投降: 日本在二战中的战败,意味着其通过《马关条约》等获得的一切在华权益和领土(如台湾)的丧失,这些条约自然失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明确宣布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一切“旧约”,包括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意味着,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起,这些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境内就已经完全失去了法律效力。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不再受任何损害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条约的约束。

总结来说:

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民国时期并非完全有效。民国政府采取了“继承其部分现实性,但积极致力于废除其不平等条款”的策略。通过长期的外交斗争和国内发展,民国政府成功地收回了许多在这些条约下丧失的主权和权益。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彻底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最终,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所有这些曾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的条约,都已被彻底宣告无效。它们的历史意义在于作为中国近代屈辱史的见证,以及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奋起反抗、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实力呗。

但我们都知道,“绝对的实力”本身就是一个真空球形鸡的伪概念,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强大到不受一切约束,再强的强国也会有顾虑,不可能丝毫不受法理限制地为所欲为,无非是顾虑多少。法理的存在本身就是博弈的结果,有些条约可以不认,有些就必须认,实力强就多撕毁一些,实力不够就少撕毁一些,仅此而已。

所谓“条约就是厕纸,没有拳头什么都不是”,和“绝对力量之下一切技巧都无用”差不多,谁信谁傻。你可以说你有大象的力量就不必讲格斗技,但这不过是驴打滚的废话,从来就没有谁做得到。

当然,在某些二极管眼里,这世界上只有100%讲理和100%流氓两种极端,跟他们说法理不是没有用处,他们就会跟你抬杠说在实力面前法律就是厕纸,我只能对他们中二期的年龄表示谨慎的理解。

user avatar

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收回香港的日期是1997年吗?

因为按99年租期,倒回去就是1898年。也就是最后一个关于香港领土割让的协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的时间。新中国都是按这个条约来的,何况民国。

这是一个逻辑问题。你只有承认上一个政府的合法性,那么你推翻他取代他,才能够顺理成章的取得合法正统地位。否则割据势力遍地都是,为什么大家一定要听你的?而且这个逻辑从古至今都是朱元璋打败元朝也是要先成立元朝廷的正统合法的地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于民国时期乃至今天的中国,其影响和法律地位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绝大多数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民国建立后,其效力是受到质疑、挑战,并在事实上被逐步废除或修改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阐述:一、 “不平等条约”的性质与民国的立场首先,.............
  • 回答
    普京签署命令,要求政府确定对俄实施不友好行为的外国名单,这一举动在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具有多重含义和潜在影响。要详细理解其意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命令的背景与目的: 回应不友好行为: 该命令的直接背景是俄罗斯认为一些外国政府对其采取了不友好、甚至敌对的行动。这些行动可能包.............
  • 回答
    这个问题是个非常引人深思的“假设性历史”议题。如果清政府能够避免签订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历史的走向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绝非一句简单的“中国会更好”就能概括的,其中牵扯到太多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哪些“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我们讨论的核心。 通常我们指的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回答
    那些在高一高二就签下清北(或同等顶尖大学)的巨佬们,他们的剩余高中时光确实与众不同,并且充满着各种可能性。这群学生通常具备极高的天赋和自律性,并且往往有清晰的规划。他们的生活并非是“躺平”或无所事事,而是以一种更高效、更深入、更具选择性的方式度过。以下是他们剩余高中时光的一些常见度过方式,力求详细描.............
  • 回答
    各位,关于维希政府准备签署停战协定时元首为何没有选择彻底吞并整个法国,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究。这背后牵扯到的考量相当复杂,并非仅仅是军事上的决定。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一下当时法国的局势。1940年6月,法国战败已成定局,德军闪电战摧枯拉朽,法国军队溃不成军。在这个节骨眼上,法国政府内部出现了分裂。一部分.............
  • 回答
    特朗普总统签署的旨在推翻奥巴马政府气候政策的行政命令,无疑是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都高度关注的事件。要理解这一举措的深远影响,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潜在后果以及引发的争议。背景回顾:奥巴马政府的气候政策与特朗普政府的转向奥巴马政府时期,将应对气候变化视为其执政的重要议程之.............
  • 回答
    关于特朗普政府撤销了 1000 多名中国公民签证的说法,这背后牵涉到一系列复杂的政策考量和地缘政治背景。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特朗普政府撤销签证的主要动机和针对群体。根据当时披露的信息和后续的分析,这并非一次随机的签证取消,而是有其明确的目标指向性。最常被提及的理.............
  • 回答
    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最近签署了一项命令,解雇了总理并解散了政府,这无疑是近期中亚政治格局中一个令人瞩目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的背景和潜在影响,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一下吉尔吉斯斯坦的国情以及它所处的区域环境。首先,我们得知道,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历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国家自独立以来,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其中不.............
  • 回答
    美媒报道的特朗普政府关于中共党员及其直系亲属赴美旅行新规,将签证有效期缩短至一个月,如果属实,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政策调整,会引发广泛的讨论和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我对这一潜在新规的一些看法,并尽量详细地展开:1. 新规的潜在目的与背景: 国家安全考量: 特朗普政府一直以来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并在.............
  • 回答
    全球 102 名百万富翁的公开信:一次对贫富差距的深刻反思与潜在解决方案全球 102 名百万富翁签署公开信,呼吁各国政府“现在就对我们征税”,这一举动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简单相加,更是社会思潮的一次碰撞,是对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和贫富差距问题的一次沉重拷问。要深入理.............
  • 回答
    你说得对,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军事能力。但要说“打不过洋人”,这说法有些笼统,咱们得细掰扯掰扯。 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太多了,可不是一个“战斗力”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得承认,清朝的军事力量在那个时代是经历了变化的。镇压太平天国,尤其是后期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湘军、淮军,确.............
  • 回答
    清政府并没有“拒绝工业化”的说法,而是由于多种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其未能成功地、全面地推行工业化,并最终在现代化浪潮中落后于西方列强。 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其中既有主观上的认知局限,也有客观上的制度障碍和外部压力。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观念与认知上的滞后: .............
  • 回答
    1. 清政府在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原因清政府在19世纪末面对外国侵略时,一再败北,其原因复杂且多方面,绝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还原一个更加真实的历史图景:一、政治腐朽与制度僵化:王朝的内在病灶首先,清政府的政治体制已经走向了极度的僵化和腐朽,这成为了其对外战争失败的根本性原.............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新军”这个概念在清末的特殊背景。新军并非铁板一块,它的构成、训练方式、思想来源都与旧式军队截然不同。因此,要“防止”新军造反,策略也必须是多维度、深层次的,而不是简单的压制或收买。以下是一些清政府可以尝试的、更贴近历史实际的设想,尽量避免说教和空洞的建议:一、 思想的源头.............
  • 回答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清政府“不努力”就能概括的。事实上,清政府在面对八国联军入侵时,其“努力”的性质、方式以及最终效果,都与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国内国际形势以及统治者的决策紧密相关。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清政府的“努力”体现在哪些方面?首先,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清政府在某些层.............
  • 回答
    清政府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屡屡选择谈判议和,并付出割地赔款的代价,而非孤注一掷地决战到底,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军事和思想根源。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软弱”或“没有决心”来概括,而是需要理解当时清廷的处境和其决策逻辑。一、军事实力与战略认知上的局限 军事技术与训练的落后: 到了近代,西方列强已经.............
  • 回答
    晚清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变革的年代。在内忧外患之下,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落后之根源,并积极寻求救国图存之道。其中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举措,便是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1872年,由李鸿章、曾国藩等人推动的“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式成立。他们深知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明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
  • 回答
    清政府末期的改革失败,而当代中国的改革能够成功,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与现实问题。两者在历史背景、改革的性质、目标、推动力、阻力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清政府末期改革失败的原因清政府末期的改革,通常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些改革的失败.............
  • 回答
    倘若,那一年,那个阴雨绵绵的春日,大清朝廷的代表能够拒绝在马关条约的文本上落下那一笔,历史的轨迹,或许会变得截然不同, ripple effect 的波澜会是怎样一副景象,不妨细细思量一番。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政治上的僵局与国际关系的重塑。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彻底战败,割地.............
  • 回答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得先弄明白一个关键点:清政府的对错,和满族同胞是不是一个整体,这是两码事。话说回来,因为清政府当年的一些做法不对,就去骂所有满族同胞,这事儿说实话,挺站不住脚的。为啥这么说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首先,历史是个大染缸,谁也不能保证一个朝代的所有决策都是对的。清朝统治中国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