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很多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至今仍对它记忆犹新。它是一场复杂而特殊的冲突,有着很深的背景和影响。

背景: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与中越关系的恶化

要理解这场战争,得先看看当时的国际大环境以及中国和越南之间关系的变化。

美苏争霸的阴影: 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激烈对抗。中国虽然独立自主,但也被卷入了这场地缘政治的博弈中。
越南的崛起与野心: 越南在经历了长期的抗法、抗美战争后,于1975年实现了国家统一。统一后的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野心勃勃地想要在东南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它加入了以苏联为主导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并与苏联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
越南的地区扩张野心: 最关键的是,越南开始推行“印度支那联邦”的旧梦,企图控制老挝和柬埔寨。1978年底,越南军队大举入侵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扶植了一个亲越政权。这在中国看来,是对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严重威胁,也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衅。
中国的战略考量: 当时中国也刚刚经历了“文革”的动荡,急需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来发展经济。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将中国视为其扩张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在中越边境制造事端,甚至出兵侵占中国领土,屠杀边民,驱赶华侨。这使得中越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苏联的煽动与援助: 苏联虽然没有直接派兵参战,但它对越南的支持是实质性的,包括提供大量的军事装备和经济援助。苏联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利用越南在中国南部建立一个“东方阵线”,牵制中国,甚至挤压中国的战略空间。

“惩罚”与“自卫”:中国的出兵决定

面对越南的一系列挑衅和侵犯,中国政府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官方的说法是“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这个“惩罚”意味很浓,但核心目标是为了“自卫”。邓小平在做出这一决定时,也表达了“要让越南知道中国的厉害”的决心。

1979年2月17日,解放军集中了100多万兵力,兵分几路从广西和云南边境同时发起进攻,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战场上的较量:一场艰苦的拉锯战

这场战争虽然不像越南抗美战争那样漫长,但过程却异常艰苦,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兵力悬殊与地形挑战: 尽管中国投入了庞大的兵力,但越南方面也动员了大量军队,而且他们熟悉地形,多依托山地进行防御,构筑了大量的工事和地下坑道。这使得解放军的进攻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很多战斗都是在崎岖的山地和狭窄的隘口进行的。
解放军的初期优势与遇到的困难: 开战初期,解放军以压倒性的兵力优势和猛烈的炮火,迅速突破了越南的边境防线,攻占了高平、谅山等重要城镇。然而,随着战线的深入,越南军队利用其熟悉的地理环境,采取了“以空间换时间”、“诱敌深入”、“分割围歼”等战术。解放军在进攻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后勤保障、协同作战、装备的现代化程度等方面。
越南的抵抗与反击: 越南军队的抵抗非常顽强,他们利用坑道和工事,给解放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一些战斗异常惨烈,例如扣马山战役、狭边山战役等,都成为了双方伤亡惨重的焦点。越南军队甚至还发动了一些反击,试图阻止解放军的推进。
“打到什么程度?”的战略考量: 中国的战略目标并非占领越南,而是要“惩罚”和“教训”越南,迫使其收敛扩张野心。因此,在战争进行到一定阶段后,特别是攻占了谅山,打通了谅山至河内的公路之后,中国就适时宣布撤军。邓小平明确指出“不占一寸土地,不捞一根草”,就是为了避免被指责为侵略。

撤军与“边境战争”的延续

1979年3月16日,中国宣布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取得胜利,并开始从越南撤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边境冲突的结束。

撤军过程中的消耗: 在撤军过程中,解放军也遭到了越军的袭扰,在后撤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战斗,付出了额外的代价。
长期的边境对峙: 撤军之后,中越边境的冲突并没有停止。越南在中国撤军后,又继续占领中国边境地区,并加强了在中越边境的军事部署。中国也进行了“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双方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在边境地区持续进行着小规模的军事冲突、炮战和侦察活动。这场拉锯战对双方都造成了持续的消耗。
中国军队的调整与进步: 尽管付出了代价,但这次战争也促使中国军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革。解放军认识到了自身在现代化战争指挥、装备技术、后勤保障等方面的不足,开始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战争的影响与评价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场复杂的战争,其影响深远,评价也很多元。

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否达成?
从短期来看: 中国成功地向越南和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越南在东南亚的扩张野心。越南在战争后,也意识到孤立无援的危险,对中国采取了相对缓和的态度。
从长期来看: 越南的扩张势头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和中国的军事行动后有所减缓,但它在柬埔寨的军事存在一直持续到1989年。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中国的损失: 中国在这次战争中,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伤亡代价,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军伤亡在2万到3万人之间,装备也受到损失。这对于刚刚经历动荡的中国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对越南的影响: 越南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尤其是在军事和经济上,但它也因此赢得了部分国际社会的同情。
国际社会的反应: 国际社会对这场战争的反应复杂。西方国家普遍对中国的“惩罚”行动表示担忧,但也理解中国维护边境安全的诉求。苏联虽然口头上谴责中国,但并未直接出兵,而是继续支持越南。
历史教训与反思: 这场战争也为中国军队和国家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它暴露了中国军队在现代化战争准备上的不足,也促使中国更加重视外交和国际合作,避免不必要的军事冲突。

这场战争在人们心中的印记

对许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事件,更是一种集体记忆。有人记得远赴边疆的父兄,有人记得电视上播放的战场画面,有人记得战后的经济困难和物资紧缺。这场战争也催生了许多文学作品、歌曲和电影,试图记录和纪念那段历史。

总而言之,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出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目的而发起的军事行动。它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对中国之后的改革开放和军队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国家安全需要时刻警惕和捍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政治上有意淡化不等于历史上不存在,这是人类社会常识。至于是不是侵略战争可以去边境走坊一下上了岁数的居民,看看是谁先侵略了谁。

老套路,上姿势科普中越战争。对越反击战之巾帼英雄:两名女烈士和一名女战斗英雄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期间,参战的60多万解放军和民兵中一共出现了两名女烈士和一名女二级战斗英雄。

第一名是郭蓉蓉烈士,山东福山县人,在武汉军区陆军第54军162师政治部任电影队放映组组长(排级干部)。

162师于1979年2月19日从广西水口关加入作战,强攻复和,勇渡平江,打通公路,直插高平,一路势如破竹。郭蓉蓉和几个战友被分配去护理伤员和收容烈士,日夜忙碌,非常辛苦。2月26日,郭蓉蓉又和战友们乘车赶赴前线执行收容伤员和烈士遗体的任务。行至一处山间地段时,突然遭到埋伏在路边的越军袭击,郭蓉蓉不幸颈动脉中弹,当场牺牲,时年24岁。战后她被师政治部追记三等功,骨灰归葬于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郭蓉蓉烈士成为了这次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唯一一名战场阵亡的女军人。

第二名是黄金霞烈士,壮族,广西龙州县彬桥乡青山坡村人,龙州县支前民兵。

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发起前夕,黄金霞奉命协助部队守卫龙州大青山守备军需仓库。夜间突然遭到越军特工袭击,黄金霞被敌人割喉杀害,年仅17岁。同时值勤的还有两名解放军战士,其中一名也被越军特工杀害,另一名负伤幸存。由于事发现场异常,这件事后来被审查了很长时间,最后也没有结果。黄金霞烈士的遗体被安葬于广西龙州县烈士陵园。

第三名是段国兰,1958年生,云南省金平县金平橡胶场工人,橡胶场民兵82迫击炮连9班副班长(担任瞄准手)。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发起前,上级命令橡胶场民兵82迫击炮连配属边防部队参加作战。为照顾女民兵,场领导决定这次不让她们参战。然而段国兰等8个女兵民不干了,写请战书坚决要求参战,并找场领导软磨硬泡。她们表示,保证做到两条:一是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二是坚决做到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坚持战斗到最后胜利。经过一再请求,场领导终于同意她们参加战斗。

1979年2月17日,段国兰所在民兵连奉命支援云南省军区边防14团和坦克攻打金平县边境当面的越军据点巴南棍。由于据守658高地的越军抵抗非常顽强,战斗陷于胶着。民兵82迫击炮连加入战斗后,迅速抢占有利阵地,集中9门82迫击炮发射,一举打掉了658高地上的越军一个重机枪火力点。突然,越军的一门60迫击炮冒了出来,不断向边防14团步兵射击。越军的这门炮凭借山上有利地形和预先构筑好的人字型工事,打几炮换个地方,左躲右闪,十分狡猾。边防14团和坦克炮火多次向其射击,都未能奏效。这时段国兰经过观察,发现了敌60炮的大致方位,即操炮射击,但未能打中。在她的建议下,连长命令全连9门炮分成三组,对敌炮活动区域的左、中、右各负责一段,尔后同时开火。越军的60炮可惨了,前后左右均遭到锁定,虽然竭力转移,最后还是被几发炮弹打中落了个粉身碎骨。

连续打掉了敌人的两个目标,民兵连全连振奋。接着他们又发现了越军一个强火力点,由2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2门82迫击炮、2门60迫击炮组成密集火网,正在疯狂射击,压得边防14团冲击部队抬不起头来。连长命令全连集火打掉敌人这个火力点,由9班作为基准炮,首先进行单炮试射。段国兰根据班长的手势理解了战斗意图,迅速瞄准目标,试射成功。其他8门火炮根据试射效果进行修正,随后同时开炮,打得越军阵地鸡飞狗跳,残敌纷纷逃回掩体。为了引诱敌人暴露,民兵连故意停止射击,同时严密观察敌人动向。一会儿,对面越军又战战兢兢钻出掩体,刚回到战位,早已锁定目标的民兵连9门炮再次怒吼,一阵急速射彻底将这个火力点送上了天。

战斗中段国兰的耳朵被连续的炮声震得生痛,后来失去了听觉。她浑然不顾地紧紧盯着瞄准镜,双手不停地操纵方向盘,不断修正射击偏差。直到耳朵里流出了血,染红衣领,战友喊她包扎,她没反应,去拉她,她才感觉到双耳疼痛钻心。但是段国兰没有停下来,她大声对战友说:“现在是战斗,我不能在这个时候下去,你们不要管我!”然后她又扑在火炮上操作瞄准。在民兵连的火力支援下,经过反复争夺,部队终于将658高地攻占。

在这次自卫还击作战中,金平县橡胶厂民兵82迫击炮连表现出色。特别是段国兰所在的9班,打得准、打得狠,共发射炮弹260多发,战果在全连拔得头筹。战后,段国兰荣立一等功,并被昆明军区授予“女民兵神炮手”光荣称号。不久中央慰问团到云南边境慰问,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两次接见段国兰,勉励她再接再厉,争取更大光荣。战斗中双耳受伤造成段国兰的听力减退,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但她仍然意气风发,豪迈地表示:“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做一个祖国南疆的钢铁女民兵!”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沈听雪的历史文集“。想看有料,就来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