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17~18 赛季欧冠决赛皇马 3:1 利物浦,实现史无前例的欧冠三连冠?

回答
1718赛季欧冠决赛:皇马31利物浦,历史性的三连冠伟业

1718赛季欧冠决赛,皇家马德里凭借贝尔的两粒惊艳进球以及本泽马的补射,以31的比分击败了利物浦,成功卫冕冠军,实现了欧冠历史上的 史无前例的三连冠。这场比赛不仅是一场精彩的对决,更是见证了皇马王朝的巅峰时刻,也为足球史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评价这场比赛和皇马的伟大成就,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比赛本身的跌宕起伏与关键转折

这场决赛并非一场一边倒的比赛,双方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水平和强烈的求胜欲望。

开局僵持与贝尔的惊世骇俗: 比赛初期,双方都踢得比较谨慎, চেষ্টা保持阵型,寻找机会。利物浦在场面上甚至一度占据优势,他们的快速反击和高位逼抢给皇马制造了不小的麻烦。然而,比赛的关键转折点出现在第51分钟。卡里乌斯的一次致命失误,将本泽马的低射直接挡入自家球门,为皇马打破了僵局。这粒进球是比赛的第一个重要转折,但真正让比赛走向一边倒的是贝尔的登场。

贝尔的“神级”表演: 替补上场的贝尔在比赛中上演了堪称“现象级”的表演,用两粒世界波彻底击溃了利物浦的防线。
第一粒进球: 在第64分钟,马塞洛的传中球来到禁区,贝尔在几乎是杂耍般的动作下,一脚 倒钩破门。这个进球技术难度极高,角度刁钻,将球送入了死角,让全世界为之惊叹。这一球瞬间点燃了皇马球迷的激情,也让利物浦的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
第二粒进球: 在第83分钟,贝尔在禁区外接到队友传球,面对防守球员,他果断起脚 远射,皮球经过折射后飞入了球门。这个进球同样展现了贝尔强大的个人能力和关键时刻的担当。

利物浦的拼搏与无奈: 利物浦虽然在比赛中丢球,但他们并没有放弃。马内曾在上半场利用角球机会头球扳平比分,一度看到了希望。但卡里乌斯的后续失误以及贝尔的神勇发挥,让他们最终无力回天。这场比赛也暴露了利物浦在门将位置上的不稳定问题,卡里乌斯的表现显然未能达到欧冠决赛的水准。

二、 皇马“大场面先生”的底蕴与核心球员的价值

这场比赛再次印证了皇家马德里在欧冠赛场上的 强大底蕴 以及 关键球员的决定性作用。

“欧冠之王”的DNA: 皇马就像是为欧冠而生的球队。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欧冠经验和“欧冠DNA”。在这样重要的比赛中,球队往往能够激发出最强的战斗力。即使在比赛进程中遇到困难,他们也有能力通过球员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的默契来解决问题。

贝尔的关键作用: 尽管贝尔在1718赛季的联赛中并非绝对主力,但他在欧冠淘汰赛阶段以及决赛中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场比赛,他用两粒不可思议的进球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成为皇马夺冠的最大功臣。这充分体现了皇马阵容的深度和球员们的轮换与激活能力。

C罗的角色: 虽然C罗在这场决赛中没有进球,但他仍然是皇马进攻端的重要威胁,并且在吸引对方防守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也是皇马三连冠的核心人物,他在球队中的精神领袖作用不言而喻。

其他球员的贡献: 除了贝尔和本泽马,马塞洛的助攻也至关重要。皇马的整体防守虽然在某些时刻受到冲击,但整体上还是能够稳住阵脚。

三、 历史性的三连冠伟业的意义

这场胜利,让皇家马德里成为了 自1976年拜仁慕尼黑之后,第一支成功卫冕欧冠冠军的球队,更是实现了 史无前例的“三连冠” 伟业。其意义非凡:

打破历史纪录: 在现代足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能够连续三年捧起欧洲冠军杯,其难度不亚于登天。这不仅超越了众多豪门球队的纪录,也为皇马的历史书写了新的辉煌篇章。

球队实力的证明: 三连冠是对皇马整体实力、阵容深度、战术执行力、球员心理素质以及教练团队的最高肯定。它证明了皇马在那个时期是欧洲最顶级的球队,拥有统治级的表现。

齐达内执教的传奇: 齐达内作为主教练,在接手皇马的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就带领球队实现了三连冠,创造了教练生涯的传奇。他的临场调度、球员管理以及关键时刻的决断都受到了极高的赞誉。这场决赛,他的换人调整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个时代的象征: 1718赛季的欧冠三连冠,是属于皇马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以C罗为核心,汇聚了众多世界级球星,他们在欧冠赛场上展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统治力,成为了无数球迷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四、 对利物浦的评价

尽管输掉了比赛,但利物浦的表现也值得肯定。

克洛普的战术: 克洛普的“高位逼抢”和“边路突击”战术给皇马制造了不少麻烦,他们的表现也很有韧性。
球员的拼搏: 利物浦球员在场上表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拼搏精神。
门将问题: 然而,卡里乌斯的致命失误无疑是比赛的最大转折点,也成为了他们失利的关键原因。这场比赛的经验,也促使利物浦在后续的转会窗口进行了针对性的补强。

总结

1718赛季欧冠决赛皇马31利物浦,不仅仅是一场足球比赛的胜利,更是一次 历史性的伟大成就。皇马凭借贝尔的“神级”表现,坚韧的意志以及深厚的底蕴,实现了欧冠史上的三连冠伟业。这场比赛充分展现了皇马作为“欧冠之王”的霸气和无与伦比的冠军气质,也成为了足球史上一个闪耀的里程碑。

这场比赛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足球是关于团队、个人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关键时刻的把握。皇家马德里在那个赛季证明了他们是那个时期的王者,而贝尔的两粒进球,更是成为了欧冠决赛历史上永恒的经典瞬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射雕英雄传》里头,郭靖刚刚师从洪七公开始修习降龙十八掌的时候,就遇上了要来寻仇的参仙老怪。明明郭靖的武功远不及对方,但双方硬是僵持住了很久,因为在当时郭靖已经掌握了一项顶级的招式,亢龙有悔。这一招,是郭靖的战术优势,也是参仙老怪的心里忌惮。

面对阵容强过自己许多,板凳厚出一截的皇马,利物浦三叉戟就是他们的“亢龙有悔”。哪怕皇马在99%的地方都压过利物浦一头,但只要有这一招在,利物浦就能有施为的空间,双方能力上的差距也会被尽可能缩小,因为皇马心理上有忌惮,也因此,战术上会有限制。

就像当年参仙老怪和郭靖一样。

结果,郭靖打了没几下,一条手臂给人卸了。自此再无亢龙有悔(关于拉莫斯的这个动作,我的看法是确实有多余动作)。而最要命的,是对手在心理上不再有忌惮。这样一来,这场架真的就没得打了。参仙老怪内力招式远胜郭靖,击倒他只是时间问题,即便稍有反复,基本也都能控制住局面。以及,郭靖这儿还犯了不少年轻人的经验错误,破绽频出,最终完败。

-

即便这场比赛的四个进球里有三个都无比精彩,有两个甚至能载入史册,但我相信大部分球迷,甚至包括皇马球迷,都不会觉得这是一场足够酣畅的比赛。看看利物浦的阵容,开场他们就已经把所有能打的牌都打出来了,替补席上几乎没有再能调整的空间(克洛普憋到八十分钟,才做出了主动换人,不是他不换人,是他没人换),即便如此,和皇马的差距依然是清晰可见。大家都知道,红军三叉戟是唯一的机会点,唯一的取胜机会。所以,当萨拉赫含泪下场后,这比赛,基本就没悬念了。

很多球迷,在萨拉赫下场之后基本就已经是在等奇迹的发生了,双方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没有降神,就没有悬念了。全场下来,决赛应有的紧张感,窒息感,针尖对麦芒,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没有,都没有。嗯,这一点说得绝对了些,毕竟主队各自球迷还是有牵挂的。但总体而言,是这个意思。

-

对克洛普和卡里乌斯而言,这真的是痛苦的比赛。

克洛普三次欧战决赛,全都落败。每到一处,都将自己的热情,勇敢和激情注入全队,带着一帮年轻人风风火火打天下。上半场前半段疯狂高位逼抢的利物浦,换一身黄色球衣就是 2013 年的多特蒙德。可惜的是,到现在克洛普还没能为他自己和他的青年军拿到最高的荣誉,距离上一个冠军也已经过去了好久。多么希望这些充满斗志的年轻人能有所收获。

而卡里乌斯,则是经历了传说中所有门将成长路上都会有的一场摧毁他心智的比赛。赛后这位年轻人走到观众席前,泪流满面向球迷致歉,这实在是要让人看崩溃了。这种负罪感几乎能把一个人彻底击倒;而在技战术上,希望他不要像当年的维泽一样,被一场欧冠打出阴影,始终走不出。幸好,他面对的是给他鼓励掌声的利物浦球迷,而不是当年的南美球迷。

-

又是一年欧冠结束了。以前看球最频的那会儿,米兰老是和皇马还有利物浦在一起说事儿。皇马米兰放一块儿,是欧冠夺冠次数最多的两支球队(当时是9&7);利物浦米兰放一块儿,是当时欧战成绩最令人瞩目的两个队(05-07);十多年过去了,皇马和利物浦在欧冠决赛相遇,米兰等着交巨额罚款不知道谁掏钱。

user avatar

谢邀。

这场比赛我感觉挺差的,因为过程比结果更值得铭记。

皇马欧冠三连在预料之中,但皇马队长拉莫斯以这样一种方式帮助皇马获得冠军,胜之不武。我此前说过球场如战场,用什么手段都不过分,但这样的说法,肯定是建立在不故意伤害对手身体的基础之上。

就好比当年马赛队后卫波利欧冠比赛当中对范·巴斯滕的背后恶意铲球,直接把巴斯滕的脚踝弄伤,从此告别绿茵场。背后铲球、战术犯规都属于杀伤性的技术行为,不是不可以用,但不能以伤害对手为目的。何况今天拉莫斯的动作,就在当值主裁判马季奇眼皮底下。

拉莫斯的犯规不能说是蓄谋已久,但战术上,全方位遏制对方箭头人物,肯定是每名主教练必用的环节。拉莫斯只不过是把这个战术环节全面放大了而已。

图片显示得非常清楚,在将球捅走之后的连带动作当中,拉莫斯先绊了萨拉赫,同时为了遏制萨拉赫提速控球(他当时已经失去平衡),自己在摔倒过程中故意夹住萨拉赫的右臂,导致他在高速奔跑状态下失去平衡,然后躯干腾空,左肩直接触地,肩锁关节因此受伤。

重点在于:

针对萨拉赫的拼抢烈度、技术动作、战术目的对他构成了足以离场的伤害,很有可能无缘即将开始的俄罗斯世界杯。

很难说拉莫斯是不是故意的,如果以“绝对恶意”来给这次拼抢下结论,那是鲁莽、武断、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裁判规则上说,在捅掉球以后拉人已经构成了犯规,拉莫斯应该吃黄牌。如果他是故意要这么做的,那严重违反了体育精神。因为拉莫斯作为职业球员,很清楚粗野犯规可能出现的任何一种结果,却没有收敛自己的行为。主裁判马季奇哨子太软,是不争的事实。

再次说明,我不会为拉莫斯的故意犯规辩护,我个人非常憎恨这样粗野的犯规,这就是我为什么开头会说“这场比赛的过程比结果更值得铭记”的原因。

毫无疑问,这次拼抢直接改变了场上的战略和战术局面,萨拉赫的下场,让皇马从均势甚至是四六开的劣势中一下子强势反弹,扛住了上半场之后,下半场持续施压,利物浦长长十三年来缺少欧冠决赛经验,65分钟以后更是体能消耗殆尽,无法与“欧洲冠军专业户”对抗。

卡里乌斯的两次业余失误,只是压垮利物浦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看过这场比赛的人会注意到如下几个清晰的比赛细节:

1.伊斯科对整个团队在攻防两端,完全没有足够的团队增益。萨拉赫、马内、菲尔米诺的强势表现延续了一整个赛季,伊斯科对此有清醒认识的话,他应该帮助左路建立更好的防守层次,不让托尼-克罗斯、马塞洛直面利物浦三箭头的冲击。

比赛的事实很残酷的,伊斯科此役就是纯路人,进攻端持球差、对抗差、防守积极性差、跑动差,左路衔接不上,中路又不愿意去,后插上或者做墙的基本表现更是寥寥无几,完全是西班牙国家队奢侈的核心踢法。下半场皇马最好的一次机会落在他身上,却打了横梁。那一脚凌空推射而不是吊射或者打地面球,所以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本泽马上半场就有5次回撤接应,出现的区域全部是伊斯科应该在的位置。

2.因为伊斯科的负面效应,皇马中场已经存在的问题,本场比赛的上半场被全部放大。

a.托尼-克罗斯逼抢能力不足,又缺乏速度,无法在利物浦三前卫和三前锋之间形成有效的防守。

b.卡塞米罗状态平平,本来有强劲的跑动能力,却始终不肯放胆比赛,让人一度怀疑他是不是早早开始为了世界杯留力。去年欧冠决赛和今年欧冠决赛,卡塞米罗的反差能以光年来衡量。

c.莫德里奇老化严重。银河战舰防守4-4-2,进攻4-3-3的变阵中,莫德里奇本赛季的场上位置一度很靠前,以他现在的年龄和体能状况,中路和右路的回追、对位、逼抢,无法应对来回拉锯奔跑的趋势愈发明显。一旦左路的托尼-克罗斯被突破,中路的卡塞米罗又补位不及时,对手的局部优势立刻大到夸张的程度,莫德里奇只能目送对手侵彻皇马后防线。

第二大点的abc三个子项,在伊斯科状态好、肯跑动、肯在中场防守线填塞人头的时候,暴露得并不明显,不到强强对话,很难被对手抓住破绽,最多就是个不胜不败之局。而两场国家德比、欧冠决赛,对手都在利用这些问题做文章。皇马的比赛容错率其实已经不如他们自己想象的那么高了。

所有利用上述问题正面硬撼皇马的球队当中,以红军尤甚。

3.这场比赛,皇马患得患失的心态比利物浦严重几十倍。

很多关键球员既想在欧冠三连的史诗伟业中名垂青史,又想全身而退,能以健康的身体去踢世界杯。其中也包括C罗。反而是无欲无求的本泽马持续开挂、贝尔换上之后突然阳气冲天,打得卡里乌斯自信全无。

皇马全队上下至少有一半人收着踢,这样的思路不能说有错,欧冠决赛只有一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然后见缝插针,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欧冠之王”应该有的做法。正是这一出发点,导致利物浦具备六成攻势,场面一度极为占优。皇马的整条左路(利物浦的右路),还有右路大禁区外侧,在萨拉赫受伤下场之前,局部和个人不占优势,埃及人的存在感、伊斯科防守消失、马塞洛妄图以攻对攻、C罗大幅换位,让托尼-克罗斯被压制得连气都喘不过来,拉莫斯的严重犯规正是压力过大之下的举动,也是整场比赛的重大转折。

萨拉赫一下场,皇马在左路立刻运转流畅,出现了流畅的传切和推进节奏,连续进攻也频繁出现,持球和阵地战的威力几何级数一样飙升。右路卡瓦哈尔伤退影响也很大,但总好过两条边路都要被红军怼翻。从这个角度上看利物浦,克洛普要背负的责任也不容推卸。

首先,渣叔不肯为欧冠决赛改变自己的战术思想,依然是60-65分钟的疯狂压迫,马内的进球得益于这样的战术,扳平之后利物浦士气大振,还有过长达6分钟的高质量中前场逼抢和反击,可惜雷声大雨点小。这样单调的进攻节奏,皇马扛住之后体能和个人能力的优势,在最后半小时几乎是个人都能感觉得到。

其次,“有萨拉赫怎么踢”和“没有萨拉赫怎么踢”的局面,渣叔准备的预案无法匹配球队整体实力。换上拉拉纳,利物浦的进攻组织没有一点起色,节奏乱了,冲击力更是掉了三档,他和马内、菲尔米诺、米尔纳、维纳尔杜姆之间的配合,不符合欧冠决赛应有的技术强度。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场休息,下半场明确了以马内为核心的战术,却因为卡里乌斯的短路表现质量大减。

事实太明显了,持续压制皇马两个边路,肋部和中路的空当就会频繁暴露,阿诺德都能拱到对手禁区内试射,马内在皇马右路还能轻松下底,利物浦一个节奏就能牵着卫冕冠军的鼻子团团转。皇马从两个边路打到禁区内,资源消耗得异常明显,C罗和本泽马面对站稳位置的红军防守线,没有足够的人手配合,因为所有中场和后场都在防利物浦的反击。皇马纸面实力的确强出红军很多,实际比赛表现考量的是整个团队的协作,球员没有欧冠决赛经验,最多是踢起来难度大,这就要求主教练的预案要做得更充分,变化更多一点。给时间让皇马完成了调整,等于纵虎归山。

也许,渣叔通常的预案,是已经转会巴塞罗那的库蒂尼奥。

从战术变化细究,下半场所有团队资源堆砌给马内没有问题,他也快速打进了扳平的一球,这里就要说一下,因为马内的进攻能力不逊色于萨拉赫,就为此放弃了菲尔米诺的串联,我不认为这是合理的战术调整。库蒂尼奥倘若仍在阵中,他和菲尔米诺的串联、组织,可以保证马内的进攻威慑力和突破效果,他还有远射功力,这都是极具威力的战术变化。决赛当中,只有第70分钟马内大禁区线上劲射打中立柱弹出,而利物浦其他人甚至不愿意尝试禁区外的远射,相比起贝尔(一个进球)和本泽马(一次打偏),也是很让人难堪的现实。

2013年欧冠决赛对阵海因克斯的拜仁,2018年欧冠决赛对阵齐达内的皇马,克洛普在两大对手的率先求变,没有给出针对性回应,换人调整效果不足,这是一定要反思的。尤其是等到80分钟以后才用第二个换人名额,队员的体能和专注度能否确保这些调整可以被良好执行,都是未知数。半决赛第二回合对罗马吃过这样的大亏,决赛再吃一次,显然不够明智。

贝尔的神仙球值得大赞,和C罗对尤文的倒勾破门一时瑜亮。重要程度肯定是远远超出。威尔士人的确过分依赖先天优势,对皇马整体技战术的融入度不足,不过在“两军对垒勇者胜”面前,他可比伊斯科果断多了。

至于卡里乌斯……我不认为他能走出这片阴影。特别是本泽马和齐达内联手祭出的玄学,全世界就只有24名球员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看好并支持皇马实现欧冠三连,那是因为我粉莫德里奇,同时尊敬C罗的勤奋,不等同于我可以选择性忽视或认可拉莫斯的做法。赢要赢得磊落,输要输得光棍,皇马的三连冠,第三座奖杯成色不足是没跑的。

可惜了。

user avatar

卡里乌斯2:1利物浦;

皇家马德里3:1利物浦;


除了贝尔的神仙球,更想说——

这样的门将配不上决赛,太糟糕了。

感性说,24岁的门将还年轻,兴许劫后重生未来可期。可不知为什么看他含泪致歉一脸悔恨的样子,越觉得他真的缺点什么,可能以后都很难踢出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