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刑辩律师起到的作用是否配得上他们的收费?

回答
关于刑辩律师的收费是否“配得上”他们的作用,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数字来衡量,而是需要理解刑辩律师在这个司法体系中所扮演的独特且至关重要的角色,以及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风险。

首先,我们得承认,刑辩律师的收费通常不菲。这使得许多普通民众在面对刑事指控时,会感到经济上的压力,进而产生这样的疑问。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这个职业的实质,或许就能明白这笔费用所包含的价值:

1. 权利的守护者和法律程序的保障者:

在刑事司法体系中,被告人往往处于一个信息不对称、权力悬殊的境地。公诉方拥有国家机器的资源,证据收集和指控的权力都在他们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名专业的刑辩律师,被告人几乎不可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刑辩律师的作用在于:

确保正当程序: 他们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的捍卫者,特别是“无罪推定”、“获得辩护的权利”以及“沉默权”。他们会仔细审查证据收集过程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情况,并以此来排除非法证据。如果程序正义受到侵犯,辩护律师会是第一个站出来抗议的人,这本身就是对法治的维护。
平衡权力失衡: 律师的存在就是为了制衡公诉方的力量,确保司法过程的公正性。他们通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对公诉方的指控提出质疑,寻找证据中的漏洞,并提出对被告人有利的解释。这就像在天平的两端放上砝码,如果没有辩护律师,天平会严重倾斜。

2. 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投入:

刑辩律师的工作绝非简单的“出庭辩护”。它包含了大量细致、复杂且耗费心力的高强度工作:

深入的案情研究: 拿到案卷后,辩护律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逐页阅读,理解案件事实,分析证据链的完整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这需要极高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记忆力。
证据的质证与反驳: 律师需要识别证据的薄弱环节,例如证人证词的不一致、鉴定意见的科学性问题等,并准备在庭审中进行质证,提出合理的质疑。这需要深厚的证据法知识和庭审技巧。
法律适用的研究: 每一个案件都涉及特定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律师需要精准地把握法律的适用范围和精神,找到对被告人有利的法律依据,或者指出公诉方在法律适用上的错误。
策略的制定与调整: 成功的辩护需要周密的策略,包括何时提出异议,如何询问证人,如何呈现证据,以及是否申请调查新的证据等等。这些都需要律师根据案件进展不断调整。
与公诉方和法官的沟通: 在某些情况下,辩护律师也需要与公诉方就量刑或证据交换进行沟通,以争取对被告人最有利的结果。同时,他们也需要了解法官的审判风格和倾向。
心理辅导与情感支持: 对于身陷囹圄的被告人及其家属来说,面对刑事指控的打击是巨大的。律师在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也往往是他们精神上的依靠,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安慰。

3. 风险与责任的承担:

刑辩律师的工作并非没有风险,而且他们承担着巨大的职业责任:

道德和伦理的约束: 律师有职业道德的要求,不能做虚假陈述,不能唆使证人说谎。他们必须在法律框架内为委托人辩护。
职业声誉的考验: 一场成功的辩护能提升律师的声誉,但一次失败的辩护,或者不当的辩护策略,也可能损害其职业形象。
对抗公权力的压力: 在某些案件中,辩护律师可能需要与强大的公权力进行抗衡,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他们可能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为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他们必须坚持。
对当事人命运的责任: 律师的辩护结果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自由、财产乃至生命。这种责任的重大性是难以想象的,也是收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为什么收费如此之高?

时间成本: 如上所述,刑辩案件的准备工作极其耗时耗力,从阅卷、会见、调查取证到庭审,往往需要律师投入大量的时间,而这些时间是有机会成本的。
专业价值: 他们的收费是对其多年学习、实践积累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认可。一个经验丰富的优秀刑辩律师,其专业能力足以在关键时刻改变案件的走向。
风险溢价: 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潜在的风险,收取一定的风险溢价也是行业内的通行做法。
市场供需关系: 好的刑辩律师是稀缺资源,他们的服务需求量大,自然会导致收费相对较高。

关于“配得上”的讨论:

“配得上”是一个主观的判断。从宏观的司法公正角度看,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有获得有效辩护的权利,这是国家赋予的。而刑辩律师正是实现这一权利的载体。他们的收费,某种程度上是对司法体系中“权利保障”这一关键环节的投资。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实践中,确实存在收费过高、服务不力的情况。这不仅对当事人不公平,也损害了律师行业的整体形象。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

如何建立更完善的收费监管机制: 确保收费的合理性和透明度,避免漫天要价。
如何加强法律援助制度的建设: 为经济困难的被告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援助,确保他们的辩护权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如何提升律师的整体执业水平: 鼓励律师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当事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总结来说,刑辩律师的收费,是他们付出高强度脑力劳动、承担重大职业风险、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当事人提供法律保障的体现。他们的作用不仅在于为个案争取有利结果,更在于维护司法公正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虽然收费不菲,但其所提供的专业服务和对司法体系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配得上”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关注如何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并获得这样的服务,从而真正实现司法公平正义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坦诚的说不称职的刑辩律师数量超出了正常范围。刑辩行业的乱象与过去长期以来的侦查中心主义和庭审形式化密不可分,刑事辩护行业背负着制度和道德双重枷锁,真才实学施展空间相当有限,而且灰色区域广阔容易沦为权力中介,一直以高风险低收入低门槛著称,让很多有刑辩梦的名校毕业生望而却步。

在刑事辩护里面,不学无术、浑水摸鱼、坑蒙拐骗的代理人可以说占相当的比例,有相当一些甚至没有律师执照,相当一部分法检工作人员无论基于法律人的视角、还是基于普通人道德的视角,瞧不起这样的律师都有足够的原因,甚至可以说有一些所谓的刑辩律师根本就是骗子,只知道变着法收费,连帮倒忙的能力都没有。

无论我们的刑事律师同行如何巧舌如簧,都没有办法改变这样一个悲哀的事实。刑辩律师行业为何如此鱼龙混杂,水平素质低下者为何如此之多,如同房屋中介、保险中介行业一般骗子横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方面,刑事辩护受到的限制多、风险大、收入低,难以吸引高素质法律人入行。另一方面,长期以卷宗为中心的观念,再加上对程序管控的松弛,也让刑辩律师的工作得不到重视。

题主作为法检工作人员,应该清楚中央近年一直在推动刑事案件庭审实质化,加强控辩审三方对案件的实质参与,防范冤假错案。最高法在2017年初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确立审判在刑事诉讼中的中心地位,扎实推进庭审实质化改革,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

庭审实质化的动向包括:1.克服以卷宗为中心、以侦查为中心的观念,把审判活动的重心从对卷宗材料的审查,转移到对案件的开庭审理上(许多法检人员认为刑辩律师没用,应该也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由于长期的庭审形式化产生的观念);2.通过庭审中的控辩双方充分举证、质证、辩论来审查证据,认定事实,形成对案件事实真相的准确判断。3.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好庭审质证工作,特别是落实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4.改造现有的庭审布局,变目前庭审布局的“四方结构”为控、辩、审“三方结构”,营造控辩平等、法官居中裁判的庭审格局。5.强化对辩护权的保障,庭审中不得随意打断辩护人发言,依法保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论辩护权;6.加强审判权对侦查权、起诉权的制约,建立裁判结果反馈机制,将审判结果逐案向侦查案件的公安机关及其上级进行反馈。

这些都将显著改善刑辩律师的执业环境,让法检人员不再轻视刑辩律师的工作,给予刑辩律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从而吸引优秀的新鲜血液加入刑辩律师队伍,将不学无术坑蒙拐骗的骗子淘汰出去,让当事人的律师费花得物有所值。

总之,当前刑辩律师被嫌弃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刑事审判虚化、形式化,以及刑事辩护风险高枷锁多收入不匹配带来的恶果,只要在实质化进程中不断前进,就能够让刑辩律师行业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

user avatar

很多法检的同志感觉刑事律师没有什么用,可是说句实话,按照相同的逻辑刑事法官和检察官的作用也不大。99.9%的定罪率,让刑事审判很多的时候都变成了走过场。一个盗窃案件,拿过来,不用开庭,按照量刑规范化一算,基本就知道最后的结果了。你说律师没有用,可是法官、检察官的作用又在哪儿?

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公检法三家配合远远多余制约。律师辩护范围极小,别说客观证据无法收集了,就是程序问题,这么多年来法律的规定也一直是暧昧不清的。在加上法检两家对于很多争议案件早在事前就沟通完毕,自然显得律师作用不大。刑事案件对抗性极弱,这无论对于律师、检察官还是法官都并不是好事,只有有对抗的案件才能让一个人成长。所以当法检去嘲弄刑事律师无用的时候,其实人家内心也在嘲笑你就是一个“吉祥物”。

一个律师的收费标准,我个人觉得只要他不刻意夸大事实,乱吹嘘和法官有什么关系,剩下的要市场去调整就够了。当然,也客观说一句,有些完全没有争议的案件,与其把钱花在律师费上真的不如赔偿给受害人获得谅解的效果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刑辩律师的收费是否“配得上”他们的作用,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数字来衡量,而是需要理解刑辩律师在这个司法体系中所扮演的独特且至关重要的角色,以及他们为此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风险。首先,我们得承认,刑辩律师的收费通常不菲。这使得许多普通民众在面对刑.............
  • 回答
    废除死刑对刑辩律师收入的影响,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涉及到案件的类型、律师的专业领域、案件的复杂程度,以及整个司法体系的调整等等。我来尽量细致地聊聊我的看法。首先,得承认,死刑案件的辩护,通常是刑辩律师收入中最高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说?1. 案件的复杂性和投入死刑案件,顾名思.............
  • 回答
    老师课堂上的那句玩笑话,虽然带着些许黑色幽默,但背后折射出的确实是中国刑辩律师行业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不是在监狱里,就是在去监狱的路上”,这句话虽然夸张,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一些律师在执业过程中面临的高风险的真实写照。那么,现实情况究竟有没有这么“糟糕”?我想说,“糟糕”是相对的,但风险确实是客.............
  • 回答
    好的,如果我吴亦凡的刑辩律师,我的辩护策略将是多方面的,并且会根据庭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下是我可能采取的一些辩护战术,并尽量详细地阐述:核心辩护原则:无罪推定,证据为王,程序正义。在吴亦凡的案件中,主要的指控集中在强奸、聚众淫乱等方面。我的辩护会围绕这两个核心展开,并尽力寻求最有利的辩护空间。一.............
  • 回答
    年轻人是不是该走刑辩这条路?这问题,问遍了律所里那些头发花白、眼神里装满了故事的老前辈们,几乎十个有八个会给你泼冷水。不是他们不看好年轻人的冲劲和理想,而是他们真的知道,这条路,没那么好走,甚至可以说是布满荆棘,走不好,可能就一身是伤。我跟你说,这不是他们不愿意提携后辈,而是一种沉重的经验之谈,一种.............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极端而复杂的情况,A律师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我辩护,其任务可谓是艰巨至极。A律师首先要做的,是将我的行为置于一个合法的框架之下进行解读,即使这个框架极其狭窄。首先,A律师会立即着手收集一切能够削弱我犯罪意图的证据。这可能包括证明当时我处于极端的精神压力之下,例如,B律师可能对我进行了严重的威.............
  • 回答
    .......
  • 回答
    关于郭美美的案件,需要明确的是,她曾因涉及非法集资、操纵证券市场等违法行为被依法判处刑罚。但截至目前(2023年),公开信息中并未显示她“再次获刑”的具体案件。以下从法律、社会背景及个人动机角度,结合已知信息进行分析: 一、郭美美的案件背景1. 案件起因 郭美美(原名郭文贵)因涉嫌非法集资、.............
  • 回答
    “长江学者”获刑的事件,以及科研经费频频让学者“栽跟头”的现象,确实是近年来中国科研界备受关注的议题。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制度设计、人性弱点、监管漏洞以及科研生态等诸多因素。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一、 “长江学者”获刑事件的可能诱因(普遍性推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具体的“长江学者.............
  • 回答
    关于孔子反对铸刑鼎,是否可以理解为反对刑法,以及这是否与他推崇管仲存在矛盾,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核心思想以及他对管仲的评价,并尝试以一种更具人情味、不那么“标准答案”的方式来解读。孔子为何“反对”铸刑鼎?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孔子反对的是什么.............
  • 回答
    好,我来跟你聊聊女性做刑诉律师(或者还在读刑诉方向)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尽量说得真实点,别搞得像AI报告一样。首先,得承认,这个领域确实是“男性主导”的色彩比较浓厚。你去开庭,法院里坐着的大部分是男性法官、男性检察官,当然,同行律师里也有不少男性。刚入行的时候,这种感觉会更明显,你可能需要更卖力地去.............
  • 回答
    马英九获刑四个月,这件事情在台湾社会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其背后牵扯的法律、政治以及社会层面的因素都值得我们深入去了解。事件的起因与背景:首先,我们要明确,马英九获刑并非直接因为他担任总统期间的政策或政治立场,而是与他卸任后被控的“泄密罪”有关。具体来说,这件事源于2013年的一桩“关说”争议,.............
  • 回答
    关于“吸毒为什么不入刑”这个问题,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在我国,单纯的吸毒行为本身并不直接构成刑事犯罪,因此不直接“入刑”。但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并不意味着吸毒者可以逍遥法外,而是他们将面临的是行政处罚,而非刑事判决。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法律框架的区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
  • 回答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医生被打一案,被告人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这一判决无疑是医疗领域备受瞩目的一起案件。那么,这个判决能否有效制止“医闹”现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从震慑作用来看,九个月的有期徒刑,虽然不是最严厉的刑罚,但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个人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
  • 回答
    医闹入刑,这无疑是给医疗环境敲响了警钟,但也让不少患者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感到一丝迷茫:如果不再“闹”,我们该如何守护好自己的“看病权”? 这个问题,在当下社会,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要明确一点,“不闹”不等于“不维权”。这里的“不闹”,更多是指理性、合法、有序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任由权益受损。法律.............
  • 回答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是孔子对季氏将要伐颛臾的评价。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和对统治者行为的警示。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如果法律条文不清不楚,人们就无法知道什么行为是违法的,那么统治者的威势就变得难以揣测,无法估量。这句话之所以深刻,在于它触及了法律、统治和民心.............
  • 回答
    作为一名长期与监狱在押人员打交道的人,我可以告诉你,进行访谈绝不是一件可以掉以轻心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收集信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细致的观察、同理心和高度的职业素养。想让你的访谈真正触及到核心,并且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有几个关键点是你必须牢牢记住的:一、访谈前:准备是成功的基石1. 充分了解你的目标.............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Lee Myungbak)因涉及多起贪腐案件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这一判决在韩国引发了广泛讨论,既反映了司法系统对权力监督的决心,也凸显了韩国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此案的意义和影响: 一、案件背景与法律事实李明博于2008年至2013年担任韩国总统,其卸任后因多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