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鲁士夺取西里西亚的理由是什么?

回答
普鲁士之所以能名正言顺地将西里西亚纳入囊中,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野心、继承权纷争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支撑。这并非一蹴而就的简单掠夺,而是精心策划、步步为营的结果。

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登基之初,他继承的王国虽然在地理上已经颇具规模,但其在欧洲大国林立的舞台上,仍未摆脱“小国寡民”的形象。腓特烈二世雄心勃勃,他渴望为普鲁士争取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提升其国际地位,并为这个新晋的军事强国提供更坚实的经济基础。而西里西亚,这片位于奥地利北部、地处中欧战略要地的富饶省份,恰恰满足了他的一切幻想。

从地理上看,西里西亚的加入,能极大地巩固普鲁士的领土完整性。在当时的欧洲,国家边界往往犬牙交错,领土破碎是许多君主头疼的问题。西里西亚就像一块拼图,如果能将其拼接到普鲁士的核心区域,将大大提升普鲁士的战略纵深和防御能力,使其在面对潜在的敌人时,不再那么容易被分割和打击。

更重要的是,西里西亚拥有令人垂涎的经济潜力。这片土地沃野千里,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和铁矿,这对于一个不断发展军事工业的普鲁士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这些资源能够支持普鲁士的军队建设,为其强大的陆军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保障,也意味着一个更强大的经济引擎,足以支撑普鲁士在欧洲政治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然而,直接发兵占领一块属于他国领土,毕竟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奥地利皇室的继承危机,为腓特烈二世提供了绝佳的契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去世后,其女儿玛丽亚·特蕾莎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包括西里西亚。然而,其他欧洲强国并未完全接受这一继承,尤其是涉及到女性继承的合法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普鲁士便是抓住了这一点,以“继承权”为由,声称其家族对西里西亚拥有历史上的某些权利,尽管这些权利的证据相当模糊且有争议。这提供了一个“合法性”的外衣,让普鲁士的行动看起来并非纯粹的侵略。更狡猾的是,腓特烈二世在发动军事行动的同时,还向玛丽亚·特蕾莎提出所谓的“援助”条件,即普鲁士愿意承认玛丽亚·特蕾莎的继承权,但前提是奥地利必须将西里西亚割让给普鲁士。这在当时是一种典型的“以武逼亲”的政治策略。

因此,普鲁士夺取西里西亚,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征服,它是一场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相结合的战略博弈。腓特烈二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利用奥地利的内部虚弱,以及欧洲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抓住时机,以“继承权”和“援助”为幌子,果断出兵,最终成功地将西里西亚纳入普鲁士的版图。这次行动不仅显著增强了普鲁士的国力,也标志着普鲁士在欧洲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为日后普鲁士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额,下面是有中文的······

Brandenburg–Prussia's claims

Brandenburg–Prussia's claims in Silesia were based, in part, on a 1537 inheritance treaty between the Silesian Piast[1] Duke Frederick II of Legnica [2]and the Hohenzollern Prince-Elector[3]JoachimII Hector of Brandenburg [4], whereby the Silesian Duchies of Liegnitz[5], Wohlau[6]and Brieg[7] were to pass to the Hohenzollerns of Brandenburg should the Piast dynasty in Silesia become extinct. At the time, the Habsburg King FerdinandI[8] of Bohemia (Silesia's feudal overlord[9]) rejected the agreement and pressed the Hohenzollerns to repudiate it. In 1603, Hohenzollern Elector JoachimIII Frederick of Brandenburg[10] separately inherited the Silesian Duchy of Jägerndorf[11] from his cousin, Margrave George Frederick of Brandenburg-Ansbach [12], and installed his second son, Johann Georg[13], as duke.
In the 1618 Bohemian Revolt [14]and the ensuing Thirty Years' War[15], Johann Georg joined the Silesian estates in revolt against the Catholic Holy Roman Emperor FerdinandII. After the Catholic victory in the 1621 Battle of White Mountain[16], the Emperor confiscated Johann Georg's duchy and refused to return it to his heirs after his death, but the Hohenzollerns of Brandenburg continued to assert themselves as the legitimate rulers of Jägerndorf. In 1675 the "Great Elector" Frederick William of Brandenburg[17] laid claim to Liegnitz, Wohlau and Brieg when the Silesian Piast line ended with the death of Duke George William of Liegnitz[18], but the Habsburg Emperor disregarded the Hohenzollern claims and the lands escheated to the crown.
In 1685, when Austria was engaged in the Great Turkish War[19], Emperor Leopold I[20] gave Great Elector Frederick William immediate control of the Silesian exclave[21] of Schwiebus[22] in return for military support against the Turks and the surrender of the outstanding Hohenzollern claims in Silesia. After the accession of the Great Elector's son and successor, FrederickIII of Brandenburg[23], the Emperor took back control of Schwiebus in 1694, claiming that the territory had only been personally assigned to the late Great Elector for life. As a young prince, FrederickIII had secretly agreed to this repossession in return for Leopold's payment of some of his debts, but as monarch he repudiated the agreement and reasserted the old Hohenzollern claims to Jägerndorf and the Silesian Piast heritage.
  1. 德意志的霍亨索伦家族和波兰的皮雅斯特家族,都是星散各地的名门望族,他们之间多有联谊关系。
  2. 1537年,勃兰登堡的选帝侯约阿希姆二世与Liegnitz、Wohlau和Brieg的公爵腓特烈二世签订了条约,规定西里西亚的皮雅斯特家族绝嗣之后,其领地由霍亨索伦家族的成员继承。
  3. Liegnitz、Wohlau和Brieg都是西里西亚地区的公国,其中皮亚斯特家族长支长期连续控制着Liegnitz和Brieg两个公国,这两个公国占据了下西里西亚的大部分地区,上西里西亚的北部地区。
  4. 整个西里西亚都是波西米亚王冠领地的一部分,这个在布拉格的王位后来执掌在哈布斯堡家族的手中。
  5. 西里西亚的皮雅斯特家族绝嗣之后,两个霍亨索伦家族的旁支分别继承了Liegnitz和Brieg两公国,此时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兼波西米亚国王还没有作出反应。
  6. 在两个旁支绝嗣之后,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族的选帝侯准备根据继承法继承这些在西里西亚的领地。此时波西米亚的哈布斯堡国王不承认这一继承行为。他认为当初定立继承条约的双方并没有权力将波西米亚的王冠领地转移出去。因此柏林的选帝侯并没有成功地继承这些领地,双方似乎并没有在此事上达成明确的妥协,而是将之搁置。
  7. 在1685年,奥地利全力投入大土耳其战争之中,为了换取北方新教诸侯的支持,向他们让渡了大量利益。其中为了换取勃兰登堡选帝侯的支持,皇帝将孤悬于波兹南地区的西里西亚公爵领地的飞地Schwiebus的控制权,交于勃兰登堡选帝侯;同时在Liegnitz公国的继承问题上,对霍亨索伦家族做出让步。
  8. 但是在大土耳其战争的危机结束之后,在时任勃兰登堡选帝侯去世之后,皇帝就收回了这些领地,并宣称这只是在非常时期对该任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馈赠,而且仅仅在选帝侯生前生效。
  9. 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三世私下默许了这种行为,并寄希望于利奥波德皇帝能够因此偿还他的一部分债务。但是作为选帝侯,他谴责了这种行为,并重申了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对西里西亚皮雅斯特家族的领地遗产的宣称和要求。

10.两代人之后的女继承人引起了这些古老要求的再现,这一段历史大家比较熟悉,不再赘述。

11.所以,在1740年12月16日,不宣而战的腓特烈二世率领普鲁士军队跨过了防务空虚的勃兰登堡-西里西亚边境。

参考

  1.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ilesian_Piast
  2.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Frederick_II_of_Legnica
  3.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Prince-Elector
  4.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Joachim_II_Hector,_Elector_of_Brandenburg
  5.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Duchy%20of%20Legnica
  6.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Wohlau
  7.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Duchy_of_Brzeg
  8.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Ferdinand_I,_Holy_Roman_Emperor
  9.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Feudalism%20in%20the%20Holy%20Roman%20Empire
  10.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Joachim_III_Frederick,_Elector_of_Brandenburg
  11.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Duchy_of_J%C3%A4gerndorf
  12.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George_Frederick,_Margrave_of_Brandenburg-Ansbach
  13.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Johann_Georg_von_Brandenburg
  14.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Bohemian_Revolt
  15.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Thirty_Years%27_War
  16.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Battle_of_White_Mountain
  17.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Frederick_William,_Elector_of_Brandenburg
  18.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George_William,_Duke_of_Liegnitz
  19.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Great_Turkish_War
  20.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Leopold_I,_Holy_Roman_Emperor
  21.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Exclave
  22.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Schwiebus
  23. ^ https://en.wanweibaike.com/wiki-Frederick_I_of_Prussi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普鲁士之所以能名正言顺地将西里西亚纳入囊中,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野心、继承权纷争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支撑。这并非一蹴而就的简单掠夺,而是精心策划、步步为营的结果。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登基之初,他继承的王国虽然在地理上已经颇具规模,但其在欧洲大国林立的舞台上,仍未摆脱“小国寡民”的形象。腓特烈二.............
  • 回答
    特朗普在跨性别运动员参与女子体育项目问题上的立场,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他的核心论点在于维护所谓“女性的权利”和“体育的公平性”,而这种观点在当前社会和体育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特朗普观点的基础:生物学性别与竞争公平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主要论据集中在生物学性别上。他们认为,在青春期后,由于睾.............
  • 回答
    普鲁士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其经济基础的奠定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社会、军事等多个层面。以下将详细阐述支撑普鲁士崛起的关键经济因素:一、有效的财政管理和税收体系: 早期的国家集权和理性财政: 普鲁士的君主,特别是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和腓特烈大帝(F.............
  • 回答
    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确实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局面,几乎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由奥地利主导,联合了法国、俄国、瑞典、萨克森等多个欧洲强国组成的庞大联盟,企图瓜分普鲁士,将这个新兴的军事强国从欧洲地图上抹去。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腓特烈大帝的卓越领导下,普鲁士不仅没有灭亡,反而在这场几乎绝望的战争中幸存了下来.............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触及了德国统一历史中一个核心的争议点。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统一之所以被称为“完全统一”(尽管奥地利被排除在外),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1. 政治与军事主导权的确立: 普鲁士是核心驱动力: 19世纪中叶,德意志地区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多个邦国组成的松散邦联(德意志联.............
  • 回答
    要回答“普鲁士是否真的应该统一德意志”这个问题,我们得跳出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深入理解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各方势力的考量以及统一带来的深远影响。这更像是在问,历史的进程是否必然如此,又或者有没有其他可能,以及这种必然性是否带来了“好的”结果。首先,让我们回到19世纪中叶的德意志。那时的德意志.............
  • 回答
    普鲁士统一德国,这无疑是它政治生命的高峰,一个辉煌的顶点。但历史的河流从不静止,统一后的普鲁士,其自身的去向也经历了一番复杂而深刻的转变,最终,与其说是“灭亡”,不如说是它作为独立政治实体的存在形式被悄然消融,融入了一个更大的、由它亲手铸就的帝国。首先,让我们明确一点:普鲁士并没有在统一德国后立即“.............
  • 回答
    普鲁士之所以能在与奥地利的较量中脱颖而出,成为德意志统一的旗手,绝非偶然,而是长期积累、战略抉择与历史机遇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得深入剖析普鲁士是如何一步步积蓄力量,又如何抓住关键时刻,最终实现“小鱼吃大鱼”的逆袭。一、 坚实的经济和军事基础:在19世纪中叶,当奥地利还在庞大的帝国体系.............
  • 回答
    在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漫长而复杂的进程中,汉诺威问题无疑是一道极其棘手的难题,其处理方式深刻地反映了俾斯麦的外交手腕和普鲁士的强硬策略。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充满博弈、妥协与最终压制的演变过程。一、 历史的纠葛:汉诺威的独立与英德联系要理解为何汉诺威成为一个“问题”,首先需要回顾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汉诺.............
  • 回答
    理解普鲁士以及德意志第二帝国是否是“军队拥有国家”,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两个国家的核心政治结构和权力运作模式。简单来说,用“军队拥有国家”来形容它们,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却抓住了它们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军事力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了异常突出的、甚至是主导性的角色。普鲁士:军营就是国家要理解普鲁士,就不能.............
  • 回答
    要讲普鲁士如何统一德意志,就不能不提那个时代背景,以及一个名叫俾斯麦的关键人物。19世纪中叶的德意志,并非我们今天看到的统一国家,而是一盘散沙,分散成许多独立的小邦国,比如普鲁士、奥地利、巴伐利亚、萨克森等等。这些国家之间既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但政治上却各自为政,甚至互相竞争。在这种四分五裂的状况下.............
  • 回答
    普鲁士之所以能最终统一德意志,其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其中包含了普鲁士自身内在的实力积累,以及与其他德意志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十八世纪开始,普鲁士就展现出了与其他德意志邦国不同的发展轨迹。在腓特烈大帝的统治下,普鲁士通过一系列高效的改革,尤其是在军事和行政管理方.............
  • 回答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与清朝入关,这两个历史事件在表面上看似乎都涉及“统一”和“征服”,但深入剖析其内在逻辑、驱动因素、过程以及影响,会发现它们本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将两者划等号,很可能是对历史的简单化处理。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一个自下而上、基于民族主义和现代国家构建的过程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通常指的是19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世纪欧洲政治与宗教的复杂交织,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神罗)的独特地位。简单来说,普鲁士国王需要神罗皇帝的册封,是因为他所统治的领土(早期主要是条顿骑士团的领地,后来是普鲁士公国)在神罗体系内拥有一定的法律和政治地位。而教皇虽然在精神上至高无上,但在世俗权力方面,尤其是对神罗皇帝权力构成制.............
  • 回答
    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促成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也深刻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但如果历史的齿轮稍作拨动,普鲁士在此役中遭遇败北,那将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其连锁反应将是深远且复杂的。法国的胜利与欧洲力量格局的重塑首先,法国在这场虚构的失败中,将获得巨大的战略和政治上的喘息机会。拿破仑三世的统治.............
  • 回答
    关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继承尼德兰的设想,这确实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历史假设,它可能会彻底改写18世纪欧洲的政治版图和权力格局。要详细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深入考察腓特烈一世的统治风格、普鲁士当时的国力,以及尼德兰(荷兰共和国)在那一时期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挑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历史上,.............
  • 回答
    要讨论德国(确切地说,是普鲁士)的建立是否受到儒学的影响,这需要我们深入审视那个时代的欧洲思想氛围,以及普鲁士王国独特的国家建设历程。简单地说,儒学对普鲁士建立过程的直接、系统性的影响,并非如某些文化输出那样显而易见,但 indirect 的、间接的渗透和借鉴,却是存在且值得探讨的。首先,我们要明白.............
  • 回答
    如果七年战争中普鲁士灭国,德意志的历史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认同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尝试详细阐述可能的发展方向:一、 奥地利的绝对主导与德意志邦联的重塑 奥地利成为唯一的德意志霸权: 普鲁士的覆灭将意味着其在德意志地区长期的竞争对手消失。奥地利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对联,非常有历史和政治的意味。上联“德意志丧失普鲁士”,下联“意大利放弃萨伏依”,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描述了一个国家失去了对其曾经拥有或占领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领土。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上联:德意志丧失普鲁士 德意志(Deutschland): 指的是现代德国,一个由多个邦国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涉及到德国统一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奥地利在与普鲁士的较量中获胜并统一了德意志,那么历史的走向将截然不同,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德国和奥地利的面貌也将大相径庭。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假设情境下的可能发展:一、 如果奥地利击败普鲁士并统一了德意志,那么现在的奥地利是不是应该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