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事实婚姻”,那有没有“事实离婚”?

回答
“事实婚姻”这个说法在法律上是存在的,虽然名称可能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异,但它通常指的是双方虽然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但事实上已经按照夫妻的方式共同生活、履行夫妻义务,并且社会也普遍认可他们的夫妻关系。

那么,有没有“事实离婚”呢?如果严格按照法律概念来说,法律上并不存在“事实离婚”这个说法。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

一、 离婚的本质:法律程序的终结

离婚,最根本的含义是解除合法婚姻关系。婚姻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它赋予了夫妻双方一系列权利和义务,比如共同财产的分割、扶养子女的责任、继承权等等。要解除这种法律关系,必须经过国家法律规定的程序。

合法婚姻的建立需要登记: 现代法律体系普遍实行婚姻登记制度。男女双方只有依法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结婚登记,才算正式建立了法律上的夫妻关系。
合法婚姻的解除也需要法律程序: 同样地,要解除一段婚姻关系,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协议离婚(登记离婚): 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一致,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登记完成后,婚姻关系即告解除。
诉讼离婚: 如果双方无法就离婚事宜达成一致,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会审理案件,如果符合法定离婚条件(如感情确已破裂,且调解无效),会判决准予离婚。法院判决生效后,婚姻关系即告解除。

二、 “事实婚姻”与“事实离婚”的逻辑差异

“事实婚姻”之所以存在一个说法,是因为在一些法律体系下(尤其是一些国家或早期法律规定),对于未办理登记但长期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生儿育女的情况,会给予一定的法律上的承认或保护,至少在某些方面可以视为一种事实上的婚姻关系。这更多的是一种对已形成的共同生活状态的追认或法律上的变通。

然而,“事实离婚”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解除的是已存在的法律关系: 离婚是对一个已存在的、由法律确立的婚姻关系的解除。如果婚姻关系从未合法建立,或者已经通过法律程序合法解除,那么谈何“事实离婚”?
没有法律程序的“解除”不是离婚: 如果一对男女,他们没有办理结婚登记,只是以伴侣或者同居的方式在一起生活,然后他们因为感情不和,决定分开,不再共同生活,那这是一种同居关系的结束,或者说感情关系的破裂与分离,但它不是法律意义上的离婚。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是法律上的夫妻,自然也就谈不上解除婚姻关系。

三、 为什么会有人提到“事实离婚”?

尽管法律上没有“事实离婚”这个概念,但为什么我们可能会听到有人这么说呢?这通常是源于以下几种情况的误解或习惯性说法:

1. 同居关系的结束: 最常见的情况是,一对未婚的伴侣同居,后来因为矛盾而分开。他们可能觉得“我们曾经像夫妻一样生活,现在分开了,不就是事实离婚吗?”但实际上,他们从来就没有进入过法律的婚姻框架,所以分开只是同居关系的自然结束,或者说是一种“事实上的分手”。
2. 对婚内分居状态的通俗描述: 有些已婚但分居的夫妻,可能已经很久不联系,各自生活,形同陌路。他们可能会用“我早就跟我老公(老婆)事实离婚了”来表达这种状态,意思是虽然法律手续没办,但实际上他们已经过不下去了,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但这并非法律上的离婚,他们的婚姻关系在法律上仍然存在,除非他们去办理离婚登记或提起诉讼。
3. 对法律离婚程序的懈怠: 还有一种可能是,夫妻二人确实决定离婚,并且已经分居,甚至对财产子女问题都有了约定,但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觉得麻烦、经济纠纷未了、或者仅仅是拖延)没有去办理法律离婚手续。他们可能觉得“我们已经像离婚了一样,根本没在一起了”,但这依然是“名存实亡”的婚姻,而不是“事实离婚”。
4. 对“事实婚姻”概念的延伸误读: 既然有“事实婚姻”,人们可能自然而然地想当然地认为,也应该有“事实离婚”来对应。但这种类比是错误的,因为“事实婚姻”是在特定法律语境下对一种未登记但已形成夫妻共同生活的状态的某种程度的承认或变通,而离婚是对已存在的法律婚姻关系的解除,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才能完成。

四、 结论

总而言之,从法律的严格意义上讲,不存在“事实离婚”。

如果一对男女未婚同居后分开,那只是同居关系的解除。
如果一对已婚夫妻分居,但未办理法律手续,他们仍然是法律上的夫妻,婚姻关系并未解除。

法律上的离婚,是一个严肃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的行为。它关乎着双方的法律权益和法律地位的根本性改变。因此,虽然“事实婚姻”在某些情况下会被讨论和提及,但“事实离婚”的说法,只是对某些生活状态的通俗描述或一种误解,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如果一对夫妻想要正式解除婚姻关系,必须依法办理离婚登记或通过法院诉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者皆无!

“事实婚姻”,我们国家民事法律已不承认事实婚姻,如果长期以夫妻名义住一起,只能算同居关系(1994年2月1日以前的事实婚姻除外)。

但《刑法》中存在事实婚姻的情况,《刑法》中重婚罪,有配偶而与他人形成事实婚姻或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其形成事实婚姻,即使没有到民政部门进行结婚登记,仍然可以认定是重婚。

“事实离婚”更不存在,夫妻长期分居,感情破裂,没有任何联系,但只要没去民政局领离婚证,他们都还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受法律保护。

以上由“正月说法”为你提供,“正月说法”是一个有温度的普法公 众 号,致力于普法宣传,分享身边法律故事,宣传法律知识,做法治之光。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顺手点个赞加关注以资鼓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事实婚姻”这个说法在法律上是存在的,虽然名称可能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异,但它通常指的是双方虽然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但事实上已经按照夫妻的方式共同生活、履行夫妻义务,并且社会也普遍认可他们的夫妻关系。那么,有没有“事实离婚”呢?如果严格按照法律概念来说,法律上并不存在“事实离婚”这个说法。为什么这么说呢.............
  • 回答
    这事儿啊,得好好说道说道。八年的事实婚姻,后补的结婚证,这期间买的房子,是不是共同财产,这涉及到几个关键点,咱们一点一点捋。首先,我们得区分一下“事实婚姻”和“合法婚姻”的概念。在咱们国家,婚姻法规定得很清楚,结婚证才是婚姻合法有效的标志。也就是说,没有结婚证,不管你们在一起多久,有没有办婚礼,生了.............
  • 回答
    关于男人来说,事业和婚姻这两者之间,真的有那么一种“非此即彼”、“有我无你”的绝对关系吗?或者说,它们是不是男人的人生菜单里,一道必不可少的、必须同时摆在桌上的主菜?这个问题啊,就像是在问,人要不要吃饭一样,听起来好像是常识,但细细一品,又能咂出不少东西来。咱们先来掰扯掰扯“事业”这头。对于很多男人.............
  • 回答
    作为一位过来人,我深知婚姻和事业对一个女性来说,就像是左手和右手,缺一不可,又需要巧妙地平衡。今天,我不是来给你灌输什么“标准答案”,而是想掏心窝子地跟你聊聊,一些我自己的感悟和身边姐妹们的经验之谈。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让你在人生的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精彩。关于婚姻:经营是门学问,更是艺术婚姻不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前瞻性的人生轨迹设想,它融合了当下社会的一些热门议题,并勾勒出一种非常个人化、高度自主且不落俗套的人生图景。从多个维度来看,这种选择都有其合理性、挑战性和潜在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对这种人生轨迹的看法: 核心理念:高度个人化、自主性和理性选择这种人生轨迹最核心.............
  • 回答
    在新冠疫情的阴影笼罩下,印度本已根深蒂固的童婚问题,如同被按下快进键一般,以一种令人心惊肉跳的幅度显著加剧。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来自一线社会工作者、非政府组织以及官方统计数据的沉痛宣告。那么,这场疫情到底让印度的童婚现象雪上加霜到何种地步?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令人心酸的现实?疫情下的“新常态”:童婚数.............
  • 回答
    这件事情挺让人心里膈应的,能理解你为什么想知道他到底是什么心理。这种情况,他事后才告诉你,而且理由是怕你有误会,这背后可能藏着几种不同的心理和考量,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1. 规避冲突和负面情绪的心理: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一种。他知道你听到这件事可能会不开心,可能会生气,可能会胡思乱想。所以他选择先隐.............
  • 回答
    有很多关于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事实,对于没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人来说,确实可能难以置信。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事实往往超出了日常经验,涉及复杂的底层机制、抽象的概念,或者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下面我将列举一些,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为何会令人怀疑,以及其背后的原理: 1. 你发送的每一封电子邮件,几乎都在某个地方.............
  • 回答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事实与表象截然不同的情况,这些差异常常源于人们的认知偏差、信息的片面性、社会文化的建构,以及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一些典型的事实与表象相差甚远的情况:1. 幸福与贫穷 表象: 我们常常认为,拥有财富、地位和名利的人一定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而贫穷的人则注定饱受痛苦。媒.............
  • 回答
    心理学领域有许多已被研究证实的事实,但由于它们挑战了人们的直觉、自我认知,或者与社会期望相悖,因此往往难以被人们欣然接受。以下是一些鲜为人知但却非常重要的心理学事实,并会尽量详细地阐述:1. 我们的大脑并非理性机器,而是充满了认知偏差和捷径。 详细阐述: 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是理性的思考者,能够客.............
  • 回答
    在医学这个浩瀚的领域里,充满了令人惊叹的发现和进步,但也潜藏着一些我们内心深处可能不太愿意接受的真相。这些真相,有时并非是完全负面的,而是挑战了我们固有的认知,甚至可能触及了我们对掌控自己健康的希望。1. 疾病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象,很多时候“治愈”只是管理我们从小被教导,生病了,医生会开药、手术,.............
  • 回答
    重要人物的逝世,是牵动社会神经的大事。媒体在报道这类消息时,肩负着传递准确信息、尊重逝者、安抚公众情绪等多重责任。这就要求媒体在事实核验、报道角度、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要遵循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新闻伦理。事实核验:信息的生命线在报道任何新闻时,事实核验都是重中之重,而涉及人物死讯,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错.............
  • 回答
    关于“经济日报说超级小桀6万人砍pdd‘与事实有出入’”,我们需要先理清这个事件的背景和经济日报的具体说法。事件背景(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1. “超级小桀”的直播事件: “超级小桀”是一位知名的游戏主播,以其装修直播而闻名。在近期,他因为直播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引发了争议,其中一个核心的争议点.............
  • 回答
    “百万成神”,这四个字在网文圈里,几乎是每一个想闯出名堂的作者都耳熟能详,甚至可以说是萦绕心头的魔咒。它说的是,当你的作品订阅达到百万时,你就“成神”了。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代表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广泛的影响力,以及在行业内的地位。那么,这个“百万成神”的说法,究竟有多少事实.............
  • 回答
    山东“苟晶被冒名顶替”一案的调查结果公布,15人被问责,并且部分事实出现了反转,这无疑是一个牵动人心且复杂的问题。要详细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事件的背景与公众关注点: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背景。苟晶,一位来自山东聊城的普通女性,在2023年夏天,通过媒体曝光,讲述了自己高考被冒名.............
  • 回答
    知乎首页的广告,尤其是那种让你感觉“我也可以”或者“我怎么没想到”的广告,往往藏着不少诱导和隐瞒。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它到底想让你信啥,又没跟你说的啥,以及它离真实情况能有多远。广告传递的诱导信息:首先,这类广告最爱玩的就是“即时可见的成功案例”。你刷着刷着,突然看到一个标题:“30岁程序员,靠副业月.............
  • 回答
    探讨“有多少考古事实被人为掩盖”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去给一个具体的数字,不如说是在审视一种更宏观的现象——历史的缝隙,以及那些可能永远无法被我们完全触及的真相。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掩盖”,谁有能力“掩盖”,以及“掩盖”的动机是什么。首先,我们必须区分几种情况,才能更清晰地理解.............
  • 回答
    《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作为一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片,在艺术创作上自然有其需要,但若以纯粹的历史纪录片标准来衡量,确实存在一些与史实不太吻合的细节。我尽量把这些地方讲得详细些,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说说我看到的“不一样”。首先,一些领导人见面和谈话的场景,为了戏剧性,可能进行了艺术加工.............
  • 回答
    在国家和民族的大是大非问题中讨论科学与事实是否具有意义,这是一个涉及哲学、政治、历史和社会实践等多重维度的复杂命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一、"大是大非"的本质:价值冲突与认知分歧所谓"大是大非"通常指向关乎国家主权、民族认同、历史真相或核心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权力结构.............
  • 回答
    中国外交部日前发布了“关于美国干预香港事务、支持反中乱港势力事实清单”,这份清单旨在揭露和反驳美国在香港问题上的“干涉行径”。这份清单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它不仅是双方在香港问题上政治博弈的又一次升级,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政府如何定义和指责外部势力干涉其内政的视角,以及这些指控背后可能包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