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蚂蚁集团回应网传相关人员突击入股蚂蚁集团不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回答


蚂蚁集团近期就网传“相关人员突击入股”一事作出回应,称相关消息不实。这一事件的背景与蚂蚁集团在2020年因IPO受阻后进行的股权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事件背景:2020年蚂蚁集团重组与监管要求
2020年,蚂蚁集团因IPO受阻,被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要求进行整改。整改的核心内容包括:
股权结构调整:蚂蚁集团需将部分股权质押给银行,以满足监管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本充足率要求。
业务合规性整改:限制部分金融业务,如花呗、借呗等消费信贷业务的规模,确保符合监管政策。
子公司整合:蚂蚁集团旗下的多个子公司(如小贷公司、保险、基金等)需进行整合,确保业务合规。



2. 网传“突击入股”可能的误解来源
网传“相关人员突击入股”可能涉及以下情况:
股权质押与转让:蚂蚁集团在整改期间,部分股东(包括蚂蚁集团自身)将股权质押给银行,或通过公开市场转让股权。这些操作可能被误解为“突击入股”。
关联公司股权变动:蚂蚁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或关联公司可能有股权调整,但被误传为“蚂蚁集团直接入股”。
市场传言与误读:部分媒体或自媒体可能将股权质押、转让等合规操作误传为“突击入股”,引发公众对蚂蚁集团股权结构稳定的担忧。



3. 蚂蚁集团的官方回应
蚂蚁集团在回应中明确指出:
股权调整是合规操作:蚂蚁集团在整改期间的股权质押、转让等行为均符合监管要求,且已通过相关审批程序。
无“突击入股”行为:网传“相关人员突击入股”为不实信息,可能源于对股权调整过程的误解或信息误传。
强调合规性:蚂蚁集团表示,所有股权变动均在监管框架内进行,不存在违规操作。



4. 监管背景与合规性
监管要求:2020年,中国监管部门要求互联网平台“防风险、促合规”,蚂蚁集团需通过股权质押、业务调整等方式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
股权质押的合规性:蚂蚁集团将部分股权质押给银行,属于银行间市场常见的融资工具,符合《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规定。
整改后的业务调整:蚂蚁集团已逐步调整业务模式,例如将部分金融牌照移交给银行,并缩减消费信贷规模,以符合监管要求。



5. 市场反应与后续影响
短期市场波动:网传消息引发市场对蚂蚁集团股权结构稳定性的担忧,导致股价短期波动。
长期合规性:蚂蚁集团的整改和合规调整最终获得监管认可,但其业务模式仍需长期观察是否适应监管环境。
对公众的澄清:蚂蚁集团的回应旨在消除公众对股权结构不稳定的误解,维护市场信心。



6. 深层原因: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复杂性
监管与创新的平衡:蚂蚁集团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代表,其业务模式曾被视为创新,但监管层要求其“回归金融本质”,避免系统性风险。
股权调整的必要性:通过股权质押和转让,蚂蚁集团可缓解资本压力,同时满足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公众认知的误区:部分公众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股权结构缺乏了解,容易将合规操作误解为“突击入股”或“风险操作”。



7. 总结
蚂蚁集团的“突击入股”回应,本质上是对2020年整改期间股权调整的澄清。这一事件反映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复杂性,以及企业在合规与创新之间的平衡挑战。蚂蚁集团通过合规操作和监管沟通,最终在整改后重新获得市场认可,但其业务模式仍需长期观察是否适应监管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在中国玩西方影子政府/影子内阁那套,另立一个中心,结局会很惨

影子政府,影子内阁,是西方资本主义多党制下的产物,一方面是在野党对执政党的对抗,另一方面是资本力量对执政力量的暗中操纵。纵观这几年的事例,颇有玩影子政府/影子内阁的势头。


行为1——公然左右政府决策,把决策引向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向

2015年,当时的工商总局布了一份报告,内容称淘宝上销售的许多产品都是假冒、不合格或违禁品。阿里巴巴声称要提出法律上的起诉,接着马云立刻飞抵北京会见了时任局长。当天晚些时候,报告从网站上删除了,并解释说该报告为一份内部备忘录,而非官方正式文件。看到官方解释后,阿里巴巴回应“我们觉得自己被证明是正确的”,表示满意。马云随后在一个演讲中说到“在打击假冒商品的销售方面阿里巴巴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好过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个机构、任何个人。

2020陆家嘴论坛,马云表示“中国的金融监管不行”,潜台词是对蚂蚁集团不利,要改变监管,变为利于蚂蚁集团的体系。


行为2——“行使”政府职能?

2020年6月,马云在合肥举办了一个抗疫庆功宴。这次庆功宴通过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同时进行,线下邀请抗疫的医疗队参加,线上邀请了六千多人参加“云火锅”,颇有全国表彰大会的气势。而相对应的,国家在2020年9月8日举行了中国抗击疫情表彰大会。这类做法在西方标准的“影子内阁”的行为(执政党做什么,在野党也做什么)

2017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高层出席,马云没被邀请,有记者问他感想,他回复“”信不信由你,如果我真的想开饭局,我可以邀请到世界级精英。”几个月后的2018年1月,达沃斯论坛举行,马云果真摆了一个大饭局,出席者包括许多国家的总统、总理、国王、王后、各类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西方顶级商业领袖。随后,马云开始了他的“海外访问”之行,会见泰国总理,以色列总理,约旦国王等等,合计在海外度过了半年多时间,他表示“有时候感觉自己比总统还忙”


行为3——xx帮派?

试水“民转公”,开了一个口子,初步成功,未来可以批量输送?

8月18日,杭州市萧山区委组织部发布一则拟提拔任用区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通告。其中,浙江康盛科工贸有限公司外贸经理余黎宇拟任镇(街道)区管副职领导职务。官方简历显示,余黎宇,男,汉族,1988年4月出生,浙江淳安人,2014年10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

初步显现

7月22日:浙江省委副秘书长退休六年后投案自首
8月19日:浙江省人大常委党组副书记投案自首
8月21日: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严重违纪违规接受纪委监委调查

前任书记落马,现任决策层马上表示优化政商关系,针对的是谁,特别针对哪个“商”,就差把名字直接写上了

为进一步优化亲清政商关系,杭州市纪委监委以抓好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切入点,部署开展影响亲清政商关系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user avatar

我无话可说

user avatar

蚂蚁金服的公告也有说的对的地方,他们和该律师没有业务往来。

另一件事真假自悟吧。

user avatar

稍微看了一下,这路径其实设计的不算复杂啊,连我都看得出来。

看来哪些所谓的高质量男的智商水平也仅仅如此。

user avatar

大周末的发公告也不容易。蚂蚁的相关部门辛苦了(不过你这没署名哪个部门,这也没办法知道到底是哪个部门辛苦了,多半是法务部?)

这个公告没盖章,不过确实是蚂蚁自己认证的企业公众号发出来的,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毕竟大字写着:蚂蚁集团将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但是,还是给个建议哈:既然发公告,然后看了一下,网传的是突击入股,那就把上市前半年内的股东变动以及穿透核查PO一下呗,这又不难,为啥不索性公告得更加理直气壮一点呢?毕竟刚经历过IPO那一堆流程,交表之前肯定各种核查工作也做了不少,让律师来发表一下意见,公章盖上,这样你的公告可能更硬气一些,也更具有说服力~

p.s.正好周末晚上,随手翻了一下其他上市公司,毕竟突击入股这种传言很多上市公司都遭遇过。我们来看看另一家巨头是如何做一个正式而完整的公告回应的:

正好,2019年8月31日,星期六,药明康德发了一个公告。我们来看看:

首先,非常认真地交代了一下背景:

然后非常认真地陈述了股本形成过程,包括相关材料具体位置引述。


对于传言中的股东也做了特别说明

这是一个专业而负责的态度。


同样是周末出公告,同样是传言。可以看一看,如何在周末加班的时候写一个更有说服力也更认真的公告。

user avatar

我的20股阿里巴巴啊……,已经亏掉一个苹果手机顶配。

如果阿里能国有化,那这钱我就当捐了。

值!!!

user avatar

谁入股不包个基金或者合伙公司,这种赚快钱的哪有这么傻用自己名义去当股东。

蚂蚁在说废话,当然你的ipo流程里没有这些人,那投资你的股东穿透里有没有?特别某马作为大股东控股的一些基金和公司有没有你自己最清楚不是。穿透审核你倒是贴一贴不是?

IPO时本身谁能拿到投资权就是一个资本合法的利益输送。Pre-Ipo项目更加到处都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