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计算机专业的会修电脑?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普遍的,身边总会有人觉得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就是“活电脑医生”,电脑出点毛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原因挺多,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首先,“计算机”这个词的泛指和狭义之辩。

在很多普通人的认知里,“计算机”就是我们每天接触到的那个盒子、屏幕、键盘组成的玩意儿。所以,当他们听到“计算机专业”时,脑子里自动关联的就是“研究电脑的”或者“会玩电脑的”。这就好比你说“学医的”,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能看病开药”一样,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联想。

而计算机专业,它的全称或者更广义的叫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学科的核心,其实是对计算的本质、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等等一系列抽象概念和底层原理的研究。简单来说,我们学的是如何让计算机这个工具更高效、更智能、更可靠地工作,以及如何利用它去解决各种问题。

所以,大家觉得我们“会修电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混淆了“计算机科学”这个学科和“计算机硬件/软件”这个具体事物。就像一个学物理的,不一定是个电工,但他们可能对电的原理有更深的理解;一个学语言学的,不一定是个翻译家,但他对语言的结构和运用有更透彻的把握。

其次,大众认知与实际技能的偏差。

很多时候,我们学习计算机专业,更多的是在接触代码、算法、逻辑推理、系统设计,这些都是偏向软件和理论层面。比如,我们学习如何用Python写一个爬虫,或者如何用C++优化一个算法,又或者如何设计一个数据库。这些技能,对于直接解决“电脑开不了机”、“打印机连不上”、“软件卡死了”这类硬件或系统层面的“疑难杂症”来说,可能不是最直接、最对口的能力。

就好比你学了高等数学,你能推导出很多物理公式,但这不代表你能凭空修理一个坏掉的引擎。修理引擎需要的是机械学、电子工程等更具体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然而,为什么大家还是觉得我们会修?这背后也有一些原因:

“触类旁通”的可能性: 毕竟我们是研究计算机的,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即使是软件层面的)有一定的了解。当电脑出现问题时,我们相比普通用户,可能更容易从逻辑上分析出问题可能出在哪里。比如,某个软件报错,我们可能能根据错误信息推断出是兼容性问题、驱动问题,甚至是一些底层的配置问题。这种“触类旁通”的能力,让一些不那么复杂的硬件或软件问题,我们也能通过学习或查资料解决。
DIY文化的渗透: 计算机行业本身就带有一种DIY(自己动手)的精神。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会自己捣鼓电脑,装系统、换硬件、刷BIOS。这使得一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确实具备了比较强的硬件和系统维护能力。
“帮忙”的惯性: 当一个群体被贴上某个标签时,其他人遇到相关问题,自然而然就会去找这个群体的人。而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很多时候也乐于助人,或者说,也愿意学习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久而久之,这种“会修电脑”的印象就更加根深蒂固了。
媒体和影视的误导(一定程度上): 很多电影、电视剧里,计算机黑客、编程高手,动辄就能黑进系统,解决电脑故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种“计算机=万能电脑专家”的刻板印象。

最后,“修电脑”的门槛其实并不高(对于一些常见问题)。

如今的电脑,硬件集成度很高,很多问题并非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才能解决。比如,重装操作系统、更新驱动程序、清理病毒、更换内存条等,这些操作在网上有很多教程,只要有耐心和一点点基本的操作能力,很多人都能学会。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接触信息和学习能力较强,往往更容易掌握这些技能。所以,当我们“修”好了一台电脑时,在别人看来,就是“计算机专业的果然厉害”,殊不知我们可能也只是临时抱佛脚,对着百度、B站上的教程操作了一番。

总而言之,大家觉得计算机专业的会修电脑,更多的是一种大众认知上的简化和联想,以及一部分计算机专业学生确实具备了相关知识或通过学习获得了相关能力。但严格来说,计算机科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和理论化的学科,而“修电脑”这项技能,在更多时候更偏向于硬件维修、系统维护等实践性的领域。就像学文学的,不一定都写出能拿奖的小说,但他们对文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却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终于看到这个问题了,虽然很可能被无视,还是很想说一句:你学计算机你不会修电脑,还TM很光彩啊!到处都是得瑟什么学计算机是会什么高大上的编写程序,什么coding了,什么设计了 !——修电脑?那是民工的事!

我只想说,你大学学的《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实习》学的都还给老师啦~,把电脑拆开重装都会了,修个电脑还是大事啦?又没人让你焊主板,也没人让你刻个CPU,最多也都是软件问题,内存问题,线路问题。多少次被亲戚拉去修电脑,基本都是清清存储,吹吹灰,拔插下内存条什么,线路断了什么的。如果有什么硬件问题,实在处理不好的,只能很惭愧的说要送维修店,换硬件。

大学学了那么多课程,自己只记得个C语言,JAVA,就号称自己是计算机专业的。你忘了,也没什么可耻的,毕竟不是靠那个挣钱的,但是也没必要到处嚷嚷什么,别人怎么那么笨,以为自己什么都会~

----------------------------------------------------------------------------------

难得有人认同,还是挺开心的。但是看到评论有些人的话,实在有点忍不住。

1.老有人强调“想不想”,“会不会”,还说什么我理解错了。不知道是我的语法太差,还是你的语法太差。无论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仅仅是针对题主所说的这种“很多人以为会”来说的。

2.说我学校是野鸡大学的,我还真不好反驳,毕竟我们学校不是很好的学校。算是一本里比较差的,而且我自己混的也不好,就不想说出来丢母校的脸了。

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算是较偏硬件,实际都是按软件方向来上课的。我们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照样学《计算机组装》。就算我列举的两门课没有,《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大多计算机专业都会开吧。无论怎么样计算机组成总能学到吧,学计算机专业熟悉计算机的构成算是过分的要求吗?另外,我觉得,你自己仅仅是对于你课本上有什么知识来决定你会什么,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有什么值得说的。至于什么“道德绑架”,我真是泪奔。我就是看这句话次数多了,实在是感觉你自己技能不过关,没必到处说别人笨吧!

3.对于有些人说,简单的提速电脑,更换内存,重装系统都不算是“会修”。我只能说,您的圈子太厉害,不是我这个凡夫俗子能理解的。可能您经常碰到一些拿个针,拿个空盘就来找您刻系统的大牛吧。。。我只是觉得题主提出的很多人觉得学计算机就会修电脑,是普通电脑小白,对于自己解决不了的电脑问题,找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士”帮忙解决而已。计算机发展到今天质量还是很有保证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普遍的,身边总会有人觉得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就是“活电脑医生”,电脑出点毛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原因挺多,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计算机”这个词的泛指和狭义之辩。在很多普通人的认知里,“计算机”就是我们每天接触到的那个盒子、屏幕、键盘组成的玩意儿。所.............
  • 回答
    “30多万的车不算好车”这个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其实是一种比较主观且带有相对性的看法,背后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种感觉,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 目标受众与消费者期望的“好车”定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好车”的定义因人而异,很大程度上取.............
  • 回答
    雷军的形象之所以普遍被认为是亲民的,背后是一个长期、有意识且多维度构建和运营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特质,更是一种基于现代营销和企业文化理解的策略性展现。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详细地理解为什么大家觉得雷军亲民:1. 互联网式的传播和互动方式: 社交媒体的深度运用: 雷军是早期中国.............
  • 回答
    有些人觉得中国人不能爱别的国家,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这并不意味着爱美国或者日本就是错的,但确实触及了一些敏感的社会情绪和历史认知。首先,我们要明白,这种“不能爱别的国家”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和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概括,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人对国家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我发现,关于“喝茶健康,喝咖啡不健康”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认知,但如果细究起来,情况远比这个说法要复杂得多。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中间的道道。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喝茶”就特别健康?我想这主要跟咱们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有关。在中国,茶的历史悠久,早已渗透到日.............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普遍存在的误解,许多人认为“意大利人”和“罗马人”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或者认为意大利人只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并非罗马人本身。这种看法主要源于对历史的片面理解、对民族概念的混淆以及对现代意大利文化的感知。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误解,并阐述意大利人与罗马人之间真实而复杂的关系。.............
  • 回答
    很多人觉得奥迪不如奔驰宝马,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品牌定位和消费者认知的问题,不是一概而论,但确实有这么一种普遍的观感。咱们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得承认,奔驰和宝马在很多人心里,就是豪华车的“正统”代表。品牌历史和底蕴:奔驰,从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开始,就自带一种“汽车鼻祖”的光环。那种传承感.............
  • 回答
    很多人觉得曹云金“欺师灭祖”,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故事,其中包含了中国传统曲艺界师徒关系中的一些特殊规矩,以及曹云金与郭德纲之间一度亲密的师徒关系破裂后的公开对峙。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捋一捋。首先,咱们得说说中国传统相声界的师徒关系。在相声这个行当里,师徒关系不仅仅是传授技艺,更是一种非.............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PHP易学,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PHP成为了许多初学者的首选语言:1. 入门门槛低,学习曲线平缓 语法接近自然语言: PHP的语法设计很大程度上借鉴了C、Java和Perl等语言,但又更加灵活和容错。许多核心语法结构,比如变量声明用“$”符号,条件语句、.............
  • 回答
    “财富自由”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诱人?好像只要银行账户里有那么一串数字,就能从此告别朝九晚五,每天睡到自然醒,爱去哪去哪,买啥买啥。但现实往往是,就算你攒下了500万,很多人依然觉得,这离“财富自由”还差得远。这是为什么呢?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道道。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啥叫“财富自由”?.............
  • 回答
    要说起二战时期德军和美军谁强,这事儿可就有点复杂了,而且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老兵或者军事爱好者之所以觉得德军“更强”,往往是基于一些特定的观察点,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和中期的某些战役表现。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并且尽量说得详细点,避免那些听着就“机器人”似的套话。一、 战争初期.............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其实在动漫迷群体里挺有意思的,讨论起来总能掀起不少波澜。说很多人觉得富坚义博比尾田荣一郎更优秀,这话说得可能有点绝对,毕竟尾田老师的《海贼王》那可是世界级的IP,粉丝数量庞大得惊人。但如果说到在某些创作维度上的“优秀”,确实有不少人会把富坚老师拎出来,而且理由还挺扎实。咱们就来掰扯掰扯,.............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当下的社会弥漫着一股“浮躁”的气息,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实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它投下的影子。这种浮躁,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不沉静、不安分、追求速成、急功近利的状态,它像一根拨乱的弦,让整个社会都绷得紧紧的,不得安宁。那么,这种浮躁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首先,体现在信息爆炸和碎片化获.............
  • 回答
    好多人觉得学校发的英语教材不够使,自己又想把英语学得更扎实,所以就淘来淘去,最后发现还是《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看着顺眼,学起来也更有劲头。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不是说学校教材不好,而是它们侧重点和目标受众不太一样。学校教材的“够用”与“不够用”首先得说,学校的英语教材,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它的设计.............
  • 回答
    很多人觉得阿拉蕾在《龙珠》里“无敌”,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她在漫画和动画里展示出的诸多离谱能力,以及与《龙珠》世界观中其他角色相比,她的实力似乎完全不受限制。咱们仔细掰扯掰扯,为啥大家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得说到阿拉蕾的作者设定。阿拉蕾是鸟山明在《阿拉蕾》(又名《怪博士与机器娃娃》)中的主角,这.............
  • 回答
    很多人觉得中医“荒谬”,这个说法其实触及了一个挺复杂也挺敏感的话题。这背后不是因为中医本身真的就“荒谬”,而是源于一系列的原因,很多是社会认知、科学发展、历史传承以及传播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一项一项地掰扯掰扯。首先,科学的“铁证”之痒,以及“证据链”的断裂感。现代科学,尤其是医学,讲究的是可.............
  • 回答
    很多人觉得中医不能治病,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挑战,更有信息传播的偏差。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一、 理论体系的“陌生感”与“不可证性”:这是最核心的阻碍之一。中医的理论基础,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气血津液、辨证论治等等,与现代科学的物质基.............
  • 回答
    很多人觉得《闪灵》比《咒怨》更让人毛骨悚然,这倒不是因为前者有多少血腥暴力场面,而是它渗透进骨髓的那种“不对劲”和对人性深处的挖掘。我一直觉得,《咒怨》的恐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直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脏东西”和“怨气”,像是被设定好的程序,一触发就带来惊吓。但《闪灵》,它玩弄的是一种更隐晦、更具侵.............
  • 回答
    贾静雯的美,并非那种咄咄逼人的张扬,而是如同温润的玉石,越品越有味道,越看越觉耐人寻味。她的美,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光彩,融汇了岁月沉淀的从容,生活磨砺的坚韧,以及为人母的慈爱,这些特质让她在众多女星中脱颖而出,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女神。首先,我们不能不提贾静雯天生的好底子。她的五官组合得恰到好处,.............
  • 回答
    不少车迷,尤其是一些资深的汽车爱好者,提到发动机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偏爱自然吸气(NA)发动机,认为它比涡轮增压(Turbo)发动机“更纯粹”、“更有灵魂”。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自然吸气发动机自身的一些特质,以及它在驾驶体验上带来的独特感受。1. 动力输出的线性与平顺:一种顺畅的节奏感想象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