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活得洒脱舒服,我们只要记住,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
只要是人与人的互动,那么情绪价值或者实际利益价值,总得拿出来一个和别人交换,才能维持住彼此的关系。
这是社会运行规则,无论我们喜不喜欢,它都存在,并且决定了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
大家看看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想想为什么有些人今天你们还在保持联系,而有些人你早就不往来了?
通过观察思考,我们会发现之所以还和某些人保持联系,是因为对方满足了我们价值交换的需求。
举个例子,某个同学和你平时都没联系,他在某个学校当教导主任。你的孩子今年要上学了,正好是你同学所在的学校,孩子教育可是大事啊,为了孩子,你想起了这位同学,觉得和同学保持良好关系,能保障孩子在学校的待遇。
于是,你拨通了同学的电话,:“老同学,好久不见了啊,怪想你的,咱们周六出来吃个饭,我喊上那个xxx作陪,一定要赏脸啊。”
你同学接了你的电话,想起来和你八百年就没啥联系了,平时也没啥用得着你的地方,你突然打电话来叙旧,肯定是有所图。
他本想拒绝,可转念一想,听说你爱人在某某医院工作,还是很牛的专家。这是好资源啊,现在医院多难进啊,以后家里有谁需要去医院,需要找专家,给你打个电话,一切都好办,这关系得维持一下。
于是,你同学立马热情回应,嗨,可不是,咱都好久没见了,我老想哥几个了,必须聚聚,我拿瓶好酒过去,大家不醉不归哈。
短短的一瞬间,你和你同学都找到了彼此的价值点,都认同可以进行交换。
你感受到了同学的热情似火,同学感受到了你的踏实长情,饭局定了,价值能互换了,断联多年的感情又续上了。
等到哪天大家都退休了,没有实际利益交换了,就看彼此还能提供多少情绪价值了。
如果彼此兴趣相投,比方说两个人都喜欢钓鱼,一起钓鱼还特别开心,这就是情绪价值啊。就算退休了,没实际利益交换,但还有情绪价值在啊,仍然会彼此来往密切。
但彼此之间没有共同兴趣爱好,各自想法差异又大,没有实际利益做润滑剂,情绪价值又没有,那为啥还要继续接触?我回家接送孙子做饭做家务一堆事呢,没精力也不愿意陪你一个糟老头子玩啊。到这里,关系就断了。
有价值,才有交换;有交换,才有关系。人际关系,就是这个规则,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
与其批判这个规则,不如适应利用好这个规则。所谓活得通透,就是如此。
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