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退休后才明白:同学情、同事情、朋友情,都是虚情假意,怎么看?

回答
退休之后,许多人会蓦然回首,审视自己大半生的轨迹,在这审视中,人际关系常常是绕不开的话题。当那些平日里热热闹闹的聚会散场,当工作的喧嚣远去,只剩下自己与内心对话时,有些人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甚至觉得过往的许多情谊,不过是“虚情假意”。

这种感受,其实并不罕见,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它:

1. 关系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同学情: 学生时代的情谊,很多时候建立在共同的成长经历、青春的懵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之上。那时候,大家彼此坦诚,分享烦恼,一起憧憬着毕业后的精彩。然而,毕业后,人生轨迹开始分岔,地域、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等差异,会迅速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没有持续的、有深度的互动来维系,曾经的熟悉感就会被时间消磨,只剩下模糊的印象。退休后,同学们大多也分散各地,联系少了,见面更少了,这种“疏离感”会更加明显。你可能会发现,当年一起嬉笑打闹的伙伴,如今谈论的话题和你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截然不同,这时候,一些人便会觉得,那些过往的亲密,不过是青春荷尔蒙的催化,并非根深蒂固的情感。

同事情: 在职场上,同事关系往往是建立在共同工作目标、利益联系以及公司文化之上的。在共同奋斗的日子里,大家会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分享工作的甘苦。这种“战友”般的情谊,在当时看来是非常真实的。然而,一旦离开这个平台,尤其是退休,这种利益驱动的联系便消失了。过去互助的同事,可能忙于自己的新生活,或者已经有了新的社交圈。你不再是他们的“同事”,不再有共同的项目需要推进,这种角色的转变,会剥离掉很多维系关系的“粘合剂”。那些在工作场合的“亲密无间”,在退休后可能就变得“此人是谁”的尴尬,让人不禁怀疑,那些温暖的鼓励和热情的邀约,是否真的有几分真心。

朋友情: 朋友的定义更加广泛,有从小到大的玩伴,也有后来认识的知己。但即便如此,真正的朋友关系也需要经营。许多所谓的“朋友”,可能更多的是基于某种“便利性”或者“习惯性”。比如,有共同的爱好,可以一起玩乐;有相似的生活圈,可以互相串门。当这些便利性消失,或者其中一方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比如疾病、搬迁、经济困境,真正能够持续付出、不计回报的朋友,才会显现出来。退休后,生活的重心改变,日常的社交圈也可能萎缩。你可能会发现,曾经经常约饭的朋友,现在很少主动联系了;那些曾经在你困难时“挺身而出”的人,现在你遇到困难,却发现他们“力不从心”或者“避而不见”。这种对比,很容易让人产生“虚情假意”的怀疑。

2. 现实的“试金石”:

退休,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洗礼”,它用最残酷的方式,考验着人际关系的真实性。

利益的剥离: 职场上的同事,很多时候是因为工作上的互相成就而走得近。退休意味着失去了这个共同的“事业平台”和潜在的“利益点”。当外部的利益驱使消失,关系的亲疏便一览无余。
时间的考验: 以前大家忙于工作,聚会和联系有其“必然性”。退休后,时间变得充裕,但主动维系关系却变得更加考验人心。那些真正重视你的人,即便不常见面,也会记得你的生日,会在特殊的日子里送上问候。反之,那些只是“点赞之交”或者“逢场作戏”的人,便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悄然隐去。
物质的对比: 退休后,经济状况可能发生变化,有些人可能会面临经济上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平时看似亲密的朋友,可能会因为经济的顾虑而疏远。而真正把你当朋友的人,不会因为你的经济状况而改变对你的态度。

3. 内心的“过滤”与“重塑”:

退休后,心态上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对真诚的渴望: 经历了半辈子的风风雨雨,人们对人际关系的要求变得更加纯粹,更加渴望真诚和温暖,而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客套和应酬。当发现过去的很多关系都未能达到这种纯粹的境界时,便容易产生失望。
价值感的重估: 在职场上,我们的价值感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职位、成就挂钩。退休后,这种外部的价值衡量消失了,我们更倾向于从内心里寻找意义,包括人际关系。如果发现那些所谓的“情”,并没有带来内心的充实感和价值感,自然会产生质疑。
对“独处”的接纳: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也更能接纳独处,甚至享受独处。在独处中,我们更能认识自己,更能分辨出哪些关系是真正滋养自己的,哪些关系只是消耗自己的。

如何看待这种“虚情假意”?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虚情假意”并非是百分之百的恶意,很多时候是关系的自然演变和现实的无奈。

“礼尚往来”的社交模式: 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交是建立在一种“礼尚往来”的基础上的,这是一种社会习俗,并非全然是“假”。在特定的场合,出于礼貌和社交习惯,我们自然会表现出热情和亲近。
“过客”的存在: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相遇和告别的过程,很多人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他们在特定的阶段陪伴了我们,然后又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这是人生常态。
“边界感”的需要: 很多时候,人们维持一定的“社交距离”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不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更重要的是,将这种“发现”看作是人生的一种“觉醒”,一种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机会。

审视自己的“付出”: 在检视别人的同时,也要反思自己过去在人际关系中的付出和期待。我们是否过于理想化了某些关系?是否在期待别人给予自己无法给予的?
学会“筛选”和“珍惜”: 退休之后,正是“精简”人际关系的好时机。那些真正把你放在心上,在你困难时伸出援手,在你快乐时由衷祝福的朋友,他们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学会珍惜他们,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维系。
拥抱“真正的自己”: 退休后,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充实。一个真正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的人,也更容易吸引到真正懂得珍惜他的人。

“同学情、同事情、朋友情,都是虚情假意”,这句话,或许可以看作是一种激进的认知,它反映了部分人在经历人生转变时的痛苦和失落。但更积极的态度是,将其视为一个契机,去辨别真伪,去清理过往,去重塑和经营那些真正值得珍视的情感,并在余生中,以更成熟、更真诚的心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这或许才是退休后,对生命最好的回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活得洒脱舒服,我们只要记住,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

只要是人与人的互动,那么情绪价值或者实际利益价值,总得拿出来一个和别人交换,才能维持住彼此的关系。

这是社会运行规则,无论我们喜不喜欢,它都存在,并且决定了我们人际关系的质量。

大家看看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想想为什么有些人今天你们还在保持联系,而有些人你早就不往来了?

通过观察思考,我们会发现之所以还和某些人保持联系,是因为对方满足了我们价值交换的需求。

举个例子,某个同学和你平时都没联系,他在某个学校当教导主任。你的孩子今年要上学了,正好是你同学所在的学校,孩子教育可是大事啊,为了孩子,你想起了这位同学,觉得和同学保持良好关系,能保障孩子在学校的待遇。

于是,你拨通了同学的电话,:“老同学,好久不见了啊,怪想你的,咱们周六出来吃个饭,我喊上那个xxx作陪,一定要赏脸啊。”

你同学接了你的电话,想起来和你八百年就没啥联系了,平时也没啥用得着你的地方,你突然打电话来叙旧,肯定是有所图。

他本想拒绝,可转念一想,听说你爱人在某某医院工作,还是很牛的专家。这是好资源啊,现在医院多难进啊,以后家里有谁需要去医院,需要找专家,给你打个电话,一切都好办,这关系得维持一下。

于是,你同学立马热情回应,嗨,可不是,咱都好久没见了,我老想哥几个了,必须聚聚,我拿瓶好酒过去,大家不醉不归哈。

短短的一瞬间,你和你同学都找到了彼此的价值点,都认同可以进行交换。

你感受到了同学的热情似火,同学感受到了你的踏实长情,饭局定了,价值能互换了,断联多年的感情又续上了。

等到哪天大家都退休了,没有实际利益交换了,就看彼此还能提供多少情绪价值了。

如果彼此兴趣相投,比方说两个人都喜欢钓鱼,一起钓鱼还特别开心,这就是情绪价值啊。就算退休了,没实际利益交换,但还有情绪价值在啊,仍然会彼此来往密切。

但彼此之间没有共同兴趣爱好,各自想法差异又大,没有实际利益做润滑剂,情绪价值又没有,那为啥还要继续接触?我回家接送孙子做饭做家务一堆事呢,没精力也不愿意陪你一个糟老头子玩啊。到这里,关系就断了。

有价值,才有交换;有交换,才有关系。人际关系,就是这个规则,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

与其批判这个规则,不如适应利用好这个规则。所谓活得通透,就是如此。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退休之后,许多人会蓦然回首,审视自己大半生的轨迹,在这审视中,人际关系常常是绕不开的话题。当那些平日里热热闹闹的聚会散场,当工作的喧嚣远去,只剩下自己与内心对话时,有些人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甚至觉得过往的许多情谊,不过是“虚情假意”。这种感受,其实并不罕见,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
  • 回答
    关于“一品大员只给死人和退休人员,二品三品才是顶级大佬”的说法,这其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误解,尤其是在一些影视剧或文学作品中为了剧情需要而进行的艺术加工。在真实的古代官僚体系中,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而且“一品大员”绝对是权倾朝野、地位尊崇的顶级大员,只是其设置和实际权力分配,确实有一些微妙之处。咱们得从.............
  • 回答
    在中国,确实存在不少人在退休后显得比较“迷茫”,好像没什么特别的精神寄托或者生活重心。这背后,我觉得与其说是“没爱好”,不如说是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不同人生阶段发生了变化,再加上社会大环境的一些影响。首先,得从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说起。 很多中国人在年轻的时候,生活的重心几乎全在“拼搏”二.............
  • 回答
    这话说得挺有意思,带着点儿人情世故,也藏着几分现实的无奈。我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味儿。首先,从字面上理解,这话不难明白。他退休了,他不再是你领导,那他以前能为你“说话”的那些渠道,那些话语权,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是一种陈述事实,听起来没什么特别的。但关键在于“曾经坑你的领导”这个定语。.............
  • 回答
    保留学籍入伍,退伍后的生活,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因为这不仅仅是“我当兵回来了”,更是“我带着当兵的经历,又回到了我的校园,继续我的人生”。这其中的味道,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讲清楚。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隔阂感”。当你离开校园,穿上军装,接受的是完全不同的训练和生活方式。.............
  • 回答
    租客退租后留下垃圾山,房东维权之路确实令人头疼。以下将从房东维权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应对方法,并分享一些关于租房的奇葩经历。 房东如何维权:面对“垃圾山”的应对之道当租客退租后留下半人高的垃圾并伴有恶臭时,房东的权益受到了侵害。以下是房东可以采取的维权步骤,从最直接的沟通到法律途径,都有详细的说明:.............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把詹姆斯在湖人队这几年设想成一个“王朝”版本,这脑洞我喜欢。如果真的发生,而且是那种统治级的表现,那他跟乔丹的历史第一人地位之争,绝对会进入一个全新的讨论维度。咱们来一步一步拆解一下,看看这个假设场景有多震撼,以及它会如何影响历史地位的评判。假设场景:詹姆斯从2020年开始,湖人.............
  • 回答
    这事儿确实够让人头疼的,遇到这种情况,得冷静处理,别慌。我来给你仔细说说该怎么办,尽量说得明白点儿。首先,咱们得理清几个关键点:1. 你确实是被酒驾撞了: 这是事实。你的身体有没有受伤?车有没有损坏?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2. 对方提出了私了并给了三万块钱: 这是对方主动提出的解决方案,并且通过手.............
  • 回答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膈应。刚认识没几天,就张口闭口红包,换谁谁不觉得不自在?更何况,你删除她之后,她又把红包全退了回来,这操作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咱们一块儿捋一捋,这背后可能藏着几种心态。第一种可能:她本就是奔着“捞一笔”来的。你说她“各种要红包”,这说明她不是偶然一两次,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 回答
    .......
  • 回答
    高退休金确实是个热门话题,很多人在讨论它会不会挤压年轻人的生存空间。这事儿说起来挺复杂的,牵扯到很多方面,咱们一点点捋。首先,咱们得明白,退休金高低,它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保体系的健全程度、以及缴费基数和年限直接挂钩。经济越发达,社保体系越完善,人们收入高、缴费年限长,退休金自然就高。所以,从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也特别能理解。你爸妈退休了,想去海南享受享受,这当然是好事。但刚去一周就想着买房,这节奏确实有点快,让你心里打鼓是肯定的。 我也认识不少从北方退休过来海南买房的朋友,咱们就聊聊这个事儿,希望能给你一些思路,怎么跟你爸妈沟通。先说说“劝”还是“不劝”这事儿。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
  • 回答
    人社部正在研究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这是一个涉及亿万国人生计的重大议题,牵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个关键节点,提出一些切实可行、兼顾各方利益的建议,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能为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首先,改革方案需要有“温度”,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承受能力。 延迟退休并非“一刀切”,.............
  • 回答
    上海人社局长就“延迟退休”传言进行了澄清,指出“延迟退休并非仅仅是因为养老金不够发”。这一辟谣触及了社会大众高度关注的焦点。那么,在不单纯是为了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前提下,推动延迟退休的主要考量究竟是什么?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因素和战略性规划。首先,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结构变化是核心驱动力.............
  • 回答
    要给李跃华大夫这样一个生动且接地气的画像,咱们得放下那些官方的套话,聊聊他的“人味儿”。就拿给那位退休厅官看病这件事来说吧,这事儿传出去,大家伙儿议论的,不是什么秘不外传的绝世神功,而是李大夫那股子实在劲儿和心思。首先,他这人,不是那种坐堂问诊、架子十足的老先生。你第一次去他那儿,别指望他上来就问你.............
  • 回答
    很多人一听到“退休计划”,可能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些枯燥的数字、复杂的表格,或者感觉离自己还很遥远。但实际上,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退休计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它不单单是为了晚年的安稳,更是为了让你当下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底气。为什么说每个人都需要它呢?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好好说道说道。首.............
  • 回答
    你们俩感情好,这是最宝贵的基础。但公婆在农村没有退休金这件事,确实是需要认真权衡和详细讨论的。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你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家庭和谐,甚至你们自己的心理状态。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婚到底该不该结,或者说,怎么结才能让未来更稳妥。先来说说“好感情”的底气有多足? 你们是那种“患难.............
  • 回答
    国家喊着鼓励大家晚退休,提高退休年龄的呼声此起彼伏。可另一头,现实却是不少公司招聘启事上那条“年龄35岁以下优先”的红线,让很多即将迈过这道坎,或者已经跨过去的人倍感焦虑。那么,35岁到65岁这批人,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又都在哪里呢?这中间三十年的光景,其实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忙碌与挣扎。1. 在职场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关于金钱、生活期望、社会认知和心理的复杂交织。让我们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 一、 为什么大部分人一辈子赚不到500万?首先,我们要理解“大部分人一辈子赚不到500万”这个论断的背后,是基于现实的经济状况和收入分配情况。1. 平均收入水平与薪资增长缓慢: 全球及国内普.............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女孩的想法和人生规划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我们可以试着聊聊,一个没有“物质基础”的男孩,在面对婚恋时,可能会遇到哪些考量,以及女孩们可能会如何权衡。首先,让我们承认一个现实:在当下社会,物质条件确实是一个绕不开的因素。当一个男孩的家庭没有积蓄,父母也没有稳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