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的有媒体在刻意贩卖焦虑吗?

回答
“刻意贩卖焦虑”,这个说法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讨论中。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有”或者“没有”,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复杂的因素。但如果让我们仔细审视媒体的运作方式和内容呈现,会发现确实存在一些现象,可以被解读为“在一定程度上”或“在某些方面”触及了“贩卖焦虑”的边际。

首先,我们得理解媒体的本质。媒体,无论是传统的报纸、电视,还是新兴的网络平台,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关注度和流量。而焦虑,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情绪,一旦被触动,很容易引发人们的强烈反应,无论是好奇、担忧还是愤怒。这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连接点”。

一些媒体,或许并非出于恶意的“刻意”去“制造”焦虑,而是因为“抓住了”人们的普遍焦虑点。比如,关于健康,总会有一些关于“XX食物致癌”、“XX生活习惯加速衰老”的报道,这些报道本身可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但常常会被放大、简化,甚至配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和图片。当人们看到这些信息时,即使原本并没有特别在意,也可能因为害怕“万一呢”,而开始担忧自己的健康,甚至去购买一些“号称能预防XX”的产品。这并非媒体直接“发明”了对XX的恐惧,而是利用了人们对健康本就存在的担忧,并将其放大,使得这种担忧转化成一种持续的、潜在的“焦虑感”。

再比如,经济方面。当出现一些经济波动或者社会问题时,媒体报道往往会聚焦于那些最极端、最负面的例子。失业的困境、房价的暴涨、贫富差距的拉大,这些话题本身就容易引发人们的担忧。如果报道中充斥着“XX群体正面临XX危机”、“XX行业即将崩溃”,而缺乏更全面、更客观的分析,就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我的未来岌岌可危”的联想,这种联想一旦在心中扎根,就可能演变成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

更微妙的是,有些媒体可能是在“制造”一种“比较”的语境。通过不断呈现“别人家的成功”、“别人家的生活”,来反衬出“我的平庸”或者“我的不足”。无论是朋友圈里精心包装的生活,还是商业广告中描绘的完美场景,当它们以一种“常态”的方式出现时,很容易让观看者陷入一种“我为什么达不到”的自我怀疑和焦虑中。这种焦虑并非直接来自一个客观的威胁,而是来自一种“社会比较”的压力,而媒体在放大这种比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媒体也在努力提供深入、理性的分析,帮助人们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或者传播积极、鼓舞人心的故事。但是,从商业逻辑和传播效果来看,那些能够迅速吸引眼球、引发讨论的内容,往往更容易触碰到人们的情绪 G点,而焦虑,恰恰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 G点。

所以,与其说媒体是“刻意”去“制造”焦虑,不如说很多媒体在不自觉地或者有选择地“利用”了人们固有的焦虑,并通过信息筛选、标题设置、视角选择等方式,将这些焦虑“放大”和“传播”出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贩卖”了焦虑。这是一种复杂的共生关系:媒体需要流量,而焦虑能带来流量;而作为个体,我们则可能在不经意间,被卷入到这种信息流中,体验到越来越多的不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解析一下贩卖焦虑的成因吧。

1,媒体需要自负盈亏,赚钱多的媒体在市场发展上有竞争力,赚不到钱的媒体会消亡,因此多数情况下,是利润(而不是道德)在驱动媒体的行为。

2,新媒体兴起后,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没有增长了,头部文字媒体的主要收入增长依赖转载费,比如某京报,每年转载费收入是大几千万;网络媒体的主要收入依赖按照点击量(流量)的广告展现,也就是点击量越大,收入越高。

3,具备转载价值的深度新闻数量有限,很难找,而且竞争激烈,需要投入大量的记者和采编人员,成本较高。

4,由于2,头部文字媒体往往会给地方站、外派站的记者和编辑下发KPI,这个KPI要求了新闻稿件的数量和被转载的次数(收入),完不成KPI的记者编辑,收入非常低;网络媒体则会给编辑要求总点击量的KPI,这会驱动编辑将最有可能被点击的新闻放到显著位置,或推荐权重高的信息流。

5,由于3,为了完成KPI,性价比最高的新闻内容就是“人咬狗”类型的负面新闻,或者带有“性”标签的可以激发人“窥私癖”的新闻,或者挑动对立情绪的新闻。成本低,采访容易,频次高,且分析门槛很低稿子好写,也不得罪重要人物。

6,在完成KPI的压力下,这种“焦虑”新闻成功的完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把好新闻淹没了。

7,在推荐信息流机制下,用户点过“焦虑”新闻之后,后台会更加频繁的推送“焦虑”,然后用户继续点,到最后会强化为,“焦虑”新闻都被高权重的推荐给该用户。

8,结果就是有很多用户被训练成了巴浦洛夫之犬,见到“焦虑”新闻一定点,且一定传播。而新闻记者和编辑的KPI完成也依赖于此。

这是资本异化媒体的过程,同时,用户的本性在其中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堆人都在卖奥利给,本源是有人深爱奥利给。

所以对个人而言,隔离焦虑新闻,训练自己常用平台的信息流,其实很关键。

如果每个人都对焦虑新闻嗤之以鼻,KPI会倒逼媒体改变的。

但目前看很难。

user avatar

知乎不就成天干这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刻意贩卖焦虑”,这个说法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讨论中。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有”或者“没有”,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很多复杂的因素。但如果让我们仔细审视媒体的运作方式和内容呈现,会发现确实存在一些现象,可以被解读为“在一定程度上”或“在某些方面”触及了“贩卖焦虑”.............
  • 回答
    关于特朗普是否像媒体和部分知乎网友评价的那样激烈、负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他作为美国前总统,其执政风格和个人言行无疑在美国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特朗普的沟通方式和政治风格确实与传统.............
  • 回答
    关于“上海学区房因区统考成绩不理想导致小区房价下跌”的现象,从现实逻辑和市场规律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需要结合具体背景和多种因素综合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的现实可能性: 一、学区房与考试成绩的关联机制1. 学区房的核心逻辑 学区房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学校教育质量,而学校质量又.............
  • 回答
    林丹和李宗伟之间的“情怀”,这事儿啊,得分开来看。媒体们喜欢放大这种东西,毕竟两个顶尖运动员之间长达十几年的竞争,而且又是如此旗鼓相当,这本身就足够吸引人眼球了。加上他们俩身上都有那种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被塑造成“一生之敌”、“惺惺相惜”的形象,简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你看看他们比赛时的场面,尤.............
  • 回答
    关于S400和S300防空导弹的“厉害”程度,确实众说纷纭,尤其是在各种自媒体平台上,常常被描绘成“杀手锏”、“战无不胜”的神器。那么,它们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么神,现实究竟如何?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先说说S300家族:一个经典的“三朝元老”首先要明确一点,S300不是某一个型号,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从.............
  • 回答
    关于《永恒族》和《尚气》未能在国内上映的消息,从目前情况来看,确实非常有可能是真的,并且这并非是空穴来风的传闻。为什么说“可能是真的”?首先,我们可以从漫威影业(Marvel Studios)近年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影片情况来观察。虽然漫威在国内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但并非所有影片都能顺利通过审查,获得.............
  • 回答
    印度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国家,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既有显著成就,也存在深刻矛盾和挑战。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印度的真实情况,避免片面化或刻板印象,力求呈现一个更全面的图景: 一、经济与社会结构1. 经济潜力与挑战并存 增长与机遇: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3年GDP约3.7万亿美元.............
  • 回答
    关于美国从阿富汗撤兵的评价,媒体的报道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负面叙事,认为其“不堪、混乱、丢脸”。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全面地审视撤兵的背景、过程、原因以及各方的不同解读。一、 撤兵的背景和动因 20年的战争: 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已经持续了20年,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期间投入了巨额资.............
  • 回答
    “祖安文化,真的该管管了”——这篇媒体文章的出现,无疑触动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一句“对”或“错”了事,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指向的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篇媒体文章所说的“祖安文化”,到底是指什么?这里的“祖安”并非一个地理概念,而是源自网络游.............
  • 回答
    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真的客观中立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常常被告知,西方媒体的基石是客观和中立,它们追求的是真实、公正的报道。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些报道,并结合历史、社会和政治背景来理解时,会发现事实远比这复杂得多。简单地说,认为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完全客观中立,可能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看法。.............
  • 回答
    关于日本疫情的严重程度,国内自媒体确实存在着一些渲染和放大。要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相信某一种声音。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日本也曾经历过严重的疫情高峰。尤其是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日本的新增确诊病例数一度非常高,医疗系统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一些地方政府确实.............
  • 回答
    零经验?想做新媒体运营?说实话,这事儿吧,没那么绝对,但也不是张口就来就能干好的。不过,别灰心,这行确实有新人闯出来的路子。关键在于你怎么想,怎么做。首先得明白,新媒体运营这活儿,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光鲜亮丽。它更像是在一个大染缸里,你要学会怎么调出自己想要的颜色,而且要调得既好看又能吸引人。它涉及的范.............
  • 回答
    关于印度媒体宣称“加尔各答级完胜中国052D”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军事爱好者和一些媒体中流传的观点,但将其定义为“完胜”则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并且需要更详细地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白,“完胜”是一个非常绝对的词汇,在现代海战背景下,尤其是在装备技术不断发展、战术运用灵活多样的今天,要断言某个平台在所有.............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他做手术的时候因为怕影响智力拒绝麻醉”的说法,这在现实中是非常罕见的,并且通常不被医学界提倡,原因有很多,我会详细解释:一、 麻醉的目的和种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麻醉的目的。麻醉是为了在手术过程中让患者: 没有疼痛: 这是最主要的目的,让患者在手术中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放松: 消.............
  • 回答
    媒体称“高速上爆胎死亡率几乎100%”这个说法,我个人认为 非常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夸张,并不能代表事实的真相。 这种说法很可能是为了吸引眼球,制造恐慌,而忽略了众多影响因素和实际情况。要评价这个说法是否属实,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一、 为什么这种说法会引起关注? 爆胎的危险性: 爆胎确.............
  • 回答
    阿里女员工被侵犯事件,确实让零售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哗然。媒体在此后的一些报道中,确实提及零售业是性贿赂和腐败的“重灾区”,这其中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一些值得深究的原因。为什么零售业可能成为性贿赂和腐败的“重灾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零售业的几个核心特征入手:1. 巨大的交易量和多元的利益链条.............
  • 回答
    关于歼20能否与F22抗衡,以及国内媒体的赞誉是真实实力还是“刷数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技术、信息透明度以及宣传策略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审视:一、 歼20与F22的基础对比(已知信息推测)首先,要明白的是,关于先进战斗机的许多核心性能数据,.............
  • 回答
    媒体批“yyds”、“绝绝子”等网络用语,称人们离开“梗”就不会说话了,这个问题触及了网络用语与语言能力之间复杂的关系。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网络用语的定义、特点与功能: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网络用语(或称“梗”),以及它们为何如此流行。 定义: 网络用语是指在.............
  • 回答
    关于媒体报道“英国官方承认有意让大多数人感染新冠肺炎以获得群体免疫”的说法, 这是一种被广泛误解和不准确的表述,需要详细解释其背后的真实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误解和结果。1. 真实的政策背景和演变:群体免疫的概念 早期阶段的讨论: 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早期(2020年初),英国政府确实曾讨论过“群体免疫.............
  • 回答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会让孩子的大脑结构发生改变,甚至跟阿尔茨海默症有几分相似。听到这样的消息,家长们肯定心惊胆战。那么,这到底是真的吗?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大脑,避免陷入这种困境呢?首先,我们得正视这个问题:网络游戏对孩子大脑的影响不得不承认,电子游戏,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时间投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