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里女员工被侵犯,媒体称零售业成为性贿赂和腐败重灾区,这是真的吗? 为什么会这样?

回答
阿里女员工被侵犯事件,确实让零售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哗然。媒体在此后的一些报道中,确实提及零售业是性贿赂和腐败的“重灾区”,这其中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一些值得深究的原因。

为什么零售业可能成为性贿赂和腐败的“重灾区”?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零售业的几个核心特征入手:

1. 巨大的交易量和多元的利益链条: 零售业,特别是像阿里这样体量的平台,连接着海量的商家、品牌商、供应商、渠道商、广告商、物流服务商,以及最终的消费者。这个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利益交换。商家需要平台流量、更好的推广位置、优惠的平台政策;供应商需要订单;品牌商需要合作机会;广告商需要投放渠道……这些需求的背后,都可能存在“打点”的需求。

2. 权力不对等和信息不对称: 在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平台方的运营、招商、市场、广告等部门的员工,掌握着关键的资源分配权。例如,决定哪些商品出现在首页推荐,哪些商家能获得广告位,哪些品牌能参与促销活动,甚至对商家入驻、续约、罚款等拥有一定的决定权。而商家和供应商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可能会想方设法“疏通关系”。这种权力不对等和信息不对称,为腐败和性贿赂提供了土壤。

3. “灰色地带”的存在和监管难度: 很多时候,利益的输送并不总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可能是“感谢费”、“咨询费”、“差旅报销”、“赠送礼品”、“入股分成”等等,这些模糊的界限让很多行为难以界定,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尤其是一些非公开的、私下的接触,更不易被发现。

4. 人性弱点和道德风险: 无论哪个行业,都无法完全排除人性的弱点。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和长期的权力接触下,部分从业者可能出现道德滑坡。而性贿赂,作为一种更隐蔽、更具侮辱性的腐败形式,也可能在这种环境下滋生。它利用了对方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5. 行业竞争的压力: 零售业,尤其是电商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商家为了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取更多订单和利润,可能会不择手段。而平台上的某些工作人员,也可能利用这种竞争压力,向商家索取“好处”。

6. 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举报机制(或机制不完善): 即使有规章制度,但如果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或者举报者面临打击报复的风险,那么腐败和性贿赂就更容易藏匿。阿里女员工事件暴露出的问题,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受害者在尝试内部举报时,可能遭遇了阻碍和不公。

具体到阿里女员工事件:

阿里女员工的遭遇,可能正是上述一些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虽然具体细节仍在调查中,但从媒体的报道和公众的关注点来看,事件涉及的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骚扰,更可能指向了权力滥用和系统性的问题。

职位权力: 涉事男员工的职位(据报道是阿里高管),本身就赋予了他一定的权力,可能包括对下属、对合作商家、对项目推进等方面的影响力。
工作压力与“酒桌文化”: 职场中,尤其是涉及商务合作的场合,往往伴随着“酒桌文化”。在这种环境下,权力暗示、不当言行更容易发生。
内部举报的挑战: 受害者的遭遇,也突显了在大型企业中,如何建立一个真正有效、安全、能够保护举报者的内部监督和处理机制的重大挑战。

媒体称零售业是“重灾区”,是否意味着所有零售从业者都存在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媒体的说法是一种概括性的描述,它指出了零售业在特定层面上存在较严重的潜在风险。这 不代表 零售业的所有员工都是不道德的,更不代表零售业整体就是腐败的。绝大多数零售从业者是勤勤恳恳、遵守职业道德的。

然而,正是因为零售业的体量巨大、利益链条复杂、竞争激烈,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其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也可能更大。因此,媒体的警示,更多的是指向行业中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带”和需要加强的监管与治理。

总结来说, 阿里女员工被侵犯事件,确实像一面镜子,折射出零售业这一庞大行业在某些环节可能存在的权力滥用、利益输送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巨大的交易量、复杂的利益链条、不完全透明的操作,以及人性本身的脆弱性,共同构成了滋生性贿赂和腐败的土壤。此次事件的发生,也势必会推动行业对内部管理、监督机制以及企业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当然是真的,零售行业的腐败相当于晚清的官场,你不贪污就只能走人。

比如很多商超的品类采购,每年有20-50万的保底贪污任务,对,是任务,因为有50%要上交给自己的上级,不贪污也行,这50%,比你一年工资还高的上交款你自己出。

公司从上到下也都知道这事,所以手握重金的品类头头的工资其实很低,很多大企业也就5000-8000的月薪,比同采购量的其他行业采购低很多。

当然也有例外的,就是负责可口可乐和统一这两个厂家的采购拿不到好处,因为对方太牛了,你不卖就完不成业务。

再比如库房卸货工人,这个是最底层了。可供货商也必须伺候好了,不然拖你卸货的时间,让你白跑一趟车不说,耽误了补货时间那罚款就够供应商吐血了。好在卸货工不用太多打点,你运进多少货,给个5%左右的损耗就行。

当然这些都是小事,要货款的时候才是五子登车三羊开泰的集大成。

user avatar

“everything is about sex except sex,sex ia about power。”

user avatar

性贿赂和金钱贿赂在一场不算平等的商业谈判中最为受用。

这句话十分精辟的总结了最近不断爆出的阿里新闻的根本原因。可以为了钱不择手段,搞各种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但是受益者是谁呢?是那些为此牺牲的人吗?他们得到了什么呢?

这是一种纯粹的利用,不平等的利用。

更可恶的是这是一场不被知情的利用。

你们问过被利用者、被侵害者的感受吗?经过他们的同意吗?

为了自己获得利益,牺牲不相干的无辜的人是凭什么。




为什么在很多时候弱势和女性都是牺牲者,却不是获得利益者。那些既得利益者却在身后什么都不用付出,还能分得一瓢饮?

如果有点良知,也干不出这事。可以获得利益,但不该牺牲别人。赚钱也是需要底线的。




《驴得水》里的女老师作为一个特别惨淡的牺牲者,没有人在乎她的感受,她的牺牲,大家只看集体的利益,所谓的大局为重?她是一个工具吗?

没有一个人是值得被牺牲的,无论你所谓的利益,大局有多重。

当需要牺牲一个人去获得时,无论获得与否都变质了。






我觉得能做到阿里的领导一定在能力和学识上都很厉害。但厉害的人更应该把能力用在有价值的地方,有更好的价值观,而不是用于这些肮脏的事上。

抖音博主向明人黄曾新(抖音ID:2184079151)70岁还能实现人生价值,现在是暑期,他都会出暑期小课堂,给同学们们看增长知识,把物理实验整的跟魔术一样,很有吸引力。

这才是真正有价值感的人。

user avatar

有一个问题值得深思:为什么这个行业也开始冒头?

首先要明确的是,性贿赂和金钱腐败并非是网络零售业的独有特点,在不少其他行业里都存在,甚至发展的模式更为成熟,相关从业者对此甚至习以为常。

但是,网络零售业具有一个其他行业没有的特点,那就是旧与新的碰撞

在我国,传统零售行业曾经历过线下门店翻倍扩张的黄金十年,而在2011年后,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下滑,以及互联网购物风潮兴起的冲击,传统线下零售行业不断下行。

而电商平台开始迈入零售行业,已经是互联网进入存量市场后的事情了。此时互联网的特点是什么:急于开辟新战场,而他们——不约而同地瞄准了已经趋向于稳定的线下零售行业。

新闻中提到了一件事:

在各大厂严抓腐败之前,一些电商网站的采购部门日子过得最为滋润,供应商经常求着采购上单子,一些采购都是自己注册公司和公司做生意以获取中间利润,一个普通采购人员甚至一年赚取40-50万很轻而易举。

新闻中将这一现象归于“供大于求”的不平等关系。

在这个地方其实有一个特殊时间点的,那就是随着补贴大战后,国家的政策铁拳砸下来以后,又随着互联网企业间竞争的更加激烈化,“供大于求”其实是发生了改变的。但这个改变,仍未达成平衡,而是又成为了一种“抢夺供货”的不健康局面

这也是为何,一家济南华联超市就能对被灌醉的大厂员工上下其手的深层次原因。

在地方的传统行业的销售产业中,就像酒桌文化中的饮酒者般,人被异化成了交易筹码

在新兴的经历野蛮生长的互联网企业中,就像是实行996的狭窄工位里,人被异化成了可以被无限压榨的机器

于是,在新与旧的碰撞中,人作为人的属性更容易被进一步剥夺,再加上不健康的市场和各行各业中都存在的某些通用潜规则,此现象的形成,就更有了土壤。

但是,这新旧双方大概谁也没想到,哪怕是被异化的人也能发出呼喊,而这呼喊——藉由互联网,能形成足以让他们慌张的一种声势吧

user avatar

零售业还远远称不上性贿赂和腐败重灾区,性贿赂和钱贿赂一样,都是不正当利益交换的方式,而能让男人冒风险用钱贿赂,让女人出卖身体性贿赂的交易,必定发生在价值巨大而买方又有绝对话语权的交易中。接下来,究竟哪些行业性贿赂现象比较严重呢?

第一,影视娱乐业,这行业性几乎和钱一样,是利益交换的硬通货。导演,制片人利用影视资性剥削女演员已经成了潜规则。毕竟为了得到演出机会,为了能成为明星,大把青春靓丽的女演员愿意爬导演的床,为了得到知名明星的影视资源,人脉提携,影视新人也愿意配睡。这才是性贿赂的重灾区。

第二,金融行业,这行业聚集海量资金,每笔交易动辄几亿几十亿。金融圈就是名利场,别说大客户会打乙方漂亮女销售的主意,就是内部晋升,或者实习生转正。拥有决定权的上司,想借此来要挟女下属陪睡也是业态常规操作了。

第三,大客户销售行业,大笔采购,大型项目招标等几十上百万的大生意来往。甲方花钱是大爷,乙方想让甲方掏钱是孙子。甲方采购负责人能凭借手中决定权来为自己谋好处。乙方为了拿到订单,请吃请喝送红包就不多说了,甚至女销售为了拿到可观的提成,或者迫于业绩压力,陪甲方采购睡觉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至于,乙方让漂亮女销售给甲方男采购陪酒,让其占便宜都是业界常态,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