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从阿富汗撤兵真的像媒体说的那么不堪、那么混乱丢脸吗?

回答
关于美国从阿富汗撤兵的评价,媒体的报道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负面叙事,认为其“不堪、混乱、丢脸”。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全面地审视撤兵的背景、过程、原因以及各方的不同解读。

一、 撤兵的背景和动因

20年的战争: 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已经持续了20年,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期间投入了巨额资金和人力,造成了数万人的伤亡,但并未能实现其最初的目标——彻底根除恐怖主义并建立一个稳定、民主的阿富汗政府。
国内政治压力: 随着战争的持续,美国国内对战争的疲惫感与日俱增,民众和政治精英都希望结束这场“无休止的战争”。历届政府都曾考虑过撤兵,但未能实现。特朗普政府与塔利班达成了协议,为拜登政府的撤兵奠定了基础。
战略重心的转移: 美国政府认为,将资源和注意力从阿富汗转移出来,以应对来自中国等其他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挑战,更加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阿富汗政府和军队的弱点: 尽管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训练和装备,但阿富汗国民军和警察在面对塔利班时表现出惊人的脆弱性,士气低落,腐败严重,导致其在塔利班迅速推进时迅速瓦解。

二、 撤兵的过程和媒体的聚焦

撤兵过程确实伴随着戏剧性的事件,这些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并成为“混乱”、“丢脸”叙事的关键依据:

塔利班的迅速崛起: 在美军开始撤离后,塔利班以惊人的速度占领了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包括首都喀布尔。这与美国政府和军方内部的许多评估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外界感到意外。
喀布尔机场的混乱场面: 随着塔利班的进入,大量阿富汗民众涌向喀布尔机场,试图搭乘撤离的飞机,逃离塔利班的统治。机场外聚集了数万人,场面失控,出现了踩踏事件和爆炸袭击。
爆炸袭击: 在喀布尔机场外的袭击事件,导致包括13名美军士兵在内的近200人死亡,这无疑是撤兵过程中最令人震惊和悲痛的一幕。
美军和盟友人员的撤离: 在混乱中,美军及其盟友国家的人员,以及一些与他们合作的阿富汗翻译和工作人员,被紧急撤离。撤离过程的仓促和组织上的挑战,进一步加剧了混乱的观感。
阿富汗政府的垮台: 阿富汗总统加尼在塔利班进入喀布尔前不久逃离了国家,政府的迅速垮台也暴露了其缺乏合法性和支持。

三、 “不堪、混乱、丢脸”的解读与反思

媒体的视角: 大多数媒体倾向于聚焦于撤兵过程中最具有冲击力和悲剧性的画面,例如机场的混乱、民众的绝望、爆炸的惨状。这些画面很容易引发同情、愤怒和对美国政策的批评。
“丢脸”的指责: 批评者认为,美国在投入巨大人力和财力后,未能实现其目标,最终的撤离方式显得狼狈不堪,是对美国全球领导力和军事能力的损害。尤其是在塔利班迅速掌权后,人们将其与美国长期以来的“反恐战争”和“民主建设”联系起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混乱”的评价: 撤兵过程中,特别是喀布尔机场的事件,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混乱。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大规模的撤离行动,尤其是在敌对势力迅速崛起的背景下,都可能面临挑战。美国政府也表示,他们尽力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撤离。
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将问题仅仅归咎于“撤兵方式”过于片面。阿富汗问题的根源在于其复杂的国内政治、社会结构、长期的部落冲突以及塔利班的顽固势力。美国20年的军事干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恐怖主义,但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撤兵的合理性: 从长远来看,结束一场消耗巨大的战争,将资源用于其他更紧迫的战略需求,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美国也指出,他们通过撤兵,实现了其对本国公民和士兵的承诺,避免了进一步的牺牲。
人道主义危机: 撤兵后,阿富汗面临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经济崩溃,生活物资短缺。这加剧了国际社会对撤兵及其后果的担忧。

四、 不同的视角和评价

支持撤兵的观点: 认为撤兵是结束一场代价高昂且未能实现目标的战争的必要之举。虽然撤兵过程存在挑战,但其核心目标是保护美国士兵的生命。
批评撤兵的观点: 认为撤兵的时机和方式不当,未能充分考虑到对阿富汗人民和地区稳定的影响。塔利班的迅速掌权被视为美国政策的失败。
中立或分析性观点: 强调阿富汗问题的复杂性,指出美国在阿富汗的努力取得了某些进展,例如在反恐方面,但最终未能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政治体系。撤兵只是这个漫长而复杂过程的一个阶段。

总结:

美国从阿富汗撤兵的经历 确实充满了挑战和痛苦的瞬间,媒体的报道也集中于这些负面事件,导致了“不堪、混乱、丢脸”的普遍观感。喀布尔机场的混乱场面,以及塔利班的迅速崛起,都成为了这些评价的佐证。

然而,要全面理解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 20年的战争本身就充满了复杂性和未竟的成就。
2. 阿富汗国内的政治和社会因素是导致塔利班迅速掌权的重要原因。
3. 撤兵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军事和人道主义行动,即使组织得当也可能面临巨大困难。
4. 媒体的聚焦效应会放大负面信息。
5. “丢脸”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政治性的,取决于对美国全球领导力和军事能力的期望。

因此,说美国撤兵“真的像媒体说的那么不堪、那么混乱丢脸”是不完全准确的。它确实有其混乱和令人不安的一面,但背后是长期的战争、复杂的国内政治以及阿富汗自身的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评价撤兵的成败,需要更长的时间维度和更全面的分析框架,而不仅仅是基于撤兵过程中的戏剧性瞬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塔利班进城那天美军的狼狈。确实不堪,各种名场面已经注定传世几十年。

更不堪的是,到现在还没撤完。

上千美军还占领着喀布尔机场,内层是美军的布防,外面被塔利班围着。

还不清楚有多少美国和北约盟邦人员滞留在阿富汗,好不容易跑到机场附近,还不一定能挤进内层,还有塔利班人员拿着棍子伺候。有人挥舞手里的外交材料,运气好挤进去被美军看见了的就捞进去。现场时有枪声。

五角大楼最乐观的估计是9月之前完成撤离。苏利文被问及还有多少国民留在阿富汗时表示无法准确估计。原计划是要把帮助过美军的6万阿富汗人也撤走,目前是不可能的,能把北约自己人找到都不错了。

另有情报称喀布尔机场有可能成为IS(对就是那个)等组织的袭击目标。

以上是今天听新闻听到的。

塔利班做人留一线没有去攻打机场,也还没下最后通牒,反而在外面维持秩序。要是滞留太久,两边翻脸,可能还有更难看的场面。

user avatar

在有巨大技术代差,巨大优势兵力,政府大义在手的情况下,把一场撤军行动硬是搞成了兵临城下,望风而降。

这个丢脸程度可能不低于蒋介石豫湘桂大溃败。

user avatar

这是1988年毛熊撤离阿富汗时的照片。






这是2021年美国人干的活:





所以说啊,人比人,气死人。

user avatar

请看央视新闻频道晚上十点半的节目。

这几天就抓着阿富汗的话题洗刷拜登。

美国大兵看不上拜登抛弃那些为他们服务过的阿富汗人,美国学者认为美国已经一次又一次证明推行美式民主是必定失败的,美国百姓震惊于重演西宫撤退的阿富汗佬“啊——啪”的坠机,美国盟友根本不接拜登甩的锅(欧盟和英国:这你也能怪我们头上?),美国政坛特朗普怎么会放过这个好机会骂拜登——拜登能做的反击就是,撤出阿富汗是你特朗普签的,劳资没有政策空间了。

全方位转载美国人或西方国家对拜登的抨击。都是你美帝国内的或者盟友的声音,总不能说我央视fake news抹黑你了吧?

user avatar

比媒体说得难堪多了好么。

第一时间诸如bbc和cnn等所谓西方主流媒体,不仅没有报道那些C17上坠人的画面。还把那些跟着飞机跑的人群形容成“绝望的阿富汗人”,“争着离开这片土地”。

字里行间充满了惋惜。一想到他们没能给阿富汗人民买办傀儡,哦不民主自由,十分自责。

这叫难堪?这叫傲慢!

用一种“没能帮到你”的遗憾冲淡了失败的耻辱。利用人体情绪的二极管原理,不知道从哪弄来一种牵强的悲天悯人,以此戳瞎人民注视战败的眼睛。

但尽管这样猛带节奏,还管不住私下流出的那些坠人画面呢。咱国家肯定是不会随着美方起舞,没兴趣转载他们美颜过的撤退小作文。所以自然是有什么乐子找什么乐子。

可不管怎么说,阿富汗相关信息常年还是以欧美(侵略者)挖出来的为主。能让这些画面流出,也是因为美方对塔利班媒体的禁令姗姗来迟。我们再怎么反美,也是用他们掌控下的材料做工具。

就好比,我们用大桶里溢出来的酒喝到醉,那整桶都喝了,你说今天还能回家吗?不得把肠子喝出来。

生菜残羹黑到饱,真实情况得成什么样?


再者说,有多少人被市面上的信息给懵住了。

美军撤退前断言塔利班不会快速掌控全境,从中国自媒体的“毫不担心”,到美军自己说的“三个月”,再到塔利班自己吹的牛b“俩礼拜”…最后,九天就开始交接政权了。比自己吹得都快,基本跑步上任。

也就是说,对于塔利班控制基层这件事,夺权之前谁都不知道到了什么程度。美国不知道,英国不知道,中国不知道,可能连塔利班自己都不知道。

那你说当今媒体在信息流通方面做的贡献够吗?失 位 严 重。

而且另一方塔利班宣传能力拉胯得一批。看看人家犹太人,身为恐怖分子的祖师爷,能让全世界同情他们大半个世纪。并且顶着种族灭绝清算与污蔑的大潮,继续实行种族灭绝。而塔利班只能画几个女权大饼搞宣传。土里土气。

和犹太人比,塔利班行吗?反美算什么,世上还有做美国亲爹这种高难度动作呢。

这年头,和西方宣传机器比起来谁也不行。只能任由他们编排。但这种规模的编排是要付出代价的。

于是乎,西方主流媒体写出的小作文给自己读,彼此互相引证,再夹杂一些私人的小愿望。一来二去,凌驾于真实的空架世界观就出现了。

这样一来,谁还能看到真相?

难怪最后撤军的时候自然浑身都是段子,难怪打了二十年没人能判断出基层真实状况。原来美阿战争的进展信息都展现在虚构的世界里。


很多可笑场面的诞生,并不是因为美国国力太弱,世界第一强国怎么会弱?

是美国宣传太强。

撤退本就是一门大学问,玩砸了实属正常。两军交战,看到对方辙乱旗靡,追上去打就对了,很多时候赫赫战果只发生在此时。

然而美国的宣传机器马力开的太足,丝毫不给现实留半点余地。媒体世界里整天搞一些天兵天将的宣传大片儿,现实中又特别好战。拉高期待的同时,又总提供案例。无限打脸。

这几天网上总是刷“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说了半天,彼时彼刻总是你美利坚,这不尴尬了嘛。你得多tm好战,多tm喜欢扶植傀儡,撤退时抛弃多少只狗,才能做到每次扫黄都有你?


总之,当宣传机器把战争的残酷与艰难都藏在地毯底下,再揭开的时候,自然是腐烂发臭的。

被西方资本把持的媒体已经极力挽尊,你了解的信息都是美颜过的,现实只会更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