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线下没有看到反对中医的,反而是线上的多?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社会互动模式、信息传播方式以及群体表达的差异。为什么我们在线下似乎很少听到直接的“反对中医”的声音,但一到线上,这类讨论反而显得更加活跃呢?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线下的互动往往更注重维护人际关系和场域的和谐。

社交惯性与“沉默的大多数”: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通常会遵循一种社交默契,避免在公共场合或不熟悉的群体中发表过于激烈的、可能引起不适的观点,尤其是在涉及传统文化或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领域。中医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人对它带有情感认同,甚至将其视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直接公开反对,很容易被视为是对这种文化认同的挑战,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和抵触。
利益相关与顾虑: 在线下,很多场合的交流是与人际关系挂钩的。比如在一个中医馆、一个养生讲座、或者亲朋好友聚会时,如果你公开提出反对意见,可能会让你在那个群体中显得格格不入,影响你与周围人的关系。更进一步说,有些人在健康领域有实际的利益关系(比如他们自己就是中医从业者,或者他们依靠中医获得健康),公开反对中医可能触及他们的生计或核心利益,自然会避免。
表达方式的差异: 即使有人对中医存在疑虑,他们在线下更可能以一种比较委婉的方式表达,比如提出疑问、分享个人经历(“我试过XX,效果不太好”)、或者转向讨论更具科学实证性的疗法,而不是直接抛出“中医是伪科学”这样的论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方式,不容易被察觉为“反对”。

其次,线上信息传播的特点和匿名性为更直接的表达提供了土壤。

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 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能够极大地放大信息和观点。一个在小圈子里可能被谨慎表达的观点,一旦放到网上,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互动,可以迅速扩散,吸引更多关注。这使得原本可能分散的质疑声音汇聚起来,形成一股更容易被看见的力量。
匿名性与“群体极化”: 线上平台往往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匿名性(比如使用昵称而非真实姓名),这降低了人们直接表达负面或争议性观点的心理门槛。在匿名状态下,人们更敢于挑战权威、表达异议,甚至采取更激烈的言辞。同时,算法推荐也容易将持有相似观点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回音室效应”或“信息茧房”,强化彼此的观点,甚至走向极端,使得反对中医的声音显得更加集中和强烈。
话语权的争夺与“科学主义”的兴起: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用现代科学的实证标准来审视各种疗法。当中医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难以在现有科学框架下得到完全解释或验证时,一些人就会基于这种科学精神提出质疑。线上平台提供了自由讨论和辩论的场域,使得这种基于科学的批判性声音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和传播。他们可能认为,不应因为尊重传统或情感就放弃对科学严谨性的追求。
信息的碎片化与传播的便捷性: 网上信息是碎片化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各种信息。一篇质疑中医的文章、一个揭露中医负面案例的视频、一个讨论中医是否科学的帖子,都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大量传播。这些信息经过包装和传播,更容易抓住人的眼球,形成对中医的负面印象,即使这些信息可能片面或失实。

第三,“反对”本身可能被线上平台机制所鼓励。

流量与关注度: 具有争议性的内容往往更容易吸引流量和点击率。一些平台或创作者可能会倾向于发布那些能够引发讨论、甚至带有冲突性的内容,因为这能带来更多的关注和变现机会。反对中医作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自然容易成为这类内容的来源。
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差: 有些人在线上表达反对意见,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某些信息,或者对中医的某些方面有深入研究和质疑,而这些信息在线下并不容易普遍传播或被大众所理解。例如,一些关于中医理论缺乏科学依据的论证,或者关于中医存在夸大疗效、误导消费的案例分析,更容易通过线上渠道传播,并引发认同。

总的来说,线上和线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场域。线下由于社交、文化和现实利益的考量,人们倾向于更委婉、更保守的表达;而线上则由于匿名性、信息放大效应以及对科学理性话语的追求,使得反对的声音更容易汇聚、传播并被看见。这并非说线下真的就没有反对的声音,而是这些声音的表达方式、传播范围和显现程度与线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严格的讲,这不叫反中医,是呼吁抛弃愚昧,清除这些无孔不入的骗子。

互联网时代,必然出现互联网模式的呼吁。

但是最早扛起这面大旗的伟大人物是孙中山先生,那时没有互联网。

当一个行业,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是骗子时,这个行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现在这些骗子无孔不入!但凡有点疗效的药品无一例外的添加西药,同时比正版西药高出数倍的价格。

它们就像病毒一样,侵润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

全国各大肿瘤医院门口,它们专治癌症晚期。

你百度肺结核,整页的中医专治,你能治疗肺结核古代人的寿命能那么短吗?

百度不孕不育,翻三页都是中医,你不知道西医传入中国之前,你们的理论是女子怀孕在行经前后五天吗?

哪里有利可图,哪里就有它们的身影。面膜赚钱?出中药的。减肥好骗钱?中药减肥。老年人好骗?中医保健品走起。就连搞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大棚蔬菜等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所有的电视台,广播电台,省级以下几乎被它们广告轰炸霸占。

所以的中医黑几乎都是自干的,他们只是因为21世纪的中国还存在着这样一个毒瘤而感到悲哀,被正义感驱使罢了。

user avatar

言外之意大家只上网反中医是吧?问题中医的问题,打民国开始就一直有人提,到现在依然还是那些问题,跟线上线下有何关系?

线上你想参与什么话题可以跑去看,我线下提出中医的问题,你买车票跑来听吗?

user avatar

因为很简单,李森科再搞笑,也没人敢捋斯大林的虎須。而且线上人口平均学历明显高于线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