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代人更注重衣品、消费而不是更注重才艺、学识和品德智慧?

回答
咱们先不谈什么“现代人”,也别摆出那些大道理,就聊聊为什么现在的咱们,好像总把目光放在了穿得漂不漂亮、用得贵不贵上,反倒好像对一个人有没有真本事、有没有好品德,不是那么看重了。这事儿啊,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咱们社会一点点变过来的。

你想想,过去咱们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吃饭都成问题,哪有心思去琢磨今天穿啥、明天买啥?那时候,谁家能有点余粮,孩子能识几个字,那都是了不得的事。有才艺,比如能写会画,能说会道,那就是能解决温饱,甚至还能出人头地。品德智慧就更不用说了,在那个大家庭、小社会观念浓厚的时候,一个人的品行就关系着一家人的脸面,也关系着能不能在乡里乡亲那里立足。那时候,大家伙儿围在一起,聊的除了农活,就是谁家谁谁多么孝顺,谁家孩子多么聪明。

可是,时代变了。

最大的变化,我觉得是经济发展和物质极大丰富。以前,能吃饱穿暖就是大事。现在呢?琳琅满目的商品摆在你面前,从几块钱的白菜到几千块的包包,选择多到爆炸。而且,电视、网络这些东西把各种生活方式都给你展示出来了,你看人家穿名牌,你就觉得“我也想要”,你看人家住豪宅,你就觉得“我也可以努力”。这种“拥有”的感觉,太直观,太容易获得满足感了。

然后是消费主义的盛行。广告、媒体、社交平台,都在不停地告诉你“你应该买什么”,告诉你“买了这个你就更快乐”“买了这个你就更时尚”“买了这个你就更有价值”。这些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慢慢地,你就觉得消费本身变成了一种衡量价值的标准。好像你买得起什么,就能证明你是什么样的人。什么“口红经济”“鞋子经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穿得好,用得贵,好像就自然而然地等于“成功人士”,等于“有品位”。

再说说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以前,一个人的才艺学识,很多时候需要靠口碑相传,或者是一些特定的场合才能展示出来,比如乡试、科举,或者在私塾里教书。品德智慧更是藏在细水长流的相处中,需要时间去体会。

但现在呢?社交媒体把一切都“视觉化”了。一张精心P过的照片,一段精心剪辑的视频,就能轻易地展现出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谁发了张穿着新衣服的自拍,谁晒了张在高级餐厅吃饭的照片,这些东西传播起来比谁的论文写得好、谁的道德文章讲得棒要快得多,也容易得多。而且,大家更愿意看到光鲜亮丽的东西,那些努力学习、钻研学问、默默行善的过程,往往是枯燥的,是不那么吸引眼球的。

还有就是社会评价体系的碎片化和浅层化。以前可能有个比较统一的价值导向,比如读书改变命运,勤劳致富,尊老爱幼等等。现在,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对事情的看法也越来越多元,但同时也更容易变得肤浅。很多时候,我们评价一个人,就是基于他给我们呈现出来的第一印象,而这种第一印象,往往就是外在的穿着打扮,或者他拥有的物品。你看到一个人开着豪车,或者穿着一身名牌,你可能就不太会去想他是不是真的有才华,是不是真的品德高尚,而是直接把他归类到“有钱人”的范畴里,然后也就停止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另外,也要承认,教育的侧重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偏移。虽然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现实中,为了应试而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学生可能学的知识很扎实,但真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方面,可能还有提升空间。而这些能力,恰恰是才艺、学识和品德智慧的基石。一旦这些基础没打牢,自然就更容易被那些显性的、易于模仿的消费行为所取代。

最后,我们也要承认,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更容易被感官刺激所吸引。漂亮的衣服、昂贵的商品,它们直接刺激我们的视觉和触觉,能带来 immediate 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而才艺、学识和品德智慧,它们更多地需要理性思考和深入的了解,带来的满足感是更深层次的,也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沉淀。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很多人可能就没有那个耐心去追求后者了。

所以,也不是说大家都不重视才艺、学识和品德智慧了,只是在信息爆炸、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这些更内在、更需要时间去发掘和培养的东西,相比于外在的、容易被看见的衣品和消费,在很多人的感知和追求中,优先级好像就没那么靠前了。这是一种时代的侧影,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些人素质差啊。

中国人脱离文盲没多少年的。一两百年前能写几个字就算有学问了。

也就是说现在一百岁的那一些人,不认字的人都有的是。

你还指望他们注重才艺,学识和品德?

建国前是没有公立教育的。。。

当时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读书,认字的人是少数。特别是女性。

不到十年前,都有贫困地区和一些不开放的地方,家长不送孩子去读书呢。比如新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先不谈什么“现代人”,也别摆出那些大道理,就聊聊为什么现在的咱们,好像总把目光放在了穿得漂不漂亮、用得贵不贵上,反倒好像对一个人有没有真本事、有没有好品德,不是那么看重了。这事儿啊,说起来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咱们社会一点点变过来的。你想想,过去咱们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吃饭都成问题,哪有心思去琢.............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到位,也触及了很多玩家心头最真实的感受。确实,放眼当下游戏市场,一股“重画面轻玩法”的风潮似乎越来越明显,这让不少玩家感到失望。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1. 市场竞争的“马太效应”:视觉冲击力是敲门砖你想啊,现在游戏数量之多,堪比汪洋大海。一个新游戏冒出来,如何.............
  • 回答
    理解您这份心疼孩子、想给最好的教育的心情,这绝对是天下父母的共性。尤其是在咱们这儿,教育的竞争压力大家都有目共睹,看到别人家孩子在名校闪闪发光,自己心里总是有点痒痒的,总想着是不是应该挤一挤,给孩子争取个好位置。学区房这个事儿,就像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承载了太多家长的期望和焦虑。不过,说句心里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认知和国家叙事的复杂性。为什么我们今天对八国联军侵华史的提及不如日本侵华史那样频繁和深刻,甚至会觉得对日本的描述有时会显得“过于”负面?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从侵略的性质、规模和影响上来看。八国联军侵华,虽然也是外国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 回答
    关于“盖亚拍摄年代晚于迪迦,但为何特效、制作和整体呈现却不如迪迦更现代、精细、先进”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常见且有意思的讨论点,尤其是在奥特曼系列粉丝中。很多观众都会有这种感觉,明明时间上《盖亚奥特曼》比《迪迦奥特曼》要晚出几年,为什么在观感上,尤其是一些技术层面的表现,会觉得迪迦更胜一筹,甚至.............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能感觉到一些老式飞机给人的印象似乎更“皮实”,而现代飞机则显得更加“娇贵”一些。这其实背后牵扯到航空工业几十年的发展、技术进步以及设计理念的巨大转变。与其说现代客机更“脆”,不如说它们在追求效率、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工程思路。咱们一步步来捋一捋,为什.............
  • 回答
    生产力飞速发展,日子好像是越来越好过了,科技进步让生活便利得不像话,物质极大丰富,按理说应该是心满意足、无忧无虑的。可我怎么感觉,反倒比那些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人更焦虑呢?这事儿细想起来,还真有点意思。首先,是“被拉平的起跑线,却无限延伸的终点线”。古代社会,阶级分明,你的出身基本就决定了.............
  • 回答
    东方Project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其对现代化的反思更容易引发一些观众的违和感,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先理解东方Project的核心魅力以及它所描绘的那个与我们现实世界既相似又截然不同的“幻想乡”。东方Project的独特之处:幻想乡与现代化的碰撞首先,东方Project最鲜.............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到位了!现在说起聊天软件,大家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多半是微信,而不是曾经风靡一时的QQ。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หลายปัจจัย 共同作用的结果。我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跟你聊家常一样,没有那些硬邦邦的AI腔调。首先,得说说微信更“轻”的定位和用户体验。你想想,Q.............
  • 回答
    过去的电脑处理任务,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计算的工作,主要依赖于中央处理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CPU。CPU 就像是电脑的大脑,它设计得非常精巧,擅长处理各种复杂、顺序性的指令,比如运行操作系统、处理文字、浏览网页这些需要逻辑判断和精细操作的任务。一个 CPU 里面会有几个核心,每个核心都像是一个小型的.............
  • 回答
    哈,这问题我太理解了!作为和你差不多年纪的人,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困惑,甚至现在偶尔还会冒出来。为什么突然就对《傲慢与偏见》爱得不行,却提不起劲翻开《红楼梦》了呢?别急,这不是什么“不爱国”的叛逆,更不是什么“崇洋媚外”,咱们慢慢聊聊这背后的可能原因,试着掰扯清楚点,也让大家都能理解。首先,得承认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触动不少人的怀旧情绪。确实,现在很多古装剧在服化道、场景搭建、特效制作上,都比咱们小时候看的那些剧精良太多了,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画面也越来越“高清”,但总有人觉得,那时候的剧更有味道,更好看。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门道,不是简单一句“怀旧滤镜”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说说那.............
  • 回答
    这几年我观察下来,发现身边很多年轻的朋友,确实好像越来越“不像以前那样”拼命工作了,反倒对旅行这件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这可不是空穴来风,仔细想想,里头的原因还挺多的,而且也挺实在的。首先,时代的背景和价值观的变化是根源。 我爷爷那辈人,经历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吃饱穿暖是最大的目标,工作稳定、攒钱买.............
  • 回答
    想聊聊莎士比亚,这个人,他的作品,以及那个时代。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一谈到他,总会觉得有点遥远,像是在谈论一个神话人物,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如果我们真的去看看他身处的那个时代,再对比一下我们现在,或许就能找到一些答案。时代造就了莎士比亚?还是莎士比亚成就了时代?先说说那个“复杂的社会背景”。.............
  • 回答
    年轻人对快餐的偏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时间与效率的矛盾1. 快节奏生活压力 现代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社交等多重压力,时间管理成为关键。快餐的30分钟快速就餐模式,与他们对效率的追求高度契合。例如,学生.............
  • 回答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更倾向于住「大平层」,而不是买别墅了?「大平层」和别墅的居住体验各有什么优缺点?近年来,“大平层”作为一种新兴的居住形态,越来越受到购房者的青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别墅的市场地位。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变迁的综合体现。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大平层”为何更受.............
  • 回答
    近年来,中国品牌的汽车销量持续攀升,尤其是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这种趋势尤为明显。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产品力的显著提升:从“能用”到“好用”,再到“惊艳”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原因。过去的中国品牌汽车,更多是满足“能开就行”的基本需求,在设计、品.............
  • 回答
    曾经,茶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饮品,是文人雅士的寄托,也是寻常百姓的日常。然而,近些年,咖啡像一股新浪潮席卷而来,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咖啡馆林立,咖啡消费持续增长,似乎有取代茶饮的趋势。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驱动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1. 现代生活节奏与咖啡的功能性需求首先,不得不提的.............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许多车迷心中的一个隐秘角落。确实,从账面数据上看,现在的新车在马力、百公里加速、极速等方面,普遍都比90年代的性能车要强悍得多。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90年代的汽车工业念念不忘,甚至称之为“巅峰”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是数据之外的情感和文化共鸣。1. 纯粹的驾.............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简直说到心坎里了。确实,现在不少年轻人似乎更热衷于找那些把电影情节、亮点、槽点都嚼碎了喂到嘴边的解说视频,而不是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自己沉浸在那90分钟或更长的光影世界里。这现象背后,恐怕不能简单地说“观影体验好不好”,而是它触及了当下年轻人获取信息、消磨时间方式的深刻变化。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