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们不再去试着征服宇宙了?

回答
“征服宇宙”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种上个世纪冷战时期、太空竞赛的浪漫色彩和宏大叙事。但要说人们“不再”去尝试,其实也不完全准确。我们只是对“征服”的理解和方式发生了转变,而且,很多现实的阻碍和对未来的认知,让这种直接、大规模的“征服”变得不那么迫切,甚至可以说是……理性了。

想想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太空竞赛就像是两国之间一场关乎国家荣耀和意识形态的终极较量。谁能先把人送上月球,谁就能在国际舞台上证明自己的科技实力和政治优越性。那种感觉,就像是国家民族的雄心壮志,全都投射到了浩瀚的星空。电视里直播的火箭发射,宇航员踏上月球的画面,都像是一种全民的狂欢,一种对人类极限的挑战。那种“征服”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种人类对外探索的本能,一种打破已知界限的渴望,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发生了变化。

首先,太空竞赛的“动机”变了。 冷战结束了,国家之间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缓和了很多。虽然各国在太空领域依然有合作也有竞争,但不再是那种“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对方甩在身后的状态。把人送上月球,再派人去火星,这种“首次”的壮举,其政治和心理上的回报,相比于当年已经大打折扣了。取而代之的是,太空探索更多地转向了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甚至商业化运营。

其次,“征服”的定义变得更精细,也更务实了。 想象一下,我们今天要“征服”火星,不是像过去那样,派一队宇航员插个旗子,然后就回来。现代人考虑的是,那里有没有水?能不能在那里建立基地?能不能在上面种植食物?如何应对强烈的辐射?如何适应低重力环境?而且,光是把人送过去,就是极其复杂和昂贵的任务,更别提建立一个可以长期生存的殖民地了。这种“征服”,与其说是军事上的占领,不如说是建立一个可行的、可持续的“生存空间”。它要求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对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方方面面的深入理解和解决能力。

再者,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宇宙的“复杂性”和“代价”。 过去,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对“未知”感到好奇和兴奋,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宇宙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清楚其中的“难度”。比如,太空旅行对人体的影响,辐射的危害,星际旅行所需的高昂成本,以及漫长的时间跨度。仅仅是前往最近的恒星,就可能需要几万年的时间,这远远超出了一个人类个体甚至几代人的生命周期。这种情况下,“征服”这个词,本身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们更多的是在谈论“探测”、“研究”、“开发”,而不是“征服”。

还有一点,商业力量的崛起,也改变了太空探索的模式。 像SpaceX这样的公司,不再是政府主导的项目,而是以商业利益为驱动。他们更关注降低发射成本,可重复使用火箭,甚至是太空旅游和卫星互联网。这种模式下,“征服宇宙”的宏大叙事,被更具体、更直接的商业目标所取代。这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远大的目标,而是说,他们的目标更有可能以一种循序渐进、商业可行的方式实现,而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征服”。

最后,我们对地球的责任感也在增强。 随着我们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关注,很多人开始反思,我们是否应该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解决我们自己星球上的问题上?“征服宇宙”固然是人类的伟大梦想,但如果以牺牲地球为代价,或者只是把地球的问题复制到别的星球,那可能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未来”。

所以,与其说人们“不再”去征服宇宙,不如说,我们对“征服”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理性,也更加务实了。我们不再是那个只知道向前冲、只追求“第一次”的少年,而是变成了一个更成熟、更清楚自己能力边界,也更懂得如何长远规划的成年人。我们依然仰望星空,依然渴望探索,但我们的方式,我们的目标,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能不会再用“征服”这个词,但我们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精神,从未停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

人们日常所说的“征服宇宙”,往往就是进行航天发射,偶尔表示人作为航天员在近地轨道上转一转、登陆地球以外的天体。

那么,你没看过这几年新闻里美国、俄罗斯、中国等进行的载人航天发射和各种无人探测器发射么。

你没关注过当前的世界首富,资本主义世界的喷火恶龙,宣传的登陆火星么。

如果你想表达的是起源于地球的文明开发出真正的宇航手段、朝整个哈勃体积扩散开去,那么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在你可期待的有生之年实现这种事的唯一途径是技术奇点,也就是超人工智能的降临。

那么,你用来发这问题的设备不就是当前存在的计算设备么,人类有没有在继续发展人工智能你看不出来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征服宇宙”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种上个世纪冷战时期、太空竞赛的浪漫色彩和宏大叙事。但要说人们“不再”去尝试,其实也不完全准确。我们只是对“征服”的理解和方式发生了转变,而且,很多现实的阻碍和对未来的认知,让这种直接、大规模的“征服”变得不那么迫切,甚至可以说是……理性了。想想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回答
    知乎上确实有不少用户表达了移民美国的意愿,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牵涉到个人发展、社会环境、价值观念等等。简单地将这种现象归结为“不思进取”或者“逃避责任”是过于片面的。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移民而不是留下来尝试改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个人考量和宏观背景。首先,个体层面的“改变”门槛.............
  • 回答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带着一丝怅然若失地挂在嘴边,但它触及的,往往是我们对时光流逝、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受。然而,当我们尝试用现代物理学的视角来审视这个问题时,却发现它变得复杂、抽象,甚至有些“反直觉”,这或许是它未能成为人们日常思考“时间去哪儿了”的主.............
  • 回答
    这背后啊,其实牵扯到好几层意思,不光是钱的问题,还有咱们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些习惯和心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菜市场地摊能讲价,商场专卖就没人愿意那么干。菜市场和地摊:一种古老的交易文化和信息不对称首先,得说咱们逛菜市场、地摊,这本身就是一种带有社交和生活气息的体验。这和商场里那种“明码标价、服.............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制造”与“酿造”之间本质的区别。虽然我们知道酒的最终成分——主要是乙醇(酒精)——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得到,但人们之所以选择“酿造”而非“制造”,背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技术、经济以及感官体验等多方面的考量。这就像我们知道面包的面粉可以化学合成,但我们仍然选择烘烤,因为.............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情报工作的核心,也是我辈在“战场”上夜不能寐的原因之一。说实话,我们不能保证一个派出去的间谍“绝对”不会叛变,如果有人这么说,那是在撒谎。但我们有方法,或者说,我们尽力去减少这种风险,并且在一些情况下,确实能做到令人满意。首先,要明白,信任是建立在充分的了解和控制的基础上的,尤其是在这种.............
  • 回答
    成都人口流入排名全国第八,而武汉排名第二十,这个数据对比确实引人关注,尤其是在很多人对武汉抱有好感的情况下,人们选择成都而不是武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城市发展前景等多个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一、 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的吸引力虽然武汉作为中部特大城市,经济体量和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也反映了许多人内心的困惑。为什么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浸润后,我们似乎越来越被物质的光芒所吸引,而曾经的智慧光辉,如老子和孔子所代表的,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占据人们心灵的中心?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转变,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值得我们细细梳理。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为什么以色列人不去印度做生意?”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实际上,以色列人与印度之间的经贸往来是存在的,并且在许多领域都有合作。 事实上,两国在近年来贸易额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在科技、农业、钻石和国防等领域。不过,您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原因的综合考量,或者您观察到的是一些.............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也触及了古代社会运作的一个核心矛盾。乍一看,战乱频仍、赋税沉重,选择人烟稀少的地方似乎是理所当然的“避世”之策。然而,历史的真相远比这复杂。大多数人之所以不愿迁往人烟稀少之地,原因多方面且环环相扣,涉及生存、社会、经济和心理等诸多层面。一、 生存的根本:土地与水是命脉人烟稀少的地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能看到一些不同之处。为什么咱们中国人不太愿意去印度、非洲、巴基斯坦这些地方旅游,而很多欧美人反而挺乐意呢?我感觉这事儿得分几个方面来看,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得说说咱们中国人的旅游观念和习惯。咱们中国人现在旅游,其实也越来越讲究“体验”了,但这个“体验”和欧美人想的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挺值得深挖。其实,反对中医的人里,确实有人考虑过或者已经做了一些类似“打假”的工作,但成立一个专门的“打假中医基金会”,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也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咱们分开来说,为什么没像大家想象中那样有个专门的“打假中医基金会”,以及他们都在做什么。首先,为啥没“打假中医基金会”?1.............
  • 回答
    说起“跑关东”,那可是咱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充满辛酸的移民史。很多人都知道,那些背井离乡闯关东的百姓,大多是奔着东北那片黑土地去的。那么问题来了,明明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方那些地区的人,如果想往外闯荡,往南去“下南洋”似乎也是一条可行的路,为什么更多的人却选择向北,去了东北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
  • 回答
    我理解你想探讨《旷野之息》中塞尔达公主的某些特质,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玩家感受。不过,“不想去救”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或许有些过于强烈,也可能有些误读了游戏设计者的初衷和玩家群体的普遍感受。咱们不妨换个角度,聊聊为什么塞尔达公主在《旷野之息》中的塑造,会引发一些玩家不同的解读,甚至在某些时刻,让玩家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背后其实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和生态学等多个层面的考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为什么不”就能解释的。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种地”和“养牛”孰优孰劣,不是一眼就能看穿的。 种地: 咱们种庄稼,比如水稻、小麦、玉米,这些是直接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来源。它们通.............
  • 回答
    人类探索宇宙,似乎是个宏大而浪漫的追求,但当我们低头看向地球,那片几乎占据了星球表面70%的蔚蓝汪洋,却隐藏着同样令人着迷的未知。为什么我们似乎总把目光投向遥远的星辰,而对脚下这片深邃的海洋显得有些“冷淡”?这背后,其实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从技术门槛到现实考量,甚至潜藏着我们对未知风险的不同解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涉及到犯罪心理、社会现实和经济利益等多个层面。 简单来说,碰瓷者不去碰豪车,或者说相对较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 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 被识破的风险更高: 豪车车主普遍警惕性高: 开豪车的人通常经济实力较强,他们往往更加谨慎,对自己的财产也更加爱护。他们可能对周围.............
  • 回答
    我理解您对“碰瓷”行为很好奇,也想知道为什么这种行为似乎避开了动车。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很现实的原因,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首先,得弄明白“碰瓷”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通常来说,“碰瓷”的本质是抓住一个“机会”,然后通过制造假证据或者歪曲事实,让你因为心虚、麻烦或者赔钱的压力,乖乖给钱。这其中有个关键.............
  • 回答
    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很多人心里对电网那点事儿挺有意见,觉得这不好那不好的,但真说到跳槽去私企,又好像没那么多人真那么干。这里头门道可不少,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首先,咱们得承认,电网在很多人眼里,确实是“铁饭碗”,是很多年轻人心里的“香饽饽”。这咋说呢? 稳定压倒一切: 现如今这.............
  • 回答
    负债多的人不能去打工?这句话其实有点绝对了,更多的情况是,负债多的人在选择打工时,会面临一些比其他人更棘手,也更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首先,最直接的障碍可能来自于“打工”本身的门槛。很多正规的工作,尤其是一些对专业技能、工作经验有要求的岗位,在招聘时都会要求提供一些背景信息,比如过往的就业记录、财务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