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比起外国人更加羞于谈性?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值得聊的,也挺复杂的。中国人吧,跟外国人比起来,好像确实对“性”这个话题,普遍来说更闭塞一些。这不像什么稀奇事,但细想一下,背后原因可不少,而且是层层叠叠的。

首先,咱得回到老祖宗那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那叫一个深远。儒家讲究的是什么?“克己复礼为仁”。“礼”在其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当然也包括了情感和欲望的表达。在那种社会环境下,个人的情感需求,特别是性需求,是被高度压抑的,甚至是需要隐藏的。大家更强调的是家族、宗族、社会整体的和谐,个人欲望一旦过于外露,容易被视为“不合礼”,是会坏了规矩的。性,作为一种非常原始和私密的欲望,自然就成了“不可言说”的范畴。

再加上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于男女之防的要求也极高。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是基本的行为准则。在这种背景下,关于性的公开讨论,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即使是夫妻之间的性生活,也很少被提及,更不用说在家庭、社会层面进行交流了。这种“性是私密到不能说”的观念,就这么一代一代地刻在了骨子里。

然后,到了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社会思潮有过一些变化,但整体上仍然受到苏联早期性保守主义思潮的一些影响。加上后来几十年的特定历史时期,对性和性观念的管制更是到了极致。那时候,性被描绘成一种“肮脏的”、“需要压抑的”东西,与革命、进步、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相对立的。电影、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的描写都非常含蓄,更别提性了。稍微有点沾边的,都可能被认为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这种压抑和妖魔化,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性的禁忌感。

再说回来家庭教育。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的经历,从小到大,父母很少主动跟他们谈论性。就算孩子自己问,父母也往往是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或者干脆一句“你大了就知道了”。这种“避而不谈”的态度,传递给孩子的就是一个信号:性是不能公开讨论的,是羞耻的。孩子们没办法从父母那里获得正确的性知识,只好自己摸索,或者通过不那么可靠的渠道获取信息。久而久之,这种羞耻感就根深蒂固了。

社会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即使现在社会开放了很多,但你仔细观察,很多地方还是有“性启蒙教育”的缺位。学校里,关于性的课程要么是走个过场,要么干脆没有。成年人之间,也很少有人愿意公开谈论自己的性生活,或者讨论一些性健康、性教育的问题。大家更多的是通过一些隐晦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比如网络论坛、八卦小报,甚至是一些低俗的内容。这种缺乏公开、健康、理性的讨论环境,反而让性变得更加神秘和难以启齿。

还有一点就是“面子文化”。中国人讲究“尊严”,讲究“体面”。在很多人看来,谈论性显得不够“文雅”,不够“成熟”,甚至有点“下流”。尤其是在长辈面前,或者在不太熟悉的人面前,更是绝不会主动提起。这种顾忌面子,也让很多人不愿意敞开心扉谈论这个话题。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虽然也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在某些时期,他们对性的态度经历了多次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比如文艺复兴时期,人体艺术和对身体的赞美;再比如20世纪60年代的性革命,更是对传统观念的巨大冲击。这些历史事件和思潮,使得性在西方社会被更广泛地接受为一种自然的人类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公开讨论和研究。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西方社会对待性的态度也有差异,但总体来说,这种公开和透明度是我们相对欠缺的。

所以,中国人比起外国人更羞于谈性,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是历史、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改变这种观念,也需要时间和更多层面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该说的时候,很羞于谈性,譬如对自己的孩子们;

不该说的时候,羞于谈性?就差光着屁股开会了!

user avatar

谁说的啊?现在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张嘴就是“屌”啊“屄”啊“操”啊,可顺口了。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句话是在扯淡,并且如果加上“网民”两字就更是在扯淡了。

国内大学社团部门团聚,谁敢在这里说那饭桌上没人讲荤段子没人戳CP玩笑没人在真心话大冒险环节提过偏荤的问题?

国外party都他妈端了杯啤酒尬聊仨小时天气文化你妹妹我叔叔特朗普和stereotype。


混迹微博久一点,明星辣照街拍之类下面都是【坐地排卵】【我行了】【叮裆猫】之类。

reddit同类型图片热评榜都还是【妈妈你看这个人ta怎么这么可爱】【没人注意到ta背后有只在笑的狗吗】之类。

user avatar

中国人羞于谈性是你的错觉或是你生活的环境让你产生了错觉。

我去过的国家里喜欢说性话题的,中国人首屈一指。你随便进个公共群,你会发现不管是男是女都有珍藏小表情,稍有不慎就飙到翻车。

我一直怀疑是过去中国人娱乐活动匮乏造成人们喜欢聊这个话题。就像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爆炸一样,回家没电视没网络,只有床上那点事是个乐子。

特别是农村已婚已育的妇女同志们,说把哪个小伙裤子当场扒了属于家常便饭。而且大家不觉得这有什么过分的,甚至会认为这个与性无关,只是娱乐活动的一种。

当然白人也不是不聊性话题,前提是双方看对眼了打算来一发,才会说些挑逗性的话。

简单说就是老外觉得性话题就是性,中国人觉得性话题不仅仅是性。它是酒桌上的润滑剂,是聊天群里活跃气氛的工具,是村里各位大妈调节邻里关系的手段,是放松心情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

中华性文化的博大精深岂是那些蛮夷可懂。

user avatar

别,中国不聊,那是当着外国人装文明的逼

外国人不聊,那也是跟你丫不够熟络在装逼


要比就拿同一个档次下的人来比

你拿个中国和尚跟日本和尚一起比都算超纲。


随便哪国男人政治/体育/游戏都是打得狗脑子都出来(只有日本男人例外,他们把政治换成高达.滑稽),聊起咪咪屁股大腿小电影,恨不得所有人都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还有说“跟外国女性说她胸大有魅力可能会被抓。”的

废他妈话,搁中国任何一个正常发展的地区的正常场合,你丫当着姑娘面评论她奶子大小?打不死你丫算姑娘懂法律。

您爹从小没教育您啥叫基本礼节么?

还是您妈带着您进女澡堂子直到您年满18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值得聊的,也挺复杂的。中国人吧,跟外国人比起来,好像确实对“性”这个话题,普遍来说更闭塞一些。这不像什么稀奇事,但细想一下,背后原因可不少,而且是层层叠叠的。首先,咱得回到老祖宗那儿。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影响那叫一个深远。儒家讲究的是什么?“克己复礼为仁”。“礼”在其.............
  • 回答
    说中国人食材比外国人“更”丰富,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同饮食文化的核心。与其说是“更”丰富,不如说我们对食材的理解和利用方式 更宽泛、更具独特性。外国人不吃内脏,而中国人可以,这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是深厚的历史、地理、经济以及哲学观念在起作用。一、 历史的烙印:从生存到技艺的演变1.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有代表性。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时,确实会产生一些这样的感受。不过,要说“外国人比中国人爱笑,更阳光,更自信”,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因为“外国人”涵盖了太多不同的文化和个体,而中国人的内部差异也非常大。但是,如果从一些普遍的文化和社会观察角度来探讨.............
  • 回答
    关于外国人是否比中国人更相信中医,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一、 现有证据与普遍认知从一些统计数据和媒体报道来看,确实存在外国人对中医的兴趣和接受度不断增长的现象。在西方国家,针灸、中草药等疗法在一些领域已经得到了.............
  • 回答
    “为什么总觉得外国人演戏比中国人演得更自然?”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背后涉及很多复杂的文化、历史、教育、表演理念和观众期待等因素。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表演体系和教育背景的差异 西方表演体系的多样性和成熟度: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Metho.............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文化交流、信息传播以及受众心理等多个层面。事实上,与其说“讨好”更容易受欢迎,不如说“符合期望”或“提供价值”更容易获得积极反馈。而外国人与中国人对中国现实的感知,往往存在信息差和视角差异,这就导致了某种“悖论”的出现。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拆解一下:1. 信息不对称与信息茧.............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什么一些外国人可能更“怕”中国强大,而不是美国强大:一、 认知模式与历史经验的差异: 对“霸权”的理解不同: 美国长期以来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强大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虽然也有.............
  • 回答
    “外国人看起来比中国人活得轻松”,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我身边也有朋友,尤其是出去旅游或者留学过的,回来都会有类似的感觉。但说到底,这更像是一种“看起来”,而不是绝对的事实,毕竟每个人的生活压力大小,跟很多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如果非要从“看起来”这个角度来分析,我能想到几个可.............
  • 回答
    理解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对俄罗斯的实力(排除核武层面)抱有比西欧更强的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其中既有历史渊源,也有现实的观察和认知偏差。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哪个国家更强大”的问题,而是关于一种集体感知,这种感知受到宣传、信息获取方式、以及对“强大”定义的侧重点影响。首先,历史的惯性与“老大哥”情结.............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现象。说实话,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的数量,跟咱们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比起来,确实显得比较少。而且,跟印度比,这个差距就更明显了。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很多方面来分析,不能简单地说一句“中国不吸引外国人”就带过了。一、 经济与就业机会:咱们先从最实际的——钱和工作.............
  • 回答
    “为什么很多外国人认为韩国比中国发达和时尚?”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趣的问题,它背后涉及了文化输出、媒体影响、经济发展路径、以及认知偏差等多种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文化输出与软实力(KCulture)的强大渗透力这是最核心也是最直观的原因。韩国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精心打造和大力推.............
  • 回答
    碰到这类朋友,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尤其当你觉得他们有点过于偏激,忽略了我们自己这片土地上的闪光点时。想让他们改变看法,不是一句“中国也很好”就能搞定的,这得多花点心思,而且得有耐心。首先,得明白一个点:人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通常不是空穴来风。可能是因为某些方面确实有差距,也可能是他们自己经历过一些不如.............
  • 回答
    黑河腾冲线,这条虚构的线,却真实地划开了中国人口分布的巨大差异。我们常常惊讶于,为什么在这条线以东的广大区域,尤其是我国东部,人口如此密集,而线以西,广袤的土地却显得人烟稀少?这绝非偶然,而是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这种人口密度差异,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面积与中国相当.............
  • 回答
    关于“外国的锅比中国的锅好”这个说法,其实更像是一种普遍的印象,而不是一个绝对的事实。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涉及到历史、文化、营销,当然也有产品本身的差异。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历史沉淀与工艺传承:中国作为烹饪大国,锅具的使用历史悠久,从最早的陶器、铜锅,到后来的铁.............
  • 回答
    豆瓣外国电影评分普遍高于中国同水平电影,这是一个复杂现象,背后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观众群体差异与期待值 文化认知与情感共鸣: 豆瓣用户群体中,对外国文化、叙事方式和价值观的接触和了解程度相对较高。当外国电影触及到一些普遍性的情感主题,或者展现出独特的.............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落后于外国,以及为何教科书中外国古代天文学的提及比中国古代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地说,用“落后”或“先进”来简单概括是片面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同时期的西方(尤其是在古希腊时期)相比,在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数学工具的应用上,确实存在一些.............
  • 回答
    如果真的要回到那个没有“外来音译”的时代,像巧克力、沙发、比萨这样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舶来品,中国人恐怕会经历一番颇具趣味的“本土化”改造,而不是简单地找一个现成的字来“照猫画虎”。这就像我们看到一种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总会忍不住给它起个名,或者用已有的事物来类比。巧克力:甜美、可可的韵味,或是另一种.............
  • 回答
    中国在处理与美国的外交方面,确实展现出与俄罗斯不同的策略和更为 nuanced 的手法,这种差异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源于两国历史、国情、国际地位以及战略目标的不同。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展开:一、历史经验与国家定位:中国“崛起”与俄罗斯的“失落” 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我们感觉中国轮胎比美法韩台的用料实在、更结实,价格上却便宜不少?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因素,不能简单地说哪个一定更好,而是各有侧重,并且市场需求和成本结构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咱们得聊聊“用料实在”这个概念。轮胎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包括橡胶(天然橡胶和合成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容易让人陷入一些笼统的比较。不过,真要细究起来,中国城市和“外国城市”(这个“外国”范围太大了,咱们姑且先笼统地说,主要指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些可以被感知到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也许就是你所说的“差点什么”。首先,我想到的一个方面是 “历史的沉淀感”。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