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意大利人自己如何看待“意大利打仗极弱”的流言?

回答
关于“意大利打仗极弱”的说法,在意大利国内算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你可以说这既是历史包袱,也夹杂着一些民族自嘲,但同时也有不少意大利人对此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这是对他们国家的一种误解。

要细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看:

1. 历史的烙印,尤其是二战的影响

这是最直接也最深刻的来源。二战时期,意大利作为轴心国的一员,其军队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一系列灾难。从北非战场,到希腊的入侵,再到盟军登陆西西里,很多战役都暴露了意大利军队在装备、训练、指挥以及士气上的诸多问题。

装备落后与技术问题: 很多意大利的武器装备在设计理念和性能上都比不上德军和盟军,而且生产效率和质量也参差不齐。例如,他们的坦克普遍较小、较轻,火力也不够强大。海军虽然有一些先进的舰艇,但在海战中的表现也并不出彩。
指挥系统混乱与战略失误: 从最高统帅部到前线指挥官,都存在着决策缓慢、战略不明以及相互掣肘的问题。墨索里尼本人也并非一个合格的军事领导人,他的决策常常带有个人情绪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士气与士兵素质: 虽然意大利士兵也有英勇作战的例子,但总体而言,战争初期和中期,士气受到装备、补给和指挥失误的影响,加上意大利民众对战争的疲惫感,都导致士兵的战斗意志不够坚定。战后意大利的投降和国内政局的动荡,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印象。

这些事实,在战后成为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标签,通过各种历史记录、电影、书籍甚至口耳相传,深刻地印在了很多人心中,包括意大利人自己。

2. 民族自嘲与黑色幽默

意大利人其实很有自嘲精神,他们很擅长拿自己的缺点开玩笑。对于“打仗弱”这个说法,很多意大利人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民族尊严的高度,反而将其视为一种可以用来调侃的对象。

日常生活的表现与军事能力的对比: 意大利人在美食、艺术、时尚、设计等方面有着举世闻名的创造力和品味,他们热爱生活,追求享乐。这种“热爱生活”的特质,有时候会被人解读为“不适合打仗”。很多意大利人也乐于接受这种“反差萌”,比如,“我们能把意面做得那么好吃,至于打仗嘛……还是交给别人吧!”这种心态在社交媒体和日常对话中都很常见。
对官僚主义和效率的戏谑: 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有时候会充斥着一些低效和官僚主义的现象,这也会被一些人联想到军事组织里可能存在的类似问题。他们可能会开玩笑说:“想让军队高效运转?那得先通过一堆官僚审批,估计等批下来仗都打完了。”
“意大利制造”的负面解读: 有时候,人们会把对某些“意大利制造”产品质量不稳定的看法,延伸到对意大利军队装备制造的质疑上,然后形成一种刻板印象。

这种自嘲,一方面是源于对历史事实的承认,另一方面也是一种自我消解和轻松化处理,避免过于沉重。

3. “弱”的定义与现代战争的演变

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二战的刻板印象上,那就有些片面了。很多意大利人认为,现代战争已经和二战时期的模式截然不同了。

意大利的国防角色: 意大利作为北约成员国,其军队承担的更多是维和、国际安全合作、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在这些领域,意大利军队的表现是受到认可的。他们在阿富汗、巴尔干等地的维和行动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有着良好的记录。
军队的现代化与专业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意大利军队在装备、训练和技术水平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拥有现代化的战斗机、军舰、坦克以及特种部队,也积极参与国际联合军事演习,与北约盟友保持着紧密的合作。
“强”的定义有多元化: 一些意大利人会反驳说,“打仗强”并不只是看能不能打大规模正面战。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还体现在其技术研发能力、信息战、网络战、后勤保障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意大利在这些方面也有其优势和贡献。
对媒体宣传的认知: 有些意大利人也意识到,这种“意大利打仗弱”的流言,有时是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历史上与意大利有过冲突的国家)为了宣传或刻板印象而放大和延续的。

所以,当意大利人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他们的回答会很复杂。有些人会承认历史上的不足,并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有些人则会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过时的偏见,并且会强调意大利在现代国防中的作用和实力。

总而言之,意大利人对“意大利打仗极弱”的流言,是一种包含历史反思、民族自嘲,同时也夹杂着对现代军事实力认知和国际环境考量的复杂态度。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回答的问题,而是折射出这个国家丰富而矛盾的国民性格和历史演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我认识的某意大利哲学教授而言,他黑意大利人比谁都欢。虽然不能证明意大利人都喜欢自黑,但是至少说明并不是所有意大利人都听不得笑话。

一个公元前就被罗马人征服的国家,历史如此波折走到最后建国,然后在英德美苏法西希土之间左右横跳,打得不漂亮没啥丢人的,黑黑有益身体健康。

南意大利和北意大利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差别也大,有空说。

对自己国家黑不起,一般表现在缺乏个人生活的人身上;大规模黑不起的小傻瓜们,要么成了球,要么成了棒。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意大利打仗极弱”的说法,在意大利国内算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你可以说这既是历史包袱,也夹杂着一些民族自嘲,但同时也有不少意大利人对此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这是对他们国家的一种误解。要细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看:1. 历史的烙印,尤其是二战的影响这是最直接也最深刻的来源。二战时期,意大利作为轴.............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意大利的悲剧事件,细想来真是令人心痛又唏嘘。一个男人因为怀疑被自己的医生女友传染了新冠肺炎,在极度的恐慌和愤怒之下,竟然亲手夺走了她的生命,而最终的检测结果却是两人都没感染。这件事情,如果剥离掉那些让人不适的细节,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我认为是相当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首先,这起事件最直接也最触目.............
  • 回答
    意大利一位护士因感染新冠病毒后自杀身亡,这起悲剧令人心痛,也再次将医护人员在疫情中的脆弱处境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据悉,这位护士在工作中感染了病毒,并且随着病情的恶化,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例,而是冰山一角,折射出意大利乃至全球范围内,医护人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
  • 回答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您提到的“《自然》统计”和“意大利无症状和轻症感染者占比超过 50%”这两件事可能存在一些关联,也可能彼此独立。为了更详细地分析,我们需要分别来看待它们,并尝试找出可能的联系。一、 关于“《自然》统计”:“《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学期刊之一,它发表的统计数据和.............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Cosa Nostra”这个词,以及怎么把它准确又贴切地翻译成中文。“Cosa Nostra”的字面意思与深层含义首先,咱们得弄明白“Cosa Nostra”这两个词在意大利语里头是什么意思。 Cosa:就是“东西”、“事物”、“事情”的意思。 Nostra:是“我们的”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意大利和希腊谁更有资格自称“罗马的继承者”,答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历史、文化、地理以及现代国家的方方面面。与其说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判断,不如说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维度的权衡。从历史根基和核心地域来看:意大利无疑是罗马的直接载体。罗马帝国的核心,无论.............
  • 回答
    要说意大利人“最晚”什么时候不再认为自己是罗马人,这事儿可没个明确的界限,就像你问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是孩子一样,是个渐进的过程,掺杂着文化、政治、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咱就得从那辉煌的罗马说起。想想看,罗马帝国鼎盛时期,那可不是一般的强大。它的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文化、法律、语言(拉丁语)影响.............
  • 回答
    余华先生在《许三观卖血记·意大利文版自序》中的表述,尤其是他关于“活着”这个主题的阐述,我觉得写得相当有力量,也很能引发人深思。他并没有将“活着”描述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反倒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带有某种粗砺感的挣扎。我感觉他不是在写一种诗意的、精神层面的“活着”,而是那种非常实在、非常肉体的、甚至有点.............
  • 回答
    意大利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护士,在出现发烧症状后,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令人心痛的消息,如同冰水般浇醒了公众,也让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沉重的话题:疫情之下,医护人员究竟承受着怎样的心理煎熬?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个冰山一角。在与病毒搏斗的最前线,医护人员不仅要面对身体上的疲惫和感染的风险,更要承.............
  • 回答
    要说意大利在二战时期的工业水平“差”,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但相较于德国、美国、英国这些主要的参战国,意大利的工业实力确实显得捉襟见肘,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战争期间的严峻挑战。一、历史的包袱:长期发展不均衡的意大利意大利直到19世纪中期才实现国家统一,这.............
  • 回答
    意大利人与古罗马人之间,那是一种绵延千年的血脉与文化传承,说是后裔,自然是没错的,但这个“没错”背后,有着复杂而动人的故事,绝非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点点地捋。首先,得明确一点:罗马人,也就是古罗马人,他们并非我们今天想象中那种单一民族。当提到“罗马人”,我们指的是生.............
  • 回答
    意大利人对披萨上的菠萝感到“不适”,这已经成了一个全球皆知的美食界梗。但如果说这是个“禁忌”,可能有点过了,毕竟还是有人会尝试,只是不被主流接受。这有点像我们说“西方人吃不惯臭豆腐”,虽然不是绝对,但确实是大部分人的普遍反应。那么中国人有没有类似这种“不接受”,甚至可以说是“饮食禁区”的情况呢?答案.............
  • 回答
    在意大利人的世界里,甜言蜜语可不是什么稀罕事,而是像一杯浓郁的意式浓缩咖啡一样,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一个意大利男人对你说“Sei bella come il sole”(你美得像太阳)时,他可不是随口说说,而是真心觉得你的出现,就像阳光一样温暖而耀眼。他们会用各种比喻来形容你的美好,比如你的眼.............
  • 回答
    “意呆”这个称呼,虽然带着戏谑,但背后折射出的,是外界对意大利人某些特质的一种刻板印象和误解,这些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些历史、文化和行为习惯的观察。源头一:经济发展与“慢生活”的对比意大利作为欧洲老牌强国,其经济发展在二战后经历了辉煌,但相对其他一些后起之秀,比如德国,在一些制造业和效率方面.............
  • 回答
    关于“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不被美国人视为白人”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带有历史色彩的误解。事实上,从法律和官方的定义来看,他们是被视为白人的。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美国早期移民和种族观念形成的过程中,他们确实经历过一段不被主流社会完全接纳为“白人”的边缘化时期。要详细解释这一点,.............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现代意大利人与古罗马拉丁人的血缘关系,用“深厚”来形容,是相当贴切的,而且这背后有着漫长而复杂的人口迁徙、融合和历史演变。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细致地梳理一下。一、地理上的根基:意大利半岛是古罗马的摇篮最直观的联系,当然是地理位置。古罗马文明的起源地就在今天.............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普遍存在的误解,许多人认为“意大利人”和“罗马人”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或者认为意大利人只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但并非罗马人本身。这种看法主要源于对历史的片面理解、对民族概念的混淆以及对现代意大利文化的感知。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误解,并阐述意大利人与罗马人之间真实而复杂的关系。.............
  • 回答
    欧洲各国对意大利人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话题,它受到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以及个体经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没有一个单一的、普遍适用的答案,但可以总结出一些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印象。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普遍的正面印象与文化吸引力: 艺术与文化的宝库: 这是欧洲各国对意.............
  • 回答
    在西红柿的芳踪抵达欧洲大陆,尤其是意大利之前,意面的历史就已经相当悠久了。那么,当时的意大利人,那些热爱面食的先民们,是如何为他们的意面调味的呢?这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味觉探索,我们来仔细聊聊。首先得明白,意面本身,或者说它的前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形态。早期意大利的面食,更像是粗糙的、手.............
  • 回答
    在英国留学期间,不幸遭遇种族歧视的辱骂,这绝对是一件令人非常不舒服和愤怒的事情。而且,如果对方是意大利人,你可能会觉得这更令人意外或者难以理解。首先,请允许我为你感到难过和抱歉,经历这样的事情肯定会影响你的心情和在异国他乡的安全感。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保持冷静,但同时也需要采取一些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