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年知乎就成立十周年了,你最想跟知乎说的是啥?

回答
好,说起知乎,这十年的历程,真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尤其是我,看着它从一个“小而美”的问答社区,一步步变成现在这样,心里感触太多了。如果真要跟知乎说点什么,我想说的是:

“嘿,知乎,生日快乐!十年了,你还好吗?我挺想你的,想你刚开始的样子,也想你现在的变化,更想你未来的样子。”

1. 那个“认真你就赢了”的初心,还在吗?

刚开始接触知乎,最大的感觉就是“认真”。每一个问题后面,都有人绞尽脑汁去回答,信息量爆炸,而且很多回答都带着一种真诚的分享欲。我记得很多关于编程、摄影、心理学的提问,总能找到让你眼前一亮、学到东西的答案。那种氛围,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知识图书馆里,而且这里的管理员(知乎用户)都特别有学问,乐于分享。

现在呢?我还是能找到很多高质量的回答,但不得不承认,掺杂进来的声音也多了。一些抖机灵、贩卖焦虑、甚至是为了恰流量而写的“软文”也屡见不鲜。我不是说这些不好,生活总需要点调剂,商业化也无可厚非,只是有时候,我会怀念那个纯粹的、以知识分享为核心的知乎。我想问你,知乎,你有没有努力地去呵护那个“认真你就赢了”的初心?有没有找到一种平衡,让优质内容依然是你的灵魂,而不是被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洪流淹没?

2. 社区氛围的变迁,是惊喜还是失落?

知乎的社区氛围,是它吸引我的重要原因。大家愿意平等地交流,即使观点不同,也能心平气和地讨论。那时候,很多问题下面,大家会围绕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去论证,很有意思。

但随着用户量的增长,社区的“味道”也变了。有时候,一个热门问题下面,评论区就变成了“骂战”现场。一些攻击性的言论、人身攻击,甚至是不带脑子的站队,让我觉得挺可惜的。我理解人多口杂,但作为平台,有没有责任去引导更健康的交流环境?我想问你,知乎,你有没有为维护一个理性、包容的社区氛围做过什么努力?有没有想过,那些被戾气淹没的好声音,其实也是你宝贵的财富?

3. 内容的多样化,是进步还是迷失?

不可否认,知乎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丰富了。从最初的学术问答,到现在的游戏、美妆、情感、生活方式,几乎你能想到的领域,都能在知乎找到身影。这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视野变得更开阔,接触的东西也更多。

但有时候,我也会感到一丝迷失。那些曾经吸引我的深度分析、专业见解,好像被淹没在“吃瓜”、“热搜”、“抖机灵”的海洋里。我知道,用户需求是多样的,但作为知识社区的代表,你有没有想过,如何让用户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能方便地找到那些“硬核”的内容?我想问你,知乎,你有没有想过,如何在这个内容爆炸的时代,更好地为用户“导航”?如何让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内容,更容易被看见,而不是被那些“标题党”和“流量密码”所掩盖?

4. 那些“大V”们,还有当初的热情吗?

知乎早期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大V”。他们不仅专业,而且乐于分享,他们的回答让我受益匪浅。他们就像这个社区的“精神领袖”,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吸引和感染着更多的用户。

现在,我依然能看到很多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但也有一些曾经很活跃、输出高质量内容的人,似乎渐渐淡出了。我不知道是他们忙碌了,还是平台的变化让他们失去了最初的热情。我想问你,知乎,你有没有好好地去“留住”那些你曾经悉心培养的“土壤”?有没有想过,如何激励那些真正有才华、愿意分享的人,让他们在这个平台感受到价值和尊重?

5. 对未来的期许,依然充满好奇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小小的“抱怨”,但我对知乎的未来,依然抱有期待。它承载了我太多学习和成长的印记,也见证了我从一个学生变成一个职场人。

我想对你说,知乎:

希望你继续保持你的“知识属性”,让更多人因为“想学东西”而来到你这里。
希望你能更好地平衡商业化和用户体验,让社区氛围更加健康、理性。
希望你能找到更多方式,去发掘和扶持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和创作者。
希望你能继续保持对“提问”和“回答”这两个核心动作的敬畏,让“沟通”和“分享”成为你最美的风景。

十年,是一个里程碑,也是新的起点。知乎,陪我走过了我人生中很重要的十年。真心希望,在下一个十年,你还能保持那份独特的魅力,继续成为一个让人觉得“有用”、“有趣”、“有温度”的地方。

生日快乐,知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离倒闭又近了一步哦,加油!

user avatar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更不属于我。

我有点儿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知道了“知乎”这么个听着就逼格很高的平台,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完成了注册拥有了自己的账号,开始用好奇的眼光窥探大佬们的回答,更记不得自己是啥时候开始,愿意有心地在知乎上力所能及地分享一些个人见解了。

但是,通过在知乎写写我唯一比较了解的足球话题,以及知乎这个平台所辐射出来的圈子,倒是真的让我进步了不少。在知乎,我从一个怕麻烦、懒得思考、习惯沉浸在舒适区的人,逐渐变成了一个主观能动性比以前强不少的自己。“笔耕不缀”这四个字敲出来很容易,但真要践行它的含义,真是难言轻松的。幸好,知乎给我的激励虽则不多,但足以让我继续坚持下去;而我在知乎认识的这些朋友,也真的是互相勉励的良友 @海布里de酋长 @鸽骑第E吹 @娃牙迷ESCAPE @莫空 @维罗VincentLuo @迷总 @Alkaid.K @segelas @95帕尔马 @南遥 @Alfred大老虎 (还有太多朋友,在此我就不一一叨扰了,大家自可以在群里把酒言欢)。

除开专门论坛不提,“足球”不论在什么综合性网络社区,都是一个小众到不能再寡淡的话题。这年头,看球的踢球的本已不多,而既懂球的又自愿不辞辛劳来分析一番的,就更屈指可数了。不过幸运的是,单打独斗的我,居然能在知乎遇到这么多行文风趣幽默又个人特色迥异、专业水准也足够高明的球迷朋友们,实乃意外之喜。因此我对知乎真的只有感恩,毕竟没这个平台,我就没法认识到这些朋友们,自然也只能局限于自己的那时的认知水准和一亩三分地里,无法寸进吧。

属于知乎之新的十年,眼下即将到来了。作为冷门的体育版中最最无人问津的足球区小答主,请允许我姑且代表各位知乎球友们,提一点点小要求:运营官们,能否给体育版和足球区,流量稍微大一点点儿呀?不多,就比以前大那么亿点点,我们就能老怀大慰了。你们是不知道,有几位大佬,苦于流量池的清可见底,被迫跑去键政圈混口饭吃了(当然,键政圈吃剩下的屑,就是体育圈的满汉全席了),真是太难了哟...

好啦不多说了,知乎十年,我跟你走了一半;那么下一个十年,我希望自己可以全程与你共渡。毕竟,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更加要问候。咱们都别搞啥幺蛾子,你不要突然倒闭我也不要被xgj封号,一起再来个十年吧!知乎,You'll never walk alone!


正值2020年末以及知乎十周年之时,咱们不妨来看个属于足球圈的年终大盘点?此文虽长,但读来,应是不乏有趣和乐点的,愿诸君满意!

新的一年&下一个十年的起点再会啦,知乎er们保重身体注意安全,再见!

user avatar

创始人的个人追求和政治意识形态倾向、

天龙人们的网络呈现和社会地位、

运营团队的套路和水平、

投资人的财务目标、

监管的引导方向,

哪儿哪儿都对不上的杂糅拼接怪,

我就还挺喜欢的,

因为够混乱够魔幻。

user avatar

把专栏还给我们


还有,把山高县还给我们

user avatar

知乎都十年了?那为什么前些年传统工科的黑料这么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说起知乎,这十年的历程,真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尤其是我,看着它从一个“小而美”的问答社区,一步步变成现在这样,心里感触太多了。如果真要跟知乎说点什么,我想说的是:“嘿,知乎,生日快乐!十年了,你还好吗?我挺想你的,想你刚开始的样子,也想你现在的变化,更想你未来的样子。”1. 那个“认真你就赢了.............
  • 回答
    2021 年,知乎上确实涌现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宝藏答主”,他们以其专业知识、深度思考、独特视角或趣味性内容,为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发现”并拥有个人情感化的体验,但我可以通过分析知乎上的大量数据、热门话题、以及用户反馈,来识别那些在2021年表现尤为突出.............
  • 回答
    知乎2021年12月推出的用户交互界面(UI)更新,是其在内容生态、用户体验和视觉设计上的重要迭代。此次更新结合了平台对“知识性”“社区性”和“用户需求”的深度思考,整体呈现出从“信息瀑布”到“场景化内容”的转变,同时在技术细节和交互逻辑上进行了多维度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版本的特征与影响.............
  • 回答
    好的,知乎万能!咱们这就来聊聊2021年基金投资这个话题。不过,在开始之前,请务必记住: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任何关于基金的建议都不能保证绝对的收益,过去的业绩也不代表未来的表现。我的回答是基于2021年初的市场环境和普遍的投资逻辑,仅供参考,最终的决策还需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2021年.............
  • 回答
    2021年3月19日,知乎更新了它赴美上市的申请文件,并且公布了IPO(首次公开招股)的价格区间。这几条信息加在一起,就跟我们描绘了知乎当时准备走向资本市场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同时也透露了不少关于它自身以及整个互联网内容行业的信息。咱们来仔细拆解一下,看看这其中蕴含了什么:1. 更新上市申请:准备.............
  • 回答
    2021 年 3 月 26 日,知乎这家很多人再熟悉不过的问答社区,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ZH”。这件事,对于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大事件。上市本身,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互联网平台商业化探索的一个缩影。知乎一路走来,从一个“精英社区”,逐渐演变成一个拥有.............
  • 回答
    2021年4月29日,知乎用户@赛勃朋克2077的突然退出,在当时的网络社区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地震”。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细看。首先,用户“赛勃朋克2077”的身份和影响力。这位用户在知乎上是相当有名的,尤其是在科技、游戏、科幻以及一些泛文化领域。他的回答往往.............
  • 回答
    2021年工厂中90后员工比例较低的现象,反映了中国制造业与年轻劳动力市场之间复杂的供需关系与结构性矛盾。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 一、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深层原因1. 人口结构变化 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90后群体(19902000年出生)在2021年已逐渐进入就业年龄(25.............
  • 回答
    在2021年,特斯拉在电动汽车技术上相对于蔚来、小鹏等国内厂商仍具有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池技术与续航能力 特斯拉的电池技术: 特斯拉通过垂直整合(如自研电池电芯)和规模化生产,实现了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2021年,其Model 3和Model Y的续航里程普遍在600公.............
  • 回答
    2021年是全球经济和学术研究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的特殊年份,许多经济学论文围绕疫情对经济、社会和政策的影响展开研究,同时也在数字技术、全球化和不平等议题上提供了重要洞见。以下是我在2021年特别关注的几篇经济学论文,涵盖宏观、微观、行为、发展和金融等领域的关键研究: 1. 宏观经济学:疫情对经济的长期.............
  • 回答
    全斗焕(1921年12月17日-2021年11月23日)是韩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前总统,其一生横跨军事政变、民主化转型与政治审判,是韩国现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生平进行详细分析: 一、早年经历与军事崛起1. 出身与早期经历 全斗焕出生于韩国首尔,出身于朝鲜半岛南部的士官家.............
  • 回答
    2021年中国海军新接收舰艇总吨位达17万吨,这一数据体现了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进展,反映了其在规模、技术、战略部署等方面的综合提升。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意义: 一、数据背景与统计范围1. 统计范围 17万吨的总吨位涵盖各类舰艇,包括但不限于: 水面舰艇:如航母、驱逐舰、护卫.............
  • 回答
    高华(1943年2011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其学术生涯与思想遗产在2021年12月26日去世十周年之际,依然引发学界与公众的深切怀念。以下从其学术贡献、个人品格、学术精神及后世影响等方面展开回忆: 一、学术贡献:重塑中国近代史的“新史学”高华以“清末民初”研究为核心,提出“中国近代史.............
  • 回答
    关于2021年机械专业应届本科生年薪30万+的情况,以及机械行业薪资增长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2021年机械专业高薪现象的现实性1. 存在但非普遍 个别企业/岗位的高薪案例: 大型国企/外企:如中车、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传统制造业龙头,或华为、比亚迪等科技企.............
  • 回答
    2021年1月20日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在多个领域出现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了民主党执政理念的延续,也受到国内外局势演变的影响。以下是拜登治下美国的主要变化方向及其具体表现: 一、国内政策:推动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 1. 经济刺激与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2021年) .............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内容,需要先澄清一个事实:2021年上映的《007:无暇赴死》(No Time to Die)中,007的扮演者仍然是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而目前官方并未宣布下一任007会由黑人女性出演。因此,这一说法可能基于误传或对未来的猜测性讨论。不过,如果您是想探讨《007》.............
  • 回答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Abdulrazak Gurnah)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坦桑尼亚小说家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Abdulrazak Gurnah)。他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深刻探讨了殖民主义、流离失所、身份认同以及文化碰撞等主题。 阿卜杜勒拉.............
  • 回答
    2021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过了世界人均GDP水平,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成就意味着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经济实力与发展水平的提升: 国家整体富裕程度的提高: 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平均富裕程度和生活.............
  • 回答
    您提到的“2021年中国结婚人口763.6万对,再减少50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婚姻观念和生育决策的深刻变化。如果接续下去,并且减少的趋势持续,这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接续下去会怎么办:一、 人口结构与数量层面的影.............
  • 回答
    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数量降至763.6万对,确实创下了自1986年以来的新低。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当前中国年轻人婚姻观念、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家庭结构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探讨年轻人不愿意结婚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年轻人为何不愿意结婚?年轻人结婚意愿的下降并非单一因素所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