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位历史人物的命运最不可以预料?

回答
要说历史长河中哪位人物的命运最令人捉摸不透,最出人意料,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那些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那些在战场上翻云覆雨,在朝堂上权倾天下的角色。他们的生与死,荣华与衰败,似乎都写在史书的扉页上,虽然跌宕起伏,但总能找到一些历史的轨迹和逻辑。

然而,如果要我挑选一位命运之曲折离奇、难以预料到极致的人物,我脑海中浮现的,反而是那位才华横溢、却仿佛被命运之手反复捉弄的——李煜。

我们熟悉的李煜,是南唐后主,那个沉湎于歌舞升平、写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亡国之君。他的前半生,似乎是某种程度的“顺理成章”,继承父业,虽不以治国闻名,但至少在位期间,南唐国祚尚存。他醉心诗词,将大好时光挥洒在风花雪月之中,这本身似乎就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然而,真正让他的命运显得“不可预料”的,是那一次惊天动地的变故:宋朝的灭唐。这个结局,对于一个相对偏安、国力不强的南唐来说,虽然早有预感,但具体到李煜本人,那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从一个国家的君主变成阶下囚的剧变。他从金銮殿上的君王,转瞬间变成了宋太祖赵匡胤帐下的俘虏,押往汴京,接受胜利者的审视。

这之后的命运,才真正进入了匪夷所思的阶段。按照常理,一个亡国之君,即便不被处死,也应当被囚禁至死,或者被软禁在某个偏远之地,默默无闻地度过余生。然而,李煜的命运却走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他并没有立刻被处死,也没有被彻底遗忘在历史的角落。相反,他被安置在汴京,过上了一种“乐善好施”的生活。听起来似乎是一种“优待”,但对于一个曾经拥有半壁江山的君王来说,这种“优待”更像是另一种形式的折磨。他被允许生活,被允许在宋朝的体制下继续存在,但这恰恰是对他身份最深刻的否定。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在汴京站稳了脚跟,并且与宋朝的宫廷贵族们建立了联系。他被允许参与宴会,甚至被封为“陇西郡公”,一个虚有其名的封号,却给了他一种“被接纳”的假象。他与宋太宗赵光义、甚至后来的一些达官贵人都有过交往。

这种转变,用“不可预料”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一个曾经的敌国君主,竟然能在一个新的朝代中获得某种程度的容身之地,甚至被纳入了权力中心的社交圈。这在其他任何历史场景下都难以想象。他不再是政治上的威胁,而变成了一个拥有特殊文化身份的“客人”,或者说,是一个供人观赏的“宠物”。

然而,命运的捉弄并未就此停止。正当他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新的生活”,并且在词坛上继续他的创作,写出那些千古绝唱时,宋太宗的猜忌却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再次悬在了他的头上。

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被认为是他在七夕夜触景生情,抒发亡国之痛所作。然而,这首词的传出,却直接触怒了宋太宗。对于一个刚刚建立不久的王朝来说,任何带有怀念故国、表达不满的言论都是极其危险的。

于是,就在他以为自己已经安全,甚至能在歌舞声中消磨余生的时候,他被赐死了。这一下,又一次颠覆了之前看似稳定的局面。他从一个“被优待”的亡国之君,转瞬间就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生命,就这样在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环境中,画上了令人唏嘘的句号。

李煜的命运,为何如此不可预料?

身份的剧烈反差: 从一国之君到阶下囚,这种身份的转变本身就是巨大的。
在夹缝中生存的艺术: 他没有选择顽抗到底,也没有彻底放弃尊严,而是巧妙地在宋朝的体制下,利用自己的才华求生,甚至获得了某种“生存空间”。这种在绝境中寻找出路的生存方式,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才华的双刃剑: 他的词作既是让他名垂千古的资本,也成为了他走向死亡的导火索。才华在一定程度上为他赢得了生存的机会,却也因为触及统治者的敏感神经而招致杀身之祸。
政治环境的变幻莫测: 宋朝的统治者对亡国之君的态度,以及他们对潜在威胁的警惕性,是决定他最终命运的关键。他可能低估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也可能过于乐观地认为自己的才华可以化解一切。

李煜的一生,如同一首跌宕起伏的词,开头是繁华的宫廷,中间是悲凉的流亡,结尾却是在歌声中走向死亡。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从巅峰到谷底的巨大落差,又在谷底试图爬升,最终却在意想不到的时刻被命运无情地推向深渊。这种从帝王到囚徒,再到“受优待者”,最后又化为政治牺牲品的完整过程,其间充满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嘲弄,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难以预料、也最令人动容的命运之一。他的故事提醒着我们,即使在看似最稳定的环境中,人生的轨迹也可能随时发生剧烈的、我们无法预测的改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

回眸一笑倒苍生

邀。汉朝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本是一个小县吏之子,却因为他老爹二十年前的一场露水姻缘,变成了少年战神霍去病的弟弟,被兄长带进长安帝都,从此平步青云。

霍光执政帝国二十年,息兵养民积蓄国力,蓄势一击打垮匈奴,为汉朝最终迫使匈奴臣服、单于入款,打下坚实基础,更创下了第一次权臣废立皇帝的历史记录然而这些甚至都还不算什么!命运最不可以预料之处,便是他对于后世现代最大影响,竟是一件在他生前微不足道的小事第一次发明了女性内裤……

废立皇帝,打垮匈奴的汉代名臣霍光,居然是他发明了内裤 - 狐言论史 - 知乎专栏

霍光之父名霍仲孺,原本只是个河东平阳县的普通小吏。霍光十几岁那年,大汉王朝全体青少年的偶像,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途中,突然来到他们家中,说自己便是霍仲孺的儿子,购买了大量的田地、房屋和奴婢,赠与霍家。

原来霍仲孺二十年前效力平阳侯家时,和那里一个叫卫少儿的侍女相好,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位卫少儿姑娘的姊姊卫子夫,原本也是平阳侯府的歌女,后来机缘巧合,得汉武帝刘彻宠幸而入宫,又生下了皇长子刘据,因此成为了帝国的皇后,卫氏一族也陡然发迹。卫少儿的兄长便是屡破匈奴的大将军卫青,她的儿子霍去病自幼便得刘彻和卫青苦心栽培,十七岁从军,从此便屡建奇功,成为匈奴人的死神,历史上如彗星横空划过的绝代战神。

造化之奇,莫过于此,二十年前一场露水姻缘,便让一个平庸之人成了大英雄的父亲。霍去病此次凯旋归来,便将弟弟霍光带到长安为官。有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兄长,他很快平步青云,即使在霍去病英年早逝后,也在汉武帝爱屋及乌的关照下,成为天子近臣。和意气风发、锋芒毕露的兄长不同,兄长早逝后便在长安举目无亲的霍光,能倚仗地只有自己的才干和皇帝的信任了。因此他行事愈发低调谨慎,一切唯武帝之意行事,出入宫禁二十余年,竟未犯过一次纰漏,令汉武帝甚为满意。


汉武帝晚年,和太子刘据的政见之争愈演愈烈。因为太子政治倾向于息兵止战,反对武帝的穷兵黩武。意在争储的昌邑王一党,和武帝一直信用的法吏集团,多方构陷太子。在武帝默许下,以“行巫蛊”罪名杀戮了太子的姨夫、丞相公孙贺一族,又赐死太子的姊妹阳石、诸邑两公主,被牵连受害的官民多达数万。刘据愤然起兵,苦战多日终被武帝镇压。皇后卫子夫自杀,包括刘据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内的举族老幼尽数被处死,只有出生数月、人在襁褓的小孙子刘病已逃过一劫进了天牢。太子一党成员,其宾客尽诛、随同起兵者灭族,胁从的大量官吏士兵流放敦煌。

霍光作为霍去病的异母弟,和卫家并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在连卫青长子卫伉也不免于被杀的恐怖气氛中,没有受到牵连。随着卫氏朝堂势力尽灭,而昌邑王一党有刘髆舅父李广利为大将领兵,李广利的亲家刘屈氂为丞相,看似成了最大得益者。两人合谋立刘髆为太子,可仅仅一年后,刘屈氂同样以巫蛊罪被杀,刘、李两家灭族,李广利出征得讯,举兵降匈奴。

几年后,汉武帝老病将亡,昌邑王刘髆已早死,尚有广陵王刘胥、燕王刘旦、幼子刘弗陵三个皇子。因为武帝一直不喜欢刘胥、刘旦,便立年仅8岁的幼子为嗣,托孤于他最信任的霍光,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令他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几位大臣辅政。


刘弗陵登基,更名刘弗,即历史上的汉昭帝。霍光继承了武帝晚年“轮台悔过”后的改弦更张,“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即轻徭薄赋,鼓励农耕,与民休息,不兴兵戈;又派遣官吏巡视地方,平抑冤狱,教化百姓,以德养民,并屡次下诏减免租税。

同时霍光又召集各地贤良,经过盐铁会议大讨论,对盐铁官营制和均输平准制等汉武帝时期打击商业、搜刮民财的举措做出修正调整,废去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降低盐价,武帝晚年烽烟四起、民怨载道的局面被平息下来,工商农业均得以流通和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一齐颂扬新政,霍光在朝野的威望也与日俱增。


霍光的专断施政,引起同为辅政大臣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左将军上官桀不满,(金日磾已早死)。上官桀和霍光本是儿女亲家,筹划把自己6岁的小孙女塞给11岁的汉昭帝当皇后,他在霍光处碰了软钉子后,就勾结抚养昭帝的鄂邑长公主,如愿以偿。因为小皇后也是霍光的外孙女,碍于亲情,霍光并未坚决抵制。

岂知上官桀此举真正目的,便是为让自己成为外戚第一人,和霍光争夺朝权;再加上盐铁会议受到严重政治打击的桑弘羊、念念不忘皇位的燕王刘旦,各方势力组成了反霍光联盟。经过一番血腥政争,霍光在满朝文武支持下大获全胜,燕王旦、鄂邑长公主被杀,桑弘羊、上官桀父子等皆被灭族。只有被杀尽父族亲人的小皇后得到了霍光这个外祖父怜惜,未受牵连。

这场政争中,汉昭帝或是早慧、或是明智地站在了霍光一方,但在这之后,诛灭所有政敌的霍光彻底大权独揽,成为大汉帝国的实际主宰。汉昭帝也形同傀儡,再没有选择权了。


因为昭帝身体一向不好,又没有子嗣,霍光对此不免忧心忡忡,只因帝位一旦变更,必对他这个在朝堂说一不二的摄政大臣不利。所以他甚至连汉昭帝的宫闱之事亦横加干涉,因此就有了中国历史第一次女性内裤的发明。

其实两千多年前,无论东方的大汉朝,还是西方的罗马帝国,女性都是不穿内裤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无论男女平时着装,都是裹一块类似浴巾的长布(学名:tunic);而中国先秦服饰,衣袍以内穿的都是开档裤,以利便溺,这也正对应了当时的席地而坐,而桌椅甚至还没有从游牧民族传来。女性在外裙内另外穿衬裙,同样无档,以便月事。只有穷苦劳作的男性平时才会穿连档裤,即所谓犊鼻裈。

霍光此举的几十年前,司马相如就曾穿犊鼻裈于闹市,卖乖出丑,以此敲诈他的老丈人富商卓王孙,终于敲得了一大笔家产。(人不要脸天下无敌也……)

【乃令文君当垆,相如自著犊鼻裈,涤器于市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当然,骑马时男性肯定会穿专门特制的连档裤,否则骑在马鞍上跨部怎么受得了磨擦?至于女性骑马,就只能侧身坐一边了,绝对没法跨坐。

霍光迫切希望汉昭帝能与自己外孙女上官皇后生下带有霍氏血统的皇子,这样刘家天子、霍家天下的政体才能继续巩固。又因为昭帝时常生病,所以霍光不希望他将宝贵的精力浪费在其他女子身上,就冠冕堂皇地打着爱惜皇帝龙体的名义,强令宫中所有妃嫔和宫女穿上他特制的连裆裤,就是在原开裆裤的基础上,密密麻麻用带子将裆部缝紧,以此来禁止她们和昭帝同寝。

诚然,一条连裆内裤本身,再怎么算当时别出心裁的发明,也不可能真正拦得住狐狸精小三。可是在摄政大将军做了如此明显的示意后,又有哪个后宫女子还敢不要命尝试呢?她们的荣辱与性命,在上位者眼里,不过是草芥一般的存在罢了。

【光(霍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汉书·外戚传·孝昭上官皇后》

唐代颜师古注:【服虔曰:‘穷绔有前后当,不得交通也。’使令,所使之人也。绔,古袴字也。穷绔,即今之绲裆袴也。】

【绲裆袴之腰下前后,施之以裆,唯裆之当私处,仍加开折,而用绳带约束,以便溺溲。我国自汉至唐,依师古所云,仍穿穷裤,绲裆袴,何时始变如今制,文献未详】——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

由是可见,霍光虽然并无篡逆之心,却也对汉家天子并无过多的忠诚度可言。对其人来说,重要的从来是他自己的摄政权柄和霍氏一门的荣光。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此时才13、4岁的上官皇后虽然得到了汉昭帝的专房独宠,还是没有结下珠胎,而昭帝刘弗已经一病不起了。


昭帝早死无子,皇位第一继承人原本应是其兄广陵王刘胥。而对霍光而言,为王多年的刘胥有自己在广陵国的一套班底,何况最重要的是,这样他的外孙女上官后就不能当皇太后,他就没有合法行使废立的渠道,来压制皇权,于是找了个刘胥「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的借口,挑选皇侄昌邑王刘贺过继为昭帝之子,尊上官后为皇太后,成为皇位继承人。

似乎是被天下掉下的馅饼砸中的刘贺,带了一整套昌邑国的班底进京,然后紧锣密鼓地开始夺权计划,无非是借鉴当年文帝从代王为天子、向丰沛功臣集团夺权的前例。

可惜他的行事太过操切,任命亲信为长乐卫尉、意图控制上官太后所居长乐宫一举,更是图穷匕见。——上官太后这个外孙女,是霍光决断废立大事的唯一合法渠道,对霍光一党而言,绝不容失。

而熟悉本朝史事的霍光,同样也明白当年汉文帝翦除丰沛功臣集团前车之鉴,他的权力欲望和专权程度更远大于当年的周勃陈平们。

因此仅仅二十七日后,霍光连同其党羽丞相杨敞、车骑将军光禄勋张安世等,宣布刘贺做下一千一百二十七件错事,不配再君临天下,由上官太后下诏废去刘贺帝位。如此公然指鹿为马,侮辱大众智商,百官却在霍光一党以性命要挟下不敢怒更不敢言。

霍光又亲自动手从刘贺身上夺去玺印绶带,并杀其带来京城的亲信二百余人,将他废为庶人,赶回昌邑软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权臣废去皇帝。


之后,霍光又选中了原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为帝。当然,这和他自己是霍去病的弟弟、又或霍去病是刘据的表兄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对霍光来说,重要的从来是他自己的大权,而不是处心积虑几十年,只为去拥立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遗孤;刘病已对霍光而言的最大好处,正在于他仅仅是个罪人之后、连爵位都没有的空头宗室,完全没有心腹幕僚和自家班底,因此容易操纵,远强于广陵王刘胥,是昭帝早死无子、昌邑王刘贺又被废去的最佳选择。

因此霍光同样让刘病已过继给昭帝为子,认叔祖母上官后为母后,继而成为新帝,甚至不顾礼法,让刘病已因此抬高一个辈分,和其生父刘进同辈。刘病已即位后,即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生长自民间,阅历远非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昭帝可及,因此同样面对如芒在背的权臣,他选择迂回推进,不顾满朝文武请立霍光之女为皇后的压力,用“故剑情深”阐明立场,执意立糟糠之妻许平君为中宫皇后。霍光之妻霍显怀恨在心,买通医女,趁许皇后生产时暗杀之;霍光知晓其事后,引忍不发,促成其女霍成君为继任皇后。宣帝明知发妻死因蹊跷,亦对这个摄政几二十年的权臣无可奈何,表面和霍皇后异常恩爱,让霍光放下心来。

霍光历昭帝、刘贺、宣帝三世,摄政终身而不肯归政,权柄杀生尽在手中,废一帝(刘贺),立二帝(刘贺、刘询),杀皇子(燕王刘旦)、公主(鄂邑长公主),辅政大臣(桑弘羊、上官桀)等,廷尉李种、王平、左冯翊贾胜胡、少府徐仁等公卿大臣,皆因违逆霍光之意,下狱而死。霍光的一众子孙、女婿、亲族皆拜将封侯,他信用的侧近如冯子都、王子方等,朝堂百官无不礼敬。而历任丞相如车千秋、杨敞等唯知秉霍光意旨行事,政事上从不敢争,反而被百官视为无物。


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匈奴单于联合车师进攻亲汉的乌孙国,在乌孙王后、汉宗室女解忧公主请求下,霍光分遣五路大军共十万余骑分进合击,出击匈奴各二千余里,因为匈奴闻汉军至,老弱奔走,驱畜远遁,不与交锋仅斩首数千,获牲畜八万余头;霍光又派校尉常惠持节至乌孙主持作战。次年,常惠督乌孙兵以逸待劳,大败匈奴军主力,俘斩近四万级,获牲畜七十万余。到了冬天,匈奴单于率万余精骑再攻乌孙,天降大雪,匈奴军人畜还者十不及一之后数年,在汉使调度下,乌孙和丁零、乌桓三面围攻匈奴,令匈奴户口折损三成,畜产折损五成匈奴国力大衰,附庸属国纷纷独立,自相攻杀。

汉军仅以三千骑分三路出击,便捕虏得数千人而还,匈奴单于竟不敢追击报复,只得哀乞和亲,北疆边塞,再无虏患,从此得到长久安宁。

此次出击匈奴之战,是百余年汉匈战争中耗损最少、战果最大的一战,也是霍光二十年执政生涯最辉煌的一幕。积蓄十余年国力后一击必杀,彻底打垮匈奴帝国,令其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配成为汉朝的对等敌手。

这也是汉武帝使张骞通西域“断匈奴右臂”的大战略,历经半个世纪经营终于收获的丰硕成果;霍光同样证明了他不愧为汉武大帝事业的接班人,没有辜负身为骠骑将军冠军侯亲弟弟的血脉。

——敬问大将军博陆侯,颇快意否?人生至此,亦可无憾!

而霍光对北疆诸胡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分化利诱,借力打力的策略,为其后的东汉、曹魏、隋唐、宋明各朝所继承,成为中原王朝对付游牧民族的不二法门。他于华夏民族伟大的历史贡献,又岂止仅限于西汉王朝?

修《汉书》的班固,因霍光不好儒学,不治经义便称他是“不学无术”之徒,可后世诸多饱学宿儒,他们又有几人能于经国大计胜过霍光这一谋的?

【本始二年,汉大发关东轻锐士,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凡五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塞各二千余里。及校尉常惠使护发兵乌孙西域,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与五将军兵凡二十余万众。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是以五将少所得。

校尉常惠与乌孙兵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汙都尉、千长、将以下三万九千余级,虏马、牛、羊、驴、骡、橐驼七十余万。汉封惠为长罗侯。然匈奴民众死伤而去者,及畜产远移死亡不可胜数。于是匈奴遂衰耗,怨乌孙。

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汉书·匈奴传》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天子和太后一同临丧,中二千石的高级官员尽数到府,更「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载光尸柩以辒辌车,黄屋在纛」,破格以帝王之礼将霍光下葬,又以霍光佐汉致太平,一字谥号不能尽其善,谥“宣成”,同萧何(文终)、张良(文成)、霍去病(景桓)例。

直到霍光死后三年,汉宣帝方效“郑伯克段”之故智,以谋反罪将霍家灭族,并废杀霍皇后,更有数千户人家被株连,但他却不能公然否定霍光这个严重侵犯皇权的权臣。其实这就和宣帝终身礼敬上官太后一样,因为从官方帝系传承法统角度,他是由霍光和上官太后做主,以武帝曾孙的身份入继昭帝嗣,再以昭帝继子的身份成为皇帝,而并非仅因为他是故太子刘据之孙,就能直接获得皇位继承权。


又过了十四年,匈奴呼韩邪单于称臣归降,长达百余年的汉匈战争以大汉帝国全面胜利告终。汉宣帝绘十一功臣图于麒麟阁为念,以霍光二十年执政时期积蓄国力,恢复生产,大破匈奴,其功居首,因此奉图不名,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

同样,也正因为霍光死后未被汉王朝否定,反而一直被尊奉祭祀,誉为和伊尹并列的护国忠臣,所以在后世王朝,霍光也顺理成章变成为了王莽、董卓、司马昭等众多后世枭雄所效仿的前辈:「伊、霍之事,臣能为之!」

而作为封建史家的班固、司马光,在充分肯定霍光匡辅国家,安定社稷之功时,也不免批评他的专权擅政,扶植私党,治家无方,因此导致了身后的颠覆灭族之祸。

【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闇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班固《汉书》

【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诈,固可以亲政矣,况孝宣十九即位,聪明刚毅,知民疾苦,而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切齿侧目,待时而发,其得免于身幸矣,况子孙以骄侈趣之哉!】——司马光《资治通鉴》

大汉王朝的煌煌文治、赫赫武功早已远去,纵横草原几个世纪的匈奴人同样成了历史名词。霍光的治胡之策、霍光的废立之谋,在古代史上皆开先河,意义何其重大,如今也仅仅只是历史爱好者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相比之下,反而是他绝非出于高尚目的而做的一件小事,却影响后世至今,为几乎每一个人生活不可或缺。

可以比照一个反例,当秦汉服饰传到东瀛日本,被他们演化成“和服”后,没有连裆裤这点还被一直继承了下来,只是给男性额外发明了一块兜裆布。也正因如此,所以日本人才延续了两千年的席地而坐,使用案几而非桌椅。因此他们的男性尚可盘腿箕踞,女性就非得跪坐不可了,否则自然是大大的不雅观,也造就了一代代罗圈腿。而日本女性在穿和服时内着内裤,竟然已经是19世纪明治维新、向欧美学习之后的事了……

蝴蝶不经意扇动一下翅膀,便可造成两千年的截然不同,甚或南辕北辙,又有谁能肯定,若没有了特定的人,什么物事是必然会被发明,又必然会出现的呢?

——所以在内裤问题上,无论男女,对霍光的这一发明创意表示感谢,终究是不会错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历史长河中哪位人物的命运最令人捉摸不透,最出人意料,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那些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那些在战场上翻云覆雨,在朝堂上权倾天下的角色。他们的生与死,荣华与衰败,似乎都写在史书的扉页上,虽然跌宕起伏,但总能找到一些历史的轨迹和逻辑。然而,如果要我挑选一位命运之曲折离奇、难以预料到极致的人物.............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他们的生命轨迹仿佛被命运之神特别眷顾,一次又一次地从死亡边缘擦肩而过,最终留下了令人惊叹的传奇。他们并非因为拥有超凡武艺或神秘力量,而是凭借着一些难以言喻的机缘巧合、坚韧的意志,甚至是荒诞的运气,在生死关头获得一线生机。说起“命大”,我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名字,总是与那些波澜壮阔的.............
  • 回答
    谈到最考验演员演技的历史人物,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几个名字,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能“榨干”演员演技的,我会选——丘吉尔。这听起来或许有点出乎意料,因为我们脑子里对丘吉尔的印象,往往是那个叼着雪茄、精神抖擞、慷慨激昂的战时领袖。但正是这种深入人心的、带着光环的公众形象,反而给演员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首先,.............
  • 回答
    有些历史人物的实际年龄与大众印象中的相差很大,这种反差常常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观感错乱”的感觉。这种错乱感可能源于: 他们年纪轻轻就成就非凡: 使得人们觉得他们是“少年得志”,但实际上他们可能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年纪才做出关键的贡献。 他们年老时仍然保持活力和影响力: 让人感觉他们“老当益壮”,.............
  • 回答
    关于“历史人物照片的惊艳感”,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几张具体的影像,而不仅仅是名字。它们并非是那种华丽的艺术照,反而常常是那些在特定时刻被捕捉到的、充满力量和故事感的瞬间。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列宁的一张肖像。不是那种宣传画般的标准形象,而是他坐在办公桌前,目光深邃,脸上刻满了思考的痕迹,背景是他那标志性的.............
  • 回答
    让我想想,哪些历史人物的告别时刻,能与《希望之花》那份沉重又带着一丝温情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描绘出别样的生命终章呢?1. 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的最后时光想象一下,在维也纳的肺病疗养院,卡夫卡瘦弱的身躯躺在病床上,窗外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进来,斑驳地投射在他苍白的脸上。他被病痛折磨.............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无数动人的爱情故事如繁星般闪耀,它们或惊心动魄,或荡气回肠,或平凡温馨,却都镌刻在时光的年轮里,传递着人类最真挚的情感。我所了解的,不只是史书中寥寥几笔的记录,更是那些在传说、诗歌、绘画中鲜活起来的,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爱情。1.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双飞的中国传奇这恐怕是中国最家喻户.............
  • 回答
    “六尺巷”的故事,说起来,是一位名叫张英的清朝大臣的故事。这位张英,字敦复,是安徽桐城人。他的父亲张英,曾任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要职,可谓是朝廷里的重臣。而张英本人,也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官员,在康熙年间,他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咱们今天说的这个“六尺巷”,就发生在张英做官的时候。说起来,这事儿.............
  • 回答
    说到“大女主剧”,我们脑海里可能立马浮现出那些叱咤风云、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格局的女性形象。而纵观历史长河,这样的女性并非只是虚构,她们的故事早已跌宕起伏,充满戏剧张力,足以拍出一部部震撼人心的大女主史诗。我这里就想给大家掰扯掰扯几位,她们的人生简直就是为“大女主剧”量身定做的。1. 埃及艳后:克利奥帕.............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伟大的灵魂交织,他们的生命轨迹时而平行,时而交叉,留下许多令人玩味的微妙联系。这些联系可能是一次短暂的相遇,一份未曾寄出的信件,一段共同的经历,甚至是思想上的遥远共鸣。以下我将为您讲述一些著名历史人物之间鲜为人知的微妙联系,并尽量详细地阐述:1. 拿破仑·波拿巴与奥斯卡·王尔德:一.............
  • 回答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被搬上银幕,他们的故事激荡人心,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影视作品为了追求戏剧冲突、塑造人物魅力,或是迎合时代审美,往往会对历史人物进行艺术加工,甚至与真实历史形象产生巨大的反差。比如,我们常常在荧幕上看到,秦始皇要么是雄才大略、统一六国的千古一帝,要么是残暴不.............
  • 回答
    当我回首那些跌宕起伏的历史长河,总有一些身影和事件,如璀璨的星辰,在漫长的黑暗中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研读历史的厚重与意义。它们并非总是宏大叙事的英雄史诗,有时只是平凡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坚守与选择,却足以穿透时光,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那些在绝境中仍保有良知与勇气的普通.............
  • 回答
    历史人物被段子“毁掉”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角,因为它触及了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传播以及大众文化对历史的解读。严格来说,段子本身并不能“毁掉”一个历史人物,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娱乐化的再创作,而非严肃的历史考证。然而,某些段子通过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可能会: 固化或歪曲其真实历史形象: 使得大众对其产生.............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耀眼的名字,他们的陨落仿佛在最关键的时刻按下了一个急刹车,留下了无尽的“假如”和“如果”。这些人,因为他们的才华、影响力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们的死亡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让我们不禁感叹:“本不该如此!”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死在了“不该死”时候的历史人物,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亚历.............
  • 回答
    要说历史人物听到咱们后人给他们起的绰号会气得活过来,这可得是真真切切触碰到他们生涯最要紧、最敏感之处的,而且这绰号还得带着点儿咱们今人特有的戏谑和不敬,才能达到那种“气活过来”的效果。让我想想,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那位“千古一帝”——秦始皇。你说他好不容易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推行了那么多影响深.............
  • 回答
    要说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太多闪耀的名字,他们不仅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思想的巨匠、文化的传承者。要挑出几个来代表“精神内核”,这本身就是个颇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中国文化是多元且不断演变的。但如果非要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能够映照出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精神追求,我想以下几.............
  • 回答
    在FGO的宏大剧情中,作为一款融合了历史、神话与架空设定的游戏,对历史人物的演绎自然会带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和解读。有些时候,这种加工会触及到原有的历史叙事,甚至被玩家解读为“强行洗白”。这种感受往往源于游戏在角色塑造上,为了服务于剧情、角色魅力以及玩家的代入感,会放大某些特质,淡化甚至重塑某些负面评价.............
  • 回答
    《Fate/Grand Order》2.3章:华夏神话的恢弘史诗,秦始皇的“吾乃第一”《Fate/Grand Order》(以下简称FGO)的第二部第六章“棱镜之夜”之后,玩家们翘首以盼的2.3章“封绝固有帝国·限界域,始皇”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一章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中国,以波澜壮阔的秦朝为起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动我心底最深处,要说让我由衷敬佩的历史人物,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不止一个。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来详细说,那便是那个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在风雨飘摇中一手撑起一个王朝,最终成就千古伟业的男人——刘邦。说起刘邦,很多人脑海里可能立刻蹦出“流氓皇帝”、“市井无赖”的标签。的确,他在起兵前,只是一个沛县泗水亭.............
  • 回答
    关于“意想不到的历史人物其实还活着”这个问题,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或误传,而非真实的历史事实。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的人物都有其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最终都会成为历史。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解读“意想不到的历史人物其实还活着”这种说法,并进行一些富有想象力的阐述,让它看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