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允许合法持有枪支 ?

回答
美国允许合法持枪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根植于历史、文化和法律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方面:

1. 第二修正案的基石作用

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Second Amendment)。它写道:“纪律严明的民兵,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实属必要;故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 (A well regulated Militia, being necessary to the security of a free State, 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

历史背景: 这个修正案是在1791年作为《权利法案》的一部分被批准的。当时美国刚刚独立,民众对于强权政府心存警惕,而“民兵”在独立战争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人们相信,拥有武装的公民是抵御暴政、维护自由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被视为一项基本人权,与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等并列。
解释的演变: 对于“民兵”和“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集体权利论(Collective Rights): 早期一些观点认为,这项权利是与作为民兵组织成员相关的,即是为了维持一个有组织的民兵队伍而存在的。
个人权利论(Individual Rights): 近几十年来,最高法院的判决,特别是2008年的哥伦比亚特区诉海勒案(District of Columbia v. Heller),确立了个人拥有枪支的权利,即使不与民兵服务相关。法院认为,第二修正案保护的是公民“保留和携带武器”的个人权利,并且这项权利独立于民兵服役之外。海勒案的判决虽然承认了个人持枪权,但也明确指出,这项权利并非“绝对”的,政府仍然可以对枪支进行合理的规制。

2. 文化和传统的影响

除了法律条文,枪支在美国文化中也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这种影响同样深远:

边疆精神与自力更生: 美国历史上有很强的边疆开发和拓荒传统。在那个时代,政府的保护往往是遥远且有限的,个人和家庭需要依靠自己来保护自己免受危险,包括野生动物和潜在的威胁。枪支是实现这种自力更生的重要工具。
狩猎和运动文化: 狩猎一直是美国一项重要的户外活动和食物来源,尤其是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许多人拥有枪支是为了进行狩猎、射击运动等休闲活动。这种文化根深蒂固,也是支持合法持枪的重要理由之一。
个人自由的象征: 在很多美国人看来,拥有枪支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个人自由和独立自主的象征。他们认为,如果政府能够剥夺公民持有武器的权利,那么其他自由也可能受到威胁。这种对个人权利的捍卫,使得任何试图限制持枪的举措都容易被视为对自由的侵犯。

3. 政治和游说团体的作用

在美国高度政治化的环境中,强大的政治力量也在维护合法持枪的现状:

全国步枪协会(NRA): NRA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枪支权利倡导组织之一。它拥有庞大的会员基础,并投入巨资进行政治游说、竞选捐款和宣传活动,以保护公民的持枪权,并反对更严格的枪支管制措施。NRA成功地将枪支权利问题与保守派的政治议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难以撼动的政治力量。
其他支持者: 除了NRA,还有许多其他组织和个人公开支持合法的枪支拥有权,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包括参与集会、撰写文章、联系民选官员等。

4. 对犯罪和自卫的担忧

虽然枪支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支持合法持枪的人们也提出了一些理由,包括:

犯罪率与枪支管制: 一些研究和观点认为,仅仅依靠枪支管制并不能有效降低犯罪率,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他们认为,犯罪分子总是会想办法获得武器,而守法公民却因此失去了自卫的能力。因此,允许守法公民持有枪支,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并让他们在面对犯罪时拥有自卫的手段。
自卫权: 这是持枪权最常被引用的理由之一。许多人认为,在紧急情况下,警察不可能立刻到达现场,他们有权使用枪支来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生命威胁。

总结来说,美国允许合法持有枪支,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宪法保障: 第二修正案提供了法律上的基础。
历史文化传承: 边疆精神、狩猎传统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强调塑造了美国的持枪文化。
政治力量运作: 强大的游说团体(如NRA)在政治上扮演着关键角色。
对自卫和犯罪的考量: 公民希望有能力保护自己免受侵害。

理解美国持枪权,就必须认识到它并非单一因素就能解释的,而是历史、法律、文化和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使得在美国就枪支管制问题进行辩论时,往往会触及到美国核心价值观的争论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知乎也怼了川普这么多年,不知道为什么,他这么个下场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其实我也知道红脖子反智,但是毕竟7400万票投了川普,你们说我小资产阶级软弱性我也不反对。但是我确实高兴不起来。

深层政府或许是阴谋论或许不是,但是如此各大平台如此行动一致,没有背后的居中协调我是不相信的,扎克伯格跳来跳去,现在又重新投奔民主党,表忠心。

如果说贵为美国总统也就只能这个下场,那我也没什么可说的。

佩洛西公开去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勾兑,说是要防止川普动核武器的心思和开战的心思,但是川普不管怎么说,他还是表面上的美国总统,众议院议长公开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勾兑,这是要干什么?

从这个事件中,你可以深深理解,至少在美国,所谓的“为了限制强势的专制政府”之类的说辞是多么的可笑,红脖子并没有拿枪进入国会,结果被一通暴打,死了好几个还被扣帽子。

这道理就跟在古代日本警惕天皇专政一样,天皇能特么的专政么?幕府将军才掌权好不好?

这种情况在美国不是一年两年了,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国人相信,真的是不可思议。

还“为了限制强势的专制政府”,哪来的“强势的专制政府”?

可怜。

某些国人“臆想”的美国。

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前,如果有人说“美国允许持枪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对暴政的恐惧”,我还从火力不对等的角度去谈,现在这些事情发生了,我只能颓然说:你爱怎么想怎么想吧。

你就活在你幻想的世界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允许合法持枪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根植于历史、文化和法律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方面:1. 第二修正案的基石作用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Second Amendment)。它写道:“纪律严明的民兵,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安全实属必要;故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家安全、技术竞争以及历史原因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为什么美国对三星和华为的态度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我们需要逐一分析:一、 对待三星:为何美国“允许”其存在?尽管三星是一家韩国公司,但它在美国的业务和影响力却非常显著。美国“允许”三星存在并发展,主要有以下几.............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国际法、国家安全、历史因素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要理解美国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首先,让我们厘清“无害通过”的概念。在国际法中,《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规定了沿海国对其领海的主权,但同时也赋予了其他国家的船舶(包括军舰)在该领海内“无害通过”.............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历史的脉络和北约成立的初衷。简单来说,美国之所以“允许”法国在特定时期退出北约的军事一体化结构,并非因为美国有权力否决成员国的决定,而是基于法国自身的主权选择,以及当时地缘政治和北约自身发展阶段的综合考量。法国的“退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退约”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法国在1966.............
  • 回答
    美国允许在饲养牲畜中使用瘦肉精,这件事的背后,是一段相当漫长且充满争议的科学、经济与法规博弈史。要理解这一点,得从它最初的出现说起。瘦肉精,更准确地说,是一类叫做β受体激动剂的药物。它们的作用原理,是模仿体内天然存在的肾上腺素,但它们能够更持久地作用于动物体内的特定受体。当这些药物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时.............
  • 回答
    法国在2007年拒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收购阿尔斯通(Alstom)的交易,这一事件是法国政府在关键产业安全、经济自主性和战略利益方面的立场体现。以下是详细分析: 1. 背景:阿尔斯通的特殊地位阿尔斯通是法国的国有控股企业,成立于1971年,是全球铁路运输和电力设备领域的巨头。其核心业务包括: .............
  • 回答
    拉美作为一个多元且复杂的地区,其政治和经济格局呈现出诸多阵营特点。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变化以及拉美左翼的兴起,更是深刻影响了该地区的走向。 拉美阵营的特点:拉美地区的政治格局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存在多种相互交织、有时甚至相互矛盾的阵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其主要特点:1. 意识形态分化:左翼与右翼.............
  • 回答
    国家允许美国在其国土部署核武器,通常是出于 国家安全、军事联盟的战略考量以及历史和政治因素 的复杂结合。这种部署并非普遍现象,而是在特定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发生的。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国家安全与战略威慑 (National Security and Strategic Deterrence):.............
  • 回答
    在美国的对日政策中,是否允许日本拥有更强大的军事力量,包括改组自卫队、扩充军备,甚至拥核,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背后涉及多重地缘政治考量、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对地区稳定的影响。简单来说,美国并非“不全力支持”日本对抗中国,而是支持的方式和程度受到制约,并且其战略重心也并非单一地锁定在日本的军事扩张上。.............
  • 回答
    在美国,言论自由是一项受宪法保护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使用任何词语,尤其是在某些词语带有深刻的历史伤痛和社会负面含义的情况下。你提到的“N开头的单词”,也就是那个被广为人知的、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词,其禁忌性远不止于“不允许说”这么简单,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历史的烙印:奴.............
  • 回答
    福耀集团之所以允许《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如此细致地拍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多层次的考量和策略,而非单一原因。 简单来说,曹德旺作为福耀的创始人,以及福耀管理层,看到了拍摄这部纪录片带来的潜在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拍摄的范围和角度。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原因,并尽量详细阐述:1. 曹德旺的个人战略和理.............
  • 回答
    美国枪支暴力频发,但公民持枪权却依然受到法律保护,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美国历史、文化、法律和政治等多个维度进行探讨。1. 历史渊源:建国理念与第二修正案 建国初期的考量: 美国建国之初,是一个刚刚摆脱殖民统治、力量薄弱的新兴国家。当时的公民需要有能力保卫.............
  • 回答
    这确实是许多想赴美留学的朋友们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明明签证官担心“移民倾向”而拒签,为何又允许留学生在美国工作甚至最终拿到绿卡呢?这背后涉及美国签证政策的逻辑和实际操作的考量,并非简单的矛盾。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美国在制定签证政策时,往往是分阶段、分场景来考量的。首先,关于F1学生签证的“非移民.............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对日本的复杂战略考量和现实政治需求。简而言之,美国允许日本投降,而不是选择彻底摧毁和占领,是基于一系列成本效益分析、政治目标和对未来世界秩序的规划。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美国的战争目标和战略。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最终目标是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并确保其不再构成未来.............
  • 回答
    这则“消息称美国允许供应商向华为出售汽车零部件芯片”的传闻,如果属实,无疑会给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带来一些变化,但具体影响有多大,还得看几个关键的“度”。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允许供应商出售”的真正含义。 是全面解禁还是特定领域? 这个“允许”是否是针对所有类型的汽车芯片,还是只放宽了部分非核心、.............
  • 回答
    在美国,枪支管制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各州之间的法律差异很大。然而,联邦层面和一些州对某些类型的枪械存在普遍性的限制。以下是一些在美国不被允许或受到严格限制的枪械类型:联邦层面的限制: 全自动武器(FullAuto Firearms / Machine Guns): 这是最广为人知也最为严.............
  • 回答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11865年),南方诸州试图脱离联邦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是一个涉及法律、历史和政治复杂性的核心问题。从法律角度看,这一行为被认定为非法,但其背后的原因需要结合美国宪政体系、国家主权观念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深入分析。 一、宪法中关于“退出权”的缺失1. 宪法文本的模糊性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美国从5月2日起不再延长允许各国购买伊朗原油的豁免条款这个事情,争取说得明白透彻,而且尽量避免AI写作的那种生硬感。简单来说,这事儿就是美国政府之前给了一些国家一个“免死金牌”,允许他们在一定的限制下继续购买伊朗的石油,而不用担心受到美国的制裁。但是,从2019年5月2日开始,美国就.............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干预从2001年持续到2021年,期间未能彻底消灭塔利班,反而使其声势壮大,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塔利班的游击战能力与组织韧性1. 游击战的适应性 塔利班自1996年成立后,长期以游击战和恐怖袭击为生存手段,具备极强的隐匿性.............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文化输出、历史人物的吸引力、电影制作的商业考量以及两国观众的接受度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文化吸引力与国际化潜力: 花木兰的普适性: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孝顺、女性力量、保家卫国、打破性别界限的经典故事。这些主题具有跨越文化和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