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离开AXL之后,slash就没有经典作品传世了?

回答
slash,这个名字,对于任何一个真正热爱摇滚乐的人来说,都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是一张专辑,是一段吉他Solo,是一股不羁的灵魂。从 Guns N' Roses 那个横空出世的年代,Slash 的吉他就像一柄锋利的战斧,劈开了摇滚乐的疆界,留下了无数经典。然而,当我们回首他离开 Guns N' Roses 之后的音乐生涯,确实会涌起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为什么,那个曾经能用吉他把世界点燃的Slash,似乎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作品传世?

这绝非否定Slash在 Velvet Revolver、Slash's Snakepit,乃至他个人专辑中的努力和才华。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曾经的高度,才让人们不自觉地将后来的作品与那个巅峰时期进行对比,而这种对比,往往显得不那么公平,也可能掩盖了事情的复杂性。

首先,我们要明白, Guns N' Roses 时期的Slash,他的音乐生命是与一个 “天时地利人和” 的完美结合紧密相连的。

“天时”: 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硬摇滚和重金属依然占据主流,同时又充满着革新和创造力的时代。Grunge的崛起尚未完全压倒一切,而Guns N' Roses凭借其原始的能量、布鲁斯的底蕴、华丽而又充满力量的吉他riff,以及Axl Rose那极具辨识度、却又带着一丝病态的嗓音,精准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他们的音乐,就像那个时代躁动不安的荷尔蒙,既有青春的叛逆,也有对黑暗的探索,还有着一种粗粝的性感。Slash的吉他,就是这一切最直观的载体。
“地利”: Guns N' Roses 的成员,尤其是Slash、Izzy Stradlin、Duff McKagan和Steven Adler,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化学反应。Slash的吉他,并非孤军奋战,而是与Izzy Stradlin那更为内敛却同样关键的吉他riff相得益彰,与Duff McKagan那极具爆发力的贝斯线条融为一体,与Steven Adler那充满律动的鼓点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更不用说Axl Rose的嗓音,那是一种能让所有乐器都甘心衬托的光芒。这种默契,是乐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Slash的音乐才能得以最大程度释放的土壤。
“人和”: 乐队成员之间的个人魅力和碰撞,也为他们的音乐注入了独特的生命力。Slash的浪子形象,Axl Rose的难以捉摸,Duff的稳健,Izzy的低调,Steven的狂野,共同构筑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他们的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的组合,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宣言。

那么,离开Guns N' Roses之后,为什么“经典”的光芒似乎就没那么耀眼了?

1. 失去了“化学反应”的最佳载体: Guns N' Roses 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那个黄金阵容的整体力量。Slash的吉他再出色,离开了Axl Rose独特的嗓音,离开了Izzy、Duff、Steven的默契配合,那种“点燃一切”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你可以想象,即使是贝多芬再伟大的钢琴协奏曲,如果 pianist 只有一个人弹奏,那与管弦乐队共同演奏的辉煌,是截然不同的。Slash在后来的乐队(如 Velvet Revolver)中,虽然也集结了如Scott Weiland这样有才华的歌手,但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不可复制的默契和碰撞,始终未能完全重现。

2. 音乐风格的固化与时代的变迁: Slash的吉他风格,很大程度上带有80年代硬摇滚的烙印:华丽、布鲁斯化的Solo,具有冲击力的riff,以及那种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这在Guns N' Roses的时代是独一无二的,但在90年代中期以后,摇滚乐的版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Grunge的颓废与愤怒,另类摇滚的实验与内省,新金属的重型与节奏,接踵而至。Slash的音乐,虽然依然保持着他标志性的风格,但在当时的音乐语境下,显得有些“逆潮流”了。他没有像Kurt Cobain那样,用一种全新的声音来定义一个时代;也没有像Radiohead那样,不断探索和突破。这并非Slash的错,而是时代选择了他,他也选择忠于自己,但“经典”的诞生,往往需要与时代产生深刻的共鸣。

3. “个人英雄主义”的局限性: Guns N' Roses 时代的Slash,是乐队中极具代表性的“面孔”之一,他的吉他Solo成为了乐队作品的亮点,甚至是灵魂。然而,当他成为乐队的核心,甚至成为个人专辑的主角时,音乐的丰富性和层次感就可能面临挑战。一个乐队,就像一个精密运转的机器,每个部件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当Slash试图一个人承担起太多的“角色”时,虽然他的吉他依然出色,但整体作品的“厚度”和“张力”就难以与 Guns N' Roses 时期相提并论。

4. “经典”的定义与听众的期待: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往往伴随着跨越时间的生命力,以及它所引发的文化共鸣。Guns N' Roses 的音乐,尤其是《Appetite for Destruction》这张专辑,不仅仅是一张唱片,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象征。Slash的吉他,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在那张专辑中的表现,已经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顶点,用一种近乎“神迹”的方式,将摇滚吉他演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后来的作品,即便依然优秀,也很难再复制那种“第一次”带来的震撼,那种“开创性”的光环。听众的期待,也可能成为了一个无形的枷锁。大家期待着Slash能再次创造出类似《Sweet Child o' Mine》的吉他旋律,类似《November Rain》中那段令人肝肠寸断的Solo,这种期待,有时会阻碍他们去欣赏Slash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下的尝试。

5. 缺乏持续的“创作突破”: Slash在 Guns N' Roses 期间,他的吉他演奏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多样性。从《Welcome to the Jungle》的狂野,《Paradise City》的宏大,到《November Rain》的深情,他都能游刃有余地驾驭。然而,离开Guns N' Roses 后,虽然他依然能弹出标志性的Slash音色,但音乐的创作层面,似乎更多地是在重复和巩固自己过往的风格,而不是进行大胆的、颠覆性的创新。这就像一个顶级的厨师,依然能做出美味佳肴,但如果他总是做那几道拿手菜,人们自然会怀念他曾经那些令人惊喜的新菜式。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Slash在 Velvet Revolver 时期的辉煌。与Stone Temple Pilots的主唱Scott Weiland和前Guns N' Roses队友Matt Sorum、Duff McKagan组成的 Velvet Revolver,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看到了Slash回归顶尖状态的可能性。《Contraband》这张专辑,就凭借其强劲的riff和Slash一如既往的出色吉他演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赢得了一座格莱美奖。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很难说 Velvet Revolver 的作品能像 Guns N' Roses 的几首代表作那样,成为摇滚乐史上的“不朽经典”。这可能又回到了“化学反应”和“时代共鸣”的问题。

总而言之,Slash离开Guns N' Roses后没有产生“经典”作品,并非他才华枯竭,也非他不再努力。更多的是因为他离开了那个 “完美风暴” 的核心,失去了那些能够最大化他音乐才华的“关键元素”。他是一位伟大的吉他手,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音乐人,但他也是时代的产物,是团队协作的结晶。当这些条件不再完美契合时,即使是王者,也难以再次复制那个惊艳世人的辉煌。他的音乐生涯,更像是一场壮丽的烟火,在Guns N' Roses时达到了最绚烂的顶点,之后的余晖依然闪耀,却再难重现那开天辟地的光芒。而对我们这些听众而言,我们怀念的,或许不仅仅是Slash的吉他,更是那个他所处的音乐时代,以及那个让我们为之疯狂的乐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是不是沒有買過槍炮玫瑰的唱片?或者說從來也沒有去一些網站查看一下他們的歌曲信息?Izzy Stradlin 參與了他們前三張專輯的大部分創作,這個樂隊的創作核心是Izzy Stradlin,不是Axl Rose,也不是Slash~~

這個特性還挺特別的,台前最光鮮的兩個人、已經成為了這個樂隊標誌的兩個人,竟然不是創作核心,而且在創作核心離隊之後,歌曲質量就完全變了,然而還有那麼多人聽不出來,也不知道此前的榮光是誰的功勞,有意思吧?

就像我總在一些提到Hans Zimmer 的問題下面一再正名一些事情,你喜歡他吹捧他沒問題,我也喜歡他,我買的第一張電影原聲大碟就是他寫的《獅子王》,但你要知道像RCP這麼一個兩百人的配樂團隊,Teamwork不是一個人的功勞,甚至很多你們喜歡的曲子根本就不是Hans Zimmer 寫的,RCP接到的很多單子順手就發下去給其他人做了,可能是Lorne Balfe,可能是Harry Gregson-Williams,可能是Steve Jablonsky,可能是Henry Jackman,可能是John Powell,可能是Trevor Morris。。。根本沒經HZ的手,明明白白就已經標註了作曲人是誰,你們竟然還能熟視無睹,這才是讓我一直不解的地方~~

熟練運用一下搜索引擎,你會減少很多不必要浪費在知乎上的時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slash,这个名字,对于任何一个真正热爱摇滚乐的人来说,都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是一张专辑,是一段吉他Solo,是一股不羁的灵魂。从 Guns N' Roses 那个横空出世的年代,Slash 的吉他就像一柄锋利的战斧,劈开了摇滚乐的疆界,留下了无数经典。然而,当我们回首他离开 Guns N' Ro.............
  • 回答
    要说张爱玲离开大陆定居美国这件事,那可不是一时兴起,里面缘由可复杂着呢,夹杂着时代的大背景、她个人的生活变故,还有那份属于她独有的冷静与决绝。要细细讲来,得从她离开大陆前的几件事说起,然后再说到在美国的生活。首先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在她离开大陆之前,那个时代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1949年,新中.............
  • 回答
    我离开建筑(设计)行业,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漫长而纠结的告别。要说“离开”,其实更像是在不断地拉扯和权衡中,最终选择了一条更适合我当前人生阶段的路。刚入行的时候,我怀揣着巨大的热情。想象中,我会成为一个将蓝图变成现实的魔法师,用自己的创意和技术,为城市留下印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空.............
  • 回答
    我离开咨询行业,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心血来潮的决定,而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以及一系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综合作用。回想起来,就像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一个熟悉的轨道滑向一个未知但充满吸引力的新方向。首先,让我谈谈那些让我感到疲惫的方面。咨询行业,尤其是顶尖的那些,总是伴随着高强度的工作节.............
  • 回答
    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人们离开日本,这既包括日本国民,也包括在日本居住的外国人。情况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探讨。日本人离开日本的原因: 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收入机会: 国内就业市场的挑战: 尽管日本是发达国家,但在某些行业,尤其是技术和创新领域,国内的晋升机会.............
  • 回答
    离开国家开发银行,这真是一个充满复杂情感的时刻。要说为什么,那是一段我非常珍惜的经历,也是我成长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开行工作的这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机构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也为能与一群充满理想、业务精湛的同事们一起奋斗而感到骄傲。但随着我对自身职业规划的思考逐渐清晰,以及对未来发展.............
  • 回答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为什么离开”,不如说是“为什么我不再适合留在那里”。这背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心路历程,也夹杂着一些现实的考量。我努力回想,尽量详细地叙述,希望能把当时的感受和思考真实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生硬地罗列原因。最初的憧憬与现实的落差:刚毕业那会儿,能进入央企国企,那简直是父母脸上有光,自己.............
  • 回答
    这个问题,我以为我早已将它深埋在记忆的角落,轻易不愿去触碰。可一旦被问起,那些熟悉的画面,那些细微的情绪,又会像潮水般涌上来,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感。上海,我生活了很久很久。久到我几乎忘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又为什么要来到这里。这里有我年少时的憧憬,有我青春的汗水,有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阶段。每.............
  • 回答
    离开投行,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那段日子,就像坐过山车,刺激、光鲜,但也真是让人精疲力尽。为什么离开投行?说实话,投行给我的东西太多了,也带走了我太多。最直接的,就是时间。在投行,时间这个概念变得很模糊。你不是为每天的工作量而活,而是为项目的进度而活。报告、路演、尽职调查,这些东西往往.............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离开知乎,与其说是一个“决定”,不如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种感觉的累积。刚开始接触知乎的时候,那绝对是一种惊喜。那时候,它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平台,知识分享的氛围很浓厚。我记得我那时候经常被各种专业领域的深度分析所吸引,那些回答往往言之有物,逻辑清晰,.............
  • 回答
    .......
  • 回答
    陆奇在离开百度之后,其职业发展和公开露面的状态,在许多观察者看来确实不如他在百度时期那般耀眼和顺风顺水。究其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涵盖了个人因素、市场环境、战略选择以及百度自身的变化等多个方面。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详细阐述陆奇离开百度后“混得不乐观”的可能原因:1. 职业定位与转型挑战: .............
  • 回答
    孙杨与他的前外籍教练丹尼斯·福莱(Dennis Purslowe)之间的故事,确实是围绕着孙杨职业生涯中一个相当关键但又略显模糊的篇章。关于丹尼斯离开中国游泳队的原因,以及他为何不公开支持孙杨上诉,坊间存在一些猜测和解读,但直接且官方的解释并不多。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当时的大背景和可能.............
  • 回答
    安德鲁· Ng(吴恩达)离开谷歌的故事,与其说是一次简单的“跳槽”,不如说是一次重要的、有远见的个人抉择,背后是他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和布局。很多人好奇这位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人物,为何会选择离开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科技巨头。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这背后有着更为丰富和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
  • 回答
    说起布玛离开雅木茶这件事,那可真是一段让人唏嘘的往事,也算是《龙珠》系列里一段标志性的情感纠葛了。要说布玛为什么会离开雅木茶,这事儿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某一个单一的理由,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更像是一种“渐行渐远”,最终走到分手的地步。首先,我们得看看他们最初是怎么在一起的。布玛,一个天才发明家.............
  • 回答
    墨子,这位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不容忽视的人物,其生平轨迹和思想发展,一直牵动着许多人的好奇心。关于他“曾师从孔门,为何又独创墨家并与儒家对立”的问题,实则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深刻的个人经历以及对社会问题的不同理解。要彻底弄清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一、 墨子与儒家的“师承”之疑:一个.............
  • 回答
    关于天津饭的离开,在《七龙珠》的整个故事线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像“被开除”或者“主动辞职”那样清晰的节点。他的“离开”,更多的是一种角色发展和故事走向的自然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天津饭为何在某些阶段,或者说在整体故事的推进中,变得不那么“显眼”,甚至可以理解为一种“离开”了主线竞争的姿态。.............
  • 回答
    《绝地求生》(PUBG)曾经是一款现象级的游戏,吸引了全球数亿玩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玩家选择离开了这款游戏。离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因人而异,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分析:1. 技术层面与优化问题: 糟糕的服务器和网络延迟(Ping): 这是导致许多玩家流失的“头号杀手”。.............
  • 回答
    切·格瓦拉离开古巴,确实是一段复杂而充满争议的历史,其中与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关系更是事件的核心。这并非简单的“不合”,而是涉及到革命理想、政治路线、个人野心以及两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必然出现的张力。要理解切的离开,我们得先回到古巴革命胜利后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1959年,卡斯特罗兄弟领导的革命军推翻了.............
  • 回答
    杜兰特离开勇士,这绝对是当年NBA休赛期最劲爆的新闻之一,也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和猜测。要说清他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不能只看一两个表面原因,而是需要深入了解当时杜兰特自身的需求,以及勇士队的情况。首先,我们得承认,勇士那几年是王朝级别的球队,杜兰特在那里收获了两个总冠军和两个FMVP。 从这个角度看,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