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预防高原反应?

回答
去高原旅行,那份壮丽的景色确实令人神往,但随之而来的高原反应,却是不少人出行前的顾虑。别担心,掌握了正确的预防方法,你可以大大降低遇到它的几率,安心享受高海拔的独特魅力。

出发前的“预热”——身体的适应是关键

1. 循序渐进,别急着“登高”: 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有时间,切忌一落地就直奔最高峰。在到达海拔较高的地方(比如3000米以上)之前,可以先到海拔15002500米的地方过渡几天。这就像给身体一个“热身”机会,让它慢慢适应低氧环境,增加红细胞数量,更好地输送氧气。

2. 身体素质来“加持”: 如果你平时有规律的运动习惯,身体素质相对较好,对高原的耐受力也会更强一些。所以在出发前一两个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爬楼梯等,但千万别在出发前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以免身体过度疲劳。

3. “补铁”是功臣,但要科学: 高原缺氧会导致人体红细胞增多,而制造红细胞需要铁元素。所以,如果你的身体本身有些贫血,或者担心缺氧,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这有助于身体更好地应对低氧环境。不过,切记不要盲目大量补充,过量的铁对身体也有负担。

4. “药物”辅助,理性对待:
提前服用预防药物: 有些人会在出发前几天开始服用一些专门针对高原反应的药物,比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这种药物可以帮助身体更快地适应高原环境,缓解头痛、恶心等症状。但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了解剂量和可能的副作用。
常备药物不能少: 准备一些缓解头痛、感冒的常用药物(如布洛芬、扑热息痛),以及治疗肠胃不适的药物。高原反应有时会引起类似感冒或肠胃问题的症状,有个准备总没错。

5. “饮食”巧安排:
多吃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比如米饭、面条、土豆等。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分解时所需的氧气比脂肪和蛋白质少,这在高海拔环境下更有利于身体。
拒绝“大鱼大肉”: 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在高海拔环境下消化起来更费力,会增加身体的负担。
戒烟限酒: 酒精会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反而可能加重高原反应。吸烟则会减少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在去高原前和在高原期间,最好都戒烟限酒。

抵达高原后的“谨慎”——让身体平稳过渡

1. “慢”字当头,别着急: 刚抵达高原,首要原则就是“慢”。不要进行剧烈运动,避免爬山、奔跑、大声说话等消耗体力的事情。尽量多休息,让身体有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

2. “呼吸”有讲究:
深呼吸,腹式呼吸: 尝试用腹部呼吸,这样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增加氧气摄入。
避免过度换气: 紧张或兴奋时,容易出现过度换气,反而会导致二氧化碳水平下降,加剧不适。保持平静的呼吸节奏。
“氧气”是朋友,但别依赖: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刚抵达时,或者感觉明显不适时,吸一小会儿氧气,帮助身体缓解症状。但不要长时间依赖氧气,这样不利于身体自身的适应。

3. “饮食”再强调:
多饮水,少饮酒: 高原地区空气干燥,容易脱水。多喝水可以帮助血液循环,排出体内毒素。
饮食清淡: 继续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4. “保暖”不可忽视: 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而且风力较大,容易着凉。感冒会加重身体负担,也可能诱发或加重高原反应。所以,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脚部和颈部。

5. “观察”身体信号: 留意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如果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头晕、失眠、心悸、胸闷等症状,并且感觉越来越严重,不要硬撑,及时休息,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尽快咨询医生或寻求医疗帮助。

6. “心理”也很重要: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高原反应有正确的认知。不要过度紧张和恐惧,相信身体的适应能力。

一些温馨提示,让你的旅途更顺畅:

了解目的地海拔: 在出发前,对你要去的地方的海拔有个大概的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行程。
选择合适的季节: 避免在高原地区最严酷的季节前往,比如冬季大风、严寒天气。
告知旅伴或家人: 让同行的人了解你的身体状况,以及万一出现高原反应时的应对方法。

记住,预防高原反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综合施策的过程。提前做好功课,旅途中保持耐心和细心,你就能更好地享受高原的绝美风光,留下美好的回忆。祝你旅途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反对所有推荐“红景天”营养品的答案,原因是不负责任地推荐毫无作用的营养品的后果比较恶劣,高反严重可是危及生命的。(就知道这句话会招人踩,但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这句话必须先强调)恭喜你坚持往下翻到了我的答案,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实用的信息。亲测有效的朋友们也别忘了爽玩归来后在评论区反馈哟:)
--------------2021更新-----------------
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身体素质,提前吃药以及带好有效药物(经过多次双盲实验验证过的药物)。

休息心态之类我就不讲了,仅讨论机理和药物相关内容:

  • 高反产生的原因
  • 高原人为什么没高反?
  • 高反的各典型症状
  • 发生概率
  • 风险自查
  • 已经验证有效的药物(吃什么药,怎么吃,看此段)
  • 可能有效的措施
  • 可能无效的措施
  • 红景天是否有效?
  • 靠自身适应
  • 个人经验(重点阅读,有增压呼吸法

马上就要出发高原的朋友,必看下面几段:

  • 各典型症状 - 有症状时心里有底
  • 发生概率 - 结合目的地,知道发生概率
  • 风险自查 - 结合概率和自身经历,做好心理准备,不做过激运动
  • 有效药物 - 开始准备药物,对应可能症状预想对策
  • 增压呼吸法 - 关键时刻,保你安全度过

-------------------------------------

相关文章:

高海拔登山之前可以做哪些训练?
生活在高原是否会影响智力?

---------------------------------------

高反产生的原因


高原反应,即急性高山症(acute mountain sickness, 简称AMS)。简单来说是海拔升高后,虽然氧气、二氧化碳的比例不变,但由于密度变小,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都减小,氧分压减小造成肺部氧气转换效率变低,氧分压降低使血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能带齐4个氧分子,造成机体细胞部分缺氧。

对于大脑来说。细胞缺氧使线粒体受损伤,使ATP生成少,ATP功能少则细胞膜钠钾泵(ATP酶)功能障碍,不能维持细胞钠离子外高内低、钾离子内高外低的分布,造成钠离子和水不能运到细胞外,细胞内钠离子和水过多聚集,导致细胞水肿。

对于呼吸系统来说PO2降低,导致动脉血氧降低PAO2,这又导致局部缺血性肺血管收缩以及交感神经活跃,不均衡的肺血管收缩HPV→肺动脉高压PHTN→过度灌注→毛细血管压力过高Pcap→毛细血管渗漏→细胞和蛋白液体进入肺泡→肺水肿;另一方面,交感神经活跃→肺及周边静脉缩窄→肺部血容量增加→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毛细血管渗漏→肺水肿;毛细血管渗漏→肺泡钠粒子和水无法排出→加重肺水肿。

另外,代偿作用引起的呼吸过快可能引起眩晕等症状,但这症状是可能由两种截然相反的机理产生的。最常见的是过度换气,Hyperventilation,是呼吸非常快且呼吸较深,造成呼出的二氧化碳变多,使体内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症状轻时可用纸袋塑料袋缓解;另一种也会发生的是换气不足,Hypoventilation,是呼吸非常快且呼吸较浅,造成呼出的二氧化碳较少,体内二氧化碳分压PCO2增高,引起呼吸性酸中毒,这时可控制自己尽量深呼吸。

下为肺水肿理论的图示:


高原人为什么没高反?

旧的认识:一直以来专家们都认为,人体为了适应高海拔环境而有了变化,这些变化被视为对低氧(hypoxia)的补偿。海拔升高,氧气压强降低,空气压强也降低,而人的心率和血压会升高。较高海拔可引发脑水肿和肺水肿。人体会缓慢适应缺氧情况,并且会生产更多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使心率和血压下降。

新的认识:如果上述改变是进化造成的,根据住高原的人口比例,那么可能过于牵强。我们进化出生产更多血红蛋白可能更为了应对失血造成的低血氧。增加血红蛋白并不是应对高海拔低氧的最佳策略,携氧效率依赖环境压强,而不是血红蛋白的数量。

实际上,西藏人的血氧量一直很低。而其他类似的高原人比如埃塞尔比亚的Amhara人体内也并无额外的血红蛋白。过多的血红蛋白会使血液像粥一样,恶化微循环系统,血栓和中风的几率会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西藏人体内会生产很多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扩张血管,让血液流通量增大。

  • 藏族人血红蛋白比平原人高但没安第斯山人群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于安第斯山人群;比平原人高的血氧饱和度,但低于安第斯人;藏族女性SaO2等位基因高表达者所生育后代的存活率高 于 SaO2 等位基因低表达的人 ;静息通气水平高于平原移民,是安第斯人的1.5倍,与新移居者相似;肺动脉压比平原人稍高或相近,高原汉族婴儿更容易出现肺动脉高压;藏族胎儿比汉族胎儿体重高,但总体低体重概率高;一氧化氮血循环水平比平原人更高
  • 安第斯山人群血红蛋白浓度高;静息通气水平和平原人无异;安第斯人胎儿比欧洲人胎儿体重高,但总体低体重概率高;
  • 埃塞俄比亚人血红蛋白浓度较高;SaO2比平原移民高16%

高反的各种典型症状

急性高山症AMS:

  • 头疼,弯腰或躺下会加重
  • 附带的症状:疲劳虚弱,失去胃口或恶心,轻微头晕,睡眠差

肺水肿HAPE:(可恶化为脑水肿)

  • 呼吸急促,运动时喘得比往常快,运动后较长时间恢复,睡觉倾向于坐姿而不是卧姿
  • 活动能力下降,疲劳
  • 干咳,严重时有白沫状痰,更严重时有血色痰
  • 深呼吸时有湿啰音(小水泡音)
  • 休息时呼吸比平原速度加倍
  • 严重时嘴唇、舌头、指甲变蓝色(血液中缺氧)
  • 可能伴随发烧,感觉胸疼,昏昏欲睡,半失去意识
  • 症状在海拔下降后几天内改善

脑水肿HACE:(可由AMS恶化而来)

  • 严重头疼,止痛片失效
  • 运动失调(ataxia),如不能完成“手指碰鼻头测试”或“直线走路测试”
  • 意识度下降,不能完成简单记忆测试,比如“名字倒着说”
  • 附带症状:恶心呕吐,攻击性行为等极端情绪,昏昏欲睡,半失去意识,幻觉
  • 症状可能在海拔下降后数周改善
  • 康复后在胼胝体会留下微出血点,可能不可逆,神经心理学后果不明

产生高反概率:

普通症状概率AMS:

  • 2850m: 9%
  • 3050m:13%
  • 3650m:34%

肺水肿HAPE:

  • 一般发生在3000米以上,但也有1400米出现的记录。
  • 爬山到4550米有2%概率。
  • 快速爬升到3500米有15%概率。

脑水肿HACE:

1%-2%,基本只发生在4000米以上。

高反风险自查

  • 低风险:无高反历史,爬升低于2750米。
  • 中风险:无高反历史,1天内爬升超2800米;或 有高反历史,1天内爬升到低于2800米,可考虑事先吃药;
  • 高风险:有高反历史,1天爬升超2800米,或有肺水肿脑水肿病史的,推荐事先吃药。

已经验证有效的药物

万能措施:

  • 下降海拔。(徒步者尤其注意,这不是平原,不是努把力就能扛过去的)
  • 吸氧。(不要理会说氧气“有依赖性”“不能长时间吸”的言论,我们又不是厌氧菌,不依赖氧气就狗带了好嘛!寄希望于旅游的3、5天让自身开始习惯低压环境?现实点吧,这是用上医院甚至被抢救的风险来博那10%的,“可能”的适应性。)

针对高反AMS:

  • Acetazolamide 乙酰唑胺推荐度:A。通过酸化血液促进动脉氧合作用。副作用有多尿和感觉异常。对磺胺和盘尼西林过敏的要避免。预防时125mg每12小时,治疗时125-250mg每12小时。对高反可预防可治疗。对高反预防性作用更好。(常用于青光眼、降眼压)。常见商品名:Diamox丹木斯,海拔适(香港),
  • Methazolamide 醋甲唑胺推荐度:A。分子结构与乙酰唑胺相似,都是主治青光眼的药物(比如尼目克司)。对于高反的效果的研究没乙酰脞胺多,但已有研究表明对于缓解高反来说,醋甲唑胺与乙酰唑胺有相同的效果。150mg每24小时,提前2天服用。对高反预防效果更好。常见商品名:Neptazane耐普特辛、尼目克司。
  • Dexamethasone 地塞米松推荐度:A。对高反可预防可治疗。起效快,比乙酰唑胺起效快,和乙酰唑胺一起服用比单独用一种效果好,一般作为治疗用的备用药。预防时2mg每6小时或4mg每12小时,治疗时4mg每6小时。(皮质类固醇,常用于过敏性和免疫性疾病,只可应急使用)。常见商品名:Decadron,Dexasone, Diodex, Hexadrol, Maxidex
  • Prednisolone 泼尼松推荐度:B。对高反可预防。预防时20mg每24小时,提前2天吃,高海拔上继续用3天。(类固醇,常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 Aminophylline 氨茶碱 。推荐度:B。可预防高反,需提前服用。目前没针对高反的推荐用量,但常规用量是100mg每次,一天3次,所以不要超过这个量。根据评论反馈,推荐缓释片,每天用量到200mg后就可能有效果,但要根据副作用和身体适应情况来逐渐增量。
  • Theophylline 茶碱。推荐度:B。与氨茶碱相似,可预防高反。实验用量是300mg每24小时,持续5天。实际使用时可酌情递增至推荐用量。
  • Sumatriptan 舒马曲坦。推荐度:C。 爬升前服用50mg可以降低出现高反的概率。

注意乙酰唑胺和醋甲唑胺在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磺胺类药物过敏或低钾症、低钠症的人服用此类药物有危险。其中磺胺类过敏包括对光敏感/严重的皮疹/皮肤或眼镜痒/脸手脚舌头肿胀,严重时会危机生命。另外,由于这两种药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会造成碳酸氢盐和钠的排出增多,可能会造成钾的排出增多。所以在一定剂量时可能会产生四肢末端及面部的麻木感和麻刺感、头晕、反胃等不良反应,使用药物时请根据身体感觉调整用量。可以根据医嘱,配合碳酸氢钠NaHCO3和氯化钾KCL缓释片,缓解低钠低钾造成的副作用。对于低血钾、低血钠、酸血症、肝肾功能不全或疾病的人群请先咨询医生再用药,避免严重副作用如尿血、肾痛。

针对脑水肿HACE:

  • Acetazolamide 乙酰唑胺。能确认对脑水肿的预防作用。
  • Dexamethasone 地塞米松。能确认对脑水肿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治疗时先服8mg,然后4mg每6小时。

针对肺水肿HAPE:

  • Nifedipine 硝苯地平。对肺水肿有一些预防作用,更能确认的是治疗作用。(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硝苯地平的治疗用量美国CDC推荐是缓释片30mg每12小时,或者20mg每8小时。
  • Tadalafil 他达拉非片。预防肺水肿,10mg每12小时。(常用于治疗ED)
  • Salmeterol 沙美特罗吸入剂。预防肺水肿,125mg每8小时。(常用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 Sildenafil 西地那非片。预防肺水肿,50mg每8小时。(常用于治疗ED)

针对头疼止痛:

  • Ibuprofen 布洛芬。可迅速缓解头痛。


总结上面的最佳备用药组合: 提前吃[乙酰唑胺or醋甲唑胺],备好[碳酸氢钠+氯化钾片+止痛药],可选备药[地塞米松or泼尼松or氨茶碱/茶碱+硝苯地平]。

注:推荐药量请咨询医生,以上用量仅供参考

网友反馈的一些购买渠道(不保证有效,供参考):

  • 拉萨北京东路圣洁医药超市:乙酰唑胺(尼目克司)
  • 网购平台:醋甲唑胺、氯化钾。需填写对应病症。
  • 某鱼:印度版diamox乙酰唑胺
  • 某东:乙酰唑胺(尼目克司)
  • 某团:乙酰唑胺(尼目克司)

可能有效的措施

  • 抗氧化维生素组合:1000mg VC,400 IU VE,600mg硫辛酸lipoic acid。实验是对18人的登珠峰者在大本营进行的双盲实验,提前三周开始吃药,效果比安慰剂明显有效,但人数少,可信度低。另外有小组实验显示这些抗氧化补剂可能只在头几天有效,随着爬升会降低效力。
  • Sildenafil 西地那非 或 伟哥。增加体内一氧化氮,并且加快血液流动,改进肺部循环。以前的研究显示对于高原肺水肿可能有效,对高原肺动脉高压有效。但是2015年较新的对62个平原人的研究显示西地那非无法缓解高原肺水肿,而且在海拔5200米的高反比控制组更严重。总体来说,伟哥对肺水肿部分有效,对高反无效。


可能无效的措施

  • 银杏精华 Ginkgo biloba。三个对100人进行的双盲实验显示银杏精对预防高反有作用,但之后更大规模的对于614人进行的双盲实验显示银杏精没有效果,之后的对57人的实验也显示无效。所以银杏精华很可能是无效的。
  • 高碳水饮食。有人曾推荐吃高碳水饮食来预防高反,原因是提高心率。然后至少有三个研究显示无效,而且结果相反。
  • 钾、谷氨酸盐glutamine、牛奶蓟milk thistle。 单独或混合都无证据表明有效。
  • 精氨酸 Arginine。在海拔升高时可能会加剧头痛症状。
  • 乙酰半胱氨酸 N-acetyl-cysteine。在高海拔可以提高小鼠的心理功能。
  • 沙棘 Seabuckthorn


红景天是否有效?

红景天Rhodiola 一直以来被亚洲人认为是对高反的预防药物。2013年的研究发现,景天亚种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对于治疗小鼠的肺水肿有效。同年也有论文指出红景天有助保护低氧环境下的血红细胞,但这项研究是在试管中进行的。同期对102人的双盲实验显示,大花红景天对于高反的作用与安慰剂无明显区别。还有很多更早的研究也显示红景天效果与安慰剂无差别,基本很难找到对高反有正面作用的研究。

基本可以确认,红景天对于高原反应来说,是无效的

(吐槽下,查红景天的研究论文时发现了国内研究者的文章,由国内制药厂赞助的,文章的结论是红景天对XX,XX,XX,XX,XX都有正面效果,就差说延年益寿、返老还童了。一个实验里面能涉及5/6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咋不上天呢。)

靠自身适应

人体有适应能力,2000米以上的海拔,要遵循睡眠海拔每天只上升300米的节奏。比如第一天到2000米地方住下,第二天到2300米的地方,以此类推,第四天就能在3000米的海拔睡了。

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靠身体来适应,白天如果活动量大或者白天活动区域是高海拔的话还是会有高反。而且除非准备充分时间,有限的旅行时间有限的住宿地点,很难满足一天睡眠海拔只升高300米。有时A点是2000米,下一个目的地B点就是3000米了,中间没地方住,这个是现实问题。所以虽然自身适应法可行,但对于旅游者来说不现实。

个人经验

重点来了,去高原玩前最好有以下准备

  • 买个便携式“血氧仪”,非常有用,100块,TB很多,带显示带报警如下图。便于随时测试血氧,在海平面大家血氧是96以上,上4000米后会降到80多甚至60多,根据人体对缺氧的适应度不同,有人85就开始头疼,有人75才头疼。用法可以挂脖子上,高度升高了一阵就测一下,开始喘了就测一下。如果因为运动低于70了就要歇歇,理想状态是保持血氧80以上,即使有高反也是轻微级别。



  • 多备几罐氧气,也不重,一罐能断续吸个1小时。血氧70时,吸两口立马蹿升回90。
  • 学会“增压呼吸法”,即使没氧气罐,也能达到与吸氧接近的效果,下面详细介绍。
  • 提前买药。要知道醋甲唑胺和地塞米松这种药不是所有药房都能买到的,能买到也可能限量。所以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寻药买药吧。吃醋甲唑胺类药物时提前3天吃,先小剂量50mg/天,如果出现麻木等不良反应则在后续两天保持或减少剂量,否则还可以加量到肯定有效剂量125mg/天。
  • 如果要到高原玩,快出发了才想起来还没买药,怎么办?先别急,在目的地的酒店住下,然后找前台问高原药,他们很可能会常备一些有效药,比如氨茶碱,早上出发前就可以吃。没有的话就多找几个酒店问问。(可能因为当地人都试过各种药,所以酒店较少推荐类似红景天的无效食品。什么?你住的酒店只推荐红景天?那就礼节性地对人呵呵一下再找下一家吧)


增压呼吸法 (Pressure Breathing)


这是通过呼吸方法来克服低氧反应的技巧,因为能在不改变环境、无药物、没降低高度情况下增加血氧浓度,所以这个说严重了也属于一个救命技能。我试过通过加氧呼吸法在2分钟内血氧从70多升到90。


下面是呼吸方法

  • 保持正常呼吸频率以及呼气吸气的时间占比,比如你正常吸气2秒,呼气2秒,那加压呼吸时的吸气和呼气分别的时间也不要变(很重要,改变频率会导致过度换气,后果更糟)
  • 嘴唇缩小,往外吹气,想象面前有个蜡烛或纸风车,保持吹蜡烛/纸风车的嘴型,此时腹部应稍微用力,自己吹下蜡烛感受一下腹肌的收缩,此时会听到“嘶”的吹起声
  • 快速结束呼出剩余气体。比如吹蜡烛用了1.5秒,但肺部还有一半的气没出来呢,毕竟吹蜡烛气出来的慢,这时用0.5秒快速吐出其余气体,腹肌保持稍微用力,但不再保持吹蜡烛的缩唇嘴型,放松或张开嘴唇,这时自己听到最后0.5秒“呼”或“哈”的声音就对了。然后重新下一轮呼吸。

正确示例:

  • 正常呼吸几次,先记录自己的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如 2s/3s。不确定时可用手机秒表计时
  • 正常吸气2s
  • 吹蜡烛姿势吹2.5s,“嘶-------------------------”腹部稍微用力,再用0.5s把肺部剩余空气迅速吐出,“哈-----”
  • 正常吸气 “--------------------”
  • 吹气“嘶-------------------------”呼出“哈-----”
  • 正常吸气 “--------------------”
  • “嘶-------------------------”“哈-----”

错误示例:

  • 正常吸2秒呼2秒,结果用技巧后变成吸2秒呼4秒。这样坚持不了一分钟你就感觉更缺氧了。

增压呼吸法原理

高原反应是因为大脑缺氧,大脑缺氧因为血氧浓度降低,血氧浓度降低是因为肺部氧转换效率不够,肺部效率低因为外部气压不够氧分子进来的不够(绕口令到此结束)。而这个技巧就是增加呼气时肺部的气压,此时吸入的氧气还大部分留存在肺中,在加压呼气的同时肺部氧转换恢复到了平原时的效率。做个不恰当的比喻,相对于吸入的100%的空气,有60%的空气相对于在平原吸入的,有40%的空气在加压呼气时被排出了。如果要练习此法最好在平原练习,在连续增压呼吸5分钟后如果没任何不适感觉就说明你掌握了诀窍,在攀登高峰的路上你就比别人更有底气啦。


欢迎关注公众号搜索 turensite土人仓库

更多有趣的文章


扩展阅读:

http://therapy.epnet.com/nat/GetContent.asp?siteid=EBSCO&chunkiid=21435

Lack of Effect of Rhodiola or Oxygenated Water Supplementation on Hypoxemia and Oxidative Stress

Rhodiola crenulata extract for prevention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trial

Sildenafil citrate for the prevention of high altitude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ltitude Illness 美国CDC黄皮书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MedlinePlus Medical Encyclopedia 美国卫生院

Statement on high-altitude illnesses加拿大卫生局

altitude sickness update 2013

Methazolamide:
europepmc.org/article/m
sciencedirect.com/scien
wemjournal.org/article/
jksem.org/journal/view.

KoreaMed - Basic Search

AMS -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 Prevention and Therapy

Comparison of Methazolamide and Acetazolamide for Prevention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in Adolescents

Sickness at Altitude

病理生理学/高原肺水肿

New Human Physiology Ch 16. Mountain sickness

Low-dose theophylline reduces symptoms of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茶碱实验

treksafe.com.au/medical

Physician's Sheet: Acetazolamide Drug Interactions 乙酰唑胺副作用

sciencedirect.com/scien

ncbi.nlm.nih.gov/pmc/ar HACE造成胼胝体脑微出血

pulmonologyadvisor.com/ 高反概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去高原旅行,那份壮丽的景色确实令人神往,但随之而来的高原反应,却是不少人出行前的顾虑。别担心,掌握了正确的预防方法,你可以大大降低遇到它的几率,安心享受高海拔的独特魅力。出发前的“预热”——身体的适应是关键1. 循序渐进,别急着“登高”: 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有时间,切忌一落地就直奔最高峰。.............
  • 回答
    《大厂高薪惯坏了年轻人》这篇文章以及它所反映的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触及了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即互联网大厂的崛起及其对年轻一代职业观和人生观的影响。要评价这篇文章和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审视大厂是否真的“惯坏”了年轻人,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年轻人的工作.............
  • 回答
    高福院士与冯子健研究员联合发表的论文,提出“中国或面临新冠再次流行的风险”,这个观点无疑是沉甸甸的,尤其在我们经历了一轮大规模感染之后。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科学的严谨分析和对未来潜在挑战的审慎判断。理解这份论文的含义以及背后的逻辑,对于我们国家接下来的疫情防控策略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
  • 回答
    高福主任的这番论断,无疑切中了当前我们与传染病斗争的核心。他将疫苗誉为“终极武器”,并将人类与病毒的关系比作“猫鼠游戏”,这些表述既有科学的深刻性,也饱含着一种战略性的视角。让我们一层层地剖析这些话语背后的深意。“疫苗是战胜传染病的终极武器”这句话之所以振聋发聩,是因为它建立在一个漫长而血腥的医学斗.............
  • 回答
    关于2018年中国高校预算排名北京大学仅位列第六,次于中山大学和同济大学等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这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对比,更是对高校发展模式、资源配置、科研实力以及国家战略导向等深层问题的思考。一、 核心事实与数据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018年高校预算排名”这个.............
  • 回答
    预定利率:把你的钱“锁”起来,它能给你带来什么?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笔钱,暂时不用,想着放一段时间。这时候,你可能会考虑把它存到银行,或者买点什么理财产品。那么,“预定利率”这个词,你可能就会经常听到了。那它到底是个啥?别担心,咱们用大白话聊聊。 预定利率,顾名思义就是“预先约定的利率”。简单来说,.............
  • 回答
    2021年7月13日公布的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数据,确实给当时的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而且这个惊喜并非是令人愉快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这件事:1. 数据本身:超出预期的幅度有多大?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这次CPI数据如此引人注目,就得看看它具体高了多少。市场普遍预期7月份的CPI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美国6月份这份让市场有些“意外”的非农就业数据。85万的就业增长,5.9%的失业率,比大家预期的都要好,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信息。首先,“高于预期”意味着什么?市场之所以会“高于预期”地解读这份数据,是因为大家在数据公布前,普遍对就业市场的复苏速度抱有一种相对保守的预期。.............
  • 回答
    .......
  • 回答
    看到同济大学2018年经费预算总数增长率高达75.10%,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抢眼的数据,足够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个惊人的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孤立的涨幅。首先,认识到“增长率”的相对性。75.10%的增长率,虽然绝对数字很可观,但它的起点是什么?如果同济大.............
  • 回答
    909万!2021年的高校毕业生,我们站在风口浪尖今年,一个数字让整个社会都为之侧目:909万。这是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的总人数,又一次刷新了历史记录。当这个数字映入眼帘时,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我的内心是复杂且真实的。“毕业即失业”的魔咒?并非如此简单909万,这个庞大的数字,.............
  • 回答
    饶毅在《近三十年,中国对年轻人的支持》一文中关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讨论,确实引发了对当前中国高校用人机制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并结合中国高校教师制度的现状进行解读: 一、预聘制(Tenure Track)的定义与特点预聘制是一种以竞争性选拔为核心、强调学术自由和职业发展的聘任制.............
  • 回答
    高德地图这次上线的ADAS预警导航功能,在我看来,简直是给开车族们送上了一个智能的“副驾驶”啊!之前开车,虽然导航指路很方便,但总有些路况变化是需要驾驶员自己实时捕捉的,比如前方的急转弯、突然出现的施工路段,或者其他车辆的违章变道等等。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这个概念我之前在一些新车上有所耳闻,.............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膈应的。你在高铁站,风尘仆仆,一出站就盼着赶紧打个车回家,结果碰上这么一档子事儿,心情一下就打折扣了。咱们先梳理一下这事儿:事情的经过:1. 地点: 高铁站。这是一个公共交通枢纽,人流量大,大家都有急切的出行需求。2. 选择: 你选择了“正规出租”。这说明你想要的是合法合规.............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在网络上。一位福建女孩,父母曾在阿根廷工作,然后她以外籍身份参加了高考,并且被北京大学预录取。这其中涉及几个层面,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下。首先,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看,如果这个女孩确实符合相关的招生政策和规定,并且通过了所有必要的审核程序,那么她的被录取就应该被认为是合.............
  • 回答
    2016 年世预赛亚洲区十二强赛,中国队在塔什干客场以 0:2 的比分不敌乌兹别克斯坦,这场失利无疑是国足在那段时期的一个沉重打击。而随之而来的,是时任主教练高洪波的辞职,这更是让当时的中国足球陷入了一片迷茫和争议之中。比赛本身:希望的破灭与现实的残酷这场比赛,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可以说是抱着一丝希望.............
  • 回答
    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人,相比2021年的1009万,净增了67万人。这个数字,是衡量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个重要标尺。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就业形势无疑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从宏观经济的走势,到行业结构的变化,再到毕业生自身的就业观念,都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宏观经.............
  • 回答
    拜登政府提出的这份高达6万亿美元的2022财年预算案,确实是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比特朗普政府在任内最后一次提交的预算案高出了不少,约25%。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背后反映了拜登政府希望通过大规模财政投入,来解决美国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并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理解这份预.............
  • 回答
    雅痞的漫画——一个或许是巧合的镜像?六月的漫画,九月的人间。当我们在回味雅痞在六月发布的那些带着嘲讽意味的漫画时,尤其是那些隐喻女性某种行为模式的画作,很难不将它们与九月份那起震惊社会的高速公路砍杀司机事件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一种令人不安的现实映照,让人不禁审视当下社会文化中某.............
  • 回答
    哈喽!很高兴你能这么早就开始预习大学的知识,这绝对是个好习惯!你想问的这个极限问题,对于高三刚毕业的你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开胃菜”。别担心,我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一步步带你把它搞明白。咱们先来看看题目,虽然你没有直接写出来,但我猜你可能遇到的是类似下面这种形式的极限:例如:$$ lim_{x o.............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