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印度,种姓制度可以有多可怕?

回答
在印度,种姓制度的残酷和深刻影响,其可怕程度远非几句话能够概括。它渗透到社会肌体的每一个角落,塑造着人们的命运、生活方式,甚至最基本的尊严。要理解它的可怕,我们需要深入到它如何具体地运作,以及它对被压迫者的生活造成的真实伤害。

首先,让我们明白种姓制度并非只是一个抽象的社会分层理论,而是根植于印度教的宗教和社会结构之中,并由此衍生出了一套严密的等级体系。理论上,这个体系将人分为四个主要瓦尔纳(Varna):婆罗门(Brahmin,祭司和学者)、刹帝利(Kshatriya,武士和统治者)、吠舍(Vaishya,农民和商人)和首陀罗(Shudra,劳动者和仆人)。然而,在现实中,种姓的划分远比这复杂得多,有数千个不同的种姓和亚种姓,彼此之间存在着细微但却至关重要的区别。

最可怕的部分在于,这个体系并非基于个人能力或成就,而是完全由出生决定。你生在哪个种姓,就决定了你这一生的职业、社会地位、甚至你能接触到的人和地方。最底层的是所谓的“不可接触者”(Untouchables),他们也被称为“达利特”(Dalit),意思是“被压迫者”。这些人被认为“污染”了,他们的工作通常是那些被认为最卑贱和肮脏的,比如处理动物尸体、清洁厕所、处理皮革等。

“可怕”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隔离和侮辱: 达利特人被禁止进入寺庙,与高种姓的人共餐,甚至被禁止使用同一口井。他们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不“玷污”高种姓的人。有些地方甚至要求达利特人在白天外出时,要在脖子上挂一个陶罐,将他们排泄的污物收集起来,以免污染地面;在他们行走时,需要用一根扫帚在身后扫去他们留下的踪迹。这种身体上的隔离和污名化,是对个体尊严最赤裸裸的践踏。想象一下,你只是因为出生而不得不与人类文明的基本享有隔离开来,永远生活在社会边缘,被视为低人一等,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有多么沉重。

暴力和压迫: 种姓制度的维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暴力和恐吓。高种姓可以随意欺凌、殴打、甚至杀死达利特人,而几乎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强奸、土地掠夺、任意拘留,这些都是针对达利特人的常见手段。一旦达利特人试图挑战现状,例如争取平等教育机会或经济权利,他们就会面临更严厉的报复。村庄的头人或地主,通常是高种姓的男性,拥有对达利特人的生杀予夺的权力。他们可以用暴力威胁,用经济手段压迫,甚至直接发动集体攻击。

经济剥削: 达利特人被限制在最贫穷、最不体面的工作中,并且由于其社会地位,他们在谈判工资和劳动条件时处于绝对劣势。即使他们从事着同样的工作,获得的报酬也往往比高种姓的同事少得多。他们很难获得土地所有权,也很难获得接受良好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这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贫困地位,代代相传。他们的劳动成果被高种姓者无偿占有,或者以极低的代价换取,这是一种系统性的掠夺。

婚姻和家庭: 种姓制度严格限制了婚姻的选择。人们被期望与自己种姓内的人结婚,跨种姓婚姻(尤其是有高种姓女性与低种姓男性结合)会被视为禁忌,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包括被家庭和社会排斥,甚至暴力对待。这种制度的延续,是通过对个人情感和自由的压制来实现的。达利特女性尤其脆弱,她们不仅要承受种姓的压迫,还要面对性别歧视和可能的强奸。

教育和发展机会的剥夺: 虽然现代印度法律禁止种姓歧视,但在许多乡村地区,实际情况依然严峻。达利特学生可能在学校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得不到平等的教育资源。即使他们努力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也可能因为种姓而被拒绝进入好的职业或高等教育机构。这种机会的不平等,从根本上剥夺了他们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心理创伤: 长期生活在这种压迫和歧视之下,对达利特人的心理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创伤。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低贱”的观念,即使在内心深处知道这是不公平的,也很难摆脱这种自我怀疑和无力感。这种心理上的束缚,有时比身体上的暴力更具破坏性。

即使在城市中,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种姓的阴影依然存在。高种姓和低种姓家庭之间的隔阂依然可见,一些人仍然会通过姓氏或口音来判断对方的种姓,并在交往中表现出微妙的偏见。许多人也仍然遵循种姓内的婚姻习俗。

种姓制度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一种结构性的不公,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它将一部分人视为次等人,并系统性地剥夺他们的权利、尊严和发展机会。它不仅仅是关于富与穷、权力与无权,更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根本的不平等,是基于血统的、不可动摇的界限。这种制度对无数人的生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其影响至今依然深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够让一个在印度的中国留学生说出这种话:


有人问:外国人在印度属于什么种姓?是刹帝利吗?

这个印度留学的中国学生回答:






--------------------


可怕到让一个中国留学生敢于说出这种话






复制三次。

我从没见过任何一个留学生在除了印度的任何国家说这种话。


就问你,种姓制度可怕不可怕?

user avatar

真的是用心回答可以得到更多的赞啊.

说些我经历的一些事吧. 主要侧重于夸印度.

1 .印度人从小上都是全程英文,所以公司的正式员工都英语非常好.

2. 公司有专门的清洁人员 , 煮茶大姐, 上班时就有人给你送茶,真的很贴心 .

3. 公司有桶装水饮水机 , 当水喝完的时候,大家就算不喝也不会去换新的水,他们觉得这是清洁工干的, 这可能是长久的种族隔离,导致人们潜意思不去做不属于自己的工作

4. 有次上班,坐公司的班车,路上遇到一辆小轿车出车祸侧立起来了. 然后就看到我们司机刹车下车,跑过去,和他一块过去的有公交车上跳下的,路过的其他司机, 没几分钟,车就被扶正了.司机回来我问他,怎么样,他说人没事,然后就走了.

5. 一部分人不吃肉, 一部分什么都吃,但是一年中有一个月左右的斋戒月,这段期间都不吃肉. 穆斯林同事周五下午回出去公司做礼拜, 一年中有一个月是每天白天不能吃饭,只能晚上吃,老悲惨了.

6.印度人都很顾家,每天坐车2小时回家,2小时上班只为和家人团聚.

想到再更新




以下是旧答案````````````````````````````````````````````````````````````````````````````````````````````````````````````````````````````````````````````````````````

目前在印度,部门有几个印度人。其中一个是排名第二的种姓,一个是排名第一的种姓。和他们都有过交谈。得出以下结论

1,种姓间不能通婚,否则会被打死或者逐出家门。

2,高种姓会受到从政制约,而低种姓会比较有优势,例如莫迪就是贱民出身。

3,高种姓上学不会享受加分政策,而低种姓会考大学会很容易

4,在公司没有人会看种姓,都看能力。

5.在北印和其他农村,种姓制度才真正管用,在南印例如Chennai, 种姓之间通婚也是可以的,就像印度同事说的,社会在进步。

user avatar

在印度,如果你是低种姓,你就会天生受歧视,


如果在高种姓区打工,你会被叫做外来务工人员,很多人会因此厌恶你。


如果你侥幸生活在比较宽容的高种姓社区,可以勉强租得起破旧的地下室,或者和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卧室。然后辛苦挣钱,把钱攒下来,有朝一日回到自己的低种姓社区,盖一栋漂亮的小土楼。这算是最好的结局。


而如果你妄想融入高种姓社区,高种姓人就没有那么宽容了。他们禁止你使用高种姓社区的公共资源,你的孩子不会被高种姓学校接受,你也没法获得任何高种姓社会的社会保险,一旦生病,就听天由命了。


高种姓社区的人都有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比如在印度首都,高种姓人拒绝和低种姓人通婚,还认为是肮脏的低种姓人污染了印度首都高贵的空气,因而异常歧视低种姓人。政府还会觉得低种姓人群影响首都的市容,大批量出动军警强行驱逐低种姓离开高种姓聚居区。


就这样,低种姓的人里即使有天赋很好的人才,从破旧的故乡走出来,也没法留在高种姓社区。而高种姓人则占据着大量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甚至印度首都最好的高中每年能有近百人考进帝国理工。这当然不是因为他们都是智力超人的天才,而是因为他们拿到的卷子比低种姓人要简单无数倍。


就这样,印度的低种姓人和高种姓人虽然生活在一个国家,看似是一个民族,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但凡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对此不忿。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印度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人们早就已经习惯了。


八月加急936080187(qq


by the way


老实人真多

user avatar

【随意强暴】印度女性地位低下,不被视作完整人,被当成移动泄欲工具。zhihu.com/question/3904记者们对她进行了采访,问道:“能说说被强奸的事情吗?”普兰回答:“许多低种姓的妇女都曾受过强奸,很少有人有勇气、有能力向仇人还击。你知道我国农村的女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吗?我告诉你,你所说的强奸,是她们每天都要遭遇的事,好像穷人家的女儿生来就是富人的玩物。他们会侮辱你,将你视为私有财产。在农村,穷人家是没有厕所的,你不得不去田地,然后就有人在那里等着你。”


【新娘谋杀】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27日报道,印度国家犯罪统计局(National Crime Records Bureau)近日称,2010年印度发生因嫁妆不足而烧死新娘的事件达8391起,这意味着每90分钟就有一位新娘被杀。10年前每年这样的惨剧只有6995起,而到2007年烧死新娘的案件数量却攀升至8093起。

据悉,印度自古流行嫁妆制度,姑娘出嫁时必须陪送丰厚的嫁妆,嫁妆纠纷常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重金嫁妆已然成为结婚的条件,男方常在家庭的支持下坐收渔利,将娶妻作为一笔生意。若女方未能满足男方要求,即使提供了嫁妆,新娘仍然会在婚后遭受非人待遇——挨饿、遭家暴、被迫与娘家人断绝联系甚至被烧死。

参考:印度一女子结婚8年未付5万卢比嫁妆 遭丈夫割鼻
auzw.com/news/201609/19

印度一男子不满妻子生女又嫌女方嫁妆少派兄弟毒打
kangai8.com/zbdt/yindu/


结婚时女方若拒绝或未能达到男方的嫁妆要求,婚后丈夫常伙同家人迫使妻子穿上一种易燃的纱丽,浸上石蜡,将其点燃,却对外宣称是妻子做饭时不小心烧着了自己。(注:一般是婆婆来干,泼油点火,丈夫旁观或不在场,这样就算法律会处理,也只会抓走婆婆)

报道称,虽然印度政府1961年制定了《反嫁妆法》,但该法从未有效执行。上世纪80年代初,因嫁妆不足烧死新娘的事件过于频繁,平均每天多达5起,民众愤怒呼吁重新修订法案。该法重修后此类案件数量一度下降,但有成百上千烧死新娘的事件根本未经报道。

“嫁妆谋杀”有专门的英语词汇:

【Dowry deaths】 Dowry deaths are the deaths of young women in primarily India who are murdered or driven to suicide by continuous harassment and torture by husbands and in-laws in an effort to extort an increased dowry. Dowry death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any categories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in India, alongside bride burning, Eve teasing, and acid throwing.
en.wikipedia.org/wiki/D
Bride burning 】Bride burning or bride-burning is a form of domestic violence practiced in countries located on or around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A category of dowry death, bride-burning occurs when a young woman is murdered by her husband or his family for her family's refusal to pay additional dowry. The wife is typically doused with kerosene, gasoline, or other flammable liquid, and set alight, leading to death by fire.[1][2] Kerosene is most often used as the fuel.[3] It is most common in India and has been a major problem there since at least 1993.[4]
This crime has been treated as culpable homicide and, if proven, is usually accordingly punished by up to lifelong imprisonment or death.[1] Bride burning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India,[5] accounting for around 2500 deaths per year in the country.[5] In 1995, ref="en.wikipedia.org/wiki/T">Time Magazine reported that dowry deaths in India increased from around 400 a year in the early 1980s to around 5800 a year by the middle of the 1990s.[6] A year later, CNN ran a story saying that every year police receive more than 2500 reports of bride burning.[7] According to Indian National Crime Record Bureau, there were 1948 convictions and 3876 acquittals in dowry death cases in 2008.[8]
en.wikipedia.org/wiki/B


嫁妆谋杀的原因:

种姓制度规定,男方不可以娶比自己地位高的女方,但可以娶比自己地位低下的种姓。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嫁妆日益成为女方家族通过嫁女提高自身地位的、“贿赂”男方家庭的一项手段,而嫁妆也从原先的自愿,变成了一种义务,而且金额越来越高。

印度的嫁妆制度,是印度社会戕害妇女的最大毒瘤之一
daily.zhihu.com/story/3



阶级社会,婚姻是一种阶级上升渠道(主要是女性),在中国,阶级上升要拼命,比如高考。但在大部分第三世界,阶级上升很多时候是玩命,要死人的。

拼命/玩命程度=阶级上升难度。

在印度跨越种姓的难度,体现为这种死亡率。


参考: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阶级上升渠道

泰国3万儿童因贫困成泰拳手 8岁女童为生活血腥搏击_综合体育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sports.sina.com.cn/o/20

贫困儿出路:巴西的足球 非洲的长跑 泰国的泰拳_体育频道_东方头条
mini.eastday.com/a/1609

第三世界穷人家男孩靠体育、黑社会和战争,女孩靠卖肉和卖子宫(婚姻)。其实能实现阶级上升的极少,绝大多数只是挣扎求活罢了。

印度的“嫁妆谋杀”就是靠婚姻。

卖肉问题,东南亚,东欧,拉美是全球三大色情业市场。2011年国际NGO TRAFFICKING LIGHT发布报告统计东南亚每年有20万未成年少女进入卖淫业。乌克兰之类苏东国家有大量女青年和少妇被土耳其人贩子拐卖,卖到欧洲和以色列的地下妓院做性奴。巴西等拉美国家也是雏妓泛滥,可以搜索“女孩村”。

user avatar

种姓制度让人安于自己的社会地位,活的再怎么不如意,想的不是去努力,而是觉得这是自己前辈子或者前几辈子的修行不足,整个社会都处于低欲望状态,缺少进步的内升动力!

user avatar

2014年5月27日,印度北方邦的农村,两个少女“贱民”惨遭奸杀并被吊在树上示众:

印度最新犯罪片《第15条》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种姓制度的罪恶和警匪勾结的黑暗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票房大卖,口碑爆棚:

影片猛烈抨击种姓制度,婆罗门社(Brahmin Samaj)向最高法院提交请愿书,要求禁映此片,婆罗门组织在各大影院举行抗议,无形中成了影片的活广告:

因主演《调音师》被中国观众熟悉的阿尤斯曼·库拉纳,出演外交官之子阿扬警官:

印度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

然而,长达3000年的种姓制度、种姓冲突仍然弥漫于整个社会。

路过一个贱民的村庄,属下提醒阿扬种姓制度的存在:“他们碰过的水,我们不喝。我们不能接触他们,哪怕他们的影子也不能落到我们身上。”

贱民从事的都是最肮脏、最辛苦、最危险的工作:

据印度清洁工运动(SKA)统计,卫生工人们经常几个月拿不到工资,每年都有数十人在清理下水道时死于窒息。

三个少女贱民因要求日薪增加3卢比(约合三毛人民币),被工厂老板伙同警察轮奸,有两个被吊死、示众,还有一个下落不明:

无法想象,三毛钱,一人失踪,两条人命!

刽子手试图以此吓阻胆敢反抗的贱民。

贱民出身的学霸精英为弱者打抱不平,被绑架、杀害:

政客拉选票,忽悠贵族、贱民的大联合:

印度警察体系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地方警察系统,还有一个是隶属中央内政部的联邦警察系统(IPS),成员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平常交流都用英语。

阿扬属于IPS的警官,背景深厚、前途无量,迟早都要调走、升迁,他不顾一切也要挖出真凶,很难得到当地警察的配合:你走了,我们怎么办?

阿扬不是福尔摩斯或蝙蝠侠,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或惊人之举,这正是影片最出彩的部分:低调、务实,对黑暗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光明的未来也保持了热切的期望。

事实上,一些看似云遮雾罩的奇案,根本就用不着什么福尔摩斯,人类的行为动机、行为模式,早已被犯罪学家、心理学家一网打尽,只要基层警察认真调查、秉公办案,查个水落石出有何难哉。

贱民学霸的妻子只要提到或看到丈夫,眼里总是冒星星。阿扬若有所思地望着妻子:

你看我的时候,眼里从来没冒过星星,是不是因为我还不够优秀?

近朱者赤,川话叫跟好人学好人。碰到一个好人,欣赏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变得更好更优秀的冲动和愿望。

影片制作水平很高,警察败类杀人灭口的段落自然而又突然:

苦苦寻找失踪少女的阿杨被停职,但他没有放弃:

黑暗、压抑的故事,有一个光明、温暖的结尾,正义得到了伸张。

阿扬问老妈妈的种姓是什么,老妈妈的答复被汽车喇叭声盖过,人们哄堂大笑。

这一豹尾寓意深长:古老、不合理的种姓制度终将被现代文明淹没。

我不相信鸡汤,我相信每个民族都有阿扬、贱民精英这样的脊梁:黑暗是永恒的,光明也是永恒的。

user avatar

印度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但是要想完全改变谈何容易。



08年的时候曾有这样一篇新闻稿:

印度精英被中国厕所保洁员“雷”倒

在网上学了一个词“雷”,决定(作)用在一个在中国住了6年的印度精英身上。说这位 Pallavi Aiyar女士是精英,是有点根据的:她是印度外交官的夫人、《印度教徒报》(The Hindu)驻京记者,新近出版了一本描写她在中国生活的书《Smoke and Mirrors——An Experience of China》。


  她是怎么被“雷”到的呢?这还要从北京胡同的一位厕所清洁工余宝庆(译音)说起。余宝庆38岁,原来是安徽的农民,2004年初到了北京,找到了这一份工作。他负责的这个厕所距离Pallavi Aiyar女士的住所不远,自然就成了这位印度女记者了解中国社会的采访对象。对于余宝庆来说,他觉得很幸运,厕所清洁工的工作远比在家乡务农来得轻松。他说这份工作每月可以挣到100美元,但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一个见识大都市的机会。本来他很担心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可是这份工作让他结识很多人,交了不少朋友:“谁不来上厕所呢?”他笑着说。当Pallavi Aiyar女士结束采访与这位中国清洁工告别的时候,令她震惊的一幕出现了:he shook my hand with confidence(他很有自信地与我握手),而且邀请她过几周再来,等他老婆来北京时要把她介绍给这位他认识的第一个外国人


  这段场景让她被“雷”到了。原因很简单,在他们印度,如果在印度的某些地方哪个上流社会的精英不小心触到了一个bhangi人(专门从事厕所清洁的下等人), people would rush off to take a bath(赶回家洗个澡)。Pallavi Aiyar女士自己见多识广自然不会如此反应,让她震惊的是中国的厕所清洁工会如此自信地伸出手来和她握手,毫无印度bhangi的自卑心理。


  这件小事让这位印度精英对中国人刮目相看。分析一下,余宝庆与印度的bhangi有以下几点不同:(1)印度的bhangi浑身带有异味,而余宝庆没有;(2)印度的bhangi大多是文盲,余宝庆上过两年高中;(3)印度的bhangi收入无法和其他阶层相比,但是余宝庆的工资不高,但是也可以和其他劳动阶层相媲美;(4)最重要的一点是,印度的bhangi生下来就是厕所清洁工也会做一辈子清洁工,而余宝庆从来就没有打算当一辈子厕所清洁工,他的目的是长见识,攒一笔钱,将来和老婆一起回老家做生意。这最后一点是Pallavi Aiyar女士的“重大发现”,她采访的另外一个写字楼里的厕所清洁女工打算挣点钱以后自己去开一个美发屋。换句话说,中国人的身份不管多么低,但是都在试图努力改善自己的地位。举个例子来说,内蒙古赤峰姑娘娄晓颖,因家境贫困,1998年赴京打工,从事家政服务工作,幸运的是,她被介绍到央视主持人倪萍家做保姆。之后几年里,在倪萍的帮助下,她考上了中央财经大学;在北京有了一个幸福家庭;现在已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一名高级员工,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北京白领。


  这一切对一个中国人来说顺理成章,但是对这位从小在印度上层社会长大的女士来说不啻于一场深刻的阶级教育。她惊讶地发现,在中国, “阿姨”们的地位并不像在印度那么低,她们可以与主人同桌吃饭、一起看电视。还有,哪怕是开奔驰、去过巴黎旅游的中国富人,他们的父辈也照样会在家干家务包括清洗厕所。Pallavi Aiyar女士有一位中国大学生助理Cindy,是个喜欢KFC的时尚女性。有一次她们在SOHO的公寓里一起喝下午茶,这个中国女孩突然问 Pallavi Aiyar女士能否给自己的妈妈找一份“阿姨”的工作。这个问题又把Pallavi Aiyar女士“雷”到了,她形容自己是处于“失语”状态(Cindy’s question left me speechless),因为这使她再次体会到了中国人骨子里和潜意识中的平等意识。这种平等观念正是印度人所缺乏的,也是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障碍。

user avatar

觉得可怕是因为你知道的世界不够大。

1,

我一直觉得知乎的很多人有点问题。

考虑事情太自我。

又有点国际主义情节。

就像有些老外觉得中国人还吃不饱饭,出门要骑着驴一样(当然近几年这种少了),老觉得印度这不好那不好,想给人当老师。

问题是你真的教会了他们,有你啥好处?

这种国家,有种姓制度很好啊。

我们应该不断的鼓吹所有人尊重印度文化,尊重印度传统。

我们应该跟婆罗门/刹帝利搞好关系,给他们利益让他们当我们的代理(而不是英美的买办)。

我们应该赞赏他们的传统和信仰,并吹捧和假装羡慕之。

让印度人都觉得中国人羡慕死他们的传统和种姓制度了。心中升起无限的自豪感。

欧美来不拿种姓制度去指责印度?为啥呢?

尊重文化?他们希望某些人一直傻下去

2,

种姓制度有什么可怕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多看看书。

3,

我们是要让全世界穷人穷国过得好点,有饭吃,有高铁坐,有衣服穿,这样蛋糕才能做大,大家才能过得更好,而不是每十年必须干掉几个小国或者宰掉一帮过气的来祭天。

但是印度这种奇葩的自命为高人一等的洋奴,你教育不来 。

“叭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所以印度这种帝国主义跟班维护帝国主义既有秩序的动力,比英国这种老牌列强都大。

4,

所以,我们得承认

对于印度来说,种姓制度非常好,非常值得保护/尊重/羡慕/赞赏。

记住,在海外社交网络,要统一这么说。

见到印度人也要这么说。

说的要足够真诚。

这是我们的义务。

user avatar

中国和印度的领土争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被大众所知,网民对印度的好奇也越来越浓。“开挂的民族”,已经上升为了印度的代名词。而最受广大网民关注的,可能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了。

在中国,这个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并长期以造反为荣的国度,是无法理解这种深入骨髓,被根植于血液里的制度的。如果说理解,那国人可以带入我元和我清。

而种姓制度的可怕,在于杜绝了底层群众向上层社会流动的可能。

然而,就在昨天,7月21日,印度选举产生了史上第二位“贱民”总统——考文德。媒体大肆宣扬,这位总统将和莫迪统一战线,巩固战果,为印度人民谋福利。也有人说,这是印度低种姓人意识的觉醒。

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所在的这个邦,甚至都没有出现一张海报来宣扬和称颂这位“贱民”总统的诞生,也就是说,大多数低种姓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位总统先生的存在。

为什么?

第一,漠不关心。一个国家的总统的诞生,并不能引起一个国家人民广泛的关注,在一个电影海报贴的角角落落都是的国家,看不到一张新当选的国家总统的照片。这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漠不关心,让我不得不怀疑,选票,掌握在谁手里。

第二,无法接受教育。“贱民”意味着无法接受教育,不是教育成本高,而是家庭没有让自己孩子受教育的意识。

我想说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去菜市场买菜,在中国,你可以看到家长站在摊位前卖菜,他们的子女会在身后的板车上趴着写作业,然而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在板车前叫卖的孩子。出了菜市场要走一段路,在这段路上,我提着菜,莫名冲出来几个小孩子,5-6岁左右,或全身赤裸,或穿着一两件沾满泥土看不出原本颜色的旧衣服,头发上全是泥土草屑,身材消瘦至极,光着脚,围在你的周围,要钱要吃的,他们会拉着你的衣服,拉着你的胳膊,一抓就是一个手印,你不给,他们甚至会打你,拿肘子顶你,然后看看周围,一排的草棚子,女人从臭水沟的舀出水来洗头洗衣服,男人躺在土里无所事事,撩开的草棚子里,看不到床,看不到家具,只能看到一张和地面融为一体的毯子,也许是用来睡觉的。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这种行为,不仅没有阻止,还表现出鼓励的样子。没错,他们都是“贱民”,问题不在于他们想不想接受教育,因为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教育这玩意的存在。当地的印度人,甚至都不愿意对他们看上一眼。

这些人看不懂报纸,看不了电视,即便看到有海报,也不知道海报上的人是谁,他们的周围,朋友亲人都是低种姓,和他们是一个群体,他们没有途径获得这些能帮助他们认知的信息。所以他们才会世世代代如此。

这位“贱民”总统的诞生,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总统的家庭肯定出现了一位意识觉醒的人,让小时候的总统受到了教育。至于说,代表了其他低种姓的意识觉醒,我想说的是,为时尚早。

甚至,我脑洞了些阴谋论的东西,那些高种姓的财团,给了这位总统支持,利用这位总统的身份获得权力和利益,也就是说,这位总统,可能仅仅是一个傀儡。

种姓制度的可怕,在于杜绝了底层群众向上层社会流动的可能。

而更可怕的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制度的存在,而不去做改变,或者说,不愿意去改变。

----------------------------不严肃的分割线

以下为在下在印度生活的一些经历,本来是发在另外一个问题下的,一看大家都喜欢这边,干脆把那边的回答删了,都搬过来,大家一起看。


在印度临海的一座城市已经生活了6个月,国内大多数人都没去过印度,大部分了解到的信息要么来自接触过的印度朋友,要么来自互联网,要么来自国内新闻!不能说不对,但总归有些片面!

我在印度已经6个月,说真的,在这片国土上生活了这么久,天天和印度人打交道,也不见得能了解印度人,能了解这个印度这个国家。不过我还是想从我这6个月以来的所见所想说说印度——这个不可思议的国家。

1. 我待的地方是印度南部邦,主体民族是泰卢固族,通用语言也是泰卢固语。作为印度官方通用语言的英语,基本上受过教育的人都能无障碍的沟通交流,但是说真的,印度人的英语真不是一般人能懂的,始终带着浓浓的本土味道。有些单词从一个欧美人嘴里说出来你能听的很清楚明白,但是从印度人嘴里说出来,总能让你听不明白。待的时间久了,习惯了那种发音方式,听懂和交流还是没问题的,当然,依然是你说你的indian english,我说我的chinese english。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能学两句泰卢固语,在印度人面前秀一下,他们会很开心,然后会想教你些其他一些简单的问候语,比如:你好,或者:你吃饭了吗?

2. 关于宗教信仰,和印度人在一起的时候基本是不讨论,不过熟识了之后,还是会问一下对方的宗教,免得以后出现不必要的尴尬。

这个邦的穆斯林比例是非常高的,穆斯林男性穿白袍子,女性一身黑纱,只露出眼睛,也有些会将整个面部哭出来!印度教男性在日常就比较随意,尤其上班族,一般都会穿衬衫,西裤或牛仔裤。而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普通老百姓,都会穿裹裙,我不止一次怀疑过,他们的裹裙下面是穿了短裤?还是什么都没穿?大多数非穆斯林印度女性的服装都比较统一——纱丽!无论上班族或者居家族,甚至首陀罗,甚至街边没有丝毫社会地位的贱民,都会穿!

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印度人太喜欢穿拖鞋了,走哪里,干什么,都是拖鞋。只要不是特别正式的场合,能拖鞋就拖鞋,能脱鞋就脱鞋。办公室的印度女性,甚至会在工作时间,把鞋脱下来放在旁边,然后打赤脚踩在地上!

3. 印度人的出行方式,我想了想还是得从摩托车说起。在中国,很多城市已经禁摩了,马路上二轮的是电动车的的天下。但是在印度,那就是摩托车的天下。我认识的印度人,几乎人人都有一辆摩托车,而且多是日本品牌,可能是因为最近两年新的摩托车比较多,我看到的印度摩托都比较有设计感,很漂亮。如果印度人骑摩托车载你,一定抓紧,在其他事上印度人或许会懒惰成性,但是在飙车这件事上,那是能飙多快就飙多快!

如果你没有车,没有摩托车,突突车绝对是你出门的不二选择。当然,我其实更习惯叫它奥拓,看你怎么翻译了。

突突车在印度,行使的是出租车的职能,一般出行,一个人10卢比,差不多也就1块钱人民币。一辆车可以载5—6个人,后排3—4个,司机两边各一个,当然,如果有可能,司机两边也可以坐3—4个。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大的,车后会放下车门来,人面向后,也可以坐3—个。如果你想包车的话,一般50卢比就可以搞定,这样他会直接载你去你想去的地方,而不会在半路上让别的印度人上来。

突突车的司机都是穿街走巷的高手,紧急刹车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所以还是要小心。

印度的公交是没有空调的,甚至是没有车窗和车门的,随走随停。很多地方没有公交站,你想上下车,很简单,看车速度慢下来,你感觉你能上下,冲上去就行了,司机才不会让你等车停稳了再上下车,他的时间比你想象的值钱。

其实就算有公交站,也和没有没区别。最让人无语的是,公交车上下乘客的时候,司机很少会靠边,在马路中间就停下来,后面的司机如果看前面有公交得时时提防。

这里的私家车并不少,最多见的品牌有四种:塔塔,铃木,丰田,现代。雷诺也比较常见。而且多是那种迷你的车型,便宜也实用。

在印度,无论你开车还是步行,都要注意一点,关注着前面的摩托车,突突,私家车有没有突然伸出来一只手,如果有,那就是在对你说:后面的人小心点,我要转向了!对于后视镜和转向灯这种东西,有些印度人在高速公路上,都会把后视镜折起来。

火车在印度只坐过两次,一个往返,火车站有人工售票窗口,也有自动售票机,但是自动售票机旁边都有一个服务人员,你把钱给他,他帮你买。火车站没有安检,这点做的比超市还不如,印度几乎所有大点的超市进去都要安检。除了乱一点,破一点,旧一点,印度的火车站和其他全世界的没有太大区别。

上下火车的时候,不用去找自己的车厢,它的坐卧是在一起的,你也可以先从空调车厢上去,走到非空调车厢,如果你的票是非空调车的话。在车厢里,如果没有太多人,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就好,但是如果座位上有人,对不起,哪怕一排三座的座位,只坐了他一个人,在和你不熟悉的情况下,他宁愿空着,也不会让你坐,你问他,他会说有人。甚至有些人看你过来,会直接趟在一排座位上,就是不会让给你坐。但是如果你可以和他们正常沟通,也不说能成为好朋友,但也会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

4.来印度之后,我才发现,在吃的方面,中国人是多么的伟大。

首先,在饮用水方面,水龙头里出来的水一定不要喝,这些水用来洗衣服,洗出来的都会感觉有点硬,更别说直接饮用了,如果你是短期旅游,直接在超市买矿泉水就行。如果你是常驻,有租房在印度,可以叫大的桶装水,但是,也要提前检查一下,因为有些送水的,会直接在路边的压井里接水、装满然后给你送来。一般来说,一大桶桶装水10-20卢比。也有一种手提式的桶装水,桶不是透明的,上面可以拧开,下面有个小阀门,可以出水,这个水比较干净,可以直接饮用。在公司,一般会备用这个水。印度人喝水器具是公用的,不锈钢杯子,或者有一种很有意思的陶杯,还有瓶子,因为是公用,所以喝水的时候不会接触的嘴巴。

在吃的方面,我在的这个邦,吃的最多的就是一种叫“比央尼”的东西,英文是Biryani,有chicken biryani,有fish biryani等等,种类很多,实际上就是鸡肉鱼肉拌饭。当然也有鸡蛋炒饭炒面,初次品尝很不错,但是不能常吃,天天吃,一个星期就被打败了。关于咖喱,在印度真的是太普遍了,主要是用来拌饭,品种也非常多,多的分辨不出来哪个是哪个。一般吃biryani的时候都会上几种来让你挑选,同时也会上一个小盘子,里面是洋葱和柠檬,用来生吃的,如果你没有生吃洋葱的习惯,不用动就好。

印度人用手抓着吃饭,这是众所周知的,就拿这个biryani来说吧,把肉和米饭倒在一起之后,他们一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再加一点咖喱,用右手抓着拌匀,拌匀一口,吃一口。吃完他们会去洗手。也有些印度人,吃完直接用餐巾纸擦一下就好。当然,一般吃饭的时候,是会上勺子和叉子的,如果没有,你可以叫服务员帮你拿一套。如果在稍微好点的餐厅,在你快要吃完的时候,服务员会端上来一碗温水,请注意,那不是用来喝的,他们喝水都是喝冷水,那是用来给你洗手的,我有一次差点就直接端起来喝了,直到看到隔壁桌把手伸了进去。

印度和中国一样,有很多的路边摊,如果你觉得肠胃可以接受的话,可以去试试,有些味道确实很不错。

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印度的菜是真的少,常见的有秋葵(我在印度吃最多的),辣椒,茄子,白菜,土豆,洋葱,西红柿,胡萝卜等,其他的和国内简直没法比。光白菜一家的分支品种,估计就能碾压印度所有的蔬菜品种。自己做饭的人还是要做好准备。另外,这里的茄子、西红柿之类的都比较小,和国内的大个头没法比,毕竟很多都是没上过化肥,没打过农药的纯天然。这这里,蔬菜是真的很便宜,一块钱人民币就可以买一大袋子秋葵。

肉类的话,鸡肉和羊肉到处都有,到处都能买到,但是牛肉和猪肉,就很难买到了。在这里,印度教的不吃牛肉,伊斯兰教的不吃猪肉,所以在街上基本是看不到有牛肉猪肉卖的,不过如果你有熟识的印度人,可以让他们帮忙买牛肉,最好找穆斯林。如果你想买猪肉,相对要简单一点,在周四和周日的时候,去路上逛一逛,路边会有人摆摊卖猪肉。猪肉和牛肉价格是持平的。

user avatar

在印度的真实事件:

一位大学教授,叫考沙尔,是达利特人,在印度属于贱民,也叫“不可接触者”。

她上学的时候学校规定高种姓穿白色校服,低种姓只能穿蓝色校服。有一次她非常口渴,就到学校附近一居户家喝水,居户主人是婆罗门,厉声对她吼,你喝了以后所有的水都会变咸,我们也不敢喝了。

还有一次她穿着蓝色校服去买酸奶,营业员故意把酸奶倒在她身上,因为这会引来苍蝇会发臭。后来她读印度法律才知道,宗教规定某些种姓的人就应该穿发臭的衣服。

上大学的时候,在班里有次坐一个凳子,她的同学就说,那个凳子是考沙尔坐过的,需要清洗烟熏消毒我们才能坐。

她当上大学教授的时候,在外面租房。房东跟她妈妈说,你们这种人就应该为我们扫厕所。第二天她就搬走了,搬走之后房东又把房子里面重新刷白,因为房东认为她们住过的那个房子被污染了。

是的,从一出生就失去尊严失去荣誉,一直到死,没有做错任何事,错就错在只是生在了低种姓家庭!而这些事情有的就发生在经济科技人文如此发达的21世纪,歧视能到这个程度也是挺震惊的!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那些底层人民的思维:

印度种姓制度一般分为四个阶级:

第一是婆罗门,享有很大政治权利;第二是刹帝利,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第三是吠舍,平民,没有政治上的特权,一般认为是中产阶级的阶层;最后是首陀罗,没有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受保护的权利,是地位低下而受苦的人,只能从事低贱的职业。

而达利特,地位竟然比不受法律保护的首陀罗还低。根据人口普查,印度有1.67亿达利特人。今天,在某些依旧保守的印度农村,仍能看到有些人走路要避着人,因为他们不能让自己的影子落到路人的身上;更有甚者,有的人带着扫帚,边走边扫掉自己的脚印。

真是难以想象他们更多的日常生活,太可怕了!

但,更可怕的是:

印度的种姓制度牢不可破,佛教、伊斯兰教、蒙古人、英国人、共产主义、民主制等来了一批又一批,可种姓制度依旧是岿然不动,这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达利特人不反抗呢?个人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了达利特也就是贱民这一‘阶级’上。

说起来可笑,达利特人看起来可怜,可真正令人悲哀的是,贱民们自己也是互相看不起!没错,杀鸡的贱民瞧不起捉老鼠的,把他看成是不可接触者,认为和他接触是要受到污染的;而捉老鼠的贱民则看不起掏粪的,认为他们也是不可接触者,要和他们隔离。贱民这个‘阶级’根本就无法团结,互相都看不起,把彼此看成牛鬼蛇神一样,宁可跪舔婆罗门也不愿意受到‘污染’,所以他们不会向压在头上的四个利益阶级抗争。生活本来已经很艰难,一个底层人民不能互帮互助的社会是残酷的。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种姓制度这样近乎奴隶的制度在今天的21世纪还能存在,我想这是思维的问题,用中国人的思想看不合理,但印度人的思维看的话他们就会觉的印度简直就是人间天堂,而天朝的人民可能还是悲哀的。

那么来试想一下,一个印度人的思维世界是什么样的。

说起来可笑,印度教是倡导平等的,但这平等是精神上的,也就是说所有教徒的灵魂都是平等的,而肉体则不平等。有些人的肉体是天生干净,像婆罗门就是,而达利特的肉体则是最脏的,是不可接触者,而一个达利特贱民如何把自己变纯净?

有两个办法:

第一:就是这辈子乖乖地被压迫,等来生转世后,就能投个好人家变成婆罗门了,所以这辈子一定要乖乖地听婆罗门的话,听长老的话,别和其他的贱民打交道,被污染了下辈子还是贱民;

第二:就是进行苦行,忍受常人认为是最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喝尿吃屎、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然后感动梵天大神,你就能脱离苦海了。

说到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的阿Q被人打了以后,会骂人找平衡,而达利特被欺负后则会有两个安慰方法:

被欺负的达利特A:打就打了,踹就踹了,反正真正的我是圣洁无比的,那个肉体的我是肮脏的,活该被打。

被欺负的达利特B:妈的敢打老子,最好使劲打,这辈子出生低下,那就死了再重开一局,下辈子就轮到老子做婆罗门了。

现在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印度的达利特贱民不仅看不起其他的贱民,有时候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他们把自己脱离痛苦的希望寄放在宗教(灵魂上的我和肉体上的我),以及来生。虔诚的教徒甚至觉得被欺负的还不够,要通过各种的自虐来升华精神上的我,颇有中国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味道。

总结起来,达利特无法被解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这个阶级根本无法团结,自己人都看不起自己人;2、宗教给了他们心灵上的抚慰,反正大家都是平等的,肉体的脏可以通过转世实现净化 ;3、他们拒绝改变,这一点真的毫无办法。

最后,感受是幸亏生在了那个叫中国的地方~

user avatar

我有件事比较好奇,印度人咋区分四大种姓的?

user avatar

种姓制度真是完美的顶层设计

雅利安人入侵是在公元前1700年

当年,一群武力更高的游牧民族,征服了人口数倍于自己的土著人。他们可以压榨土著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假如你是雅利安人中的一员,给你个任务,要你设计一套制度,能保证对土著人的压榨,而且这个压榨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让你的后代能够保证对土著们后代的压榨,一直过好日子,顺便保证自己民族血脉的纯净。这个制度你怎么设计?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种姓加印度教,简直完美。

1 如何让这种压榨可持续?任何只依靠初始资源优势的阶级对立都是不长久的。长久以往,你的后代中肯定有败家子败光家产,底层中会出现人才。哪怕比例不高,积攒了几百年,会有大批的雅利安人流落底层,大批的达罗毗荼人晋升统治阶级。设计这么个种姓,雅利安人哪怕经济上堕落了,靠着这个种姓都能衣食无忧。土著人,种姓不好,哪怕天纵奇才,不给你受教育的机会,职业都给你定下来,绝对上不去。

2 如何减少土著的反抗?印度教,或者叫婆罗门教。这个倒是跟其他宗教差不多。印度教教你忍受,换来更好的来世。基督教伊斯兰教教你忍受死后进入天堂

3 如何保证后代血统的纯粹,也同时保证阶级固定?总有雅利安的屌丝娶不到老婆,也有土著中出个美女被雅利安人看上。种姓制度中关于跨种姓婚姻的制度限制了这个口子。任何跨种姓的婚姻都会让后代种姓下降,所以高种姓基本不会考虑跟低种姓通婚。


这几个点容易看到,后面的点就更可怕了。

我感觉,种姓制度似乎在保证低种姓的繁衍,限制雅利安人人群的扩大,以维持这种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态势。

在其他的等级社会,比如中国,贫不过3代,因为3代后因为穷的娶不到老婆就绝种了。雅利安人似乎不是这样,因为种姓制度限制了雅利安人对土著人的生育压迫,所以出现低种姓维持几千年繁殖的不合理情形。

雅利安人同时在自我限制。类似中国古代,高阶级生育压迫低阶级,几代之后,原本的低阶级消亡,高阶级庶出的人充当了新的低阶级。雅利安男性因为没有放开生育,整个高种姓人数天然被限制了

还有就是印度教,特别是婆罗门,严格素食,这个也限制了婆罗门人的体质

这个制度真是太完美了,导致后续入侵的民族,自发的融入了这个制度。各位可以记下来,万一哪天穿越了,有机会到古代,一小群人通知一大群人,直接把这个制度copy一份就可以长久。

user avatar

一点也不可怕。

有种姓制度的种姓制度不可怕,没有种姓制度的种姓制度才最可怕。

因为印度人好歹知道,自己的国家曾有这么一个制度,这种制度虽然仍然有残留但是是不对的。虽然革掉很难但应该付出努力去革掉,一年不行5年,5年不行20年,20年不行200年。

最怕的是就是明明某种问题存在,然后闭上眼睛说不存在。如“某国从不像美国一样存在种族歧视”和“我最讨厌黑人,黑人天生没用”并存的某国家。因为某国总觉得,解决种信制度以及类似的腐朽制度最好方法是:

不承认这种制度的存在。

user avatar

在印度旅行一个半月。从南到北垂直穿越,对种姓也算稍微了解一些,发表下看法

南部达罗毗荼人皮肤偏黑,整体发展差,低种姓和贱民很多

有些网上都有介绍,比如看手上的绳子来区分贱民,不过现在有些印度人不戴绳子,明显也不是低种姓的


蒂鲁吉拉伯利的深色印度人


第一天到蒂鲁吉拉伯利,出门吃个饭都能遇到奇葩事,一个流浪汉一个飞脚把一个小贱民踹的弹出去两米远,就因为小贱民和我拍了个合影,小孩爬起来拍拍衣服就走了,跟没事人一样。就剩下我在路边目瞪口呆。后来我才知道印度文化里你接触了贱民,你就被污染了

红色衣服小孩就是被流浪汉踹的学会起飞但是没学降落的贱民阶级,注意手上的绳子

印度人手腕上的绳子叫做"梵线"或者‘圣线’

婆罗门佩戴棉线,刹帝利佩戴亚麻线,吠舍是毛线,首陀罗和贱民佩戴塑料的或者不佩戴。

会被各种路人问姓氏,印度口音让我听不清他们问的是"father name"还是‘first name’。后来知道他们靠名字判断你的阶级。


贱民这个属性是世袭制度,一人为贱,世世代代都是贱民,同时达利阶级只能从事掏粪扫垃圾宰杀动物之类的脏活。

正在臭水沟奋力工作的达利阶级


贱民没有人权,因为不属于人,每次去店里买水或者茶都会有专门的一次性陶杯给他们,喝完即摔,当然店家也不会让贱民和其他阶级的人一起吃。





贱民有70%很满意自己的现状







在农村,贱民的女儿有很大概率被强奸但是警察不管


贱民的标准间:一张席子+一个盆+两个坐在上面的贱民

和当地人聊天时候有人说如果一个贱民想要改变种姓几乎不可能,与钱多少无关,但是也有极其罕见例外。如果你受不了压迫,你可以皈依伊斯兰叫或者基督教,不过即使这样你也是伊斯兰教的贱民和基督教的贱民。


锡克教不承认种姓制,但是他们全部都是刹帝利


贱民改姓是很罕见的,因为贱民的地位是世袭,同时种姓和职业是挂钩的。举个例子,一个专注掏粪800年的家族突然有个小孩蹦出来说我要开始当司机了,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强壮的身体,因为你可能随时会被吠舍阶级的人锤爆脑壳,因为你干了他们的工作。

假如你湿婆附体幸运的反杀了来修理你的人,那么你还要面临高种姓不来坐你的车,因为怕被你污染。贱民又坐不起车的境地。

言归正传,假如一个贱民真的通过了努力变成了富豪,想改姓,那就必须把所有这个姓的族群都要改。


评论里有很多人说印度的穆斯林没有种姓制度,实际上无论贱民皈依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他们依然是贱民阶级,不会有改变。

每年的黑色日梵蒂冈都会呼吁印度政府给予"印度基督教贱民和穆斯林贱民同等的待遇"在印度的某些地方,贱民基督徒和其他阶级的基督徒使用者两种不同的教堂和仪式,贱民不允许进入其他阶级的教堂

user avatar

可怕到在印度可以把历史上贱民隔离传统文化延续到现代所造成的惨剧夸大以后拍成电影然后公开上映,变成热片,还有惋惜国大党社会主义时期那些停留在法律没能全面执行的制度、怀念已经以吸引投资良性发展为名而被右翼民粹破坏掉的国大党社会主义时期福利制度、低种姓配额照顾制度反过来造成的弊端、农村集体化变为村长地主化、农村城市两套户籍制度造成的巨大贫富差异等全部夸大以后拍成电影公开上映。

而。。。

user avatar

把评论里强行洗地加人身攻击的那位删评拉黑了,从头到位举不出实例来,只会问我为什么低种姓演员可以扮演印度教高位神祇,所以印度电影圈不存在种姓歧视。至于为什么我回答你:因为神不是人类,可以不受种姓制的约束,所以低种姓扮演神祇的例子很多,但我多次问你要一个达利特演员扮演婆罗门的例子,并明确表示只要拿出那怕一例就算你赢。你却次次顾左右而言他,因为你心里清楚这样的例子根本不存在!

就被我拉黑那位杠精提出的希里黛玉之种姓专门请教了一下以前的印度朋友。希里黛玉的种姓属于布迈厄尔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种姓群体由多个南印强力家族组成,他们自称是婆罗门但是又不被印度社会完全接受,为了这个婆罗门名分从50年代开始他们不断的上访收买政客甚至是不惜引发流血事件为自己正名,但是一直到现在依然不能让全印度人承认他们的婆罗门地位,还有不少的印度人认为他们是首陀罗冒认。

印度电影《厕所英雄》里有这样一个情节,男主悄悄的用女主的照片为自己的车店做广告,女主发现后跑去男主店里质问男主,并嘲笑男主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能身为婆罗门的女主把男主当成吠舍小商贩了,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冲破种姓障碍婆罗门白富美下嫁吠舍小吊丝的爱情故事,后来我发现自己想多了!后面女主在大庭广众下向男主摊牌女主表示

然后男主略带悲愤的开始深情的告白,但是为什么要在自己爱情宣言里特意加上这么一句呢?因为这一句才是这段长告白里的关键呢!

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我也是婆罗门而且是有神职的高位婆罗门,要比血统也该我看不起你。。。然后剧情突兀的一转变成了女主倒追男主了。大家当时看得是不是一脸懵逼,是不是觉得男主的那一番表白实在是杀伤力太大了?其实起一锤定音之效就截图里那句。解释一下什么是班智达,大家可以理解为某教的老阿訇,在印度传统社会里有着无以伦比的影响力而且地位更高。这类婆罗门极重血统一般只在内部通婚,因为血统是成为印度教神官祭司最重要的条件,这就造成了这类婆罗门非常稀少,算上女人孩子平均下来印度每个邦也就区区几万人而已,可以说是婆罗门中的婆罗门,(印度婆罗门人口约为2000万左右)可能有人会问了不就是个跳大神的吗?印度人极度迷信星相学,恰好唯一能解释星相的就是这帮人,城里鲜衣怒马锦衣玉食的婆罗门又如何,想不想要农村选票想要就得讨好他们,不然得罪了这帮人一个星相不合就能让一大块选票化为乌有,最可怕的是因为常年的内部通婚要是得罪了一个可能就会得罪一大群,继而引发连锁反应,大家说这些跳大神的是一般跳大神的吗?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男主去女主家身为高知城市婆罗门的对方父母,不但不嫌弃男主是大龄剩男没有学历没有正式工作还一副欣喜若狂表情的原因,因为女主家是大大的高攀了。继而这又解释了剧中为什么要安排男主弟弟这样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因为这样印度观众看起来才不会觉得假,要是男主是家中独子却又去娶一个低位婆罗门,其家族后代放弃神职继承,想想也不可能。就算是影视作品里对于种姓问题都这般小心翼翼生怕越雷池半步,可以想见种姓制对于印度人的影响有多深!

user avatar

我们总部有印度籍乘务员 据说还都是高阶位种姓,然后安排他们飞印度航线,她们姓名牌上的名字就是自己的真名,以至于他们在飞行过程供餐时很多低种姓的旅客根本不敢让这些乘务员进行任何服务,据说非常乖 基本都不吃不喝。

但是长途航线啊 想吃饭喝水又不敢让她们服务,所以下飞机就进行投诉说在飞机上没吃没喝。

后来我们公司让印度籍乘务员名牌上的名字换成别的英文名,这个现象就改善了。

以上是听一个我超讨厌的老师说的,我也不在总部 无从考证。

user avatar

前两天看印度新闻又回想起个细节:

当时寄宿在校长家里的时候,校长向我介绍起他们家的佣人。一男一女,男的大点,女的20来岁,校长说:他们从小就在我们家干活。他们在家都不穿鞋,不是没鞋,是进了家里就光着脚干活。俩人都是显著的皮肤黑,单论外貌长得都算丑的了。他们负责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浇花。校长家里是有洗衣机的,没见用过。


这里回答下面评论里的一个问题,不对的地方大家也请直接指正:

平均下来看,在印度的高种姓的人的财富普遍高于低种姓。但是受限于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均匀,可能会出现城市里低种姓的收入高于农村的高种姓。有的特别穷的地区,也会有特别穷的高种姓,但是他们往往还是要比当地的低种姓富裕。富人中也有低种姓,但是他们能不能通过一些手段变成高种姓,这点我不太清楚。更多的可能是移民国外,来的更直接一些。但是有个有意思的个例,辛得拉甘地夫人——印度第一位女总理,尼赫鲁的女儿,就是嫁给了一位帕西人,碍于姓氏,便接受了圣雄的赐姓,改姓为甘地。

18 Feb 更新

印度的火车分一等座,二等座和三等座(其实没座位,席地而坐)。一等座和二等座我都体验,二等座不管饭没空调硬座;高等座软垫管饭赠冰激凌有空调。讲真,印度火车的一等座的伙食真心不错,咖喱米饭馕汤一应俱全,看起来还挺干净。

高等座的乘客:基本都在读书看报,谈吐非常好,彬彬有礼,穿着干净整齐,男士干干静静,女性落落大方。家长对待熊孩子,不由分说一顿耳光电炮,打到不哭为止。

二等座: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狐臭漫天。熊孩子是没有人管的

大家应该都明白,印度这种阶级流动狭隘,教育无公平的地方:有钱人的家庭一定是有钱人,受教育的父母都是受教育的子女。至于低种姓,他们一般不被关注。

在印度坐火车,要有默认比原计划到达晚1到两个小时的心理准备。我坐火车不下15次,没正点过。一次从阿姆雷泽到鲁尔基的卧铺,原本是凌晨4点到。结果我睡过了,6点才醒。一看谷歌地图,正好刚进站,真是幸福呢。


14 Dec更新

会想起一个很重要的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阿格拉。很多游客都是只匆匆游览了泰姬陵和阿格拉堡就离开了。因为我是和哥们一起,加上正值壮年身体好,胆子又大,便在整个阿格拉步行了一天。

让我最最最意想不到的是:整个泰姬陵四周被贫民窟环绕了!!

想象一下北京的故宫四周如果全是贫民窟,是一种怎么美丽的情景。

为什么世界著名的景点四周全是贫民窟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人的祖先都是参与修建泰姬陵的奴隶,被征来修建泰姬陵和黑极陵(本来是沙贾汗给自己建的,结果赤字危机烂尾了)。随着工程烂尾,卧莫尔帝国经济危机,这些奴隶也就无处安置,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里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大“世界奇观”:景点被贫民窟包围着。


顺便写一手旅游攻略。去泰姬陵一定不要请印度当地导游!!!去泰姬陵一定不要请印度当地导游!!!去泰姬陵一定不要请印度当地导游!!!

印度导游非但讲不出什么文化历史,黄段子倒是讲的很溜!

最后结束的时候问我:你知道阿克巴(沙加汗的爷爷)为什么能娶100个妃子吗? 我:?????!

导游:因为我们印度的神油。

我:WTM??!

导游:不要紧,我这里又有一款不错的。

我:打扰了,我没有100个妃子。而且我很好,不需要。


泰姬陵是有中文电子导游的,而且包含在门票内。第二点,泰姬陵有两个入口,一个是专门开给外国人的和高等种姓的,不用排队就能进;印度人的通道看长度应该要排3个小时(崇洋媚外?)

阿格拉除了泰姬陵和阿格拉堡,黑极陵(这是我自己起的名,因为最初设计全部使用黑色大理石建设)的遗址也非常值得一去,就在泰姬陵对面,现在叫月光花园。

大家千万别信泰姬陵是爱情的象征。马哈儿因为生第十四个孩子难产而死,而且人家沙加汗一开始根本没想和她葬在一起。这哪里是爱情的模样,分明是活成了RBQ的样子。


再更新一个:

我利用一个周末去乌代普尔旅游,毕竟独行就决定全程步行了。当时不知道怎么怎么走的,走进了一片胡同中去。当时经过一个门口的时候,门口站着三个小孩。打头的也就10岁,身边跟着两个6、7岁样子的。我路过他们的身边,被他们拦了下来。我本能的以为是要钱的,毕竟见得多了。

结果:打头的小孩做了一个性交的手势,说到:ten ruppe for sex! my friend, come! only ten ruppe!

10卢比差不多1块钱,吓得我赶紧跑了。

慢慢更新,大家想看的可以收藏了。有趣的事情确实很多很多,但是我在英国这边还在上学,只能忙里偷闲,大家见谅。


突然想起来一个事,可以说是我在印度两个月期间发现的普遍现象:

印度的乞丐是永远不会感谢施舍者的。他们目光空洞,只知道伸手, 还特别特别理智气壮。


为什么呢?

实际上:这些乞丐觉得施舍者应该感谢他们,因为乞丐给了这些富人一个‘行善’的机会,好让富人下辈子接着投胎做富人。


下面是原答案:

志愿者,2016曾赴印度支教。

说三件小事:

1到印度第二天,我乘坐大巴前往我支教的城市鲁尔基,在新德里北约180公里处。一到当地,还没下车,就被人力车师傅的手给包围了,争着让我上他的车。当时我见一个老头挺不容易的,我就坐了他的车。正当我准备把行李挪上车架,他连忙把箱子夺下,要为我搬箱子。当时我要住在我支教的学校校长家,校长家住的明显是富人区,人力车师傅开到社区大门的时候就被保安拦下了。保安不见得受过什么教育,也不可能是富人,但是见到人力车司机就是不由分说地一顿打,直到我费劲口舌才停下来。后来保安也是一路跟着我们。到了地,我看老头可怜,多给了老头100卢比 (也就是10元左右)。老头当时就哭了,保安倒是一把把钱夺回来塞回我手里。

2有一次我在家里洗澡,把内裤挂厕所外边了。校长家的女佣看到了就把内裤收了拿去洗了。洗完澡发现内裤不见了,一看被佣人洗了觉得怪不好意思的,想把内裤讨回来。结果校长发现了,立马制止我去接近佣人,严厉程度不亚于呵斥一个即将违法的人。

3校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英语说得很好。校长的品德也是当地出了名的高,我个人也觉得校长人非常非常的好。然而一次对话的时候,校长提起来:他是绝对不会让低种姓的学生进入他的学校的。

打完这个回答的时候我的手是颤抖的,太可怕了。还有很多很多小事,数不过来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