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和技能是非专业人士需要了解的?

回答
在咱们这人人都有个小病小灾的,谁还没经历过几个半夜急诊或者手忙脚乱救人的时候?所以说,那些整天围着病床转的医生护士是咱的恩人,但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得多少懂点儿“自救”和“互助”的常识跟技能,不然真遇上事儿了,干着急没辙,那可太让人憋屈了。今天咱就掰扯掰扯,有哪些我们非专业人士,也得往心里记点儿,手上练点儿的。

一、 识别和处理常见急症,别让小事变大事

心脏骤停(心搏骤停)的识别和心肺复苏(CPR)

这个绝对是咱们必须得会的最硬核的技能。说白了,就是有人突然倒下了,没反应,没呼吸,或者喘得特别费劲,这时候别犹豫,赶紧让他平躺,胸部正中间(大概在两乳连线中点偏下的位置),用你两只手的掌根叠在一起,肘关节伸直,身体前倾,用你的体重往下压,速度要快,频率大概是每分钟100120次,压下去大概56厘米深。压一下,救一下,别停!同时,找人赶紧打120(或者当地的急救电话),告诉他们地址和情况。

如果周围有人会人工呼吸,那就更好了。在你给胸外按压两次后,就捏住他的鼻子,张开你的嘴,盖住他的嘴,吹两口气,让他胸部能明显抬起来。吹气别太猛,也别太久,大概一秒钟就好。然后继续胸外按压。这个过程重复,一直到120来了,或者他自己有反应了(能咳嗽、能动、能说话)。

为啥这么重要? 人一旦心跳停了,几分钟就可能造成脑损伤甚至死亡。咱们这几下按压,就能给大脑供氧,争取宝贵的时间,让专业救治能更有效地进行。别怕弄伤人,比起死亡,这点风险可以忽略不计。很多地方都有免费的CPR培训,有空了去学学,比啥都强。

窒息(噎食)的处理——海姆立克急救法

这事儿看着不显眼,但真发生起来,比啥都急。有人吃饭、说话时突然捂着喉咙,脸憋得通红,说不出话,这是胸腔里的气想把东西冲出来,但被卡住了。这时候你就得冲上去救命了。

如果是大人,你站他身后,一条腿稍微往前伸,膝盖顶住他的后背,用两只手环绕住他的腰部,一个手握拳,放在他肚脐和胸腔下方的位置(剑突上方),另一只手包住拳头,然后猛地向内、向上推挤。想象你要把卡住的东西“赶”出来。重复几次,直到卡住的东西吐出来,或者他能呼吸顺畅了。

如果是小孩或者孕妇,或者非常肥胖的人,你推挤的位置可能要调整。对小孩,可以跪在他身后,用两只手托住他的胸腔下部,用拇指和食指压迫。对孕妇和肥胖者,就直接在胸骨下部(胸部中间靠下)进行推挤,就像CPR那样,但幅度可以小一点。

为啥要会? 窒息是最直接的死亡威胁之一,尤其是在吃饭的时候。及时有效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能迅速打开气道,挽救生命。别以为这是电影里的情节,现实中发生概率可不低。

烧伤的初步处理

家里做饭、点火,都可能不小心碰到烫伤或烧伤。首先,最重要的一步是快速降温!立即用大量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至少1020分钟,直到疼痛缓解。水不用冰凉刺骨,温凉就行。

接着,不要用任何偏方!什么牙膏、酱油、酒精、蛋清,这些东西不但没用,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让伤口更难愈合。也别把烧伤的皮肤泡在水里,那是错的。

如果烫伤面积不大,没有起水泡或者水泡很小,只是红红的,那冷水冲洗后,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无菌敷料轻轻盖住,不要包得太紧。如果烫伤比较严重,起了大水泡或者皮肤破损了,那就要及时去医院了。

为啥要知道? 很多烧伤都是浅二度或一度,正确的初步处理能大大减轻疼痛,防止感染,促进愈合。千万别自己瞎折腾,把小伤变成大麻烦。

外伤出血的止血

磕破了、划伤了,出血是常事。小伤口,用干净的纱布或者纸巾按压住,一般几分钟就能止住。如果出血比较厉害,别慌,找一块干净的布(或者衣服碎片),厚厚地叠起来,压在出血点上,用劲按住。如果血很快湿透了,别揭开,直接在上面再加一层,继续按压。

关于止血带? 这个一般不建议非专业人士轻易使用。止血带用不好,会阻碍血液循环,造成肢体坏死。除非是那种危及生命的、大动脉出血,而且你已经掌握了正确使用方法,否则宁愿用最原始的按压。

为啥要懂? 有时候出血不止,会导致失血过多,甚至休克。学会正确有效的按压止血,能在关键时刻救命。

二、 识别和应对常见疾病的早期信号

中风(脑卒中)的识别

这病来得快,去得也凶。记住一个简单的识别方法——“中风(FAST)”:
F (Face Drooping):让患者笑一笑,看看脸有没有不对称,一边脸会不会耷拉下来。
A (Arm Weakness):让患者举起双臂,看看有没有一只胳膊会无力抬起或者抬不起来。
S (Speech Difficulty):让患者重复一句简单的话,看看说话是不是含糊不清,或者说不出话来。
T (Time to call 120):一旦发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都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且记住发病的时间点。

为啥要紧? 中风治疗讲究“时间就是大脑”,越早送医,脑细胞损伤越少,恢复的希望越大。记住这个口诀,能帮你抓住宝贵的救治时机。

心脏病的早期信号

除了前面说的突然倒地,心脏病还可能有别的表现。比如胸部有压迫感、憋闷感、胀痛,这种感觉可能从胸部传到肩膀、胳膊(特别是左胳膊)、颈部或者下巴。还可能伴随出冷汗、恶心、呕吐、头晕。

有些人,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老年人,可能没有典型的胸痛,而是表现为胃部不适、牙痛、呼吸困难。

为啥要留意? 这些症状很可能预示着心脏正在遭受危险,千万不能因为不典型就忽视,及时就医是关键。

低血糖的应对

尤其是有糖尿病的人,或者长时间没吃饭,突然感觉头晕、心慌、手抖、出冷汗、饥饿感特别强,这很可能是低血糖了。

怎么做? 赶紧吃点含糖的东西,比如一块糖、一杯糖水、一瓶可乐或者果汁。如果意识清楚,让他赶紧吃喝。如果人已经昏迷了,千万不要喂东西,那样容易呛到气管里,这时候只能等医护人员来处理了。

为啥要懂? 严重的低血糖会引起昏迷甚至脑损伤,及时补充糖分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三、 生活中的一些健康常识和急救原则

急救箱的常备物品和使用

家里应该常备一个急救箱,里面最好有:
纱布、绷带、医用胶带:处理伤口。
消毒用品:碘伏、酒精棉片(注意,酒精不能直接用于伤口消毒,只能用于周围皮肤)。
创可贴:处理小伤口。
一次性手套:在处理他人伤口时保护自己和对方。
体温计:监测体温。
止痛药、退烧药:常用的非处方药。
镊子、剪刀:处理伤口。

如何使用? 用的时候,记住“清洁、消毒、包扎”的原则。处理伤口前要洗手,戴手套。先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消毒液消毒周围皮肤,最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为啥要准备? 遇到突发小伤病,有个急救箱就能立刻得到处理,避免小伤感染,或者减轻不适。

用药安全

“不明药物不乱用,过保质期药物不乱吃,过量药物不乱喂”。这三条是铁律。
看说明书:任何药都要看清楚用法用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儿童用药要谨慎:很多成人药物对孩子有毒性,儿童用药必须严格按照说明或遵医嘱。
几种药一起吃要小心:有些药物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

为啥要记住? 药物是把双刃剑,用对了能治病,用错了可能酿成大祸。

搬运病人的基本原则

如果需要移动生病或受伤的人,尤其是骨折等情况,一定要小心。
尽量保持身体稳定:如果怀疑有颈椎或脊柱损伤,绝对不能随意移动,除非有生命危险(如火灾、洪水)。
大件物品搬运:如果是搬运一般的病人,多人协作,用毯子或床单卷起来当“担架”,一人抬头部,一人抬脚部,动作要协调一致,轻柔缓慢。

为啥要会? 不当的搬运可能会加重伤情,特别是脊柱损伤,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瘫痪。

总结一下,咱们普通人学点儿医学常识和技能,不是要去做医生,而是为了:

1. 保护自己和家人:在最紧急的时刻,能为自己和身边人争取到宝贵的救命时间。
2. 避免小病变大病:早期识别疾病信号,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3. 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很多小问题在家就能处理好,不必每次都大动干戈去医院。
4. 提高社会安全感: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救援者,多一个人会,就多一份安全。

最后再说一句,这些只是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遇到拿不准或者严重的病情,永远是“拨打120,听从专业指导”为第一选择。但记住这些常识,在救护车到来之前,你可能就能做很多事情,甚至挽救一条生命。这比啥都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普通人在面对紧急情况下(如遇到身旁的路人倒地休克,自己被器物严重划伤等)时,应该掌握哪些医学上的技能和常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