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级医院的医生们,基本在就医生涯中,都有过下基层帮扶的经历吧。
有时是去社区服务中心坐诊,有时是组织各卫生院和诊所的医生,对他们进行培训。我曾经有个师哥去过青海省的某一县城帮扶过。据他们所说一共去了五天,接近两天都在路上,结果到了之后高原反应还很剧烈,真正待在当地医院工作的时间只有一天多的时间。但是那一天多,也让他印象深刻。
他说那个县医院的人非常热情,医生都很好学,知道他们学历高、经验丰富,几乎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们查房问诊。大部分的基层医生也是真的热爱自己的职业,甚至更甚于我们。我们多少有一点“打工人”的心态,而他们很多人是抱着对家乡尽一份力的心才回老家工作的。
但同样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地域的限制,他们较为欠缺医疗设备。即便接收了医疗设备,也鲜有熟悉如何操作设备的医生,最终导致医疗设备被搁置。医疗水平也有限,这个县人民医院医生多为大专毕业生,本科生就是抢手货了,研究生全院也只有寥寥几个,所以学历的不足导致专业技能的局限性很大。他们可以治疗比较基本和常见的疾病,但稍微复杂的情况就变得难以应付,这时也只能说服病人转去更好的市级医院。
从小在城长大的朋友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大部分人可能也都认为对于医生执业的要求至少要研究生起步,但事实并非如此。《1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里显示,中国执业医师只有58.3%的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这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还有近半的医生是专科学历。
并不是说学历不高的医生就不是合格的医生,但医疗是跟大众健康最息息相关的部分,且内容和知识量又极其严谨复杂,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进一步处理罕见病和复杂疾病的。
现在互联网发达了,大家都知道大医院,三甲医院好,基层门诊缺乏优质医疗资源,让很多病人不愿意去基层门诊就诊。于是就出现了大城市很多医院“挂号难”、“看病贵”的问题,究其本质,还是优质医疗资源少,且分布不均的原因造成的。
所以今年国家也专门发布了文件,鼓励各个区域加强县级医院的建设,当然这事儿也得细水长流慢慢完成。
这几年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5G的普及让互联网开始在各行各业的创新中不断发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概念层出不穷, “互联网医疗”也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根据阿里健康发布的2020中国互联网医生生态报告显示,在2020年,选择通过互联网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比2019年增加了约40%,其中广东、浙江、北京等省市的增幅最为明显。
这些问诊平台上大部分医生来自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而过半的问诊咨询患者来自四线以下地区。这一个特性大大平衡了医疗资源问题,让大家能用低预算看得起大城市高水平的医生,促进了资源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远程问诊5G的应用,不仅对患者来说是福音,对于医者也是有很多好处的。大数据的收集和对比,可以帮助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归纳经验,从而减少额外工作时间,除此之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上级医院帮扶下级医院,让更多的人能够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也能让病人在就诊过程中得到更多便利。
除了传统的帮扶外,互联网医疗还可以消除距离的阻碍,进行远程的培训项目。以前传统的业务培训多在线下,这种培训形式对于偏远地区基层医生来说可不简单,我师哥他们去青海遇到的情况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路途遥远”、“成本高昂”是这之间最直接的阻碍。
所以现在一些公益组织就和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像是阿里健康公益联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县域医院院长联盟、凌锋公益基金会等公益爱心组织,开展了一些线上基层医生培训公益项目。目的就是帮助提升县域医院实用临床能力,从而提升对广大基层老百姓的健康服务水平。
通过互联网技术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县域,也算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了。线上就诊对患者来说,就医途径变得多元化,更加便捷,省时省力;对医生来说,就诊时间更灵活,与患者的沟通也更通畅。基层人民可以获得优质的治疗,基层医生可以获得上级医院直接的指导和培训,从而达成医疗资源均衡以及共赢的局面,所以互联网医疗也必然是未来的医疗趋势之一,任重而道远啊。
我曾经参与过一些有关村医的工作,接触了怎么也有上百个村医。所以这里就聊聊村医。
他们普遍的态度是:这份工作可能后继无人了。因为我接触的所有村医中,最年轻的35岁,很久没有年轻人入行了。
对于他们本身的境遇,倒是后悔的不多,挺多人是从父母手里接过的村医职业卡,也就是父母干这个,自己也接着干。
从和他们的沟通里,我也见到了一些村医的生态。
部分地方的村医不属于编制人员,没有五险一金,基本上开个店,自负盈亏,但又受到制度管辖。
村医也承担了基础公卫的任务,比如统计一下高血压、糖尿病患病人数,肺结核管理情况等等。
然后有的村医就靠做艾灸、针灸、推拿来获得收益,基层百姓也喜欢。这就衍生出来了一个针对村医的骗局:
在线针灸/艾灸/推拿课程(不是说所有这种课程都是骗局,而是说他们拿这个来骗村医)
村医虽然收入普遍来说不会太高,但在当地过得还是可以的。但是有个村医就陷入了这个骗局,我去的时候已经贷款30万。
销售会画大饼:学了课,你的诊所可以赚多少钱,是在弘扬传统。
其他村医告诉我,那个人打算继续贷款去学。
我觉得这个就是互联网给某些村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也有一些好事的,科技的发展,村医的工作条件确实更好一些了,也创造了一些新的岗位,比如体检车上的工作。
要说村医有啥发展,这还是要看「新农村」能不能真的振兴农村经济,目前看到的确实有一些助农产业,抖音上也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助农代表,比如卢小开。
村医的发展,必须借助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实互联网最大作用,就是在相当程度上抹平了城乡之间的信息差。
过去没有互联网时,城里人可能都吃上肯德基了,俺们农村这块儿连什么是炸鸡都不知道。
但如今随便打开支付宝或者其他平台的app,都可以就近搜索跟城里相同的美食小程序(以及优惠折扣),大大拉近了城乡距离。
对于医生而言也是如此,以前我们都会觉得基层医生的水平相较于大城市肯定要差一些,但事实上并非真的能力有差异,仅仅只是基层不容易获得最新的研究成果,看不到新的论文而已。
有了互联网,这些都逐渐变得不再是困难,信息壁垒被打通了。
以后如果5G进一步普及,高端医疗设备下乡的话,甚至可以实现利用5G直接在农村里做高难度手术的重大任务(目前看已经有不少地方实践了)。
同样的,正因为抹平信息差,造成即便生活在基层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得更多收益。比如说做个短视频进行日常急救科普,弄个医学科普直播等等。
现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必然会更加重视基层医疗人员的问题,如果可以继续通过网络为他们创造较多价值,就能让人心稳下来,更好服务于乡里乡亲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