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军是否也是把党支部建在连上?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稍微拨开历史的迷雾,把目光投向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苏军,作为一个庞大的军事机器,它的组织建设和政治工作自然有着其独特的逻辑和实践。那么,它到底有没有像我们常说的“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呢?

答案是:苏军确实把政治工作和党组织渗透到了基层单位,甚至可以说是“建在了连上”,但其具体形式和侧重点与我们熟悉的“支部建在连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有所不同。

为了说得更明白,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

1. 苏军的政治工作体系:政委制度的深远影响

苏军最核心的政治工作组织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政委制度(Politruk)。简单来说,在苏军的营、团、旅、师等各级单位,都会设立政治委员(Politruk)和政治部。这个政委,往往与军事主官(司令员)并列,甚至在某些方面拥有更高的“话语权”。

政委的职责是什么? 政委不仅仅是“党委书记”那么简单。他的职责非常广泛,核心在于抓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党组织建设、宣传鼓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部队的绝对忠诚。他还负责管理部队的纪律和后勤,有时甚至能参与军事指挥的决策。
政治干部和党组织的层层渗透: 在连一级,通常会有一个党组织(通常称为党小组或党支部),而直接负责政治工作的,就是连队的政治指导员(Zampolit)。这个政治指导员,虽然不一定直接担任连长的职务,但他与连长是搭档,共同负责连队的建设和作战。
“支部建在连上”的实质相似性: 如果我们把“支部建在连上”理解为“党组织和政治工作力量深入到基层连队,并具备相当的影响力”,那么苏军无疑是做到了。党支部或党小组,就是基层党组织的细胞,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其根本。

2. 中苏军队政治工作理念的异同

虽然都有“党领导军队”的共同理念,但具体的实践方式和强调的重点还是有些差异。

中国解放军的“支部建在连上”: 这个口号强调的是党支部是基层战斗堡垒,支部委员通常由党员骨干担任,与连队干部(连长、指导员)形成一种紧密的合作或交叉关系,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连队指导员本身就是党支部书记。党支部的作用更加突出在基层士兵的思想带动、组织纪律、战术执行、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委员(指导员)与军事主官(连长)是相辅相成,有时甚至由同一人兼任(但这种情况在解放军的党指挥枪原则下,也经历了演变和调整)。
苏军的政委制度: 苏军的政委制度更为突出政治委员的独立性和领导地位。政治委员不仅负责思想工作,更拥有对军事指挥官的监督和否决权(虽然这种否决权的使用有其历史和政治背景)。政治工作由一个独立的政治机构(政治部)来领导,形成了“一长一政委”的双重领导或并列领导体制。党组织在连队是存在的,但政治指导员的职责和权力,更像是党在连队的“代言人”和“执行者”,是整个政治工作体系在基层的具体体现。

3. 历史背景和具体实践的演变

苏军的政治工作体系,尤其是在卫国战争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和发展。

卫国战争的洗礼: 在战争的严酷考验下,政委制度和政治宣传成为了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关键。无数的政治指导员和普通党员,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用生命践行着党的宗旨。
早期布尔什维克军队的政治委员: 最早的苏军在成立之初,就借鉴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军队经验,强调政治委员的监督作用,以防止旧军队的官僚化和不忠诚。
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苏军对政治工作的侧重点也会有所调整。例如,在斯大林时期,政治清洗和意识形态的控制更加严厉;而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政治工作的形式可能有所缓和,但其核心地位并未动摇。

总结一下:

可以说,苏军的组织架构中,党(通过政委制度和基层党组织)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贯穿始终的,并且其政治工作力量深入到了连队一级。如果你把“支部建在连上”理解为“党组织和政治工作力量深入基层,发挥主导或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苏军是符合这个描述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支部建在连上”更狭义地理解为中国解放军那种以党支部为核心战斗堡垒,支部书记和连队军事主官的紧密结合,以及党支部在日常管理和战斗中的直接领导作用,那么苏军的政委制度虽然也体现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但在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上,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苏军更侧重于通过一个独立的政治领导体系(政委和政治部)来完成政治思想工作和党的领导任务,而中国解放军则更加强调基层党支部在日常军事管理和战斗中的核心作用。

所以,虽然存在形式上的差异,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及政治思想工作的深入基层,这核心的原则上,苏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目标是一致的,也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落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苏联非政工类的军校毕业生只有三分之一是党员。

“只允许党员担任军事指挥员”,那三分之二的毕业中尉担任什么职务?

user avatar

一看提问人,再一看提问内容

整个人都不好了

看美军的东西去研究苏军,这是一大发明,实在蠢得要死

苏军内的官兵80%以上都是党员或共青团员;

从这一句开始就是十足扯淡

这种蠢的要死的话,也就美国人写得出来

苏军内各部队和分队中凡有三名党员就要组建党支部

什么叫党支部什么叫党委;什么情况下会有党工委

能写出这种话对党的基本运行方式和军队的政治工作,简直是无知

什么叫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为什么不是党支部负责制

这还真不是拽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稍微拨开历史的迷雾,把目光投向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苏军,作为一个庞大的军事机器,它的组织建设和政治工作自然有着其独特的逻辑和实践。那么,它到底有没有像我们常说的“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呢?答案是:苏军确实把政治工作和党组织渗透到了基层单位,甚至可以说是“建在了连上”,但其具体形式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中“苏丹”这个词的使用,以及突厥语族在不同地区留下的印记。简单来说,这既有重名的情况,也有深远的联系。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苏丹”(Sultan)这个词本身并非起源于突厥语,而是阿拉伯语。在伊斯兰世界中,“苏丹”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或.............
  • 回答
    苏联和美国,同为联邦制国家,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轰然倒塌,另一个则巍然屹立。要理解这其中的巨大差异,我们得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联邦制是如何构建的,以及在实际运行中又承受了哪些扭曲和压力。首先,让我们看看苏联的联邦制,那是一套建立在意识形态和强制基础上的奇特产物。苏联名义上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 回答
    二战爆发时,德军进攻波兰是无可争议的导火索,但随后苏联的行动——也就是所谓的“互助条约”下的入侵——确实让许多人感到困惑,尤其是为何英法等国没有立即对苏联宣战。这其中涉及了复杂的国际政治、战略考量以及历史的偶然性,绝非简单地用“对苏宣战”就能一笔带过。首先,我们得理解英法对德宣战的性质和目的。193.............
  • 回答
    关于苏联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确实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说法,这主要是因为评价标准、关注角度以及信息来源的不同所导致的。实际上,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并非简单的“高”或“低”可以概括。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一、 普遍存在的“低”的说法及其原因: 物质匮.............
  • 回答
    .......
  • 回答
    苏联与中国之间关于领土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话题。要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区分“直接侵占”与“间接影响”以及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直接侵占(早期):历史上的确存在过苏联(或其前身俄罗斯帝国)直接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这主要发生在19世纪,并且是在清朝国力衰弱,对外无力有效管控边疆的时期。 《.............
  • 回答
    关于“安徽是否是为了保护苏浙而成为默认的泄洪区”这个问题,我们得从水文地理、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和防洪策略等多个专业角度来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首先,从水文地理特征上看,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确实使其在区域水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长江流域的特点: 安徽省.............
  • 回答
    探讨拿破仑法国、苏联、德意志帝国、纳粹德国以及日本帝国是否都是挑战英美海洋体系的“失败者”,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各自的崛起背景、核心战略、与英美海洋体系的互动,以及最终的命运。从宏观视角来看,这些国家在其崛起或扩张的关键时期,确实都不同程度地对以英国为主导、后转为英美共治的全球海洋霸权发起了挑战,而它们.............
  • 回答
    苏德战争的爆发与进程,无疑是二战中最为惨烈、也最能体现“国力对决”性质的篇章之一。它不像一些早期的局部冲突,仅凭一方的军事优势就能迅速奠定胜局。相反,苏德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消耗巨大的拉锯战,参战双方倾注了几乎全部的国家资源,才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扮演自己的角色。你可以想象一下,1941年6月22日.............
  • 回答
    苏联的解体,无疑是二十世纪末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它带来的震荡波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所处的世界。至于它是否意味着“雅尔塔体系”的终结,这是一个需要细细梳理的问题。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的世界秩序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雅尔塔体系”。简单来说,它是在二战末期,由美、英、苏三个主要战胜国领导人——罗斯福、.............
  • 回答
    苏德战争的胜利和“大清洗”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简单地说,苏德战争的胜利并不能证明“大清洗”是正确的,但一些人认为“大清洗”在某种程度上对苏联的战争机器起到了“作用”,尽管是以极其惨重的人道代价为前提。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大清洗”是什么?“大清洗”(.............
  • 回答
    “纳粹和苏联是一丘之貉”这一说法,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论断,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辨析。 简单地将两者划为“一丘之貉”是不准确的,但同时承认两者在某些关键方面存在令人警惕的相似之处,这是理解历史真相的重要一步。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意识形态的根本区.............
  • 回答
    “苏联笑话是美方人员编纂的和平演变工具”这一说法,在学术界和历史研究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确凿的证据支持。 然而,我们确实可以从一些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说法,以及它可能指向的一些历史现象和政治宣传手段。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一、 什么是苏联笑话?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计划经济是否注定走向失败,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将历史上的苏联工业化作为一个案例来讨论,无疑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首先,要理解苏联在短短十年内完成工业化的成就,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计划经济的“成功”或“失败”。这是一个高度特殊化的历史时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权体制下实现的,其代价.............
  • 回答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这部作品的观点是否客观,以及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是“始作俑者”还是“压死苏联最后一根稻草”,这些都是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的观点是否客观?要判断一部作品的观点是否客观,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背景、作者、主要论.............
  • 回答
    苏联的别名:一段历史的缩影提起苏联,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横跨欧亚大陆、在20世纪呼风唤雨的庞大帝国。然而,在这个漫长的历史画卷中,苏联也曾有过许多被人们挂在嘴边的简称,它们不仅是语言的简便,更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国家形象、政治诉求甚至民间情感的折射。而当人们提到“俄罗斯”,它又是否能完全等同于那个曾经.............
  • 回答
    要说FW190对苏联的航空设计“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这个说法过于绝对,并且与历史事实不符。准确地说,FW190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它并非像某些关键技术那样带来颠覆性的革新,而且其影响的方式和深度也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直接“借鉴”或“模仿”有所不同。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1. FW190.............
  • 回答
    关于战俘佩戴袖标的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记录中,确实存在一些关于盟军战俘佩戴特定标识的情况,但其性质和普遍性与苏军战俘佩戴的“我为国防军服务的”(Ich diente der Wehrmacht)白袖标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确苏军战俘佩戴“我为国防军服务的”白袖标的背景。在战争初期,由于.............
  • 回答
    苏联的经验确实提供了关于工人阶级在没有资本家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的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论证。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考察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苏联的生产模式:国家所有制与计划经济 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苏联的核心理念是消灭私有制,将土地、工厂、矿山、银行等生产资料收归国有,理论上由全体人民所有,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