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西湖鸳鸯因过度投喂被撑死,景区投喂点该如何规范游客行为?

回答
西湖鸳鸯因过度投喂被撑死,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疼,也暴露了咱们在与自然相处时,好心办坏事儿的尴尬局面。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它牵扯到动物的生存、生态平衡,还有咱们作为游客的责任心。

先来说说这“撑死”的背后逻辑:

鸳鸯这小生灵,平时在野外也挺会找食儿的,能吃到各种水生植物、昆虫、小鱼虾。它们有自己的消化系统和代谢节奏。结果呢?游客觉得它们可爱,就一股脑儿地把各种面包屑、馒头渣、甚至是一些不适合它们吃的东西往水里扔。

想想看,突然来了大量高能量、不好消化的“外卖”,鸳鸯们哪儿见过这阵仗?它们可能就没法控制自己的食欲,吃多了,胃撑着了,消化不良,甚至可能因为食物中毒或者某些成分不适而出现健康问题。长期以往,身体就垮了,最后就出现了这种令人扼腕的悲剧。这就像咱们人一样,顿顿大鱼大肉,再好的身体也受不了,何况是本来就吃得相对精细的野生动物呢?

这事儿给咱们敲响了什么警钟?

1. “爱”得太泛滥,反而成伤害: 这说明我们对野生动物的“爱”,如果缺乏科学的认知和理性的行动,很可能就会变成一种伤害。我们以为是在喂养,实际上是在打乱它们的自然生存规律。
2. 生态系统脆弱: 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是整个生态系统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结果。过度投喂就像是在这个链条上强行加上一环,很容易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衡。
3. 游客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这件事也折射出部分游客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自然景区,缺乏规则意识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那么,西湖景区,以及其他类似的自然景区,应该如何规范游客行为,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呢?

这得从多个层面入手,不能只靠一纸禁令,而要形成一套综合性的管理方案:

一、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科学认知:

多维度宣传: 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劝导或者简单的标识牌。要利用好景区内的各种媒介,比如:
醒目的提示牌: 设计得更生动有趣一些,配上卡通图案或者真实的受害图片,直观展示过度投喂的危害。内容要简单明了,比如“请勿投喂!您的一份‘爱心’,可能正在伤害它们。”或者“保护野生动物,请让它们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电子屏幕滚动播放: 在游客集中的区域,比如游客中心、主要出入口、观景点等,循环播放宣传片或者图文信息,内容可以包括鸳鸯的食性、过度投喂的危害、科学喂养的正确方式(如果允许的话)等。
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 定期发布科普文章、短视频,讲解野生动物的习性,解释为什么不能投喂,以及一些正确的观赏和互动方式。可以请动物专家或者科普达人来做讲解。
导游讲解词的更新: 要求景区内的导游在讲解过程中,必须包含禁止投喂的提醒和原因,而且要讲得透彻,让游客明白。
志愿者服务: 组织专业的动物保护志愿者或者环保志愿者,在重点区域进行现场劝导和讲解,解答游客的疑问,引导他们文明观赏。

内容要精准: 宣传内容要避免使用过于学术化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能够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可以讲讲过度投喂对鸳鸯繁殖、健康的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传染病等。

二、 优化景区环境和设施,从源头减少投喂行为:

设置隔离或者劝导区域: 在鸳鸯集中的水域附近,可以考虑设置一定的物理隔离,或者划定专门的观赏区域,让游客在不直接接触水域的情况下观赏。
加强巡逻和管理: 增加景区管理人员和安保人员的数量,尤其是在鸳鸯活动的区域,加大巡逻力度,及时发现并制止投喂行为。
完善垃圾处理设施: 有些游客投喂 leftover 食物,本身可能也是因为垃圾桶不够用或者不方便。在重点区域增加垃圾桶,并保持清洁,可以减少一部分乱扔垃圾的行为。
考虑设置科学喂食点(谨慎考虑): 对于某些景区,如果确实需要满足游客亲近动物的愿望,可以 非常谨慎地 考虑在 特定区域 设置 有偿的、经过科学配比和消毒的动物专用饲料售卖点。但这一点要极其慎重,需要专业机构评估,确保饲料的科学性、安全性,并且要严格控制喂食量和频次,甚至需要有专人指导。如果管理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目前来看, “完全禁止投喂” 是最稳妥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案。

三、 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奖惩机制:

责任到人: 景区管理方要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确保宣传、巡逻、劝导等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执法力度: 对于屡教不改,恶意投喂的游客,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这需要景区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并且能够有效执行。可以考虑纳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鼓励文明行为: 对于积极配合景区管理、文明观赏的游客,可以给予表扬或者小奖励,形成正向引导。

四、 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科学评估和指导:

了解动物需求: 景区可以与动物保护专家、科研机构合作,对鸳鸯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食性需求进行科学评估,了解它们在自然状态下最需要什么,以及当前可能存在哪些生存威胁。
制定科学管理方案: 基于科学评估结果,制定更精准、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方案。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

设想一下,在西湖边,靠近鸳鸯经常聚集的几个点:

1. 入口处的大型电子显示屏: 播放一个短短的动画片,一只卡通鸳鸯吃完游客投喂的馒头,肚子鼓鼓的,然后痛苦地蜷缩起来,旁边配上文字:“你的‘美味’,是它们的‘负担’!”。旁白可以是温柔但严肃的:“请尊重生命,保护西湖的精灵。它们有自己的食物,健康的身体,请不要随意投喂。”
2. 湖边的解说员: 每天定时在固定地点进行解说,内容不仅包括西湖的历史文化,还专门讲解鸳鸯的习性,以及投喂的危害,并现场示范如何正确观赏。解说员可以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印着“禁止投喂”和“科学喂养常识”,发给游客。
3. 巡逻队员: 他们不仅是劝导,更是一种“存在感”。看到有人准备投喂,他们会及时上前,礼貌但坚定地制止,并附带简单的解释。如果对方不听,他们可以升级处理,比如通知管理处。
4. “无痕游览”倡议: 结合西湖的整体旅游理念,将“保护野生动物,不投喂”作为“无痕游览”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游客从保护环境的高度来理解这件事。

归根结底,保护野生动物,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景区管理方需要负起责任,但同时,我们作为游客,也需要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这些可爱的生命。一个简单而美好的愿望:希望未来的西湖,依然有成群的鸳鸯自由自在地生活,而游客们,能够用欣赏的目光,而非投喂的手,去记录下它们的美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给西湖建一个围栏,然后收费参观吗?

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难办。

而投喂动物,几乎是中国人参观动物的一个习俗,有无数的小贩在周边售卖投喂食品。喂养动物实在是太好玩了。

西湖名气太大,几乎是中国湖泊排名第一的景点,虽然在我看来,西湖除了人文景点,其实并没有多大看头。

你要游客不要喂动物,但是游客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很多人觉得这没问题。

许多人这一辈子就来一次西湖,不玩个尽兴,是不肯罢休的。

有鸳鸯可喂,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很多地方的人可能此前还没有看见过鸳鸯这种水禽。

人性是自私的。

我们这边也有个樱花大道,其实不大,有个几百颗樱花树,树也不太高,就是新近几年才种的。

到了樱花开放的时节,粉红色的樱花煞是好看。

大家都知道,日本武侠片里,或者是动漫里,武士比武的时候,很多场景就是一颗大樱花树,然后漫天花瓣飘落,在这十分浪漫的气氛中,鲜血飞溅。

再或者一男一女在樱花花瓣飘落的时候,激情热吻。

这种场景见的多了,有些游客念念不忘,然后抓住樱花树拼命摇,把花瓣摇下来,同时给女朋友或者小孩在这样的场景中照相。

保安出来制止,他们还振振有词:“这花瓣也要不了多久就会掉下来,我只不过是提前了而已。”

就是这么回事,只要有一时的欢愉,那管什么后果。至于其他人怎么想,这就不关我的事了。

到西湖的游客不也是这样的,我就来这一次,这像小鸭子的东西以后怎么样,不关我的事。

所谓的规范、教育、宣传其实作用不大。

这种情况,至于随着时间推移,游客走的地方多了,所谓大多数人都见过世面了,慢慢才会好转。毕竟现在中国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人们对于景点的破坏性,哪里的人都差不多。

这就是发展旅游的代价,野生动物的磨难,简直是无法避免。

这又说回到我所在的城市,有一个不太大的人工湖,里面也有野生鸳鸯。

来这里的人都是附近住的人,这个人工湖就是一个动步公园,环湖路就是慢跑道。大家都很熟悉这些水生动物,不但有鸳鸯,还要白鹭和其他鸟儿。没有什么提示,也没人去喂。大家相安无事,鸟儿自己在水里游泳,人们在慢跑道跑步。这就比较和谐。

西湖的地位被抬得太高了,人们的期望值也高,结果发现其实西湖并不好玩,除了去那些知名景点,灵隐寺、岳飞庙之类。

这个问题我看不好治理,现阶段也只能多投放点人力,清理周边买饲料的小贩,多劝阻游客,也就这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湖鸳鸯因过度投喂被撑死,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疼,也暴露了咱们在与自然相处时,好心办坏事儿的尴尬局面。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它牵扯到动物的生存、生态平衡,还有咱们作为游客的责任心。先来说说这“撑死”的背后逻辑:鸳鸯这小生灵,平时在野外也挺会找食儿的,能吃到各种水生植物、昆虫、小鱼虾。它们有自己的消化系统和.............
  • 回答
    施一公先生卸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全职投入西湖大学的建设,这无疑是当下中国教育和科研领域一件备受瞩目的事件。对于这一举动,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并进一步探讨西湖大学的发展前景。如何评价“施一公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全职执掌西湖大学”首先,从施一公先生个人层面来看,这无疑是他学术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型。他.............
  • 回答
    如何看待「女孩穿和服西湖拍照遭大妈怒斥」一事?这起事件,简单来说,是一名穿着和服的年轻女孩在西湖景区拍照,却被一位大妈当众指责和怒斥,认为她不应该穿和服在中国传统文化象征之一的西湖拍照。这起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暴露出社会文化认同、民族情感、个人自由选择以及代际差异等多个层面.............
  • 回答
    施一公关于西湖大学博士生“不受毕业年限限制”的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个说法背后涉及到教育理念、科研规律、学生管理、学校发展等多个层面。首先,理解“不受毕业年限限制”的含义:这并不是说博士生可以无限期地在学校里呆下去,而是指西湖大学在博士培养方面,更强调的是学生科研成果的质量和独立研究.............
  • 回答
    最近有关“宁波余姚市下了约 37 个西湖水量”的说法,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也引发了不少关注。这是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用我们熟知的西湖来量化这场降雨量,一下子就让人们对雨水的规模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来掰开揉碎了说说:首先,这个“37个西湖水量”的说法,应该是一种对此次极端降雨事件的估算.............
  • 回答
    令狐冲废了林平之武功,并将其囚禁在西湖牢底,这件事确实是《笑傲江湖》中一个饱受争议的情节,也折射出令狐冲这个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林平之走到这一步的原因。林平之原本是个家道中落,但心性纯良的少年,一心只想着复仇,血海深仇压得他喘不过气。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施一公教授鼓励“双非”院校学生申请西湖大学这件事,试着把话说得既透彻又有人味儿,尽量少点机器的痕迹。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双非”和西湖大学都是个啥概念。“双非”呢,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既不是“双一流”高校,也不是985、211高校的大学。在国内高等教育体系里,它们通常被看作是“普通”高校.............
  • 回答
    郑州市有意借鉴西湖大学模式,筹建一至两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个消息无疑在教育界和学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将西湖大学的成功经验“复刻”到郑州,能否奏效,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郑州为何想“复制”西湖大学?首先,得明白郑州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提升城市能级与.............
  • 回答
    关于西安男子因外出买馒头被防疫工作人员殴打的事件,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防疫政策执行、法治观念及社会管理方式的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于2022年疫情高峰期,地点为陕西省西安市。当时全国处于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各地对人员流动、聚集活动实.............
  • 回答
    西安39岁男子连续被三家医院拒诊最终猝死的事件,是一起令人痛心且极具社会警示意义的悲剧。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生命的消逝,更暴露了当前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医疗公平性、急诊流程、医患关系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反思。为了更详细地理解和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事件的经过(.............
  • 回答
    西安盒马被立案查处:一次对零售业合规性的深刻拷问西安盒马被西安市场监管局立案查处,这并非仅仅是一则普通的市场监管新闻,而是对当前零售业,尤其是盒马这类新兴业态,在食品安全、价格管理、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挑战的一次深刻拷问。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 事件.............
  • 回答
    西安地铁 3 号线女乘客被保安拖拽下车并衣不蔽体事件,在网络上引发了巨大的舆论关注和广泛的争议。为了全面了解这起事件,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经过、各方说法、官方调查结果以及事件引发的讨论。事件经过(根据网络公开信息及报道整理):事件发生在 2021 年 8 月份的某个晚上(具体日期报道不一,但大致时间是这.............
  • 回答
    西方伪史论者眼下的盛行,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一个孤立的观点,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西方伪史论的核心观点与表现形式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西方伪史论”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质疑和否定西方历史,特别是其传统叙事和.............
  • 回答
    在探讨西安性博会上某位大妈发表的反色情演讲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关键的背景信息:1. 性博会的性质和目的: 性博会通常是一个旨在推广性健康、性教育、性文化,以及展示性用品、性科技和相关产业的平台。其核心目的是以科学、健康、负责任的态度来讨论和传播与性相关的知识和产品。2. “反色情演讲”的语境.............
  • 回答
    西方主流媒体对塞尔维亚球迷反战横幅事件的集体沉默:一个多维度审视塞尔维亚球迷在足球比赛中展示反战横幅,并因此引发了西方主流媒体的集体沉默,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种沉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的背景、媒体的运作机制、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信息传播的双重标准等。一、 事.............
  • 回答
    如何看待西南医科大学女生偷拍男寝事件?这起发生在西南医科大学的事件,涉及到女生偷拍男寝并投稿要求男生不要裸露身体,以及校方的调查回应,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分析。事件梗概:核心事件可以概括为:一名西南医科大学女生,通过某种方式(很可能是利用手机等设备)偷拍了男.............
  • 回答
    西安女子景区内遭骚扰,发文怒斥保安不作为,景区道歉称“提高保安责任意识”事件:多角度解析这起事件涉及的层面比较广,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看待:一、事件本身: 核心问题: 一名女性游客在西安某景区内遭遇骚扰,事后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视频和文字,控诉景区保安未能有效制止骚扰行为,甚至称其为“吃空饷”.............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西方多国以‘新疆人权问题’为由对华施压,以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的‘反人权历史’回应”这一复杂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话题的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新疆人权问题”: 这是西方国家指责中国的主要焦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对维吾尔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强制劳动”、“大规模拘留.............
  • 回答
    如何看待西瓜放人行道被城管要求拉走,瓜农一气之下全摔碎?瓜农违法了吗?这是一个涉及城市管理、个体权益和突发情绪的复杂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1. 城管执法的角度:合法性与合理性 合法性: 占道经营的界定: 城市管理部门(城管)通常有权力禁止和取缔在人行道上非法占道经营的行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2022年3月12日西安市在进行核酸检测时,给市民发放卡通贴纸这件事。事件背景:2021年底,西安经历了为期近两个月的严峻封城,疫情管控给城市和市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心理压力。2022年初,随着疫情的波动,西安市也陆陆续续出现零星的疫情,并根据情况进行区域性的核酸检测。2022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