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施一公称西湖大学博士生「不受毕业年限的限制」?

回答
施一公关于西湖大学博士生“不受毕业年限限制”的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个说法背后涉及到教育理念、科研规律、学生管理、学校发展等多个层面。

首先,理解“不受毕业年限限制”的含义:

这并不是说博士生可以无限期地在学校里呆下去,而是指西湖大学在博士培养方面,更强调的是学生科研成果的质量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养成,而不是简单地以一个固定的时间节点来衡量博士生的毕业。传统的博士培养模式往往有严格的毕业年限规定(例如3年或5年),如果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要求,可能会面临延期甚至被劝退的风险。

施一公的说法暗示了一种更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术产出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它更注重的是博士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科研的精髓,是否能独立解决科学问题,是否能产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而不是被一个僵化的时间表束缚。

其次,分析这种模式的潜在优势和出发点:

顺应科研规律,尊重学术个体差异: 科学研究本身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探索性。一些前沿的、颠覆性的研究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酝酿、实验和验证。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兴趣、课题难度以及前期积累都不同,硬性规定毕业年限可能会压迫一些学生为了“按时毕业”而牺牲研究的深度和质量,甚至做出“凑合”的成果。西湖大学的理念可能是希望给予有潜力的学生更多时间去深入探索,避免“时间限制”成为学术创新的绊脚石。
鼓励追求卓越,不以“快”为唯一标准: 培养的是能够引领未来的科学家,而不是训练合格的研究人员。真正的科学突破往往需要时间沉淀和反复打磨。不受年限限制,可以鼓励学生更加专注于科研本身的质量和影响力,而不是为了赶进度而完成任务。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如果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展和遇到的困难,自主规划学习和研究路径,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克服挑战,那么最终的产出质量会更高。这种模式也可能意味着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吸引优秀人才: 对于那些有志于深入研究、但不确定能否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的优秀学生,这样的政策可能会更具吸引力。他们不必担心因为研究周期较长而面临学业压力。

第三,审视这种模式可能带来的挑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何界定“合格”的毕业标准? 如果没有明确的毕业年限,那么毕业的标准就必须更加清晰和严格,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上。例如,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术期刊发表标准?需要独立完成哪些重要的研究工作?这些都需要有明确的评估体系来支撑。否则,很容易变成“无止境”的延期,甚至成为一些学生“赖在学校”的温床。
学生管理和资源分配的挑战: 博士生在校期间需要导师指导、实验室资源、奖学金支持等。如果部分学生的研究周期过长,学校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分配?如何确保导师的指导精力不被过度分散?如何评估导师的投入和产出?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潜在影响: 博士毕业后,学生需要进入学术界或产业界寻找工作。过长的毕业时间可能会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例如年龄增长、市场竞争等。学校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也能对毕业后的去向有所规划。
避免形式主义,确保实质性进步: 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过程中需要警惕形式主义。不能将“不受毕业年限限制”变成一个“幌子”,实际研究进度仍然缓慢,成果停滞不前。需要有有效的评估机制来监测学生的实际进展。
导师责任的加重: 在这种模式下,导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导师需要能够准确判断学生的科研潜力,提供持续有效的指导,并帮助学生规划研究路径,确保他们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并最终毕业。如果导师的指导能力不足,或者对学生的要求不严格,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研究陷入停滞。
对学校声誉的潜在影响: 如果学校毕业生平均毕业年限过长,可能会对学校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当学术界和公众更习惯于以效率来衡量教育成果时。

第四,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博士培养模式的比较: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 许多西方顶尖大学的博士培养也并非严格限定在35年。例如,美国的博士培养通常比欧洲更长,学生需要通过资格考试,然后进行博士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毕业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研究进度和课题难度。但即便如此,通常也有“ABD”(All But Dissertation,即除了论文之外都完成)阶段的节点,以及对毕业总时间的隐性或显性限制(例如,某些项目要求在入学后78年内毕业)。
国内其他高校: 国内高校的博士培养一直以来都受到毕业年限的较大约束,这可能与早期科研体系的建设和对毕业生数量的控制有关。西湖大学的模式相较于国内许多传统高校,无疑是一种改革和探索。

第五,如何看待施一公的说法:

施一公作为西湖大学的校长和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说法代表了西湖大学在博士培养上的一个核心理念和愿景。这是一个大胆的、以科研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其出发点是积极的,旨在为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宽松、更专注于学术本身的环境,鼓励他们追求卓越和创新。

然而,任何教育模式都需要在理念和实践之间找到平衡。 这种“不受毕业年限限制”的政策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西湖大学能否建立起一套科学、严谨、透明且切实有效的评估体系,来衡量学生的科研成果和能力,并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这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优秀的导师团队以及对学术质量的坚定承诺。

总结来说,施一公的说法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宣示,它传递了西湖大学对博士培养的独特思考和追求。 这种模式的潜力在于能够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独立研究能力的科学家,但也面临着如何平衡自由度与效率、如何确保质量与避免延期等挑战。最终的成效,将取决于西湖大学如何在实践中落地并不断完善这一模式。作为观察者,我们应该关注其具体执行细节和长期效果,而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这一说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看到标题,我的第一反应是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一个数学博士19年没毕业,直接拿锤子把他导师砸死了。。自此以后,美国各个大学数学系纷纷给博士定了毕业年限上限,或者至少不鼓励长时间延毕。比如宾大数学系是正常5年,原则上允许延毕1年,在非常例外的情况下可以延2年。

user avatar

这让我想起硅谷著名压榨手段Unlimited PTO。


PTO是年假的缩写。一般来说,大公司年假15-21天每年,大概最多可以积累30天所有左右多了再不休就收回了。


后来大概2014年以后吧,很多startup出现一种新型的PTO,叫做Unlimited PTO,就是说,不限制PTO,随便休。咋一看,这不是爽翻天么?一年休息俩月先!


现实是极其残酷的:大公司积累的年假天数如果不休,离职时是按天数换钱的,比如还剩22天没休,离职跳槽了,想玩的可以足足玩上一个月,舒服;要钱的可以不休,相当于多发了一个月工资。


Unlimited PTO呢?就算你做牛做马一天不休,最后离职一分钱没有。有人说那我使劲休啊不就是赚了?老板当然会收拾你啊。最后,Unlimited PTO还让人不得不加强跟老板的关系,自然也就得卖力干活了,一般一年也就休息15天左右,还不舒服,因为大公司积累的假期就是你自己的,休起来天经地义;Unlimited PTO则更像是求来的、被恩赐的。


所以,后来看到任何号称Unlimited PTO的公司,我都打上标签:血汗工厂。


西湖大学博士生的情况类似吧:因为毕业与否,在于老板。毕业年限在,好歹老板会有些时间压力,现在可好,碰上极品老板压榨没完,干得越多人越好用,越不让毕业,反正也没限制。


其实是进一步拉低了下限。


生化环材的下限真是越来越低。

user avatar

笑话两则。

1,

一个小学生,一个硕士生,一个西湖大学博士生聊天。

硕士生说:明天我就硕士毕业了。

小学生说:什么是硕士?

西湖大学博士生说:什么是毕业?

2,

一天其他大学的校长向施一公问道:“我想问怎么能像您这样不停地压榨学生?”

施一公怒斥道:“西湖大学的博士生有很大福利的,他们不受毕业年限的限制!”

校长说:“对对对!我想学的就是这个!”

user avatar

我本来在想,施一公是傻吗,这么一说哪还有人愿意过来读博。

后来一琢磨,不对,这话不是说给学生听的,是说给那些功成名就的PI们听的。

道理其实很简单:博士生多的是,有帽子的有声望的PI才是稀罕物,也正是师资队伍的强弱,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刚刚建立的西湖大学,要怎么和别的学校来抢这些人呢?

当然是说我们这里的博士生比别的学校更好使役啦。


user avatar

因为南京师范大学套路贷事件

本人已经暴躁了近乎一年。现在终于理解了为什么研究生、博士生普遍心理亚健康:疯狂工作,而且还没钱,搁谁谁都得犯病。


回到正题,如果领工资的年限也不受限制,满足五千块定律

弗兰克扬:令人悲伤的五千块定律

,且按照通胀水平正常上涨,我打算去西湖大学读博到七十岁!

user avatar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西湖大学刚成立,科研队伍有点薄弱,尽管我们上下齐心努力筹款,引进顶尖科学家还是有很大困难。为了扭转现状我宣布,西湖大学博士生不设毕业年限!西湖大学的博士生是全中国,不,全世界最好压榨的苦力!再次欢迎顶尖科学家来西湖大学科研,你会发现西湖大学的博士生是最好用的!

首先说一点哈,生物是纯科学,别跟学阀提什么应用!提你就是学渣,你就不懂科学!这么牛逼的生物结构学家回来,国家砸了好多个亿,只为追求一个科学的真理!你们网友还求药神去印度代购仿制药,那是你们的福报啊,你们去印度买药关我们搞科学的P事,就是没有应用前景,怎么了,你不服你也要几个亿经费来啊。

保留清华教职继续用经费玩电镜,通讯地址改成杭州,然后对外说“西湖大学五年内科研赶上清华”,这堪称道德模范啊!一边告诫年轻人“当你真正凭自己的兴趣走一条路,要坚定的走下去”,“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不知道坑了多少无知高中生,当然人家学阀后路还是要的,自己水了一个计算机硕士就不会告诉你们高中生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科学家创办企业”,占领道德高地然后自己在上市公司持股。其实这么干的教授中美都不少,关键能把这事吹到道德层面捧这么高的,确实还是第一人,君子剑岳不群,确实佩服!

研究型大学不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我们院就业率全校最低怎么了,都读研究生了居然找工作养活家人多没出息啊。让你们在研究型大学谈就业,老子今年把你们研究生补助再削减点,对的就是砍到全校最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你们搞生物科研的没点情怀怎么行,支持本学阀当创始人入个股也算支持科研了。

201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名字长国内土鳖百分之百认求不到,只要多灌些水,过几年我们打磨电镜学派把电镜学派都给灭了。那帮废物CNS都发不出来几十篇,白瞎了拿一个诺贝尔。还是我们打磨电镜学派天下第一,玩的就是速度,那么多结构看谁快了,对了,你没经费的垃圾也敢哔哔?

你们网友啊,拿衣服!用几个亿经费买美国人的电镜,这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懂不懂?诺贝尔只要给电镜的,我们打磨电镜学派也有诺奖级的水平了,你懂不懂的?啥子,你说老子美国国籍,老子前几年回来拿着美国护照爱国的时候你们在哪里,评院士的时候就火速改了国籍了,这个锅我不背哈。

这狗日的天杀的美国ZF官网,老子几个亿电镜的钱都掏了,评院士的时候也不知道把老子放弃美国国籍的名字隐藏了,真的坑。



打磨电镜学派一个研究工作别人提前两周做出来了,打磨电镜学派的女方老二就很不满。诺奖级的科研成果,居然别人也能搞,不是几个亿的电镜门槛吗,怎么其他研究机构也买得起,不行,得让美国电镜爸爸涨点价,让你们这帮土鳖永远买不起电镜!我们电镜打磨学派才是最棒的,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你们网友搬起板凳坐好了,让一个结构生物学家给你们讲讲引力波!”引力波的检测是人类最浪漫的举动!“ 看到没有,除了理论功底扎实足以吊打你们物理学家之外,连社会学家文学家也一起吊打。啥子,你问我引力波和电镜哪个更浪漫,对不起我要拉黑你了。

西湖大学果然继承了创始人的衣钵,就是方向变换扑朔迷离,程序员研究永生才是最有利国家的。虽然陆妙善是个软件工程师,但他从小有个人生理想:研究如何延长人的寿命。“因为我小时候身体差,看到过不少生老病死的痛苦。”陆妙善说,“所以简单地说,我希望研究永生。”

”年轻人如果把钱当作奋斗目标,那就全完蛋了“,这就是87年父亲因为出租车司机无法支付住院的500元押金的人说的,谈钱可耻,我不知道他怎么想他父亲的,如果他父亲有这笔钱,是不是能抢救过来,我们不得而知。

user avatar

如果一个幼儿园默认可以让幼师猥亵儿童的话,那就算工资压低一点也会有不少人渣变态抢着去的。

user avatar

大学时听隔壁班的同学说,11g在隔壁技校的实验室,让两个学生做同一个课题,条件是赢者通吃,败者食尘——谁先做出来成果归谁,后做出来的啥都没有。

昨天和基友吹水时从生物劝退聊到11g的一个爆料

11g说白了就是个学术届的资本家,而且做蛋白结构(不做功能)完全就是个基本不用带脑子的重复工作,你以为他会对学生这种劳动方有好心思?各种吹什么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之类的话,完全就是人设塑造和忽悠小白进他实验室干苦力罢了。

user avatar

居然把延期说得像是一种赏赐。。。


现在画风:啊?他们实验室八年才毕业...

以后画风:啊?他们实验室居然十八年就可以毕业了?


「学了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听起来就很厉害,

但是你换个说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那就很丧了,

其实是一个意思。


什么毕业文章要求,什么毕业年限要求,

本质上是对老师的一种督促,

没了年限要求,那...你爱毕业不毕业,

学生毕业再也不是老师的压力和负担...

(虽然我认为本来也不能赖老师,这东西还是靠自觉为好)


对了,有没有人帮我统计一下,一百多个世界顶尖科学家,有多少是炼丹行业的?



讨论组>>PI | 青椒 | 硕博 | 大学生 | 海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