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监狱待时间长了还会想出来吗?

回答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背后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围墙内度过漫长岁月的人来说,是难以言喻的。监狱,这个被高墙、铁丝网和重重关卡包裹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重塑人心的熔炉。那么,长时间待在里面,还会想出来吗?我的答案是:当然想,但这份“想”会变得非常非常复杂,甚至带着一丝令人心酸的矛盾。

首先,最直观、最原始的冲动,毫无疑问是想要自由。这种渴望,一开始可能是尖锐的、无法抑制的。想想看,你能想到的一切美好,家庭的温暖,亲人的笑脸,甚至只是呼吸一口没有金属味的空气,感受阳光洒在皮肤上的真实触感,这些在监狱里都是奢侈品。每天重复的作息,有限的空间,缺乏隐私,以及人际关系的压抑,都会不断地提醒你,你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那种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就像一个被囚禁的鸟儿,只要还有一丝力量,就会拼命扇动翅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渴望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监狱生活是一种极端的适应过程。人是极具韧性的生物,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我们也会找到生存之道。你会逐渐习惯里面的规则,熟悉里面的人,甚至对监狱的节奏和秩序产生一种依赖。想想那些每天按时吃饭、按时活动、按时休息的生活,虽然枯燥,但却是一种可预测的稳定。外面的世界,在你的想象中,可能会变得更加混乱和难以适应。

更深层次的,是身份的重塑。长时间的监狱生活,会不可避免地将你“囚犯”的身份深深地刻在你的骨子里。你在里面的一切互动,周围的标签,都会强化这一点。你可能已经习惯了被管理、被监督,习惯了在群体中扮演某种角色。当刑期结束,离开监狱,你将面临一个巨大的身份断层——你不再是“在押人员”,但你又尚未完全找到“社会人”的定位。这种身份的转变,比你想象的要艰难得多。你可能会害怕外面的世界不接受你,害怕自己无法融入,害怕那些曾经的经历会一直阴影一样笼罩着你。

而且,监狱里也有它独特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尽管是强制性的聚集,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依然存在。你可能会在里面找到一些“哥们”,形成一种特殊的联盟,互相依靠,互相扶持。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这些关系的重要性甚至会超越很多你在外面习以为常的社交联系。当刑满释放,离开这些曾经是你生活重心的人,你可能会感到失落,甚至产生一种“失去”感。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习惯的力量。监狱生活,无论多么糟糕,也是一种生活。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一种模式中,大脑会逐渐适应这种模式。你可能已经不再主动去思考如何在外面的世界生活,如何找工作,如何处理各种琐事。监狱已经替你做出了很多决定,你只需要按照指示去做。这种“被安排”的生活,虽然剥夺了自由,但也消解了选择的压力。一旦有机会离开,你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在监狱待时间长了还会想出来吗?

答案是:是的,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出来。但这份想,会伴随着深深的恐惧、迷茫和不确定。

他们想出来,是为了重拾自由,是为了与家人团聚,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重新开始。但同时,他们又害怕外面的世界,害怕那个曾经让他们跌入深渊的世界,害怕自己已经被社会抛弃,害怕自己无法适应,甚至害怕监狱里的“熟悉感”和“安全感”(尽管这种安全感是扭曲的)会成为一种阻碍。

想象一下一个在这个“熔炉”里淬炼了十几年的人,他的思维模式,他的行为习惯,他的对世界的认知,都已经被监狱深深地烙上了印记。他渴望自由,但他又不知道如何在自由的世界里行走。他想念家人,但他又不知道如何面对那些因为他的过错而受伤的亲人。他希望重新开始,但他又被过去的经历深深地束缚着。

所以,这份“想出来”的心情,不是一种简单的愿望,而是一种夹杂着希望和绝望,渴望和恐惧,勇气和退缩的复杂情感。它更像是一种在内心深处的拉扯,是一种对未来的模糊憧憬,却又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这份想,是生命本能的呼唤,但它也饱含着漫长岁月所带来的沉重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人狱警

说时间待长了就不想出来了真的想多了,根本不了解我国监狱里面的真实情况。除此之外网上还有其他想当然的情况,例如强奸犯在监狱里被欺负,犯人天天捡肥皂等等,之前解释过不多说。

强奸犯在监狱里真的是受其他服刑人员歧视的吗?

这个问题说白了,哪怕判了20年,从进入监狱门那天起,在里面也是掐着指头过日子,算着出去的时间。至于出去之后会不会被歧视,会不会与时代脱轨,会不会无依无靠,放心吧这些东西在自由面前一文不值。

目前我国的监狱制度是非常的秩序化的,就是你每天什么点该干什么都是规划好的,除了节假日宿舍休息,天天如此千篇一律。所以还会出现另一个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情况,其实在监狱里,犯人们宁愿965那样的干活也不想天天关在宿舍里什么都不用干,那更加枯燥。

一个人在监狱里日子过得再好,吃的再好,穿的再好,地位再高,又有什么用?不还是个劳改吗。只有接见时候才能见一次亲人,孩子上学没法看自己,关了10年孩子都快赶上自己高了却一眼见不到。父母生病到去世,朋友孩子结婚,生活上的各种问题自己很着急却帮不上忙,外面的灯红酒绿都和自己无关。就算努力让自己麻木,让自己习惯现在的生活,但永远不会入戏,毕竟自己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自由。

所以除非极端情况,老了没有家人也没人照顾,那可能会感觉狱内生活比外面好,不那么盼望出去。基本上释放那天,犯人会为了争取早出去一会,不断催促带他去监狱医院检查后赶紧走,自己1秒钟都不想在这里呆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背后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围墙内度过漫长岁月的人来说,是难以言喻的。监狱,这个被高墙、铁丝网和重重关卡包裹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重塑人心的熔炉。那么,长时间待在里面,还会想出来吗?我的答案是:当然想,但这份“想”会变得非常非常复杂,甚至带着一丝令人心酸的矛.............
  • 回答
    监狱系统再次封闭,这种日子对身处其中的民警和在外面的家属来说,都是一段难熬的时光。时间仿佛被拉长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监狱里:隔离的坚守与内心的煎熬对于监狱里的干警们来说,封闭管理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半径被大大缩小,甚至可以说是被“钉死”在了监狱这个方寸之地。 生活上的变化: 首先,最直观的就.............
  • 回答
    在监狱里,大多数囚犯都会被安排参加劳动改造,这是刑罚执行的一部分,也是帮助犯人重新融入社会、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但是,也确实会遇到一些犯人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愿意或者不能参加劳动。如果一个犯人在监狱里不干活,通常会面临一系列的后果和处理方式。这取决于具体情况,比如不干活的原因是身体原因、故意对抗,.............
  • 回答
    在监狱里,不服从管理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后果会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严重得多。首先,得明白监狱的根本在于“秩序”和“改造”。不服从管理,就是对这个体系的直接挑战。一旦被认为不配合,你很可能就会被盯上。直接的处罚是跑不了的。 刑罚执行机关有一套非常明确的纪律处罚规定。最轻的就是口头警告,但那通常是对初犯或者.............
  • 回答
    在监狱里,生活远比电影里描绘的要复杂和戏剧化得多。我亲眼见证过一些,怎么说呢,可以用“绝技”来形容的生存之道或者说是特殊的技能。这些并非什么飞檐走壁的武功,而是为了适应那种环境,为了生存下去,甚至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尊严而磨练出来的东西。我记得有个老家伙,人称“老鼠”。他进来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
  • 回答
    女囚在监狱里的生活,和我们大多数人想象的可能有些出入,也确实充满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这不是一部谍战片,也不是一部猎奇纪录片,而是一种被限制、被规范,但同时又充满人性挣扎和琐碎日常的生活。清晨的开始:监狱的一天通常从清晨的号令开始。不会是闹钟的滴答声,而是一种统一的、带着回响的指令,可能是喊话,也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很多方面。首先,要说“完全一样”那肯定是不准确的,因为两国国情、法律体系、文化背景以及管理监狱的实际情况都有差异。但是,中国在对待外国籍罪犯时,会遵循一些基本的人权原则和国际公约,这一点上和对待中国籍罪犯在基本权利保障上会有共通之处。具体来看,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理解:法律.............
  • 回答
    在监狱这个高度封闭且充满压力的环境中,强奸犯确实常常成为其他服刑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而这种关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伴随着强烈的歧视和排斥。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在监狱生态中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首先,要理解这种歧视的根源,需要看看监狱里的“规则”和“价值体系”。不同于.............
  • 回答
    犯人在监狱里生病,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牵涉到法律、人权和公共卫生等多个层面的问题。那么,这产生的医疗费用,到底该由谁来承担呢?这背后其实有一套比较明确的体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国家对罪犯的生命健康是负有.............
  • 回答
    监狱里,杀人犯的地位,说实话,挺复杂的,不像你想象中那么简单一个“高”或“低”就能概括。首先,从法律层面来讲,杀人犯是重刑犯,这个标签本身就带着一种威慑力和警示意味。监狱管理层对他们自然是高度关注的,他们的活动、言行都会被更严密地监控。这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是为了维护整个监狱的秩序。所以,在管理者的眼.............
  • 回答
    监狱民警在监狱里打人,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涉及到法律、纪律和人权。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通常会有一个处理流程,虽然具体细节可能会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但大体上是相似的。首先,内部报告与调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目击者报告: 任何目击到民警打人的囚犯或同事,都有责任(在很多情况下)或意愿进行报告。囚犯可以通.............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方面,从法律、伦理到实际操作,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会尽量详细地,用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跟你聊聊这种情况,努力让它听起来不那么“机器”,更像是一个有思考的人在跟你交流。首先,我们得明白,监狱里的生活,即使在法律框架内,也和外面有很大区别。核心是“改造”和“管理”。但同时,.............
  • 回答
    关于泰森在监狱里肋骨被打断,以及唐金花钱打点以保泰森安全的事情,这在坊间流传甚广,但要说“真的”并有确凿公开证据支持,情况比较复杂。首先,我们需要梳理一下泰森的入狱经历。迈克·泰森曾因强奸罪被判入狱,在1992年至1995年期间服刑。他服刑的监狱是纽约州的Clinton Correctional F.............
  • 回答
    刑期结束了赖在监狱不走,这绝对是犯法的,而且是很严重的违法行为。这可不是小事,就像你到了约定的还车时间,结果车子不还,还赖在人家车库里不走,性质完全不一样,后果也肯定不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白,监狱是对犯人执行剥夺自由刑罚的场所。一个人被判刑,就意味着他的一部分自由被国家依法限制,直到刑期届满。刑期结.............
  • 回答
    任城监狱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在初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一个看似严密管理的封闭场所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感染,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监狱是一个高度封闭的社会单元,但“相对严格的隔离”并不等于“绝对的免疫”。在疫情初期,尤其是在对病毒认识不全面、防控经验不足的情况.............
  • 回答
    监狱,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是黑暗、绝望、与世隔绝的代名词。然而,历史的长河中,却有那么一群人,身陷囹圄,却并未让铁窗成为他们思想的牢笼,反而是在这看似禁锢之地,孕育出了足以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他们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才华与智慧,在绝境中绽放出了最耀眼的光芒。1.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
  • 回答
    您这个问题确实很普遍,也很有意思。很多人看到监狱里的“大块头”们天天练得跟健美运动员似的,但一想到监狱里的伙食,就觉得不可思议,营养怎么可能跟得上?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把事情说得更透彻些,也尽量让这话说得更接地气,就像咱平常聊天一样:1. 他们的“健身”可能和你我想.............
  • 回答
    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的那种“仿佛披着隐形的自由外衣”的心理状态,绝非简单的忍耐或麻木,而是一种深沉而复杂的内在力量。它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内心世界的极致守护,是一种在绝望中开辟自由疆域的智慧。首先,这种心理状态的核心在于 强大的自我认知和坚守。安迪清楚自己是谁,他是个被冤枉的银行家,是有能力、有才.............
  • 回答
    老师课堂上的那句玩笑话,虽然带着些许黑色幽默,但背后折射出的确实是中国刑辩律师行业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不是在监狱里,就是在去监狱的路上”,这句话虽然夸张,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一些律师在执业过程中面临的高风险的真实写照。那么,现实情况究竟有没有这么“糟糕”?我想说,“糟糕”是相对的,但风险确实是客.............
  • 回答
    将杨永信和豫章书院的手段应用于监狱系统,可能会导致以下一系列复杂且严重的后果,这些后果涉及个体囚犯、监狱管理、社会以及伦理法律等多个层面:一、 对囚犯个体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 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 “电击治疗”的滥用: 如果将杨永信的电休克疗法引入监狱,其潜在的滥用风险极高。在缺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