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铁轨日常是如何保养的?

回答
铁轨,作为承载火车运行的生命线,其日常保养工作绝非易事,而是涉及多方面、精细化、持续性的复杂工程。你想象中的“检修”可能只是简单的看看,但实际上,它涵盖了对轨道几何状态、部件完好性、路基稳定性等全方位的守护。这背后,是一支专业而敬业的团队,依靠着先进的技术和辛勤的汗水,确保着每一次列车的安全平稳。

一、 目视检查: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第一道防线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却是铁轨保养的基石。你可能觉得就是看看有没有断裂,但实际情况远不止于此。

钢轨本体的“体检”: 铁路工人会沿着轨道行走,像医生给病人“望诊”一样,仔细观察钢轨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寻找的是什么?
磨损: 钢轨内侧(俗称“轮迹区”)的磨损是必然的,但重点在于磨损的程度是否超标。过度的磨损会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甚至导致脱轨。工人会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如磨耗尺)来精确判断。
裂纹与损伤: 任何细小的裂纹、剥落、夹层、折断等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尤其是在钢轨的接头处、曲线内外轨以及重载区,这些地方更容易出现损伤。一丝一毫的损伤都可能在列车高速通过时被放大,带来严重后果。
爬行: 在长直线轨道上,由于列车轮轨之间的推拉作用,钢轨会沿着线路方向发生缓慢的移动,称为“爬行”。虽然肉眼难以察觉,但积累起来会造成轨距变化、轨距扩大等问题。工人会通过观察钢轨上的标记或者使用测量仪器来判断爬行程度。
油污与异物: 轨道上的油污、泥土、沙石、落叶甚至动物尸体,都会影响轮轨的粘着性能,尤其在雨雪天气,可能导致列车制动距离延长,甚至发生溜车。

配件的“体检”: 钢轨并非孤立存在,它依靠一系列配件固定在轨枕上,这些配件同样需要细致的检查。
扣件(如扣板、弹条、挡板): 它们是把钢轨固定在轨枕上的关键。工人会检查扣件是否有松动、变形、锈蚀、断裂等情况。一个松动的扣件,就好比你鞋带散了,虽然不至于立刻摔倒,但走起路来肯定不稳当,更别说是在高速运行的火车下。
鱼尾板(连接钢轨的接头): 这是钢轨之间的“接骨处”,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工人会检查鱼尾板的螺栓是否紧固,是否有裂纹、磨损,以及钢轨接头本身的磨耗情况。
轨距: 轨距是两条钢轨之间的距离,它必须保持在精确的范围内。太宽或太窄都会影响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工人们会用轨距尺来测量,确保轨距的精确。

二、 测量与检测:用数据说话的科学保障

目视检查虽然重要,但很多问题并非肉眼可见,这时就需要专业的测量和检测设备介入。

轨道几何尺寸测量:
水平: 钢轨的水平度,也就是两根钢轨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差。高低不平会造成列车颠簸。
平顺: 钢轨的纵向平顺度,即钢轨表面是否平滑。这决定了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尤其在高速列车上,这点尤为关键。
方向: 钢轨的横向平顺度,即钢轨的曲线情况。曲线的半径、超高(外轨比内轨高出部分)是否符合标准,直接影响列车过弯的安全和舒适性。
轨距: 如前所述,是保证列车稳定运行的关键参数。
支距: 内轨与外轨之间的距离。
扣件紧固力: 使用扭力扳手或更先进的电子测量设备,检查扣件的紧固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这些测量通常由轨道检测车定期进行,它们装备有激光、高清摄像头、传感器等,能够以毫秒级的精度扫描整个轨道线路,并将数据传输到后台进行分析。

无损检测(NDT):
超声波探伤: 这是最常用的检测钢轨内部缺陷的方法。就像给钢轨做B超,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判断钢轨内部是否有裂纹、夹杂等隐伤。
磁粉探伤: 主要用于检测钢轨表面的裂纹。
涡流探伤: 也可以检测钢轨表面及近表面的缺陷。

这些检测非常重要,因为有些裂纹是在钢轨内部萌生,初期肉眼难以发现,但对行车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三、 维修与调整:让轨道“恢复健康”

发现了问题,就需要及时地进行修复和调整。

钢轨打磨: 对于钢轨表面的微小损伤、波浪形磨损、异物附着等,会使用轨道打磨车进行打磨。打磨车的砂轮会精确地研磨钢轨表面,恢复其平顺度和良好的轮迹。这就像给刀刃磨快,让接触面更光滑,减少摩擦损耗。

钢轨更换: 如果钢轨出现了严重的磨损、裂纹、断轨等情况,达到报废标准,就需要进行更换。这项工作通常在夜间或非高峰时段进行,动用大型的轨道车和起重设备,将旧的钢轨吊离,安装新的钢轨,并重新进行连接和固定。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扣件调整与更换: 发现松动的扣件会及时拧紧,而损坏的扣件则需要更换。

轨距调整: 通过调整扣件的安装位置,或者在必要时更换轨距不同的轨距块,来校正轨距。

钢轨爬行纠正: 如果钢轨发生爬行,会通过在轨道上设置“锚定”装置,或者通过特殊的捣固作业来加以纠正。

曲线超高调整: 根据测量数据,调整外轨相对于内轨的高度,确保列车在曲线上的运行更加平稳和安全。

四、 路基与附属设施的维护:轨道稳定的“地基”

仅仅维护钢轨本身是不够的,支撑钢轨的路基以及周边的附属设施同样需要精心呵护。

路基的养护:
排水: 确保路基排水系统畅通,防止雨水和地下水侵蚀路基,造成沉降或滑坡。
边坡防护: 对路基边坡进行检查,发现有松动、滑坡迹象的,及时进行加固。
压实: 通过捣固作业,保持道砟(铺在轨枕下的碎石)的良好密实度,这直接影响到轨枕的支撑力和轨道整体的稳定性。

轨枕的养护:
混凝土轨枕: 检查是否有裂纹、断裂、破损。
木枕: 检查是否有腐朽、虫蛀、开裂。
捣固: 定期对轨枕下的道砟进行捣固,使其重新填充到枕体下方,确保轨枕的稳固。

道岔的维护: 道岔是列车进行线路转换的关键,其结构复杂,零件众多,维护难度更大。
活动部件的润滑: 确保道岔的尖轨、辙叉等活动部件能够顺畅地转换。
道岔几何状态的检查: 检查辙叉的磨耗、尖轨的密贴程度等。
道岔连接件的检查: 确保所有连接螺栓、销钉等都紧固到位。

涵洞、桥梁、隧道等附属设施的检查: 定期对这些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没有安全隐患。

五、 科技赋能:更智能、更高效的养护

现代铁路养护早已不是单纯的人工体力劳动,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精度。

轨道检测车: 如前所述,它们是移动的“检查站”,能够实时采集大量的轨道数据。
无人机巡检: 用于高处和难以到达区域的轨道及附属设施检查。
智能传感器: 布置在关键部位,实时监测轨道的应力、温度、振动等参数,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警。
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海量检测数据的分析,预测潜在的故障,优化养护计划,实现“预防性维护”。
自动化维修设备: 例如自动打磨车、自动焊接设备等,提高了维修效率和质量。

总结起来,铁轨的日常保养是一个立体、多维度、系统性的工程。它需要:

严格的规章制度: 明确的作业流程、技术标准和检查周期。
专业的技能队伍: 经过培训和考核的铁路工人、技术人员和工程师。
先进的检测设备: 确保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
精细的维修调整: 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隐患。
持续的科技创新: 不断提升养护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水平。

每一次列车的安全抵达,都离不开背后无数次的检查、测量、调整和维修。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下次当你乘坐火车,感受平稳顺畅的旅途时,不妨想想那些默默守护在铁轨旁的工人们,他们才是保障你安全出行的无名英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放着不管。

铁锈而已,生锈了反而是一种保护,锈迹会隔绝氧气和水分,对钢轨反而是一种保护。

真正需要重点注意的是磨耗,肥边,滚动性接触疲劳,轨头压溃,剥落掉块,裂纹,内部核伤等等伤损。

而你说的意思,大概是垂直磨耗和侧面磨耗,这个你放心,我们随时测量,一旦够标准了我们会立即组织更换的

user avatar

办法多了去了。

防锈方面,只要日常过车那就是最好的除锈手段,当然是以钢轨磨损为代价的。钢轨磨损量很小,但是还是会在几年内到达磨损警戒值从而更换掉。钢轨的材料是高锰特种合金钢,以前常用0.71%的配比,现在则常用掺杂包括锰在内的各种特定辅料以保证防锈耐磨,所以一般工务段的钢轨都到处乱放,不需要特定场所。

题外话:车轮也一样是磨损件,电力机车新轮一般1300毫米轮径,半磨则是1250毫米,全磨到1200毫米就可以考虑换轮了,这部分倒是应该可以在机务段内进行车轮更换作业。

钢轨的更换以前是人工,但是机器逐步占据非常大的地位,也就是逐步把人工从高负重长距离步行高体力消耗等严酷工作条件当中解放出来。至少20年前就有整体式钢轨更换车换长钢轨,只需要人工先把紧固螺栓拆掉,车子走一趟就把新钢轨换好,老钢轨放一边再慢慢回收。对于新换上的钢轨会用魔鬼(口胡,实际写作“磨轨”)车进行一道打磨工序,保证钢轨断面构型跟车轮能正确配合。

日常方面的工务保养大头不是钢轨,而是道砟路基桥梁隧道,主要是监测沉降及轨道高度差,以前靠人工巡线,现在则是开车走一趟,探伤机一开,钢轨什么情况马上就知道。与钢轨接触的某些部位,比如紧固螺栓、扣件什么的,一般会涂抹一点油脂,既防锈,又润滑方便到时候拆解。轨道面一般不用涂油,不过有些机车会因为曲线大的关系自己往轮缘上涂油脂降低侧向干磨。某些拆除的干线铁路的小曲线区段经常会有比较严重的侧向啃轨,但是现在比较难看到。个人见过弯道外轨楞叫车轮啃成阶梯型的内边,内边下面还有厚厚的一层油脂污渍,可惜当时没相机拍下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铁轨,作为承载火车运行的生命线,其日常保养工作绝非易事,而是涉及多方面、精细化、持续性的复杂工程。你想象中的“检修”可能只是简单的看看,但实际上,它涵盖了对轨道几何状态、部件完好性、路基稳定性等全方位的守护。这背后,是一支专业而敬业的团队,依靠着先进的技术和辛勤的汗水,确保着每一次列车的安全平稳。一.............
  • 回答
    关于日本铁道中“千鸟停车”,如果你的意思是“复行停车”(ふっこうていし,fukko teishi),那它确实是一种特殊的列车运行方式。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复行停车”这个名字本身有点拗口,更直观的理解它是一种列车在同一个车站内,因为某些特殊原因,需要分段进行停车和发车的操作。 想象一下,一趟列车进.............
  • 回答
    日本铁路的指定席(二等座,相当于中国的二等座,但通常更宽敞舒适)和自由席(无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购票和乘车方式。自由席票只保证你能乘坐该趟列车,但不能保证有固定座位,乘客需要在自由席车厢内自行寻找空位。而指定席票则保证乘客拥有一个固定的座位,通常比自由席更舒适,且车厢内禁止站立。关于自由席乘客强行霸.............
  • 回答
    日本铁路运营模式及我国可借鉴之处(详细版)日本的铁路系统是世界上最发达、最高效、最准时的铁路网络之一,其运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理解其精髓,对于我国铁路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下将详细阐述日本铁路的运营模式,并深入探讨我国可以借鉴的方面。 一、 日本铁路运营模式的核心特点:日本的铁路运营模.............
  • 回答
    好,咱们就唠唠铁路机车乘务员值班时候那点事儿。这活儿可不是你坐在办公室里敲键盘那么简单,得是真刀真枪地干。你想想,火车司机(也叫机车乘务员,包括司机和副司机)这俩人,一天到晚就围着火车转。他们的日常活动,那可是一套严谨又细致的流程,从上岗前到下班,每一步都得做到位,不然安全这根弦儿可就绷不住了。上岗.............
  • 回答
    关于“日本铁锅是不是智商税”这个话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多人好奇的。其实这事儿吧,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是”或者“不是”,更像是一个“看你需求”的问题。首先,咱们得说说日本铁锅到底好在哪儿?日本铁锅,尤其是那种比较有名的、价格不菲的,通常在工艺和材质上都有点讲究。比如: 精铁(铸铁)或者熟铁(锻铁.............
  • 回答
    .......
  • 回答
    要聊欧洲铁路和国内、日本铁路站台高低不同的原因,这事儿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这背后,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技术、运营和经济的考量。欧洲铁路的低站台:历史的烙印与灵活性的考量欧洲铁路系统普遍使用低站台,这首先跟他们的铁路发展史有很大关系。 早期铁路的设计理念: 欧洲的铁路兴起于1.............
  • 回答
    铁炮,也就是咱们说的火绳枪,在日本战国时期绝对是个响当当的角色,但要说它是“战争的主力”,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一概而论。它是个颠覆性的武器,但当时日本的战争形态也还是讲究“人、马、刀、枪”的传统,铁炮是从一个配角慢慢变成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主力,而且它的“主力”地位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铁炮的到.............
  • 回答
    关于日本武士刀在对抗藤甲和肌肉方面的表现,以及它们在破甲能力上的局限性,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说法。这背后有着几个关键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日本武士刀的制造哲学。武士刀,尤其是名刀,其核心追求的是极致的锋利度和优异的韧性。为了达到那种“吹毛断发”的锋利,刀匠们会采用一种特殊的锻造工艺,通常是“包钢”或者.............
  • 回答
    意大利和日本等国铁路在电力机车和动车组上大量使用双臂受电弓,这并非偶然,而是出于一系列综合性的技术考量和实际运营需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受电弓的基本功能、其面临的挑战以及双臂设计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来展开。受电弓的基本职责:连接与供电首先,我们得明白受电弓在电力机车和动车组上的核心作用:它是一.............
  • 回答
    .......
  • 回答
    日本10岁孩子在铁轨放置石头导致火车脱轨的事件,虽然我没有找到具体的、公开报道的此类事件细节,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个10岁孩子在铁轨上放置石块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引发的思考。一、 事件本身可能发生的“过程”推测:1. 动机推测(难以确定,但可从儿童心理角度猜测): 恶作剧/好奇.............
  • 回答
    日本铁路的细节之处,确实有很多值得中国深思熟虑并借鉴的地方。它并非仅仅是“快”或“准时”那么简单,而是渗透在运行、维护、服务以及整个铁路文化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来谈谈极致的准时性背后的体系。中国高铁以其速度闻名,但日本铁路,尤其是新干线和都市通勤线路,其准时性可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这绝非仅仅依.............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日本的电车,确实在外观设计上呈现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丰富性。这可不是偶然,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让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庞大且多元化的铁路运营商。日本的铁路网并非一家独大,而是由许多大小不一、覆盖区域各异的运营商共同维护。这里面既有像JR(日.............
  • 回答
    日本铁路的协同与调度:一场精密的艺术日本的铁路系统,以其准时、高效和覆盖范围之广而闻名于世。这背后,绝非仅仅是精密的硬件,更是一套复杂而精妙的协同与调度机制。要理解这一切,我们得从日本铁路的独特结构说起。分业制下的挑战与机遇与许多国家集中的铁路运营模式不同,日本铁路在1987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回答
    .......
  • 回答
    中国铁路旅客运输与日本铁路在“公交化”运营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是历史、地理、经济、技术以及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这种差异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双方铁路系统的特点和发展逻辑。核心差异:从长途大动脉到区域密集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中国铁路早期发展和核心战略在于建设连接全国的长途大动脉,以.............
  • 回答
    2019年1月5日的铁路调图,对于很多铁路爱好者和普通出行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那一次的调图,可以说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车次调整,更是背后一系列技术进步、运力提升和服务优化的集中体现。一、 规模与影响:一次重要的“瘦身与升级”首先,我们得知道这次调图的规模有多大。.............
  • 回答
    2018年7月1日铁路调图:福州至广州南G1609/8次列车初探2018年7月1日,中国铁路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调图,这次调整不仅优化了全国范围内的列车开行方案,也为特定区域的旅客出行带来了新的便利。其中,福州至广州南间新增的G1609/8次列车,无疑是福建与广东两省之间高铁网络的重要补充,对于促进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