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过一句话,"GCD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有些先发展起来的地方,当地人口袋里有钱了,非得撇开国家的政策资金扶持,过分地强调他们的聪明勤劳。人一旦发达起来,就会认为自己素质高,觉得自己的基因也比别人高贵,野菜屎还没拉干净,就开始冒充贵族。排斥外地人,最典型的就是上海北京。我见到很多不择手段的人,发达了之后开始大谈特谈情怀,一旦某天没钱了,马上现出原形...这就是中国人的人性,骨子里都一个样。
写在前面的话
嫌贫爱富真是人的劣根性,从前不少香港人,台湾人不屑与我们内地人为伍,最本质的原因就是,“你们”内地人不如“我们”香港人/台湾人有钱。现在,这样的情形,又在题主的描述里见到了——长三角不应该包括安徽,因为“你们”安徽的发展水平,与“我们”江浙沪差距很大,而且“你们”不说吴语,所以不算长三角!——换而言之,在某些人看来,自己已经是发达地区了,所以要对国内其他还不够发达的地区构筑起壁垒,这种说话腔调,和很多人痛恨的港独台独分子有什么区别。。。
且不说这个,题主的描述本身,都可以说是谬误极深,安徽地区与长三角“历史渊源不深”,“不在同一片区域”的观点从何而来?我们不妨看看地图,来判断题主这些张口胡来的说法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张地形图虽然相对潦草了一些,但是相信各位还是能够看个大概的,请问一句,南京以西的这些地方,长江南岸的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以及池州等地,以及长江北岸的滁州,究竟在地理上怎么和长三角“不在同一片区域”了?!敢问是什么天堑,把安徽南部的这一大片地区,从长江下游这片平原地带里,和沪宁杭三角区隔离了?答案是,没有
而且,无论地理上,还是历史渊源上,安徽南部的这块地区,都属于传统意义上以金陵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安徽中部则亦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江淮地区(或者叫淮南地区)。我非常喜爱的唐代大诗人杜牧在郁郁不得志时曾经浪迹江南一带,写下过的众多诗篇里,包括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等名篇,而宣州,池州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地区的一部分
且历史上凡是南北对峙时期,淮南地区都是江南地区的门户,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八公山与淮河共同构筑起的重镇寿春/寿阳(现在的安徽寿县,属于淮南市),长三角扩容的时候其实还没有兼顾到淮南,而仅仅包括了实实在在属于长江流域的两个城市,即省会合肥,以及以韦应物的一首《滁州西涧》而知名的滁州。相比之下,我反而觉得这样一个问题更加值得讨论,即那些并没有被包括在长三角城市群之内的江苏,浙江,安徽城市,会不会在未来的发展里被边缘化?也就是说,广义上的长三角是不是应该继续扩大?
继续说下去,长三角之所以不像北京那样为人诟病,原因是什么,因为长三角并没有像北京那样聚河北之财富而自肥,也没有像珠三角那样,搞出“大湾区”跟粤东粤北粤西广西的穷兄弟们划清界限。长三角从最初的16个城市,到进一步纳入江苏盐城,浙江金华,安徽合肥,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和安庆,为的是能够进一步地形成合力,谋求地区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完成邓爷爷所提出的那四个字,共同富裕。事实上,长三角的眼界还不仅仅限于长三角本身,而是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这才是中国对于长三角的期望,而不是像一些人所想的那样,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高筑墙。。。
再说了,合肥一个人口800万,经济总量全国第24,人均gdp超过13000美元,拥有C9名校之一的中科大,交通上也已经进入有地铁一族,甚至一度尝试争取国家中心城市的省会城市,从哪个维度上让题主觉得拖了长三角后腿了?芜湖人均gdp超过12000美元,马鞍山超过11000美元,铜陵也超过10000美元,而且这些新加入长三角的城市,近年来的经济增速都是非常快的。安徽这样一个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水网密集的省份,如果能够在经济上有所作为,那才是中华之幸,尤其是对于治愈多年来中部塌陷的问题意义很大
微信公众号:追忆的撒马尔罕城(zhuiyi_samarqand)
因为政府考虑问题时,除了要培优还要拉上掉队的。
长三角本来就是个资源配置的概念,又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
上海要控人口规模,产业承接要人口和空间,你看看上海,江苏多少安徽人在赚生活,合肥的大学在华东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