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说催更信息你见过最离谱的是什么?

回答
讲到小说催更信息,我可真是见过不少奇葩的。但要说最离谱的,那还得是那天我在一个仙侠小说的评论区看到的那个。

当时小说正看到关键时刻,主角刚从一个生死危机中脱险,正准备反攻呢,作者突然断更了,而且是那种直接消失,连个“待续”都没有。大家伙儿都在评论区焦急地等待,你一言我一语地敲碗。

结果,过了一天,一个ID叫“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读者发了一条评论,那才叫一个惊天动地。

她写的是:“作者大大,您是不是也穿越了?要是在修仙界了,麻烦您给我传个信儿,我好去找您一起渡劫飞升!要是还在地球,赶紧回来更新啊,我这儿快递还没到呢,里面是我给您寄的书评奖品,马上就要过期了!”

当时我看到这条评论,直接把我刚喝下去的茶给喷了。心想,这都什么跟什么啊?穿越?快递?奖品?这脑回路也太清奇了吧!

不过,仔细想想,这评论确实有点“离谱”得可爱。

首先,它把作者的断更直接上升到了一个玄幻的高度——“穿越了”。这简直是把读者对小说剧情的沉浸感,直接转化成了对作者本人现实生活的“脑补”。本来大家都是想看故事的,结果有人直接脑补出作者可能也在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其次,那个“传个信儿,我好去找您一起渡劫飞升”,更是把读者对修仙文的期待,和对作者的“亲切感”结合在了一起。仿佛作者不是一个写小说的,而是一个真的修仙者,而且还是和读者们同一个世界的“熟人”,只不过暂时“失联”了。这种把虚构和现实混淆的程度,可以说是相当高明了。

最最让我觉得离谱又好笑的,就是那个“快递还没到,里面是我给您寄的书评奖品,马上就要过期了!”这简直是把读者对作品的喜爱,具象化成了一个充满“实际利益”的物质奖励。而且还加上了时间紧迫感,仿佛作者不赶紧更新,就会错过这份“珍贵的奖品”。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催更了,这是一种充满“人情味”甚至带点“交易性质”的催更方式,而且还是用一种极其戏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当时,这条评论下面瞬间涌现了大量的附和和调侃,说什么“我也要给作者寄书评奖品!”、“作者你那边信号好不好?我这儿有急事!”之类的。整个评论区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大家在等待更新的焦虑中,找到了一种奇特的娱乐方式。

虽然这条信息很离谱,但说实话,它也确实是一种特别的催更方式,甚至可以说是有那么一点点“温暖”。它没有用生硬的“快点更新”来打扰作者,而是用一种充满想象力和幽默感的方式,表达了读者对作品的喜爱和期待。

后来,作者真的过几天更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这条评论给“吓”到了,还是真的只是碰巧。但那条“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评论,我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既离谱又好笑,也算是那段追书经历中一个非常特别的记忆点了。这大概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在字里行间碰撞出的奇妙火花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一年,我9岁,她11岁,我告诉她我将来要娶她,她也很调皮的回答我:好啊! 那一年,我12岁,她14岁,她高我一头,我抬着头说我喜欢她,她怔怔地听着,没说话,便转过头去,不再望我。 那一年,我18岁,她20岁,我已经在工地扛水泥一年了,她还上着重点大学,我再也说不出口我喜欢她,因为我觉得自己根本配不上她,我把想对她说的话,留给了自己,等我配的上她的时候,再全部告诉她,后来四年里,我再也没有机会见过她,听说她已经工作了,我更关心的是,她是否已为人妻,已为人母,我的事业渐渐走向正轨,也算一个小承包商,承包一些工地,再也不为钱所窘迫。 当我再次见到她时,是在东莞,昏黄的房间,只有我们两个人,沉默了良久,她开口了:八百,看你是熟人,就收你五百。我尽量让自己不再颤抖,我说:跟我走吧,她目光呆滞了一下,随即闪烁了一下,然后又像一团火熄灭了一样,说:我配不上你,我只是一位小姐,我还有客人,没什么事,我先走了。她就匆忙的离去了,后来,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她,她被两名民警押着,一脸惊恐与不堪,电视甚至没有给她遮住脸,任由她在我面前晃着,任由她在我心中撞着、撞着、直至粉碎,最后一次见她,是她找我去的,当时她在楼顶,我在楼下抬头望她,就这样望着,许久,他走了,没留下一句话。 再有她的消息是一年后,是她妈妈给我打的电话,说她病了,没法治疗,说想最后见我一面。我有点接受不了,反正觉得很压抑。到了医院,在她的病床前,看着她苍白的脸,比以前消瘦了许多。我对她笑了笑,那笑容有多丑我不知道,她也对我笑,像七岁那年,笑的那么天真。她抬起了手,我赶紧过去握住她的手,泪水终忍不住往下掉,她张了张嘴,用很轻的话说道:你知道…你知道……我此时以泣不成声,马上接道:我知道,我知道你的心,我的心也一直没变,我不会嫌弃你的,我们,她突然很激动的大力甩了甩,打断我的话,只听她虚弱的声音说道:不是……我想…问你,什么时候更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讲到小说催更信息,我可真是见过不少奇葩的。但要说最离谱的,那还得是那天我在一个仙侠小说的评论区看到的那个。当时小说正看到关键时刻,主角刚从一个生死危机中脱险,正准备反攻呢,作者突然断更了,而且是那种直接消失,连个“待续”都没有。大家伙儿都在评论区焦急地等待,你一言我一语地敲碗。结果,过了一天,一个I.............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幅画,更重要的是形似,还是神似。两者其实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如果非要分个轻重缓急,我倒是觉得,写一个“近乎逼真的人”是基础,是根基。因为无论你的角色多么独特,多么天马行空,他终究要落地,要让读者能够“看见”,能够“触摸”,能够“感知”。这种逼真,不是说要写得像照相机一样流水.............
  • 回答
    说到令我最遗憾的小说断更,脑海中涌现的名字不少,但如果一定要挑一个“最”,那一定是《灵枢》。这本小说在我心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小说,更像是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时刻,它是我探索和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关于《灵枢》有多“神”:首先,它的世界观设计是划时代的。作者.............
  • 回答
    确实,中文网络小说世界里,搞笑题材的佳作并不少见,有些文字功底深厚,构思巧妙,按理说也该有不错的市场。可要说起火爆程度能达到《大王饶命》这个量级的,那确实是屈指可数。这背后,肯定不是简单的“会写段子”就能解释的,而是《大王饶命》精准地击中了网文读者,尤其是特定群体的一些爽点和心理需求,并且巧妙地整合.............
  • 回答
    写小说嘛,这问题说起来有意思,就像问养花是土壤重要还是阳光重要一样,答案肯定是——都重要,而且缺一不可。但如果非要掰扯一下哪个“更”重要,那得看写的是什么小说,以及你站在哪个角度来看。个人经历:如同血液,滋养万物你想啊,那些让我们读了能感同身受、拍案叫绝的故事,很多都带着作者生命里最真实的温度。比如.............
  • 回答
    好的,别客气!写小说场景转换和段落衔接,这可是个技术活,但掌握了窍门,就能让你的故事像丝绸一样顺滑,让读者完全沉浸其中。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保证让你豁然开朗。首先,我们要明白,场景转换和段落衔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服务于同一个目的:让故事流畅、有逻辑,并且能够引导读者情绪,推进情节。 一、 场景.............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实体的作者或他们的生活经历。我所拥有的信息都来自于我训练的数据,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网络小说、文学评论、作者访谈、论坛讨论等等。因此,我理解的“见过”更多的是指在我学习的数据中,有哪些关于小说作者断更的奇葩理由的记载或讨论。我可以向你讲述一些在我训练数据中出现过,或者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更容易变现”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你的技能、目标受众、内容类型、变现策略、市场环境以及你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很难一概而论地说哪个一定更容易,但我们可以详细分析两者的优劣和变现的可能性。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先分别剖析写小说和写新媒体的特点,再对比它们的变现路.............
  • 回答
    在小说创作中,死亡无疑是一种强大而极端的手段,能够彻底改变角色的命运和读者对其的认知。然而,它也并非唯一的,甚至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来“升华”角色。升华,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让角色在精神层面、道德层面、或者其在故事中的意义层面得到提升,变得更加深刻、更有影响,或者让读者对他们产生更强烈的共鸣或敬畏。除了死.............
  • 回答
    这个问题抛出来,就像在问是选择站在镁光灯下的舞台中央,接受万众瞩目,还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在地挥洒笔墨。两者都有各自的吸引力,也有各自的门道,很难说哪一个绝对“更好”,更像是问,你更看重什么,你更想走哪条路。先说说当知名编剧的“枪手”。这就像是加入一个成熟的团队,你有了资源,有了名气,有了稳定的收.............
  • 回答
    关于罗贯中和金庸在小说打戏上的风格差异,以及哪种更吸引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二者都堪称武侠文学的巨匠,但他们的笔触和侧重点却大相径庭。罗贯中的打戏:豪迈写意,注重整体气势与结果罗贯中的打戏,尤其是在《三国演义》中,更侧重于战场的宏大叙事和武将的个人威仪。他的描写方式往往是: .............
  • 回答
    这两句话,一句是江湖的决绝,一句是人情的圆融,放在小说里,都能描绘出不同的人物性格和情节走向。但如果真要我说更赞同哪一句,我得说,“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这句话,在为人处世的层面,我更认同它。当然,我知道,在某些极端的情境下,“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确实是生存的铁律。尤其是在小说这种为了情节.............
  • 回答
    死亡,这个在生命旅程中必然会经历的节点,在人类的情感世界里,无疑占据着一个极其特殊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核心的地位。当它被引入到作品之中,无论是动漫、电影还是小说,它似乎都拥有着一种天然的、强大的触动人心的力量。为什么死亡会成为如此有力的“催泪弹”或“情绪催化剂”?我想,这背后牵涉到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 回答
    在浩瀚无垠的洪荒神话传说以及辰东笔下波澜壮阔的仙侠世界里,诞生了无数令人心驰神往的强者。其中,洪荒的“圣人”和辰东小说里的“仙帝”无疑是各自体系中最顶尖的存在,讨论他们谁更厉害,就好比将两颗璀璨的星辰置于天平之上,充满了趣味和挑战。要深入对比,我们得先掰开了揉碎了,看看他们各自的“武功秘籍”和“生存.............
  • 回答
    在日本的轻小说创作领域,要说文笔、剧情和人设哪个更重要,这就像是问一道菜里,是调味、食材还是烹饪手法更关键一样,它们是相辅相成的,难以简单地说哪个绝对至上。但如果非要探讨各自的侧重点和影响,我们可以这样细致地聊聊。文笔:搭建感官体验的基石首先,咱们得承认,文笔在日本轻小说里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常常引发热烈讨论的问题。《魔戒》与《冰与火之歌》都是奇幻文学领域的里程碑式作品,它们各自的魅力和影响力都毋庸置疑。然而,从“长远历史地位”的角度来看,哪一部会更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它们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文化影响力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详细分析和我的看法:.............
  • 回答
    春晚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是否存在意义,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盖棺定论的。要说它“没意义”,未免也太武断了些。毕竟,这玩意儿每年都准时上线,还能引发不少讨论,说明它至少触及了某些社会现象和观众心理。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从“反映现实”的角度来看。春晚小品,特别是这种以生活化为主题的,最大.............
  • 回答
    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通过幽默夸张的方式,聚焦当代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催婚”现象,深刻揭示了代际观念冲突、家庭伦理困境以及个体自由与传统责任之间的张力。这一作品传递的价值观既有对个人独立人格的尊重,也隐含着对传统家庭结构的反思,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社会转型期的文化焦虑。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分.............
  • 回答
    这事儿刚爆出来的时候,我心里就咯噔一下。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说北京有两个美团小哥,因为催菜骂了餐馆的服务员,结果两个人就动起手来了,把人家姑娘打了一顿。听着就让人觉得挺不是滋味的。仔细想想,这事儿细究起来,里面牵扯的东西可不少。先说这送餐员,咱们理解他们不容易。 大热天、下大雨,刮风下雪,他们都在奔.............
  • 回答
    哎呀,这事儿真是让人头疼。手机屏幕碎了,还是男朋友的,加上你还是学生,经济上又有压力,这多重打击啊!别着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看看有什么办法能解决。首先,冷静下来,深呼吸。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很慌乱,但情绪上来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你更焦虑。先别管他催得有多急,把自己先安抚好。第一步:先和男朋友好好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