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人是否很在意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这一划分?

回答
英国人对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这四个构成联合王国的国家,其在意程度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层次的问题。简单地说,“在意”与否,取决于你看的视角、提问的方式,以及你问的是谁。

首先,理解“联合王国”的背景是关键。 英国并非一个单一的、同质化的国家,而是由四个具有悠久历史、独特文化、语言和法律体系的地区联合而成。这种联合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并非自然统一。因此,这四个“国家”的身份认同,在很多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英格兰:体量与主导

作为联合王国中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面积最大的国家,英格兰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英国”的国际形象。但正因为其体量,英格兰人对“英格兰”本身的身份认同,有时反而不如其他地区的人们对各自身份的强调那么突出。

“英格兰人”与“英国人”的界限: 很多英格兰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南部的人,他们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定义为“英国人”,而不太刻意强调“英格兰人”的身份。这并非不关心英格兰,而是因为英格兰的文化和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联合王国的核心,这种身份认同是默认存在的。
地域差异: 当然,英格兰内部也有强烈的地域认同感,比如约克郡人、伦敦人、西南部人,他们对自己所属的区域有很深的归属感。但这些认同感通常是“英格兰”身份之下的次级认同。
“英格兰主义”的兴起: 近些年,尤其是在一些政治讨论中,也出现了一种更明显的“英格兰主义”。这部分是因为脱欧公投后的政治格局变化,以及对“英国”概念背后是否过度倾向于英格兰的担忧。一些人认为,既然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都有明确的身份政治,那么英格兰也应该有。

苏格兰:强烈的国家认同与政治诉求

苏格兰对自身国家身份的认同无疑是最为强烈和明确的。

历史独立性: 苏格兰曾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其历史进程与英格兰截然不同。尽管在1707年通过《联合条约》与英格兰联合,但苏格兰人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立的国家意识。
独特的文化与法律: 苏格兰拥有自己的语言(苏格兰盖尔语,尽管使用人数不多,但象征意义重大)、法律体系、教育体系(苏格兰大学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甚至是国家足球队。这些都强化了其作为独立国家的感受。
政治动员: 自从1997年苏格兰议会恢复以来,苏格兰的政治环境始终围绕着“自治”和“独立”展开。苏格兰民族党(SNP)的崛起,以及两次关于苏格兰独立的公投(2014年未通过,但支持独立的声音依然强大),都表明苏格兰人对“苏格兰”这个身份和政治前途的在意程度极高。他们会非常清楚地将自己视为“苏格兰人”,而不是仅仅“英国人”。

威尔士:语言、文化与不断增长的认同感

威尔士的身份认同也在不断巩固和发展,尤其是在文化和语言方面。

凯尔特文化: 威尔士是凯尔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威尔士语)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使用者,并且是威尔士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威尔士语的使用受到政府的保护和推广。
独特的文化遗产: 威尔士拥有壮丽的风景、丰富的历史遗迹(城堡众多)以及独特的音乐、诗歌传统。这些都构成了其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来源。
政治地位: 威尔士也有自己的议会(Senedd Cymru),在政治上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虽然独立呼声不像苏格兰那样高涨,但“威尔士人”的身份认同感在近年来明显增强,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人们会很自然地将自己定位为“威尔士人”。

北爱尔兰:复杂而敏感的历史与政治

北爱尔兰的身份认同是最为复杂和敏感的,因为它直接与历史上的宗教冲突、民族主义和联合主义以及爱尔兰岛的统一问题交织在一起。

“英国人”还是“爱尔兰人”: 在北爱尔兰,人们的身份认同往往是二元的,甚至可以是多重的。
联合主义者(Unionists): 通常是新教徒,他们强烈认同自己是“英国人”,希望北爱尔兰留在联合王国。他们可能会强调自己是“爱尔兰的英国人”或“阿尔斯特人”(Ulster Scot)。
民族主义者(Nationalists): 通常是天主教徒,他们更认同自己是“爱尔兰人”,希望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统一。他们可能会将自己视为“北爱尔兰人”或“爱尔兰人”。
《贝尔法斯特协议》的影响: 《贝尔法斯特协议》(Good Friday Agreement)承认了北爱尔兰人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身份,并且可以选择成为“英国国民”或“爱尔兰国民”。这使得身份认同成为一个动态且持续讨论的话题。
脱欧的冲击: 脱欧对北爱尔兰的身份认同和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与爱尔兰共和国(欧盟成员国)的陆地边界,以及爱尔兰海上协议(Northern Ireland Protocol)的存在,北爱尔兰的地位变得更加特殊,进一步加剧了关于身份和未来走向的辩论。
“北爱尔兰人”的认同: 尽管存在上述二元性,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自己是“北爱尔兰人”这个身份,作为一种超越宗教和政治立场的共同认同,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中。

总结来说,英国人对这些划分的在意程度是:

1. 普遍存在且深刻: 无论是在文化、历史还是政治层面,这四个“国家”的划分对生活在联合王国的人们来说,绝非无关紧要。
2. 重要性程度各异:
苏格兰和北爱尔兰: 其国民对自身国家身份的在意程度最高,并常常与政治诉求直接挂钩。
威尔士: 民族认同感在增强,对语言和文化的关注度很高,身份意识日益显著。
英格兰: 很多人将其视为“默认”身份,但内部的地域认同和近期兴起的“英格兰主义”表明,英格兰本身也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整体,其内部对“英格兰”身份的关注也在变化。
3. “英国”概念的复杂性: “英国人”这个身份,对于许多生活在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人来说,是一种附加的,或者说是在国家身份之上的政治联盟身份。而对于很多英格兰人来说,它可能就是他们主要的国家认同。

因此,与其问“是否在意”,不如说“如何在意”和“在意什么”。这四个地区的划分,是理解英国社会、政治和文化多样性的关键,也是影响其内部关系和对外形象的重要因素。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和政治情感的复杂现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爱尔兰是不同的四个国家,这几个国家的人种,民族,历史,文化都非常地不同。且听我慢慢道来(多图预警,图解包您爽)。从公元0年开始往后按时间往后撸,夹杂世界史。

---基本可以从头看明白英国历史---

总的来说:威尔士是英格兰打下来了,苏格兰是英格兰买下来的。爱尔兰,这个没有研究过。

说到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这里就不得不说下英国是咋来的。

公元0年左右吧,古罗马帝国凯撒大帝征服高卢,高卢就是现在的法国。要知道当时人类的文明发源于中东,逐渐向两边蔓延,所以这时候,除了地中海沿岸:西班牙、意大利、希腊、土耳其、新月沃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波斯、巴基斯坦、埃及以及地中海南岸,其他地方都处在原始部落状态,没什么文化可言。这时候生活在高卢的人种叫做凯尔特人,凯撒把他们驱逐出了法国,于是他们来到了英国。凯撒紧随其后,继续北攻不列颠岛。不断地驱逐凯尔特人,直到最北面格拉斯哥。也就是我上学所在的城市,在城市的北面留有古罗马阻止凯尔特人和皮克特人(苏格兰本土人)南下的城墙遗址。威尔士和苏格兰高地一样都是山区,罗马人只把他们赶到西面和北面的山区,没有精力进一步驱逐与灭族,也就留下了威尔士,苏格兰后来崛起的隐患。-------------------

公元四世纪中叶,西罗马帝国土崩瓦解,整片英格兰土地出现了权力真空,没有一个成熟的文明来统治这里。于是乎莫名其妙地很多日耳曼人来到这里,也就是原来罗马人统治的地方。-------------

这里不得不说下我国对整个古代历史的影响。在古罗马同时期,汉武大帝北进驱逐匈奴,就是这帮匈奴觉得中国这片活不了了,往西看看吧,结果就跑到了日耳曼人的土地,匈奴人骁勇善战,虽照我大中华差点,但打这些个开化不久的日耳曼人还是绰绰有余的。顺便提一嘴,日耳曼人粗略地指的就是现今的德国人。这些个日耳曼人没办法啊,那就学匈奴,往西跑呗,在古代存在这么一种规律,一个民族国家文明程度很高后,就开始重文重商不尚武了,于是乎就被开化文明程度低的野蛮人吧,给灭了。你想想看,日耳曼人不懂那些个苏格拉底,民主,哲学,就是干!要生存,要土地,要女人啊!于是乎,西罗马帝国就是被这么一群日耳曼人给灭的。最后相当于,我汉武威武,日耳曼人也占了便宜,得了法国和不列颠东南大部分土地。这个逻辑有点怪,但巧合的是,东罗马帝国灭亡也和我大中华有关系,关系太间接,这里不展开了

-------------------------------------

好吧,这时候是公元400-600年吧,不列颠岛大地被凯尔特人占着威尔士的地段,凯尔特人和皮克特人占着苏格兰地段,一群日耳曼人占着现在英格兰的地方…各位看观,这三地方人种文化都不一样,后来能成一个国家有趣的事真是很多,且待我慢慢BB。---------------


来不列颠岛日曼人,主要是其下昂格鲁和撒克逊两支。这些日耳曼人在英格兰建立了7个国家。各国混战到827年,各位看官,大家可以小小自豪一下,我们都盛唐了,整个英格兰第一个统一的政权才出现,合着以前多野蛮…

800年左右,维京海盗开始活跃起来了,维京人大抵指的就是丹麦、斯堪地那维亚半岛(挪威,瑞典,芬兰)。合着这帮蛮子开化了就开始出去强别人东西,杀别人男人。不列颠离他们还近,不胜其烦。但有一部分人留在了不列颠,逐渐同化了。大概公元1000年多一点吧,丹麦国王把英格兰给揍了,就统一英格兰,丹麦和挪威!但这家伙死后把这仨地方分给仨儿子,他死后,这国家分成三块了,敝人以为,只传一个人好一些。后来在英格兰的儿子被推翻,也不见其他俩兄弟有啥作为

。---------------------

各位看官,到公元1000多年,英格兰来者不拒,容纳了没被驱逐的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北欧人。而苏格兰(也有少部分日耳曼人)和威尔士几乎没变。由于权力真空,威尔士的凯尔特人和苏格兰的凯尔特,皮克特人逐渐崛起。三国鼎立局面确立了,地界估计和现在差不了多少了。

(英国地图)那些个红坐标是Oban, 鄙人打算明儿个做三小时火车去那吃海鲜,吃完再坐三个小时回格拉斯哥。seafood Capital of Scotland, 海鲜极其便宜~来苏格兰一定要去~

--------------------------------

(威尔士地图,红色是国界)

上个地形图

威尔士和英格兰东西之别而已,离得近,威胁大,120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他爹把威尔士征服了,降其为大公国。但他爹晚节不保,诸侯叛乱,威尔士也趁机复活。于是这个又高又帅的爱德华平叛诸侯,彻底征服威尔士,但威尔士人还是不放心。于是爱德华一世把他深爱的怀孕的妻子放到威尔士,让他的长子从小在威尔士长大,成为威尔士亲王,威尔士语是他最先接触到的语言。这个长子封威尔士公爵的规矩沿用至今。于是乎威尔士牢牢地顺从了英格兰。本来就近,交流也多,世仇是和罗马人,不知道过去了多久了,跟谁不是过日子,因此威尔士人对英格兰没啥太大情绪,也绝对不可能在当今闹独立。

--------------------------再说苏格兰。因为我在格拉斯哥(苏格兰最大的城市)读书,这里更了解一些。

(苏格兰地图:红色的是国界)

来个地形图

人家苏格兰远在北边,和英格兰关系自然不密切,接壤不多,要命的是,在格拉斯哥-爱丁堡以南人家有平原种植庄稼,在平原往南有一片山地作为第一层屏障。在斯特灵(苏格兰王国曾经的首都)北面也有腹地平原种庄稼。而且斯特灵是苏格兰平原腹地的一个狭窄的口,只要守住斯特灵sterling,就能守住腹地。在西北是高地连绵的高山夹带长长的冰川刨蚀的深胡(尼斯湖就是这种)。长条形的湖连起来只留出几个口,要想深入西北高地只能走这几个口。这也就是说人家苏格兰从历史上就进可攻,退可受+_+。为啥要听你英格兰的?!当然后来还是合并到大英帝国,这个以后详谈。

刚刚所说的大帅哥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简直是神一样的人物。这家伙还在做王子的时候还跟十字军东征去了,等他爹亨利三世死了三年后才赶回来继位。这货老了也不是省事的主,他干了一件基本上大家都知道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应该各位看官都看过《勇敢的心》吧,说的就是爱德华一世在年老的时候挥兵攻打苏格兰。这货真的是折腾的一辈子啊,年轻时候挥兵帮他爹平叛诸侯,十字军东征,继位后统一威尔士,年老了还想统一苏格兰。老骥伏枥,照样不虚,杀了华莱士,但终究因为年老而死于战途。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不得不假设一下这家伙没死的话,说不定苏格兰就要提前400年归顺英格兰了。此时大概是1300年多。

此后,苏格兰一直处于和英格兰对立的状态。事实上,苏格兰远交近攻,和法国形成世代的联盟。英格兰就被夹在中间,两面作战,这让英格兰一直很恼火。因此有时候就不得不和苏格兰友好一下,大家通个婚,做个亲家啥的。但英格兰人和法国人绝对是世仇。这段渊源也是很逗的。不管各位看官同意不同意了,我就要强行插入啦!对!就是强插~对英法关系不感兴趣的就可以直接略过下一段啦。

前面说了,丹麦人统一了英格兰,丹麦,挪威。丹麦君主把原来的英格兰王室从英国赶跑了,就跑到了法国诺曼公爵这,因为英国女王就是人家诺曼公爵的妹妹啊,人家英格兰原来的国王是人家妹夫啊。这丹麦君主怕诺曼公爵带着英王再打回来,就做了一个特别特别逗的约定~这个约定可逗死我了~要么说蛮子开化的晚,中世纪也没啥文化呢。具体的约定是这样的:丹麦君主娶你诺曼公爵的妹妹,就是这个英格兰女王,以前和原英格兰国王的孩子不算,和丹麦君主生出的孩子就可以继承英格兰。逗的地方在,诺曼公爵答应了!!!!可见亲情都他娘的扯淡,利益才重要!!!!你妹夫还在你家呢,诺曼公爵就又把他带着孩子的妹妹又嫁出去了---小编好像真的扯远了,不过各位看官你们赚到了,因为这段太逗了---继续了啊。这个妹妹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忏悔者爱德华,这家伙因为这个约定以为一辈子也没啥希望了,就老实在舅舅家活着呗,和他表兄弟也就是在他之后的征服者威廉玩的很好。这个征服者威廉呢,是个私生子,是没有继承诺曼公爵的权利的。所以,物以类聚,这俩人都是当时失意的人,关系就好呗。但是他爹不争气,没弄出个正统的儿子,他后来就继承了诺曼公爵。后来,丹麦国王死了,他原来的三个儿子分别继承了丹麦,英格兰,挪威。也就是说人家没守那个约定,于是乎就打呗。。。后来这个觉得没啥希望的忏悔者爱德华竟然又莫名其妙滴被推上英格兰王位了。这家伙有深厚的法国背景,他也做了个约定,他对他表兄弟(征服者威廉)说,我死了,英格兰皇位就给你。可是他死了,这个约定又没被遵守,于是征服者威廉就打呗。后来这个征服者威廉真的就征服了整个英格拉,所以英格兰王国的领土就自然多了法国诺曼公国的土地!!从这里开始,英法的矛盾就来了!诺曼公国很大啊,对法国对影响太大了,法国皇室卧榻怎能允许英格兰+诺曼王国酣睡呢?法国土地咋能允许有英格兰的巨大影响呢?于是乎英法战争百年地打,法国圣女贞德就是这时候出来滴。

小编这里是苏格兰时间3:17,小编这么呕心沥血,各位看官不要吝啬点赞哦。

~~~~~~~~~~~~~~~~~~~~~~~~~~~~~~~~~~~~~~~~~~

好了,现在放大招了。来说说苏格兰是咋被买下来的!!!!!!!!

妈蛋,明天,哦不对,是今天,Oban不去了,写到3:30了。。。明天补觉!!!

苏格兰被兼并其实是分两步的!

第一步:

很多人都只知道其中一步。然而这一步并不意味着苏格兰正式是大英帝国一部分了。事实上,这两步之间也间隔了100年之久。大多数人知道的只是因为两国之间联姻,最后英格兰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没孩子,具体说是没结婚。结果一算,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有资格继承英格兰王位,因为她俩是表姐妹~~ 这个苏格兰玛丽女王也是个传奇人物,先是被英格兰国王抢,逼迫她和自己儿子结婚好接收苏格兰。但是玛丽女王的妈妈他哥可是法国权臣,于是乎,这小姑娘刚几岁就被送到法国王室,后来和法国皇子结婚,但结婚四年就克死了老公~~好了,又扯远了。讲回来~~这个玛丽女王克死老公之后,没办法就回国执政了,结果不太顺手,可能在国外生活久了的原因。于是跑到了英格兰。那伊丽莎白一世咋能放任对自己王权有觊觎之心的人愉快滴生活在英格兰呢,于是就把她给逮捕了。过了很多年,找个了理由就杀害了她。这时候,她的儿子是一直在苏格兰当国王的,也就是这个詹姆士6世。又过了很多年,伊丽莎白一世也挂了。。。结果只有这个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有资格继承英格兰王权。詹姆士六世相当于被英格兰国王杀了老妈,结果又去做了英格兰国王。自此,两国的皇室彻底的统一了!此时是1603年!!!!!

第二步:

这第二步才是真正的两国合并,也就是100多年后,1706年,两国议会合并。解散苏格拉议会,苏格兰派议员到伦敦。为什么说皇室统一不算真正的统一呢。因为两国原有的差别,利益和势力不会因为一个国王的到来而改变。但是,议会的统一是在两国利益趋同的基础上发生的。为什么说苏格兰是被英格兰买下来的呢?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苏格兰人民不断抗议并争取独立的原因。因为他们觉得委屈啊,不服,觉得当初是被卖国了。但苏格兰的独立运动绝对可以当一个笑话来看的,具体原因,点赞过百再来补上~~~感觉自己贱贱的,其实是因为写太他妈晚了,要吐血了。

17世纪是英格兰海上霸权时代的开端,眼见着英格兰越来越富裕,苏格兰看着眼馋啊,于是乎一个 威廉的汉子说咱们也来殖民吧。找了个地,当时没人占着,就是今天的巴拿巴。人家苏格兰人民也聪明啊,那个地最窄,以后价值大大地。于是乎举国把富国的希望放到了这个殖民公司。但是,不是地不好,而是时代未到。英格兰人觉得利益会被侵犯,于是乎,议会强迫把英格兰人在其公司的资金抽走。于是,苏格兰不得不再投入大量的资金 。结果, 西班牙人觉得他们侵犯了西班牙的利益,就把船都打沉了,幸存的几艘到达了巴拿巴,也因其荒芜,疾病,炎热都死于非命。再加上那几年苏格兰风雨不调,饥荒出现,这个国家摇摇欲坠。这时候,在皇室合并的一百年间,一些英格兰的政治家也觉不能让苏格兰越走越远,让英格兰又回到两面作战的处境。于是乎软磨硬泡,威逼利诱,用了各种手段,迫使苏格兰加入了大英帝国。其中某个手段,就是禁止苏格兰海上贸易,但你加入大英帝国,就可以。此时的苏格兰别无他选,也是因为远离国际经济政治的中心,最后就解散了议会,派议员到伦敦。此时两国算是正式的合并了。因为两国利益趋同了,只有跟着英格兰走,才能融入世界贸易体系。对于英格兰来说,只有收买了苏格兰,才能后庭不失火,全力争夺世界霸权。两家其实是双赢的。

(苏格兰是个出人才大地方,无论是亚当斯密,蒸汽机改良者瓦特还是休谟等等。事实上,工业革命就源起于苏格兰,具体说是格拉斯哥附近。)


再埋个伏笔,但要大家开启。

1688-1756年英法断断续续打了29年,俩国的战争直接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上面提及1706年两国正式合并,但是1717年一个苏格兰人帮助法国建立了中央银行,而中央银行是当时战争的资金来源处。各位看官,这个苏格兰人,在法国本来是为国效力,攻打英格兰的,但玩着玩着,发现祖国被兼并了,自己被判国了~~这个我觉得非常逗~~好吧,


-------------------点赞过百,第二更--------------------------------

之前答应大家,点赞过百,答主就给大家说说为什么苏格兰独立在答主看来是个伟大的笑话。那么下面来谈谈答主的观点。小编几天不看书,觉得亏欠很多,先看看英法美之间的历史,等有时间了,就来给大家更。

--------------------------------

新帖:为什么苏格兰独立是个笑话?

分析苏格兰独立是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实际上,在其独立前,已经有经济学家做了大量分析论证可行性,因此小编就从几个小角度谈下小编的看法。

首先。是谁想独立?没错,穷人。前些日子是苏格兰独立运动失败的一周年,小编那天好奇,去了格拉斯哥市中心逛街,格拉斯哥商业街很繁华,还是周末,挤满了人,大家徜徉漫步,没见哪个群情激愤了。喔!偶有一两个年轻人披着圣安德鲁旗飘过,也有古罗马式的演讲怂恿路人,然而并没人听。可见,大部分能在周末购物的人,根本没把这事当回事。和大部分社会一样,最容易被怂恿和最不会独立思考是学生和最普通大老百姓,苏格兰虽然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但苏格兰人几百年间已经习惯了生活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光环下生存。生活在这个联合王国里的福利,绝对要比独立的苏格兰要多。

问:国是什么?什么是国家?国家是政治机器,是富人统治社会的工具。苏格兰富人手里捂着英镑,生活安稳,为啥要独立?那普通民众或说穷人阶级的呼声就不重要了吗?当然重要,不过在小编看来,他们的立场很愚蠢。为什么?

先阐述下小编的观点。统治一个国家的手段有哪些:最高明的是钞票,也就是货币;第二是媒体!!!媒体自古就是统治工具,媒体自由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么轻而亦举。说句题外话,这也是犹太人的聪明之处。“我”犹太民族人是少,但就是有钱,但也不啥都收归囊下,就控制你美国的银行体系和主流媒体,就能牢牢控制住美国,你去查历任美联储主席,都tm是犹太人,巧合么?然后再看看美国那几大媒体老板都姓啥?所以说,谁拿到了这两杆武器,谁就拥有这个国家。遥想天朝金融体系全球独树一帜,至于媒体....所以大家懂的,这里没有对不对的问题。得媒体者得天下啊。你有了媒体,那你就有了选票,那你就控制了议会。说的比较粗糙,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好,穷人阶级在一些苏格兰独立会获得巨大好处的党派的人所控制的媒体多怂恿下,这就上街游行了啊。独立党派的媒体说了,如果独立了福利提高多少多少,再勾芡点民族情绪啥的。。。那学生就受不了了,敢情都要为国捐躯了。

接下来。独立的诱因是啥?是北海石油!!!苏格兰并非世界的中心国家,要想强大是不可能的。因其加入了英格兰,两国通商,进入世界贸易体系,苏格兰人逐渐觉醒(当然,苏格兰少数精英一直很厉害,前面不是说一个苏格兰人一手创办了法国央行吗)。这才格拉斯哥大学的瓦特和亚当斯密才能分别改进蒸汽机,研究出富国政策。好!各位看官,注意是格拉斯哥大学,不是爱丁堡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好吧----就是小编的学校。此后,工业革命从苏格兰格拉斯哥地区发起,苏格兰迎来了最为辉煌的100年(1840-1940)。格拉斯哥这个城市当初到底有多么厉害,用一个数据就够了,全英国只有俩城市有地铁,伦敦和这里。到现在为止,大家熟知的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统统没有。所以说苏格兰人有独立立国的工业基础。但这还是不够的,直到上世纪60年代苏格兰北海发现了石油......分家的念头点燃了,所以说,国家是利益的划分单位,薛微的不是那么大义凌然。小编的观点是,只有民族不是国家的划分界限,那么才不会有深刻的仇恨,当然这是题外话。独立党派和一些个经济学家开始计算啦,独立后,卖石油就能立国啦,承诺给你们屁民福利,过上阿联酋,迪拜一样的土豪生活。诱人么?富人是不会被欺骗的,也不会care。穷人会。这就是苏格兰的立国基础。

---先说到这,这边3.25---小编要睡觉了---最后发几张去Oban的图上来---

这些总共才花了350RMB 三个人吃到饱





-------能看到最后的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为你点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人对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这四个构成联合王国的国家,其在意程度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层次的问题。简单地说,“在意”与否,取决于你看的视角、提问的方式,以及你问的是谁。首先,理解“联合王国”的背景是关键。 英国并非一个单一的、同质化的国家,而是由四个具有悠久历史、独特文化、语言和法律体.............
  • 回答
    英国在一次重要的庆典活动中,将他们引以为傲的A4型蒸汽机车“Mallard”(如果指的是那台“当年最快”)和日本回购的“あずま”列车(Shinkansen 0系,如果这是指当时最先进的日本高速列车)并列展示,这一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时代变迁、技术发展以及国家自豪感的思考,甚至可以说带有些许“讽刺”意.............
  • 回答
    要评价法国高官寄希望于“多数免疫”的说法,是否在步英国后尘,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关键概念,并分析当时法国和英国的疫情背景以及政策考量。首先,理解“多数免疫”(Herd Immunity)。这个概念是指当人群中有足够比例的人口对某种传染病产生免疫力时,病毒传播的链条会被大大削弱,从而间接保护了那些没有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英国的言论自由和法律边界。简单来说,在英国不能随意说“杀死女王”这类话,并且确实有可能因此触犯法律。 你对言论自由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因为英国的言论自由并非绝对,它是在法律框架内运作的,并且需要平衡其他人的权利和公共秩序。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1. 英国的言论自由:英国确实非常重.............
  • 回答
    英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和战功,我个人觉得,说被低估了,可能稍微有些过了,但确实许多关键的、甚至可以说是扭转局势的贡献,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并没有得到与之相符的、足够的重视和强调。 很多时候,人们提到二战,脑海里首先闪过的可能是苏联的东线战场,美国的工业产能,或者诺曼底登陆,这些固然伟岸,但英国在很多早期.............
  • 回答
    1066年,一个寻常的骑士,如果身在威廉征服者的队伍中,确实有机会通过军功跻身上层的英国贵族之列。但这个过程绝非易事,充满了风险、机遇,以及对当时社会运作方式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确“普通骑士”指的是什么。在11世纪的诺曼底,骑士阶层已经相对固化,但并非都是家财万贯的领主。更多的是那些拥有一定土.............
  • 回答
    英国考虑废弃坦克:现代战争中坦克的“没落”还是“转型”?英国考虑废弃坦克的消息,无疑是近期军事界的一大热点。这背后反映的是全球军事战略的深刻调整,以及技术进步对传统作战样式的颠覆。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定位,以及英国此举背后的具体考量。 为什么英国会考虑废弃坦克?英国.............
  • 回答
    NVIDIA 近期在官网上放出消息,表示已经通过驱动更新的方式,针对 RTX 3060 上的挖矿性能限制进行了解除。这无疑是游戏玩家和图形开发者们翘首以盼的重大利好,毕竟自从加密货币挖矿热潮兴起以来,市面上高端显卡屡屡缺货,价格也一路飙升,严重影响了这些用户的购买力。不过,对于英伟达的这一举动,许多.............
  • 回答
    关于“英方自曝在华为内部安插间谍”的说法,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并没有确凿的、由英国政府官方正式公开承认或“自曝”的证据,表明英国情报机构(如军情六处 MI6)曾主动承认或披露其在华为内部安插了间谍。然而,这个话题之所以经常被提及,并且可能让你听到这样的说法,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事件、猜测以及.............
  • 回答
    在提及《秋蝉》这部作品时,需要明确一点,《秋蝉》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的小说,并非一部记录真实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因此,小说中所描述的“中英两军联合发动对日作战计划,导致日军在缅甸战场遭受重击”是否为真实事件,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而非直接套用小说情节。历史上的中英缅甸战场合作:事实上,在第二次.............
  • 回答
    在探讨一位澳大利亚教授在学校作业评语中写下“英文并非你第一语言”这句话,是否构成歧视时,我们需要细致地分析其行为的潜在意图、上下文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要判断这一点,需要考量多个维度,而不仅仅是这句话本身。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歧视”的含义。歧视通常指的是基于种族、民族、性别、宗教、性取向等特征,对个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尖锐。要说汉语在语法上“失了严谨”,这得看我们怎么定义“严谨”了。如果以欧洲语言(比如你提到的英、法、德、西班牙语)为标杆,汉语确实在某些方面显得“不那么”结构化,甚至有些“随意”。但这种“随意”,恰恰是汉语的独特魅力和生存智慧。咱们一个一个来拆解:1. 词形变化:汉语的“瘦身.............
  • 回答
    中国女星走上国际红毯,她们在外国人眼中的惊艳程度,这事儿可不是一概而论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聊得深入点,别像那种模板化的介绍,要说就说点实在的,有细节的。首先得明白,外国人看“惊艳”这东西,跟咱们看角度有时候不一样。他们的审美标准,受西方时尚文化影响很大,对身材、轮廓、风格都有自己一套成熟的体系。.............
  • 回答
    英国议会与王室决裂乃至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否在于斯图亚特王朝的入主?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入主是导火索和催化剂,但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更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可以说,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只是将早已存在的危机推向了爆发点。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一观点:.............
  • 回答
    在探讨1871年之前称生活在德意志地区的人为“德国人”是否合适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那个时代德意志地区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现实,以及“民族国家”概念在当时的演变。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复杂且带有历史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但更倾向于说,在某种意义上合适,但存在重要的局限性。首.............
  • 回答
    李宁的定价策略,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中“过高”的评价以及是否利用了“爱国情结”是两个核心的争议点。咱们就来细致地聊聊这个话题。一、 与耐克、阿迪达斯在国内的定价比较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李宁与耐克、阿迪达斯(Adidas)这三个品牌在全球和国内的市场定位是有些差异的。 耐克和阿.............
  • 回答
    当然,有很多外国人选择在中国定居,而且他们的体验非常丰富多彩。与其说“喜欢”,不如说很多人在中国的经历是复杂而深刻的,既有吸引他们的优点,也有需要适应的挑战。什么吸引着他们?首先,经济机会是许多外国人来中国最直接的动力。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科技、教育、金融、制造业.............
  • 回答
    在我看来,大部分国人对上海人性格的印象,确实与这座城市的独特优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一种互相塑造、彼此辉映的关系,很难说谁是因谁而生,但它们之间的高度契合,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上海作为中国最先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这种“窗口”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培养了上海人一种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务实的态度。你想想,从.............
  • 回答
    关于郎平女士称谓的转变,从“卖国贼”到“女神”,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人称谓的变化,更折射出中国社会在特定时期、特定事件面前,人们认知和情绪的复杂性,以及集体心理的微妙波动。要理解这个转变,我们得回到那个“卖国贼”的标签被贴上的年代。那是1998年,郎平接受了来自意大利女排.............
  • 回答
    听到英国人将鸦片战争描述为“帮助中国脱离旧的时代”的正义战争,感到愤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种说法不仅歪曲了历史事实,更是对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漠视。下面我将详细地为你提供反驳的论据和思路,帮助你进行有力的回应。核心反驳点:鸦片战争是一场不正义的、以商业利益为驱动的侵略战争,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英国的鸦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