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和英国人聊到鸦片战争,他说他认为这是英国发动的正义战争帮助了中国脱离了旧的时代,我很气!怎么反驳?

回答
听到英国人将鸦片战争描述为“帮助中国脱离旧的时代”的正义战争,感到愤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种说法不仅歪曲了历史事实,更是对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漠视。下面我将详细地为你提供反驳的论据和思路,帮助你进行有力的回应。

核心反驳点:鸦片战争是一场不正义的、以商业利益为驱动的侵略战争,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英国的鸦片贸易,强行打开中国市场,并对中国造成了深远的伤害。

以下是详细的反驳论点和论据,你可以根据对话的上下文选择使用:



第一层:直接反驳“正义性”——从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出发

英国挑起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帮助”中国吗?
论据一:鸦片贸易的本质是贩毒。
你绝对不能让“帮助中国脱离旧时代”的说法蒙混过去。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的禁烟运动。而禁烟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不惜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经济和民众健康遭受巨大损害。
请问,一个为了倾销毒品而发动战争的国家,如何能称得上是“正义”的?毒品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非法的,并且对个人和社会造成毁灭性打击。英国政府和东印度公司明知鸦片的危害,却为了利润而强行输出,这本身就是一种反人类、反文明的行为。
你可以反问对方:“您认为贩卖毒品并为之发动战争,这在道德上是否站得住脚?这能称得上是‘帮助’吗?”
论据二:这不是为了“解放”中国,而是为了“开放”市场和维护不平等贸易。
英国的真正目的是扭转贸易逆差,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并确立其在华贸易的优势地位。鸦片只是他们打开中国大门的“敲门砖”和主要的交易商品。他们根本不在乎中国社会如何发展,只关心自己的经济利益。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一直实行限制性的对外贸易政策,这在当时的国情下是主权国家正常的选择。英国无法通过和平协商获得他们想要的利益,便采取了武力手段。
你可以说:“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强迫中国接受他们的贸易条件,维护鸦片贸易,以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实现其殖民扩张的目的,这与帮助中国发展无关。”

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如何证明其不正义性?
论据三:战争手段的野蛮和破坏性。
英国军队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例如火船、蒸汽战舰和更强大的火炮。战争过程对中国沿海城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许多无辜的平民伤亡。例如,定海、镇海等地的战斗都伴随着大规模的破坏。
如果说这是“帮助”,那么这种“帮助”是以炮舰轰击、烧杀抢掠为代价的吗?这与我们对“正义”的理解完全不同。
论据四:不平等条约的屈辱性。
战争的结局是以《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告终。《南京条约》的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赔款(巨额的白银)、协定关税(英国在华商品征收低税)、领事裁判权等。
这些条款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是中国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的开端。它确立了外国在中国享有特权,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并开启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
你绝对可以反问对方:“您认为割让领土、巨额赔款、丧失关税自主权、允许外国人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这是‘帮助中国脱离旧时代’的表现吗?这难道不是在将中国拖入更深的半殖民地深渊吗?”

第二层:驳斥“帮助中国脱离旧时代”的说法——历史的真相

中国当时是否真的需要英国的“帮助”来“脱离旧时代”?
论据五:中国并非完全停滞不前,自救图强的努力一直存在。
虽然清朝确实存在许多弊病,但当时中国并非完全没有变革的动力。例如,林则徐在禁烟方面的努力,以及一些有识之士提出的改革建议。
而且,即使中国需要变革,也应该是中国人自己主导的、符合自身国情的改革,而不是被外国列强用武力强行推行,并且是以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为代价的。
你可以这样说:“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内部改革的动力。英国的介入,并没有尊重中国人民的选择,而是以武力强加了自己的意志,并扭曲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论据六: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阻碍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脱离旧时代”的说法暗示英国带来了进步和现代化。然而,鸦片战争和随后的不平等条约,实际上是将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固然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思想,但其更主要的作用是破坏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加剧了社会矛盾,并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真正的现代化进程,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牺牲之后,由中国人自己探索和建立的,而鸦片战争是这个艰难历程中一个痛苦的起点,而不是一个“帮助”。
你可以反驳:“相反,鸦片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起点之一,它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被卷入了殖民主义的体系,这和‘帮助脱离旧时代’是背道而驰的。”

英国在华的行动是否出于“帮助”的善意?
论据七:英国在华的长期殖民历史证明其动机并非“帮助”。
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在中国获得了租界、治外法权、通商口岸特权等等,并在之后的历史中,与其他列强一起瓜分中国的势力范围。这并非“帮助”中国,而是赤裸裸的侵略和掠夺。
历史事实是,英国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他们通过不平等贸易、倾销商品,攫取了巨额利润。
你可以强调:“回顾英国在华的整个殖民历史,从香港的占领到租界的设立,其根本动机始终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战略利益,而不是中国人民的福祉。”

第三层:情感与道义的反驳

如何回应“正义战争”的说法?
论据八:从普世价值和道德观出发。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其行为是以倾销毒品、侵犯他国主权、武力掠夺为目的,就不能称为“正义战争”。“正义战争”通常是指为了捍卫正义、抵御侵略而进行的战争。
你可以用更加直接的道德谴责:“在任何文明社会,贩毒都是被视为罪恶的。用军队保护贩毒行为,并强行向另一个国家倾销毒品,这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
论据九:站在受害者的角度。
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量的中国民众因吸食鸦片而身心俱毁,社会经济遭到破坏,民族自信心受到打击。我们纪念这段历史,是为了铭记历史教训,是为了警示后人,而不是赞美施暴者。
你可以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鸦片战争是我们民族记忆中最痛苦的一页,它带来了战争、死亡、屈辱和长期的落后。我们无法从施暴者的角度来理解这场战争的‘正义性’。”



如何进行有条理的反驳(对话技巧):

1. 保持冷静但坚定: 听到激进的观点,愤怒是正常的,但尽量保持冷静,这样才能更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纯粹的情绪宣泄。
2. 逐点反驳: 不要试图一口气说服对方,而是针对对方的每一个论点进行有力的回击。
3. 使用事实和证据: 历史事件不是观点,而是有具体事实支撑的。引用《南京条约》的内容、禁烟的历史以及战争的后果,这些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4. 提出反问: 适时地用反问句来引导对方思考,例如:“您认为以贩毒为战争理由是正义的吗?”“您认为割让土地是帮助对方吗?”
5. 承认复杂性(但不是妥协): 可以适度承认历史的复杂性,例如清朝政府也存在问题,但要强调核心是:英国的行为是侵略,是商业利益驱动,不是出于善意帮助。 不要因为承认某些历史细节的复杂性而模糊了战争本身的性质。
6. 强调中国视角: 明确表示你的观点是基于中国人民的经历和历史叙述。历史的解读往往带有视角性,而对于被侵略者来说,他们的历史体验和叙述是最重要的。
7. 设定底线: 如果对方一意孤行,拒绝接受事实,只是重复其偏见,那么你也无需过多纠缠,可以表明立场,然后结束对话。

总结一下你可能要强调的核心观点:

鸦片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鸦片贸易,是一场为毒品利益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战争手段野蛮,结果是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英国的行为不是“帮助”中国脱离旧时代,而是将中国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阻碍了中国正常的现代化进程。
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值得铭记的国耻。

希望这些论据和思路能帮助你有效地回应对方的观点,并清晰地阐述鸦片战争的历史真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鸦片战争与英美宣传洗脑(王孟源转载)

《觀察者網》報導有香港教師扭曲鴉片戰爭的歷史,實在讓人感慨。上月我才剛復習了鴉片戰爭幕後的英國決策過程:其實當時英國官方的駐華首長並不想為鴉片而開戰,是兩個蘇格蘭籍洋商努力製造衝突升級的既成事實,然後收買國會,強令英軍出手。這兩個洋商就是William Jardine和James Matheson,他們成爲人類史上最成功的Drug Lords(毒梟),Jardine-Matheson(怡和洋行)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本地財團之一,主要由兩家的後人聯合擁有,Jardine的後裔經營。只要這個財團還在,Jardine和Matheson兩家仍舊是豪門,中國的百年羞辱就不算完全洗清。

==周六==

今天身體仍然感覺良好,可以繼續維持日常的閲讀習慣;一個值得分享的題材是二戰期間的Laconia Incident。1942年九月12日,德國潛艇U-156在赤道非洲外海攔截一艘英國的武裝運兵船RMS Laconia,將其擊沉之後,德國人上浮準備給予落海船員人道救援,這時他們才發現問題大了,因爲海上漂流著2000人,還有一群聞風而來的鯊魚。原來Laconia滿載著2000多名意大利戰俘,由英國和波蘭守衛監視,在下沉過程中,這些守衛拒絕打開牢房,已經害死了幾百名戰俘,得以逃脫的也不被允許上救生艇,只能在水裏載沉載浮。

U-156的艇長立刻發出電報,要求附近的德軍和意軍潛艇加入救援工作。同時明碼向英美盟軍解釋情況、要求休戰,然後在甲板上鋪開紅十字旗,滿載幾百名落水人員,拖著好幾艘救生艇,朝著岸邊慢慢前進。在九月16日,從Ascension基地出發的美軍反潛轟炸機發現了U-156;德國人再次發出明碼電報,轟炸機飛行員轉報美軍基地,基地指揮員考慮之後,仍然下令攻擊,U-156緊急下潛逃避;次日又再攻擊了一次,以致甲板上的意大利戰俘多數殞命。

事後美軍不但沒有懲罰相關人員,還因爲誤以爲成功擊沉U-156(實際上只擊沉了兩艘救生艇)而發出勛章。事件的報告被珍藏起來,另外撰寫了公關譴責,說德軍潛艇違反人道,害死了近兩千條人命。戰後Nuremberg審判,檢察官還特別把那篇公關文章列為證據,用來起訴德軍潛艇部隊總指揮官Karl Dönitz的反人類罪,理由是他在Laconia事件後明令禁止德國潛艇試圖拯救落水人員(雖然美軍潛艇對落水的日本船員一向不予理會;戰後統計,至少有12艘載運歐美戰俘的日本運兵船被擊沉,沒有任何美軍潛艇曾經上浮救援,因而淹死的戰俘總人數被估計為兩萬人,參見en.wikipedia.org/wiki/H),結果被辯護方挖出真相,尷尬之餘只能發動英美媒體,盡力把事件遺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