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河南巩义 5000 年前「河洛古国」的发现?具有哪些意义?

回答
河洛古国:五千年前的文明曙光照亮中原大地

河南巩义,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近日迎来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发现——“河洛古国”。这处距今五千年前的古老遗址,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投下了深刻的影响,也为我们揭开了早期中原文明的神秘面纱。

“河洛古国”的惊艳亮相

经过多年的细致勘探和科学发掘,“河洛古国”遗址的轮廓逐渐清晰。考古学家们在此发现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遗迹,包括规模宏大的夯土城垣、密集分布的墓葬群、以及种类繁多的陶器、玉器等随葬品。

巍峨的城垣: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层层叠叠的夯土城垣。这些城墙并非简单的防御工事,而是表明了当时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社会结构的早期聚落。其规模之大、工艺之精湛,足以说明当时已经拥有了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和对资源的有效调动能力。这不再是零散的史前村落,而是迈向了早期国家形态的重要一步。
丰富的墓葬与随葬品: 在城垣内外,考古学家们发掘了大量的墓葬。这些墓葬规格各异,随葬品也体现了明显的等级差异。青铜器虽然尚未大量出现,但一些精美的玉器、骨器以及带有独特纹饰的陶器,都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情趣。其中,一些随葬有象牙、海贝的墓葬,则暗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已经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贸易和交流。
独特的文化特征: “河洛古国”遗址出土的文物,在器物形制、纹饰风格上都展现出与同时期其他地区文化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这并非简单的文化融合,而是在早期中华文明的沃土上,孕育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基因。例如,某些陶器上的符号,被认为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萌芽,为我们探究汉字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河洛古国”的深远意义

“河洛古国”的发现,绝非仅仅是一次寻常的考古事件,它在多个层面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重塑中华文明起源的新篇章:
长期以来,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和地点,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学说。以“河洛古国”为代表的五千年前的文明遗址,有力地证明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早期文明。这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将中华文明的源头推向了更早的时期,也为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增添了更厚实的分量。

2. 印证河洛文化的核心地位:
“河洛古国”遗址的发现,恰恰坐落在黄河和洛河交汇的核心区域。这一地理位置的独特,再次印证了河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和核心地带。这里不仅孕育了早期的农业文明,也孕育了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这次发现,无疑将河洛地区在中原文明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 探索早期国家形成与社会结构:
“河洛古国”遗址中展现出的宏大城垣、等级分明的墓葬,以及可能存在的早期文字符号,都指向了当时社会已经迈入了早期国家形态的门槛。考古学家们可以通过对这些遗迹的深入研究,揭示当时社会的权力结构、阶层划分、经济组织以及社会管理模式。这对于理解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以及人类社会从部落走向国家的普遍规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4. 为文化交流与互动提供新视角:
“河洛古国”出土的某些具有异域风格的随葬品,例如海贝等,表明当时该地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区域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这为我们研究古代中国早期区域间的联系、文化传播的路径以及早期全球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新线索和新视角。

5. 激发民族文化认同与自信:
每一项重大考古发现,都是一次对民族历史的重新梳理和发掘。“河洛古国”的发现,不仅是学术界的盛事,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一件大事。它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与创造力,更加坚定地相信中华文明的悠久与辉煌。这种对历史的深入认知,能够极大地激发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让我们在当今世界更加自豪地讲述中国故事。

展望未来:未竟的探索

“河洛古国”的发现,无疑是中华文明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但考古工作也如同拨开迷雾,前方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未来的研究,将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更深入的遗址发掘: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我们有望发现更多具有代表性的遗迹和遗物,进一步勾勒出“河洛古国”的社会面貌。
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将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古文字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相结合,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河洛古国”的内涵。
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三维扫描、DNA分析等,能够更高效、更精确地提取和解读信息。
建立与周边遗址的联系: 将“河洛古国”的发现置于更广阔的史前文化背景下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理清早期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而言之,“河洛古国”的发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五千年前中原地区璀璨的文明之光,更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它是一面映照历史的镜子,更是激励我们继续探索、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动力。这批来自远古的馈赠,必将持续点亮我们对文明起源的求知之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好像被限流了,下面如果上传的图片和视频没有请点链接,链接失效的自己想办法,你们都是老司机。m.baidu.com/sf_baijiaha

看了新闻,只能说两个字:牛逼!

简单直白,不想用什么高大上的词形容此时的心情。

虽然中国一直说自己是5000年文明,然而按西方文明标准来算中华文明确实是不到5000年,只有4000年左右。因为有文字明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的商代,出现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

史记从黄帝写到汉武帝共3000多年信史,从汉武帝到现在又是2000年,所以我们说自己上下五千年辉煌历史。然而西方不承认信史,他们并不像中国那样有这悠久的史学文字记载传统,所以西方靠神话了解历史(想想这是不是有点好笑,有文字记载的不信,偏偏相信神话 ),而神话是不靠谱的所以他们用考古订正神话,只有考古确定的,他们才相信。没有史学传统的西方人,对于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字记载是不相信的。

按照西方现在对于考古文明的定义,有三条标准,即城邦、文字和礼仪建筑,三条标准中,必须得有文字,城邦和礼仪建筑有一个即可。而河南这次发现的河洛古国,虽有城邦和北斗九星遗迹,但唯独没有文字。因为没有文字,我们无法确定河洛古国到底是中华文明中的哪一支,到底是黄帝时代,还是炎帝时代,抑或是其他未被史籍记载的文明。

按照西方标准来讲,这暂时是一个遗憾,但是,西方承不承认,别看的太重要,说到底还是文化自信的问题。由于中国历史原因,早该在中国提前几百年发生的工业革命被扼杀,反而使得西方引领工业革命,然后开启航海大发现和世界殖民,迅速掠夺积攒财富,最终东西方力量强弱发生转换,使得西方主导世界几百年。由于文化话语权被夺走以及核心科技被引领,西方很大程度上还在代表现在并且影响未来。但是对于过去中国才更有话语权,国人何必过分推崇西方。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方力量又将再一次发生转换,回归几千年常有的模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时候重新确立了,文化复兴势在必行。

虽然河南曾被强加以偷井盖的地域黑,但是毕竟是历史上的中原地区,历史文化积淀无可比拟。比起某些经济发达然历史缺失、几乎无叫的上名字的历史名人的沿海城市来说,河南人无需让这点低级的地域黑往心里去。地域黑伴随着畸形的财富观而演变发展,最终也将伴随着文化复兴而回归本貌。

我是山东人,更是中国人,从内心为此次发现高兴,大禹治水、大战蚩尤等众多壮丽传说可能是真的存在,古贤诚不欺我,一部中华史,壮丽奋斗史!五千年文明香火不绝者,唯我无双!

确立文化自信不能在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不应简单认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根在农村、在青灯古籍、在先贤事迹、在三尺讲台、在人民大众之中。如果过分向金钱看齐,社会和人心都会充满铜臭,污秽不堪,前浪称赞后浪,后浪投以鄙夷目光。我是青年,我对我们青年抱有信心,虽然我们仍然生活不像前浪看到的后浪一样、虽然忍受着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忍受着资本的无耻剥削、忍受着对新时代崇洋媚外软骨同胞的愤慨、忍受着日益增大的贫富差距....... 但是我们仍然会奋力撑起肩膀,扛起这一切压力,为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小家群体,也是为了不辜负洒热血革命先烈的愿望和理想,为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不被资本污染的太过铜臭,为了那些真正的革命者、无产者,为了广大的工人阶级,为了导员的理想......

文化复兴无有不流血牺牲者,如有请自我们这一代青年起!百年前的五四精神永远不灭!无论黎明前有多么黑暗,终将阻挡不住日出的到来。也许我们看不到光明,也许我们在黎明到来之前就已经倒下;但是,终有人会替我们看到灿烂日出下的光明景象,那是我们牺牲努力的成果,看到他们阳光下灿烂的笑容,即使我们殒身黑暗心中也充满热量。也许,这也是曾经的爱国志士、革命先烈、理想主义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正的为国为民领导者们所思考过的。

有些东西发不出去,就在这篇回答里发声吧:

有人说永远跳不出历史周期律。

有人说勇士都将变成恶龙。

我要说现在那些跳不出历史周期律的人不是跳不出,而是不想跳。

我要说变成恶龙的人,本身就是恶龙,只是在勇士在世之时善于伪装。

这部奥斯卡获奖短片,你真的看懂了吗?看完之后你的感想又是怎样的呢?

视频发不上来,你们自己看链接吧:m.baidu.com/sf?

下面纪念导师:

vdse.bdstatic.com//ea18

ugcyd.qq.com/uwMROfz2r5

导员早就告诉我们跳出周期律的方法,现在的状况并不是因为跳不出周期律,而是因为他去世后我们被人带领走错了路。群众的眼光是明亮的,人民是不会欺骗人民的。随着时间的发展,众多问题终将会被解决,偶然或人为制造的迷雾终将散去,真相浮出水面。

我希望我们新一代青年不要被老一辈人的某些思想或观点所左右和影响,我希望我们对于社会各种问题都能有自己独立而深刻的思想。未来是老一辈人的,也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归根结底是我们的,未来由我们自己创造!

推荐书籍:《巨人的背影》,这本书记载了被妖魔化的那十年的真相,预知迷雾后的真相,请看此书。(其实有点独立思索能力的人都能想到,一个千年难出一位的开国雄主,竟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让这个错误延续了十年,这说的过去吗?是什么让这位伟人历经岁月和几十年别有用心的人妖魔化后,却反而让人民愈发想念?是什么让这位伟人在人生的最后岁月,将要盖棺论定时,自我这样评价:“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论定,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分界线———————————

总结一下:我觉得我没有黑河南,反而是帮河南正名。评论有些网友让我修改的我也已经修改了,但是还是有些网友说我找存在感刷字数。如图:

实在没想到井盖这两个字这么敏感,难道这两个字一点都不能提吗,我理解你们,但是确实有点敏感了。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觉得某些网友确实不必这么敏感。如果我们心中不在乎某些偏见,那么这些偏见创造者自然慢慢自感无趣,并且逐渐淡出视野,最后再次碰见这样的偏见,也只是哈哈一笑,并不当真。我看到有些河南网友还有其他网友也在安慰我支持我,如图:





我在这里表示感谢 ,谢谢你们的理解,真的谢谢!

user avatar

(又重新整理了一个,有兴趣的可以移步那边看,本回答可以看做吐槽了)

原回答:现在越来越觉得“中华文明”这个词被某些无良媒体败坏得也太不值钱了。

(感觉很多人误解我的意思了,这句话并没有贬低中华文明。这句话的意思是,没必要挖个遗址就往传说靠,中国还有很多遗址,中国历史远比文献和大家想得更加璀璨,与其争这个,不如把自己做好。中华是个大概念,很多古遗址都是中华的一部分,但是为了搞旅游,就搞地域黑、地域粉,互相攻击,忘记初心,反而把“中华文明”和“黄帝都城”这个词搞臭,这是我不想看到的。)

良渚、铸鼎塬、杨官寨。。。

反正挖到了都喜欢往黄帝和中华文明套。


其实双槐树的成果早就料到了。

如下图,这是我自己早年搜集的部分古遗址的面积,未必十分准确,到可以看到仰韶时期100万平方米的遗址二三十个。双槐树仅仅是其中中型遗址。另外这些规模达到200-300万平方米的超级遗址很多都还没有动静呢。

以前我多次强调,仰韶可能是中国5000年前最繁荣的地区。这个地区极有可能诞生比良渚更早的文明和国家。

5300年前是一个坎,长江流域诞生了良渚文明和石家河文明(谭家岭)。而黄河流域此前的发现相对暗淡。

双槐树不是第一个,双槐树之前,5300年前后的铸鼎原遗址群(最大遗址北阳平95万平方米),5300年前杨官寨(80万平方米),都已经在文明门槛了。加上双槐树,黄河流域5300年前已经有3个,基本可以和长江流域抗衡了。

双槐树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仰韶目前有六七千个遗址,上百万级别的如上面那张图,不下二三十个。里面有多少故事可以讲?反正我可能是看不全了。

再等几十年等全都挖出来了,到时候群星璀璨,估计就不会言必称黄帝了。

现在呢,我就当看填空题,看上面哪些遗址出新成果。或者哪些我这里没有的新遗址冒出来。


这次的瓜:

这次我最感兴趣的瓜是这个基址

2400平方米是什么级别呢?太和殿面积是2377平方米。

那么同时期其他遗址的大房子是什么级别呢?一般是在300平方米上下。

不过我也不认为双槐树这个有2400平方米,毕竟是3层,估计第三层的建筑不会超过1000平方米。但也已经足够震撼了。面阔15间,可能和郑州商城或者殷墟的宫殿一个级别了。

如果确实有这么大,可能只有良渚莫角山最大的900平方米的房屋能与之相比了。

(感谢 @linyi812 提供的图,感觉看着图要比我上面推测的小不少,具体还是等更多信息吧。)


双槐树的实力(咱普通群众就爱看这个,下面都是我主观搞的)

目前考古中。双槐树在初级文明中展现的规模,在5300年前中国前3左右吧,世界排的上号(前10之内吧)。之后随着考古深入,中国仰韶大遗址大规模挖掘,可能就会下去。

中国前3甲,是因为同时期,有个凌家滩,未必比他弱,规模更大,内涵也丰富。

还有个大地湾四期,规模也非常大。

5300年前良渚和石家河才开始,不敢确定和双槐树谁更强。由于良渚在此时可能已经开始修建部分工程了,所以不一定比双槐树弱。

5300年前,黄河流域杨官寨和铸鼎塬规模和双槐树接近,最大的遗址都略小于前者,目前的内涵也没有双槐树这次丰富。所以暂列其后。


世界范围内,5300年前西亚乌鲁克(250万平方米)和布拉克丘也很强(140万平方米)。

埃及有3个小国家,城市规模比不上中国,但是也不好说谁更强。

印度和爱琴海好像还没有起来。

库库特尼有些大遗址,但似乎复杂度还不够。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请观者自行思考。

user avatar

我看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都是介绍一些比较笼统的东西,没有对这个遗址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我来补充一下这方面的回答。

Ps:先说明这个回答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来自下图所示的讲座,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看这个讲座,时长大概1小时45分钟。



下面开始介绍


一,双槐树遗址的地理位置


双槐树遗址现残存面积117万平方米,由于历史上黄河改道等缘故,遗址被冲毁了一部分,大约三分之一。

二·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发现

对于古代文明而言,具有一定防御与公共管理职能的城市与集体性的宗教礼仪社会是形成国家文明的重要先导。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先决条件,这个城邑及周边的民众才能形成足够的向心力与归属感,进而辐射各大层面的地域文化圈层。

而双槐树遗址就是这样一个聚落中心,在遗址中,拥有三重大型环壕,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采用夯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三处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外加三处夯土祭祀台遗迹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1.三重环濠。

内壕周长约1000米,上口宽约7.5米,深6.15米。中壕周长约1500米,上口宽30.5米,深9米。外壕残存周长约1600余米,上口宽约17.2米,深10.5米。

为什么是三重环壕?在中国古代,三这个数字很特殊。在中国古代,有4天的日出日落很特殊,哪4天呢就是春秋分冬夏至,因为这是四季的节点,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视农业的社会,所以确定节气就变得非常重要。那么古人看到这4天的太阳东升西落,后来会形成三道圆,当你站在地面上看到的就是半圆。

冬至时,太阳离我们远,所以在这个模型里,这个圆就相对小;春秋分是重合的,因为春秋分那一天太阳在我们的正东出,在我们正西落,秋分也是一样的;夏至时太阳离我们比较近,看到的圆比较大。


将其正投影就可以看到三个圆,这就是著名的七衡六间图。

(关于三这个数字的特殊,大家也可以看一看cctv10的《考古公开课》20200412天地方圆这一期)

2.瓮城结构



3.大型房址


4.F12房内发现有埋藏的猪和麋鹿。

麋鹿埋在底层夯土中间,也就是在建设的过程中就把它埋起来了。路有很多种,而麋鹿比较特殊,就是麋鹿的角在冬至这一天才开始结角,其他的鹿从春分夏至尤其是夏至就开始结角。古人选择麋鹿埋藏在这个最大的房间中,一定有特殊的意义。


而且历朝历代都将鹿看作是一种神奇的动物。下图所示是汉画像石所展示的鹿的形象。

5.北斗九星

双槐树北斗九星比青台遗址的北斗九星晚一二百年,在这时第九星已经消失,所以黄槐树遗址北斗九星摆放比较随意。而且双槐树遗址F12是人文类的建筑,它表示个意思就OK了,没有必要像摆放天文观测一样摆的十分精确。


北斗九星与后世的谶纬图书相合,《河图》记载:“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后来逐渐隐去的两星中就有一颗超新星。

第九颗星没有找到,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当年超新星爆发,一种是当年哈雷彗星经过北斗星附近时发生爆炸,所以看到是不带尾巴的。而超新星爆发是一个偶然现象。 超新星爆发之后很短时间就消失了,所以后来的人就观测不到了。

(关于北斗星,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cctv10《考古公开课》20200216西水坡星图之谜 这一期)

6.青台遗址的圜丘,就在北斗九星的北极附近位置,代表天没有争议。如果把他神话就代表上帝,这里的上帝是我们中国人远古时所称的上帝。

7.一种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念。

天中与地中结合起来。这方形的房子代表大地,北斗九星就代表天空,把天中加地中这个小的宇宙观和自己住的房子结合起来。在这个阶段,天中加地中这种认知和人的关系方面,应该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思维了,那么在青台这个北斗九星里面,显然就把这个政治的元素就加在天文里面了,所以我们后来说天命天命承天命,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都不是随便的,这是很专业的词汇啊。

8. 15开间的大型建筑基址


9.大型夯土版筑遗迹



10.重视死者

下图所示是墓葬一区的分布图。早年每一排墓葬基本没有打破关系,说明高度重视死者的礼仪化。每一排墓葬相距15-18m,没有例外,说明是有规划的。

而在墓葬三区, 大型墓葬12座,现在发掘5座。在墓葬三区中有一祭坛,上有两个夯柱,可能是通天柱。


11.双槐树牙雕蚕

中国很早就有丝绸,丝绸肯定是蚕吐丝的,那是家蚕还是野蚕呢?在双槐树遗址发现之前,很多人认为在早期中国人是利用野蚕的丝来织丝绸的。

(这是表现在吐丝状态,说明当时人已经掌握了蚕的生活习性,根据造型判断为家蚕,野蚕比较瘦。)

12.一些出土文物


祭祀坑。骨质器,星象纹彩陶钵,有人认为是太阳,星象,也有人认为是超新星。在此地发现屈家岭式彩陶杯,非常薄,薄如蝉翼,打手电可以看到非常透亮。石铲,工具比较简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社会组织,无法完成环濠这一类大型工程。








13.科技考古。

体质人类学以及基因研究发现,黄槐树遗址的男性近300个个体 ,基本上不从事体力劳动,基因非常稳定,女性从事体力劳动的较多,个子矮,女性基因比较复杂,来自全国各地。

三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体现了人们的宇宙观,当事人们对于天地之中这种观念已经很成熟了,与人文进行了高度的关联。当时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承天命而治礼天下的天下观。重视军权,重视王权,重视民生,重视弄桑,重视人口发展,重视发展生产力,追求社会长治久安,不过分把创造的社会财富贡献给神灵,而是更多地投入社会生产。这一模式的主体在后世被主流政治社会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为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主流发展模式和思想。

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性思维,具有引领性的文明发展模式,规模宏大的高等级建筑,严谨有序的聚落布局,中国地理中心最早城市群中的核心位置等等,双槐树遗址考古发现所表现的这些内涵,尤其是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理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尤其是北斗9星,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袭和发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有望追溯至此。

user avatar

【转自环球时报】

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实证了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用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宏大的建筑规模,前殿后寝的格局,包括北斗九星与“天下第一”的关联,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河洛古国的发现,可能将改变“中原的中心地位是从夏代才开始的”这一认知。


————————————————————————————————————————————————————光明日报最新文章解读


~~~~~~~~~~~~~~~~~~~~~~~~~~~~~~~~~~~~~~~~~~~

人民日报最新文章报道

mp.weixin.qq.com/s/8dCI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