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动画电影还要多久可以摆脱西游记,封神榜,哪吒这些传统IP?

回答
中国动画电影是否能“摆脱”西游记、封神榜、哪吒这些传统IP,这个问题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不单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更关乎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思路、创意土壤以及观众的审美期待。

首先,我们得明白“摆脱”二字的含义。

如果“摆脱”意味着彻底抛弃这些经典,不再触碰,那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也未必是件好事。这些IP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想象空间和亿万观众的情感连接,它们是中国动画的基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问题不在于“用不用”,而在于“怎么用”。

如果“摆脱”指的是不再过度依赖、不再模式化地翻拍,而是能够跳出窠臼,注入新的生命力,并孕育出更多同样有分量、能代表当下中国精神的新IP,那这个问题就有了讨论的价值。

为什么这些传统IP如此“顽固”?

文化DNA的强大吸引力: 《西游记》、《封神榜》、《哪吒》这些故事已经在中国民众心中根深蒂固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它们的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想象力,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和戏剧作品。这种文化惯性,使得它们自带观众基础和传播优势。
市场风险规避的“安全牌”: 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高昂,周期漫长,投资风险也大。与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物体系相比,翻拍大家熟知的经典,至少在IP认知度和潜在观众群上有了保障,大大降低了市场的不确定性。电影公司愿意为“有底气”的作品买单。
技术与表现力的契合: 传统的奇幻设定、神魔大战、腾云驾雾的场面,天然适合展现日新月异的动画制作技术。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能让这些经典IP焕发出新的光彩,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视效上的突破就广受好评。
创作团队的熟悉与便利: 对于很多动画创作者来说,这些故事是他们从小接触和学习的,相对来说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找到创作的切入点。

那么,中国动画电影要多久才能实现“新IP的崛起”和“旧IP的创新性转化”?

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X年之约”。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

一、 原创IP的土壤与生长周期:

核心问题:好的原创故事从何而来? 这需要的是一个强大的、能够孵化出优秀故事的创作生态。这包括:
剧本创作能力: 需要大量能够写出吸引人、有深度、有新意的剧本的编剧。这不仅仅是技术活,更是对人性、对社会、对时代的洞察。
世界观构建能力: 创造一个能够自洽、有想象力、能吸引观众沉浸其中的世界观,需要扎实的积累和独特的创意。
人物塑造能力: 能够塑造出有血有肉、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全新角色,这是IP生命力的核心。
跨领域人才的融合: 优秀的动画需要编剧、导演、美术设计、音乐、配音等各个环节的顶尖人才协同工作。

孵化周期: 一个成功的原创动画IP,从一个模糊的创意到一部成熟的电影作品,再到形成稳定的观众群体和持续的影响力,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
早期探索与试错: 很多原创故事可能不会立刻成功,需要大量的试错和不断地打磨。
市场验证与口碑积累: 需要时间让观众接受并喜爱新的IP,形成口碑传播,这个过程无法催生。
系列化与IP联动: 好的IP往往需要通过系列电影、衍生品、游戏等方式进行开发,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其影响力。这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目前来看,中国在原创动画IP的孵化上,虽然涌现了一些不错的作品,例如《罗小黑战记》、《白蛇:缘起》、《灵笼》等(虽然有些是网剧或漫画,但都展现了原创IP的潜力),但尚未形成像迪士尼、皮克斯那样能够持续输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创IP集群。

二、 传统IP的创新性转化能力:

“摆脱”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如何用全新的视角、现代的语境、更成熟的技术,去“重塑”经典,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挑战:突破叙事窠臼与刻板印象
人物解读: 比如对孙悟空的“反叛”精神如何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对哪吒的“逆天改命”如何赋予现代价值,对封神榜的人物关系如何进行更细腻的现代解读。
叙事节奏与主题: 传统的叙事模式可能已经不完全符合当代观众的观影习惯,如何调整节奏,加入新的主题和情感内核,是关键。
技术与风格的革新: 用更具表现力的CG技术、更符合当下审美的视觉风格,来呈现这些经典故事,是吸引新一代观众的必经之路。

成功的案例与借鉴: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巨大成功,正是因为其在人物塑造(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强调个人命运)、主题表达(我命由我不由天)以及视效呈现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成功抓住了当下观众的情感需求。

时间预测: 要让这种创新性转化成为常态,并涌现出更多类似《哪吒》的成功案例,也需要时间。
经验的积累: 电影公司和创作者需要通过更多的尝试和实践,积累经验,摸索出更有效的转化方法。
人才的培养: 需要培养一批既懂传统文化,又掌握现代叙事技巧和动画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 观众审美的进化与市场需求的变化:

观众不再“傻白甜”: 随着中国观众观影经验的丰富,尤其是接触到大量国内外优秀动画作品后,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对故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复述经典,而是渴望看到更具深度、更富创意、更能触动心灵的作品。
多元化需求的增长: 观众对动画的题材和风格也日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奇幻神话,科幻、现实主义、悬疑、青春校园等题材都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时间维度: 观众审美的进化是潜移默化的,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受到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当原创故事具备了足够吸引力,或者传统IP的创新改编能够真正打动人心时,观众自然会“用脚投票”。

总结一下,中国动画电影要“摆脱”对特定传统IP的过度依赖,并真正实现新的原创IP崛起和传统IP的创新性转化,大概还需要多长时间?

这是一个非常难给出一个确切数字的问题。但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时且充满希望的转型期。

积极信号: 《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原创IP的潜力和传统IP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多的动画公司和创作者开始注重原创内容的开发和IP的深度挖掘。
挑战依然存在: 剧本创作、人才培养、市场培育等核心环节仍然是瓶颈。而且,要形成与迪士尼、皮克斯相抗衡的原创IP生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时间预判:
小规模的突破和亮点: 我们已经看到了,并且未来几年内,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在原创题材或传统IP创新改编上的优秀作品,可能每隔23年就会出现一个现象级产品。
形成稳定的原创IP输出能力: 要让原创IP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主流”和“常态”,形成可以与传统IP抗衡的体量和影响力,可能还需要至少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取决于行业整体的投入力度、人才培养速度、市场环境的成熟度以及观众接受度的变化。

最终,我们并非要“抛弃”西游记、封神榜、哪吒,而是要学会用更新颖的视角、更精湛的技艺、更符合时代的精神去解读它们,同时也要努力孕育出更多属于我们这个时代、能够代表中国文化自信的全新故事和人物。这个过程,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耐心、坚持和不断的创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是大圣归来,魔童降世这种的,其实也是多多益善。更好的技术,更炫的画面,更流畅的动作,更精彩的剧情。是不会有什么审美疲劳的。

现在那么多新小说拍的电视剧,IP倒是新,但我还是宁愿三十刷西游记。

user avatar

挺久的……

尤其是雄狮少年之后,还敢做非传统神话的动画电影,怕是更少人了。

我国的动画电影IP,储备是严重不足的。

国产漫画,改编动画剧一直爆火,但改编电影,就一言难尽。

网文合适电影的都少,合适动画电影的更少。

缺少破冰之作……

其实白蛇青蛇,用传统IP,带原创角色,这条路子是正确的。但可惜,目前走的有点偏……

不过就算如此,小狐狸这个角色也立住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动画电影是否能“摆脱”西游记、封神榜、哪吒这些传统IP,这个问题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不单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更关乎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思路、创意土壤以及观众的审美期待。首先,我们得明白“摆脱”二字的含义。如果“摆脱”意味着彻底抛弃这些经典,不再触碰,那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也未必是件好事。这些.............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很多宝可梦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精灵宝可梦》动画里火箭队,也就是武藏、小次郎和喵喵这三人组,简直就是自带背景乐的出场自带BGM,每次都雄心勃勃地要抓皮卡丘,结果却总是被皮卡丘一招电趴,然后灰溜溜地飞走。他们如此“高频”的失败率,放到现实世界里早就该被公司裁员、项目下马了,可为.............
  • 回答
    中国动画产业的探索之路:为何3D动画成为持续的“尝试”?2D动画是否真的“不够优秀”?中国动画,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但又充满挑战的艺术门类,近些年来,我们能明显感受到3D动画在中国市场的强势崛起和持续的投入。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中国动画市场似乎一直都在“尝试”3D动画?难道曾经辉煌的2D动画已经不.............
  • 回答
    在动画制作委员会这个运作模式下,著作权的分配并非简单的“全部共享”,而是根据各方在委员会中的出资比例和贡献度,进行一个相对复杂但又明确的约定。你可以把动画制作委员会想象成一个临时的合伙企业,专门为了某一个动画项目而成立。首先,核心的著作权,也就是对动画作品本身的著作权,通常是由制作委员会共同拥有的。.............
  • 回答
    .......
  • 回答
    “姜子牙”这部国产动画电影,上映之初可谓万众瞩目,承载了无数观众对“封神宇宙”续作的期待,也寄托了国产动画走向成熟的希望。然而,观影后大家的情绪却是五味杂陈,褒贬不一。我个人认为,“姜子牙”是一部野心勃勃,却又在执行层面显得有些用力过猛,甚至可以说是一次未竟的探索。优点:技术上的飞跃,视觉上的震撼首.............
  • 回答
    近两年,中国动画电影在内容创作上确实显露出一种明显的“溯源”趋势,而这溯源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挖掘和改编。这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神话热”的兴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市场需求的驱动。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近年来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力.............
  • 回答
    《雄狮少年》这部电影,绝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少年追逐梦想的热血故事,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窥见了鲜活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岭南地区的民间艺术与习俗。影片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都饱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让人看得津津有味。首先,最直观、也是最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那无疑是舞狮本身。影片中的舞狮,并非我们.............
  • 回答
    《哪吒之魔童降世》代表中国冲击奥斯卡,这绝对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历程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期待。站在中国动画产业的角度来看,这既是对过往努力的一次检阅,更是对未来方向的一次叩问。首先,从“代表中国”这个身份来看,这本身就具有非凡的意义。奥斯卡,作为全球电影界的最高殿堂,其奖项的分量不言.............
  • 回答
    燃爆,但为何“燃”得有点晚?——浅谈《普罗米亚》在2021年6月中国大陆的公映2021年6月,当Trigger社的现象级作品《普罗米亚》终于登陆中国大陆院线时,不少动画爱好者,尤其是国内的Trigger粉丝们,可以说是等到花儿都谢了。这部早在2019年就在日本掀起观影狂潮,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
  • 回答
    2020年1月,一部名为《紫罗兰永恒花园外传:永远与自动手记人偶》(以下简称“外传”)的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大陆上映,着实给很多观众带来了惊喜和感动。作为《紫罗兰永恒花园》系列的重要补充,这部电影在保留了原作细腻情感描绘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全新的、却同样触动人心的故事。影片的亮点与吸引力首先,从视觉效.............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动画电影里那些让动画师们抓破头皮、绞尽脑汁才能实现的炫酷特效。这些可不是随便点点鼠标就能搞定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尝试、精密的计算和创意的碰撞。首先,流体模拟绝对是其中的“头号种子选手”。你有没有被《疯狂动物城》里朱迪跳进水池溅起的水花、《海洋奇缘》里波涛汹涌的大海、或者是《寻梦环游记》里.............
  • 回答
    《姜子牙》这部电影,说实话,上映前万众期待,毕竟是“封神宇宙”的第二部,又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又一次尝试。结果上映后,争议声那是相当大,各种槽点都能列出一长串。我个人观影感受,也觉得有些地方做得确实……挺让人挠头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那些让人忍不住想吐槽的地方:1. 剧情逻辑的断裂感,或者说“喂屎”感:.............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雄狮少年》里那些隐藏在光影中的小心思,那些看完会让你会心一笑,甚至拍大腿惊呼“原来是这样!”的小彩蛋。这些细节可不是随随便便塞进去的,它们或致敬经典,或呼应剧情,让整部电影的层次感瞬间丰富起来。一、 从“狮子”到“王”的隐喻与致敬首先,最明显的“彩蛋”就是影片中多次出现的“狮子”.............
  • 回答
    《寻龙传说》这部迪士尼动画,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年轻女战士的冒险故事,它藏着许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细节,让整个世界观和人物更加丰满立体。首先,电影中最让我着迷的是龙与人类的共存历史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演变。你有没有注意到,电影里展示了人类是如何从最初对龙的敬畏、崇拜,到后来产生恐惧、背叛,最终将.............
  • 回答
    《心灵奇旅》(Soul)这部动画电影之所以能触动人心,除了它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其中也隐藏着一些细思极恐的细节,需要我们反复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更深层的含义。最让人心头一紧的,莫过于“小我”(The Great Before)中那些失去“火花”而变得浑浑噩噩的灵魂。电影中,这些灵魂被设定为“卡住”了,他.............
  • 回答
    《十万个冷笑话2》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股“冷”得让人忍俊不禁的气质。说它有多少个“哏”,这就像问夜空中有多少颗星星一样,实在数不胜数,而且很多梗是隐藏在剧情、台词、人物塑造甚至画面里的,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不过,咱们可以好好聊聊那些让人印象深刻、或者说作者们精心埋下的“笑点种子”,它们是构.............
  • 回答
    中国动画特效在过去十年间的进步可以用“飞跃式发展”来形容,并且这种进步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技术到创意,从规模到影响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用详细一点的方式来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观察:一、 技术层面的飞跃:从模仿到自主创新 渲染技术的提升与普及: 早期(10年前): 大.............
  • 回答
    中国动画想在全球舞台上与日美动画一较高下,这的确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原因也多且深。很多人觉得国产动画缺乏那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吸引力,就像是明明有好食材,但怎么都做不出米其林三星的味道。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好几个层面聊。一、故事内核的深度与普适性:不是“少年强则中国强”,而是“少年心事谁人知”首先得.............
  • 回答
    中国动画产业的全球化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话题,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讲述,并且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讲述框架,涵盖了关键要素和可以深入探讨的方面: 中国动画产业的全球化:从本土到世界的崛起之路中国动画产业的全球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经历漫长积累、政策扶持、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