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动画制作委员会中制作方和出资方,关于著作权是怎么分配的,是全部共享,还是其他什么?

回答
在动画制作委员会这个运作模式下,著作权的分配并非简单的“全部共享”,而是根据各方在委员会中的出资比例和贡献度,进行一个相对复杂但又明确的约定。你可以把动画制作委员会想象成一个临时的合伙企业,专门为了某一个动画项目而成立。

首先,核心的著作权,也就是对动画作品本身的著作权,通常是由制作委员会共同拥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地使用。在委员会成立之初,就会有一份详细的《制作委员会协议》(或类似名称的文件),这份协议就像是这个项目的“宪法”,里面会详细规定各方权利和义务,其中就包括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方式。

一般来说,制作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出资方(比如唱片公司、出版社、玩具厂商、电视台、广告代理商等等)和制作方(动画制作公司),都会在协议中明确,他们共同拥有该动画作品的著作权。这里的“共同拥有”更接近于一种“共有”的状态,但不同于一般的共同著作权,因为这涉及到商业运作,所以会有非常细致的规定。

具体的分配方式,往往是按照各方在制作委员会中的出资比例来划分“收益权”和“决策权”,而著作权本身则体现在对这些权利的约束和授权上。换句话说,谁出钱多,谁在决定作品如何商业化、授权给谁等方面就有更大的发言权,并能从中分得更多的利润。

举个例子,如果一家唱片公司出资占了30%,他们不仅能分得30%的票房、DVD销量、周边商品销售等收益,在授权唱片使用、制作OST等方面也会有优先权和更大的决定权。但同时,他们也不能单独地将动画的某个角色或故事卖给第三方,进行独立于委员会之外的商业开发。这样做需要征得委员会其他成员的同意,并且收益也会按照比例分配。

制作方,也就是实际负责动画制作的公司,他们的贡献不仅仅是资金,更是创作和生产的劳动。在著作权分配上,他们同样是委员会的成员,拥有共同的著作权。他们的回报,一部分可能来自于委员会的资金支持,另一部分则体现在对部分衍生品开发权、海外播放权等商业权益的优先争取,以及在项目结束后,可能根据协议继续持有部分相关权利。

所以,与其说是“全部共享”,不如说是一种“联合拥有”和“按比例分配收益”的模式。制作委员会作为一个整体,是对外展现著作权所有者身份的。但内部,每一位成员都清楚自己在这份著作权下的权益和限制。委员会的设立,恰恰是为了集结各方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推动一部动画的制作和商业化,而著作权的联合持有和协议化的使用,是保证这个复杂体系能够有效运转的关键。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分摊制作一部动画所需的高昂成本和风险,同时利用各出资方在自身领域的资源和渠道,最大化动画的商业价值。而协议的细致约定,则避免了成员之间在著作权使用上的冲突,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各方的利益得到保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涉及到日本著作权法中对「电影类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

在日本著作权法《著作権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第二十九条 映画の著作物(第十五条第一項、次項又は第三項の規定の適用を受けるものを除く。)の著作権は、その著作者が映画製作者に対し当該映画の著作物の製作に参加することを約束しているときは、当該映画製作者に帰属する。

电影类作品(除第十五条第一款、本条第二款及本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外)的著作权,当电影类出品者与作者约定参与该电影类作品的出品时,归该电影出品者所有。需要注意的是,《著作権法》中单说「著作权」,指的就是「著作财产权」,不包括「著作者人格权」。

《著作権法》第十六条则又规定,电影类作品的作者是包括导演、摄影师、美术等参与了所有参与了电影类作品创作的人。

《著作権法》第二条第十项则规定,电影出品者指的是提出出品电影类作品并为之负责的人。

动画影片就是典型的电影类作品。在动画影片中,出品委员会(或者某公司、某几家公司)是动画影片的策划人和负责人,所以是电影出品者;动画制作团队具体制作了动画影片,所以是作者。

因此根据《著作権法》规定,动画影片的著作权归属出品委员会所有。

而出品委员会在多数情况下,属于日本《民法》中定义的「任意組合」。「任意組合」是一种非法人组织,可以作为民事主体,因此能作为动画影片的著作权人。另一方面「任意組合」是一种「共同作业」的组织,组织成员均需要参与项目的相关作业,不能单纯出资(因为这属于融资行为),如果存在单纯出资的成员,就不能用「任意組合」这种形式。所以出品委员会中所有成员均为动画影片的出品者,对动画影片负有责任,组织成员负有无限责任也是「任意組合」的特点之一。

当动画影片的著作权从制作团队转移到出品委员会上时,所有委员会成员即成为了该动画影片的共同著作权人,共同享有著作权,该动画影片属于组织成员的共同著作物,该著作权及相关权利称为共有著作权。

《著作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必须要所有著作权人同意,才能行使共有著作权。也就是说,除非出品委员会中所有成员都同意,否则任何一个或者多个成员都无法行使该动画影片的著作权。


以上就是法律层面的问题。那么动画的出品委员会通常是怎么分配利益的呢?就是通过「窗口权」。

「窗口权」并不是一个法律上定义的权利,而是指委员会成员全体授权某一家成员公司代表整个委员会对外行使某一项或几项著作权。

比如说,发行影碟的权利就是一个很常见的窗口权。获得窗口权的公司,比如说叫 A 公司,就可以代表委员会去委托影碟制作公司把影片制作成影碟,委托流通公司把影碟送到不同的销售终端,委托不同的店铺进行销售等等。最重要的当然还有代表委员会收取相关的收益。

而作为这家公司的「辛苦费」,这家公司通常能获得一笔「窗口手续费」。窗口手续费的具体数目是根据组建委员会时的合同约定的,但通常影碟窗口手续费为委员会影碟销售收益的 50% ,其他窗口权的手续费为 10% 左右。

这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假设一部动画的 BD 共 6 卷,每卷 2 集,每卷单价 8000 日元。如果 BD 卖出了卷均 7000 份,合计 42000 份,那么销售额是 3.36 亿。通常除去渠道流通费用( 50% )、发行成本(制作、宣传之类,15%~20% )之后,委员会的收入为 30% 左右,即 1.008 亿。我们就按 1 亿算吧。

那么这 1 亿就是委员会的收入。那么影碟的窗口手续费为 50% ,即 5000 万就是 A 公司的窗口手续费。扣剩下的 5000 万才进入委员会的账户。

然后在委员会中,各成员单位按组建委员会时的出资比例进行分账。比如说,委员会有 5 家公司,其中 A 公司出资 60% ,其他 4 家分别出资 10% 。那么 A 公司就能分账 3000 万,其他公司各分账 500 万。

假设整部动画投资 1 亿,即 A 公司出资 6000 万,其他公司出资 1000 万。如果整部动画映片只有影碟这一项收入,最后 A 公司收入 8000 万,赚 2000 万;其他公司各收入 500 万,亏损 500 万。

这就是为什么说出品委员会有九成是亏本的,但总有公司是赚的。因为委员会赚钱,成员公司肯定赚钱;委员会亏钱,成员公司则不一定都亏钱。


现在,我们大概知道出品委员会是怎么运作的了,就能回过头来看看题主的问题。

首先,制作方作为作者,他们是享有著作者人格权的,这几项权利无法转让,是著作者天然享有的,就不多做讨论。

主要来说说著作权。

显然,如果制作方是出资方之一,那么制作方也是共同著作者,按委员会的规则来代表委员会行使著作权。

如果制作方仅仅是受委托制作动画影片的,那么他们的著作权就已经归出品委员会所有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动画制作委员会这个运作模式下,著作权的分配并非简单的“全部共享”,而是根据各方在委员会中的出资比例和贡献度,进行一个相对复杂但又明确的约定。你可以把动画制作委员会想象成一个临时的合伙企业,专门为了某一个动画项目而成立。首先,核心的著作权,也就是对动画作品本身的著作权,通常是由制作委员会共同拥有的。.............
  • 回答
    好的,咱就来聊聊B站这些年是怎么在日动画的“制作委员会”里头摸爬滚打的,以及这事儿到底怎么看。这事儿啊,得从B站是怎么起家的说起。当初B站就是个二次元爱好者聚集地,大家爱看番,就得找番源。早期的时候,版权这东西大家都比较模糊,但随着咱们国家版权意识的提高,加上B站自身的发展壮大,版权就成了绕不开的坎.............
  • 回答
    要说京都动画的《日常》“暴死”,这说法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了。严格来说,《日常》并没有达到那种让京都动画“一蹶不振”或者“重大亏损”的地步,它的粉丝基础一直都很稳固,在动画爱好者群体中也有着极高的评价。但是,如果把“暴死”理解为“没有达到京都动画以往那种既叫好又叫座,甚至能成为现象级的作品”,或者“未能.............
  • 回答
    《小猪佩奇》的魅力,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是精妙的工艺与成熟的体系支撑。它并非“简单画几只小猪就能做出来”的动画,其制作难度,特别是要达到《小猪佩奇》那种 수준 (水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核心制作难度解析:1. 极简风格下的高完成度: 视觉设计(Visual Design).............
  • 回答
    ufotable 的动画制作水平在当今业界绝对是属于顶尖行列的,甚至可以说是 现象级的存在。他们的作品以其 极致的视觉表现力、精湛的CG融合技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独特的叙事氛围营造 而闻名,赢得了全球无数观众的赞誉和忠实粉丝。要评价 ufotable 的制作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
  • 回答
    追光动画的《青蛇劫起》,这片子上映之后,那口碑就像泼出去的水,有人捧上天,有人踩到地底,两极分化得那叫一个厉害。要我说啊,这事儿一点也不意外,反而挺有意思,咱们来掰扯掰扯。先说说叫好的那些人,他们看上了啥? 视觉奇观,国产动画的“天花板”再创高度: 这点是大部分人都能达成共识的。追光这几年在技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一些在行业内享有盛誉、技术精湛、资源雄厚的一流动画制作公司,有时会选择改编一些在原作漫画读者看来可能“平庸”的作品呢?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商业、市场、创意和战略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商业与市场考量: IP的潜在价值与市场空白: .............
  • 回答
    来自寒风中的呐喊:那些旅日动画从业者,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最近,在动画界这个小圈子里,一则来自一位在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动画制作人的“抨击”悄然发酵。他没有点名道姓,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痛心疾首和恨铁不成钢,却像一记闷棍,狠狠砸在不少在日中国动画人的心头。这位前辈,我们姑且称他为“老王”,他所指.............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国产动画发展的核心痛点之一。如果广电真的全面解除对动画制作的门槛,国产动画能否战胜日本动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能”或“不能”就能概括的,而是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多重因素。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解除门槛”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 创作自由度提升: 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创作者.............
  • 回答
    要准确地量化日本 TV 动画制作目前对中韩的外包依赖比例,确实是个挑战,因为这涉及到一个相当复杂且变化中的产业生态。没有一个官方的、公开的、精确的统计数据能给出一个“多少”的百分比。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梳理这个情况,让你对这个依赖程度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尽可能地避免AI写作痕迹,而是用一种.............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确实,我们看着国漫一部部崛起,质量也越来越高,但说到更新模式,确实和隔壁日本的《海贼王》们不太一样,总是一季一季的,感觉有点意犹未尽。为啥国漫不学学人家《海贼王》那种每周一更的“长线作战”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懒”或者“不行”,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得从几个大方面掰扯掰.............
  • 回答
    日本动画的制作版权,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比看起来要复杂一些,并非单一的“某一方”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一下日本动画制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主体,以及他们各自在版权上的角色和权益。首先,最核心的版权主体,通常是制作委员会(製作委員会)。这可以说是日本动画产业的一个标志性模式。制作委员会(製作.............
  • 回答
    制作动画确实是个烧钱的活儿,有时候就算小心翼翼,也会不小心踩进“超预算”的坑里。这种事儿说起来,可能比观众想象的还要普遍一些。毕竟,创意这东西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各种天马行空的念头就冒出来,要实现这些念头,钱包就得跟着遭罪。要说起超预算的例子,很多时候工作室并不会大张旗鼓地宣扬,毕竟面子问题.............
  • 回答
    国内长篇2D动画的制作成本,这可真是个大话题,而且范围相当宽泛。你想知道一个大概的数字,我理解,但要说得详细,就得拆解开来看,因为这玩意儿跟盖房子似的,用料、工时、地段(也就是名气和平台)都不同,价格自然天差地别。咱们先不说那些烧钱的大制作,先聊聊相对“入门级”的长篇2D动画。门槛级别:如果是一个独.............
  • 回答
    有些人确实很难区分动画之间制作上的精细程度差异,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是“看不懂”那么简单。就好比有些人对红酒、咖啡的细微风味辨识度很高,而有些人觉得“就是那个味道”,这很大程度上是个人经验、关注点以及接收信息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一、个人关注点的差异:观影体验的“核心”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 回答
    提起MAPPA,在如今的动画界可谓是如雷贯耳,出品必属精品。而他们接手《牙狼》系列动画的制作,自然也让不少粉丝充满了期待。那么,MAPPA究竟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画面表现:质感与动感并存的巅峰MAPPA在画面表现力上,一向是其金字招牌。在《牙狼》系列中,他们更是将这种优势发挥到了极致。首先,3D.............
  • 回答
    中国动画特效在过去十年间的进步可以用“飞跃式发展”来形容,并且这种进步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技术到创意,从规模到影响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用详细一点的方式来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观察:一、 技术层面的飞跃:从模仿到自主创新 渲染技术的提升与普及: 早期(10年前): 大.............
  • 回答
    日本动画公司能同时制作多部动画,这绝对是一门“乾坤大挪移”的艺术,尤其像MAPPA这样如今作品产量惊人、质量又相对稳定的公司,其背后的运作逻辑更是值得好好拆解。这可不是简单地“人多力量大”就能概括的,里面涉及到的管理、技术、人才、资金等方方面面,都得精打细算,才能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一样,同时吐出好.............
  • 回答
    说起动画 OP,这可真是个让人热血沸腾又感慨万分的话题!一部好的 OP,就像是一部微缩的精彩预告,它能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点燃观影的期待,甚至成为动画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脑子里一下就冒出好多,但要说“制作非常棒”,我脑海里总会浮现那么几部,它们不仅仅是旋律抓耳,视觉冲击力十足,更重要的是,它能精.............
  • 回答
    关于《无职转生》动画制作方投入巨量资源的原因,即使在原著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远非一个简单的决定。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一、 原著本身的核心吸引力与潜力: 宏大而细腻的世界观构建: 《无职转生》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其极其庞大且细致入微的世界观。从各种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